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与免疫指标的相关性

    作者:刘康生;黄蓉;薛满红;童华;徐飞

    目的 研究血铅水平对学龄前儿童(3~6岁)IgA、IgG、IgM、C3、C4的影响.方法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117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血铅测定,根据血铅中位数水平设立高铅组和低铅组(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儿童用免疫比浊法进行 (IgA、IgG、IgM、C3和C4)5项测定.结果 高低铅两组IgA、IgG、IgM、C3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铅与IgA、IgG、IgM、C3指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高血铅对学龄前儿童的体液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IgA IgG IgM C3 C4
  • 抗μ链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作者:孙茂华;王永山;周宗安

    血清中IgM水平的测定常被用于临床免疫检验和进行免疫等研究.抗人μ链抗体是常用的免疫学试剂之一.

    关键词: IgM μ链 单克隆抗体
  • 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测定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保仝;宗永兰;齐名;邵海枫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血清及初乳中该病毒标志物存在状况.方法:对244份HCV感染者、33份对照血清和35份HCV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的产妇、41份健康产妇的初乳进行HCV四种标志物测定.抗HCV-IgG、IgM和GOR抗体采用间接ELISA法,HCV C33抗原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结果:抗 HCV-IgG、抗HCV-IgM、HCV C33和抗GOR抗体四种标志物在慢性活动性丙型肝炎组检出率高,分别为100.0%、85.7%、46.4%和64.3%;急性输血后丙型肝炎组检出率为66.7%、100.0%、22.9%和42.9%;慢性稳定性丙型肝炎组为94.1%、26.5%、17.6%和52.9%;血透患者组为62.6%、31.3%、4.8%和45.6%.血清抗HCV IgG阳性组初乳为17.1%、2.9%、8.5%和37.1%.血清和初乳对照组除1例献血员血清抗HCV-IgG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结果.结论:除抗HCV-IgG外,抗HCV-IgM、HCV C33和GOR抗体三种标志物在HCV感染的相关疾病组中,有一定的阳性检出率,均可作为HCV感染的标志,可用于HCV感染后的实验室诊断.

  • 金标法快速检测血清中血吸虫特异性IgM的研究

    作者:汤益;王越;施晓华;徐卫民;于小仙

    目的 探索金标免疫渗滤法(DIGFA)快速检测患者血清中抗日本血吸虫IgM抗体的诊断和疗效考核价值.方法 以虫卵可溶性抗原为抗原,羊抗人IgM(μ链)-胶体金结合物为检测标记物,创建DIGFA快速检测人血清中日本血吸虫特异性IgM的方法(IgM-DIGFA);用IgM-DIGFA和IgG-DIGFA平行检测不同病期患者血清,评价其诊断和疗效考核价值.结果 IgM-DIGFA检测急性和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的敏感性分别为100%(25/25)和95.8%(69/72),IgG-DIGFA的敏感性分别为100%(25/25)和97.2%(70/72),两法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健康人血清,特异性分别为99%(99/100)和97%(97/100).与IgG-DIGFA相比,IgM-DIGFA检测其他蠕虫病患者血清的交叉反应较低,仅与肺吸虫有3.3%交叉反应;IgM-DIG-FA检测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患者血清,阴转率分别为65.2%(15/23)和88.0%(22/25);IgG阴转率仅为21.7%(5/23)和64.0%(16/25).结论 DIGFA快速检测IgM的敏感性和IgG相近,且特异性更强,并具有潜在的疗效考核价值.

  • 某部队4例出血热的流行特点及临床分析

    作者:张晋红;陈仕珠;陈鹰军;孙权;温凤玲;刘振霞

    2009年11-12月,某部队连续发生4例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我们对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情况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4例病例诊断依据主要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出血热抗体IgM检测及其他辅助检查.

