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髋股骨头假体材料及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自1890年Thomas Gluck研制第一例全髋关节以来,经过工程力学与材料学专家及临床医师共同努力,使其在材料、设计、加工、制造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已不断完善.然而,从临床实际中可以看出,术后多种并发症,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如术后感染,骨吸收,骨萎缩,假体下沉,下肢痛及假体远期松动,假体柄断裂还需要进一步施行翻修术.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深部感染的处理及预防
自从50年代初以来,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日益增多.随着假体设计的改进和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术后结果优良率也增加.当然,合并症也象其他手术一样,是一个重要部分.常见的问题是机械方面的松动,假体下沉,膝关节不稳,假体折断和感染等.然而,感染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失败重要的原因,且难于处理,应着眼于预防,包括提高全身抵抗力,减少全身感染的发生和防止局部损伤和皮肤感染等.
-
LINK?Sled固定平台膝关节单髁置换假体
固定平台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Gunston秉承"通过植入'雪橇式'假体重建部分膝关节间室病损"的理念,通过研究以往假体设计了膝关节内外侧双间室假体(见图 1~2),这种假体是完全限制性,不能旋转,Gunston教授的这一理念是人工假体早的设计理念[1];随着医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多人对单髁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假体设计感兴趣,在 20 世纪 70 年代 Marmor在研究了Gunston设计的"雪橇式"假体的基础上,发明了组配式UKA假体[2],使得置换术后膝关节还存在一定的活动度,同时也减少了假体下沉等并发症.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下沉分析
1假体下沉的原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有一定数量的假体出现早期下沉,在初期固定和永久固定中间有一段假体下沉的距离,尤其对于生物型假体的下沉则更为常见,在应力的作用下,假体会下沉而达到一个更加稳定的位置以适应应力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