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改良脾肺固定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体会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坚持以脾肺固定术来实现门肺分流,从而治疗门静脉高压,现就脾肺固定术降低门静脉压力的一些心得体会做一总结.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48例,均为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采用改良脾肺固定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13~59岁,平均(42±11)岁;包括肝硬化13例,门静脉海绵样变5例,布加综合征30例.
-
围肝移植期肺保护研究进展
等待肝移植的晚期重症肝硬化患者常出现门肺分流、肺血管扩张以及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等肝-肺综合征的表现,使患者在术前肺功能就处于临界状态[1].在围肝移植术期,血管内容量的剧烈变化、输液液体类型选择不当、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等因素,均可加剧临界状态肺功能的损害,导致术中和术后潜在肺水肿、术后呼吸机的带机时间延长、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升高甚至患者死亡.因此,充分理解晚期肝硬化的病生理学特征,有助于围肝移植期患者的肺功能干预和保护,降低并发症发生.
-
脾肺固定门肺分流术治疗小儿门静脉高压症
小儿门静脉高压症多因先天性门静脉海绵窦样变,脐部感染,腹内创伤或新生儿败血症等导致肝外门静脉阻塞所致.临床以反复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而肝功能正常为特点.如能在门静脉系统与下腔静脉或肺静脉系统之间成功地分流降压,患几的预后甚好.但小儿常因供吻合的血管腔径窄小,术后栓塞发生率高,故分流术往往难以成功.
-
三联手术治疗小儿肝外门静脉高压
目的评价脾肺固定术+断流术+脾动脉结扎术治疗小儿门脉高压的疗效. 方法 1993年3月~1998年11月对7例确诊为门脉高压的患儿行三联手术治疗.测定手术前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和肝功能,脾动脉结扎前后游离门静脉压.术后随访2~8年,平均5.6年.记录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并采用钡餐评定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程度.B超测定脾脏和门静脉直径,以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测定门肺分流及门静脉血流,粘度计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食管及胃底曲张静脉的出血被完全控制.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恢复至正常水平,脾脏直径进行性缩小.静脉曲张趋于缓解,游离门静脉压由术前(42.62±6.72) cm H2O降至术后(34.48±5.71) cm H2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血流量亦降低,其血流方向至肝;脾静脉血流方向至脾.术前全血粘滞度降低,术后恢复至正常水平. 结论三联手术可有效地控制肝外门脉高压由于静脉曲张导致的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