  • 单纯IgG型冷凝集素致聚凝胺配血不合一例

    作者:谢作听;周湘静

    患者,男,60岁.因直肠癌手术申请输血400ml.定型:患者与献血员两者ABO正、反定型一致,均为A型,Rh(D)阳性.交叉配血 :①盐水法:主次侧均未见凝集.

  • 门诊老年患者九项呼吸道非细菌性病原体IgM检测分析

    作者:岑军科

    目的 探讨门诊老年患者九项呼吸道非细菌性病原体的感染特点.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880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中IgM,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季节感染率的差异.结果 共检出阳性340例,阳性率38.6%;前三位分别为肺炎支原体(15.5%)、腺病毒(11.5%)和甲型流感病毒(7.6%);男性患者病原体阳性率高于女性患者(P<0.05);不同年龄组肺炎支原体、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季节病原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是本地门诊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主要的非细菌性病原体,男性较女性更易感,60~69岁年龄组更易感,春季和冬季较夏季、秋季易感.

  • 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HCMV、EBV和HSV-1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苏芳;张玉霞;周斐斐;李红

    目的 调查杭州市2010-2012年3年间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患儿人巨细胞病毒(HCMV)、EB病毒(EBV)、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的感染情况,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忠儿血清中HCMV、EBV和HSV-1特异性IgM抗体.结果 患儿血清标本HCMV、EBV和HSV-1的阳性率分别是18.80%、22.67%和16.47%; HCMV和EBV在支气管炎患儿的感染率显著高于上呼吸道感染(P<0.05),而在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SV-1在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和肺炎患儿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HCMV和EBV感染率在男女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杭州市儿童ARI人群中HCMV、EBV和HSV-1的感染率较高,临床上应重视ARI的病原学研究;特异性IgM抗体的早期检测对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

  • 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汉坦病毒基因检测对HFRS早期诊断的意义

    作者:王卫华;段秋林;陈洁;汪丽;钱伯勇;顾成雄;杨占秋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汉坦病毒(HV)基因的检测对流行性出血热(又名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早期诊断的意义. 方法用RT-PCR法检测40例发病3~7日内的HFR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血浆中的HV RNA,并与特异性IgM 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淋巴细胞中HV RNA阳性率为82.5%(33/40), 特异性IgM阳性率为90%(36/40),两种方法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χ2 =3.25,P>0.05),其一致率为82.5% (33/40);血浆中HV RNA阳性率为55%(22/40), 明显低于淋巴细胞(χ2 =10.37,P<0.01). 结论 RT-PCR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HV RNA对HFRS的早期诊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分泌IgM的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2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园;郭晓珺;季素芳;屠其华;吴海兵;曾惠;赵晓燕

    目的 探讨分泌IgM 的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CLL/SLL)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CLL/SLL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免疫组化和遗传学结果,并结合文献加以总结.结果 贫血是本病的首发表现,可伴有淋巴结、脾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不高,伴血红蛋白、血小板减少,免疫固定电泳发现单克隆IgM均升高,分别为23.9g/L和58.5g/L.骨髓中小淋巴细胞异常增多,其中部分具有浆细胞样分化.这些细胞的免疫表型为CD5(+),CD19(+)、CD20(+)、CD22(+)、CD79a(+),CD10(-)、CD23(-).细胞遗传学正常.结论 分泌IgM的CLL/SLL可能有其相对独立的表现,免疫表型在既往CLL中提示预后不良.

  • 儿童肺炎支原体IgM型抗体的检测及其分析

    作者:林爱琳

    肺炎支原体(MP)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可引起全身各脏器损害,但以呼吸道感染为多见,且仅依据临床表现常难与病毒、细菌和结核感染鉴别.

