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矩形钉内固定治疗肱骨骨折

    作者:昌中孝;王俊颀;张作军

    自1996~2000年,我院上肢科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尺骨鹰嘴窝上穿入矩形钉髓内固定配合小夹板外固定的方法治疗肱骨骨折23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建辉

    目的:对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外固定在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11月-2016年10月实施治疗的60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依照患者临床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患者实施手术切开复位和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辅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优势,值得推广P< 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外国定在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中段双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吉龙龙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中段双骨折疗效,为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中段双骨折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56例儿童尺桡骨中段双骨折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56例儿童尺桡骨中段双骨折患儿进行手法整复与小夹板外固定进行治疗,然后,在患者的7d、15d进行X线DR影像进行检查,分析56例儿童尺桡骨中段双骨折患儿检查后的疗效情况.结果:56例儿童尺桡骨中段双骨折患儿术后7d检查良好56例、差0例,良好率为100%,术后15d检查良好56例,差0例,良好率为100%.结论: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中段双骨折疗效显著,手法整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易懂、易行.患者家属认可度高,在基层医院值得应用推广.

  • 手法治疗小儿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

    作者:李进光

    肱骨髁上骨折是小儿常见的肘部骨折,其中又以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多见,其晚期发生肘内翻畸形的几率也高达57%[1].自2007年1月-2011年1月,笔者对180例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进行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有效地防止了肘内翻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踝关节外旋外翻型骨折

    作者:徐昌伟;张朝驹

    1 一般资料本组67例,其中男42例,女25例;年龄小者12岁,大者78岁;病程短者3小时,长者2周.左侧31例,右侧36例;26例合并胫距关节半脱位,17例合并后踝骨折,21例合并内踝骨折.

  • 小夹板与石膏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

    作者:何伟;王希

    colles骨折是人体多见的骨折之一,尤其在老年人群中常见。临床治疗多用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方法,外固定期间可出现合并症。笔者以杉树皮小夹板固定与石膏外固定colles骨折进行比较,观察两种固定疗法的合并症情况。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00例中,男41例,女59例;年龄在20岁~70岁,平均56.8岁。左腕者64例,右腕者36例;受伤到就诊时间25分钟~10小时,平均3 小时。上述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小夹板固定)50例,对照组(石膏外固定)50例。两组根据Solgaard分类标准分为四型[1],见表1。

  • 小儿股骨干骨折的中医护理

    作者:侯艳清

    小夹板外固定配合下肢悬吊皮牵引是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常用而有效的方法.由于患儿在治疗过程中配合欠佳,所以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柯雷氏骨折142例

    作者:毕新元

    我院骨科对1990~2000年门诊治疗的142例柯雷氏(Colles)骨折,手法整复后采用小夹板外固定,取得很好效果。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1.1 年龄分组中小学生组10~18岁,5例;大学生组18~25岁,98例;中青年组25~40岁,7例;中老年组40~80岁,32例。1.2 病因跌跤时手伸直外撑着地。2 诊断 腕部肿胀,手向桡侧偏斜,桡骨远端压痛明显,可显示典型餐叉畸形。X线显示骨折与移位。3 治疗 手法整复后小夹板外固定。3.1 无移位骨折直接小夹板固定,约占20%。3.2 有移位的骨折应予整复。可采用血肿内麻醉。整复时先沿原畸形方向牵引,加大原始向掌侧成角畸形,以解除骨折端间的嵌插,然后掌屈骨折远端同时施以旋前尺偏的外力,使骨折复位。儿童骨骺分离以同样方式复位。经摄片或透视证实骨折复位后,用前臂小夹板固定。3.3 拆除小夹板固定4~6周后拆除,固定1周后加强手的功能锻炼。4 结果 骨折解剖复位或近于解剖复位愈合约90%,功能复位10%。无畸形愈合及功能障碍。

  • 中医治疗克雷氏骨折

    作者:高大硕

    我们自1996-02~1999-06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及中药内服外敷的方法,治疗Colles骨折5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手法复位结合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下段双骨折36例

    作者:黄培镇;何思敏;黄枫;陈基长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下段双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再移位的处理.方法:选取自2012年9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36例尺桡骨下段双骨折患儿,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记录骨折的愈合时间、功能、复位后再移位的发生率以及再移位的处理.结果:骨折解剖复位28例,对位达2/3者8例,36例获2~4个月随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3~5周,平均4周.其中10例患者出现复位的部分丢失,其中1例予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及石膏外固定.另外9例继续观察,终功能均满意.结论: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下段双骨折,愈合时间较快,只要给予良好的整复和及时仔细的调整固定,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小夹板外固定加尺骨鹰嘴牵引治疗难复性肱骨外科颈骨折19例

    作者:叶树强

    肱骨外科颈骨折是临床上非常多见的一种骨折,尤其在老年患者中尤为多见。由于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复位与固定相对困难,特别是粉碎性骨折,预后常常不佳,常遗留不同程度的肩关节功能障碍。因此,如何选择得当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治疗结果的影响较为重要。笔者自2003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加尺骨鹰嘴骨牵引治疗难复性肱骨外科颈骨折1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跟骨牵引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41例

    作者:卢致顺;李志腾;余焕豪

    1992年6月至2001年6月共收治了197例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其中41例患者行跟骨牵引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36例

    作者:陈苑妮;黎清斌;张兆华;劳永锵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8例老年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保守组(36例)和手术组(42例),保守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手术组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分别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骨折复位情况、并发症、肩关节功能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保守组患者影像学骨折复位优良率为52.78%,而手术组优良率为9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保守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1.11%)明显低于手术组(3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μ=3.952 0,P=0.000 1);在术后第6周及第3个月随访,手术组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均优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随访时间延长,两组患者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差异逐渐变小,在术后第6个月、1年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75.oo%,手术组优良率为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μ=1.005 2,P=0.314 8).结论:两种治疗方式治疗老年NeerⅢ型肱骨近端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和肩关节功能恢复,但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可获得更好的骨折复位,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并发症更少.

  • 肩臂形态塑形三块夹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艺平;孙之镐;方楚权;万仲梅;黄乐辉;罗韶君

    目的:比较肩臂形态塑形三块夹板与传统的四块夹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10月~2010年10月,应用肩臂形态塑形三块夹板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46例,传统超肩关节四块夹板治疗45例,分别对2组病人的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解剖位置进行回顾性评估比较.结果:治疗组效率为97.8%;对照组有效率为84.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肩臂形态塑形三块夹板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一种理想的外固定装置.

  • 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上肢骨折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李同林;赵丹;马勇

    小夹板固定是从肢体的生理功能出发,通过布带对夹板的约束力、纸垫防止或矫正骨折端成角畸形和侧方移位的效应力以及肢体肌肉收缩活动时所产生的内在动力,达到固定骨折、恢复肢体内部动力平衡的目的[1].小夹板固定前的手法复位不强求解剖复位,对骨折断端的周围软组织损伤较小.小夹板固定后,肌肉间的收缩力使骨折端之间处于嵌插状态,加上肌肉对骨骼的包绕也使得骨折端处在横向的压力中,从而实现骨折端的相对稳定,但骨折端仍有一定的活动度,处于一种“微动”的状态,这种“微动”对骨折端有一种纵向挤压作用,从而加快骨折愈合.同时,许多小夹板固定并不超关节固定,这样便于患者在固定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从而有效地防止肌肉萎缩、粘连及关节僵硬,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近年来,随着骨折治疗理论的不断发展,许多学者认为小夹板固定实际上是符合生物学固定(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BO)原理[2]的.

  • 小夹板固定对实验性骨折愈合的VEGF及TGF-β1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瑛;邹季;熊勇;李勇光

    目的:通过观察小夹板局部外固定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探讨骨折固定的方式与VEGF、TGF-β1及骨折愈合的关系.方法:选用45只健康家兔,在左侧胫骨中下三分之一处,复制3mm标准横形骨折模型,随机分成A组、B组、C组.A组与B组用石膏固定5d后改成小夹板外固定,将压力传感器置于夹板内侧骨折断端,但A组与B组夹板包扎松紧不一致,A组扎带上下移动3mm,B组移动7mm,此时读出A组压力传感器读数是18kPa,B组压力传感器读数是12kPa;C组钢板内固定;术后14d,24d,34d分批取死兔子,取胫骨标本作骨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SP法)检验三组模型中VEGF和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A组骨痂组织中TGF-β1和VEGF表达量多,颜色深,VEGF、TGF-β1表达基本呈同步关系,即TGF-β1表达强时,VEGF亦表达强.结论:A组缩短骨折愈合所需的时间,提高骨折愈合质量.B组和C组骨折愈合较慢.

  • 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上肢骨折的护理与康复

    作者:谢小鸣;肖江平

    小夹板外固定是治疗上肢骨折的常用方法,疗效较好且经济实惠,一般情况下,经门诊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后不必住院治疗,可回家休养.但经长期的临床观察,若护理不当,或不能进行正确适度的功能锻炼,就会造成诸多的并发症或后遗症.

  • 手法复位经皮穿针治疗闭合性尺桡骨骨折45例报告

    作者:陆耀宇;胡建山;覃家勇;胡永召;程刚;胡鲲

    尺桡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与关节损伤,而传统的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均有一定局限性.我们2005年3月至2008年11月,在传统手法复位的基础上结合C臂X光机透视进行经皮克氏针固定尺桡骨骨折45例,疗效良好.

  •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临床研究

    作者:芦万华;陈娟;胡珊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Colles骨折患者1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10例和对照组7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优良率为90.00%.对照组优良率为75.71%.研究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近12个月,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3%.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是治疗Colles骨折患者的有效方法,把握好手法的准确及患者的适应度,复位手法准确快速,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加接骨膏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文念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以上3cm 以内的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之一,发病率约为144/10000,占全身骨折的67%~11%,好发于中老年,老年患者中女性居多,常由低能量损伤导致[1].桡骨远端骨折,其中关节内骨折约占25%,累及到关节面,如果治疗不当,可合并关节僵硬、疼痛、创伤性关节炎等.2011年01月-2013年01月期间,我们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加接骨膏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取得了一定的治疗经验,现报道如下.

295 条记录 9/15 页 « 12...6789101112...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