  • 多次输血产生IgM、IgG抗-E和IgG抗-c混合抗体1例

    作者:樊红;马金一

    临床资料患者,女,62岁,汉族,临床诊断:肝硬化晚期.曾多次输全血、添加剂红细胞.血红蛋白27 g/L,申请输血.输血前血型血清学检查发现有IgM、IgG抗-E和IgG抗-c混合抗体,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IgM IgG 抗-E 抗-c
  •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

    作者:曹丽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儿童哮喘发作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02例同时应用:①酶联免疫分析法(EIAS)检测血清中肺炎支原体IgM,IgG;②咽拭子支原体快速培养;③深部痰PCR,MP-DNA检测,支原体感染情况,片以同期80例哮喘缓解期(入选前6个月未发病病例对照或过敏性鼻炎患儿对照).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患儿MP感染显著高于哮喘缓解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P感染可致哮喘发作,MP感染与哮喘的发病密切相关.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57例临床分析

    作者:匡竹美

    表现多样, 血清Mp IgM阳性率高,利于早期诊断.阿奇霉素治疗效果确切.

  • 抗旋毛虫肌肉期幼虫排泄分泌物中46-58kDa蛋白IgM和IgG抗体的研究

    作者:李燎;钟桂书;颜丹

    目的寻求简便、快速、可靠的方法,用于旋毛虫病的诊断及疗效考核.方法建立检测抗旋毛虫肌肉期幼虫排泄分泌物(TsL1-ES)中46-58kDa蛋白抗体的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DIGFA),并对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中特异抗体水平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旋毛虫病患者治疗前血清中特异IgM和IgG抗体的检出率分别为94.83%(55/58)和91.38%(53/58);正常人血清(100份)、囊虫病(25份)、血吸虫病(20份)、肺吸虫病(20份)及蛔虫病(22份)病人血清均未检出该两类特异性抗体.52例两类抗体均阳性的旋毛虫病患者经有效药物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1.5年连续采血,经DIGFA检测连续观察的结果表明,IgM抗体出现较早,阴转较为明显和迅速,治疗后3月的阴转率达46.15%(24/52),1年的阴转率可达88.46%(46/52);而IgG抗体则出现较晚,阴转缓慢,治疗后1.5年的阴转率仅为23.08%(12/52).结论DIGFA为检测抗TsL1-ES中46-58kDa蛋白抗体的有效方法,检测IgM抗体可用于诊断及疗效考核,而IgG抗体的检测不宜用来判断疗效.

  • 弓形虫抗血清IgG的制备及其检测效果研究

    作者:楼涤;陈睿;张乐;陆绍红;林爱芬;卓敏敏;傅翠娥

    目的比较弓形虫不同免疫原所制备抗血清IgG的检测效果,优选高效价的抗体诊断试剂.方法制备弓形虫的细胞质抗原(C)、代谢抗原(S).用抗原C、C+S、S及活虫(P)各免疫2只家兔,收集抗血清经纯化而获得IgG抗体(多抗)并制备酶标记抗体;用上述4种多抗与对应的多抗-HRP组合成4种双抗体夹心型ELISA,检测人血清CAg和C、S抗原,评价试剂的敏感性;抗血清与疟原虫、隐孢子虫等抗原进行交叉反应性试验,评价试剂的特异性;采用捕获法检测人血清IgM抗体,比较4种多抗-HRP的检测效果.结果各种ELISA夹心法同步检测CAg阳性标本7例,阴性样本8例,均未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反应,其OD均值的P/N比值依次为C+C组33.5、S+S组27.8、CS+CS组21.2、P+P组13.2;C和S抗原的低检出量均为0.5μg/ml;与其它寄生虫未出现交叉反应.4种多抗-HRP同步检测IgM抗体阳性标本3例,阴性样本7例,均未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反应,其OD均值的P/N值高的是抗C-HRP.结论4种抗体用于检测人血清IgM抗体、CAg、C和S抗原以及其它抗原的结果表明,各种抗体试剂均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中以抗C抗体试剂为满意.(2)4种组合形式的夹心ELISA,检测弓形虫抗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弓形虫C和S抗原间存在着共同抗原成分.

  • 先天性感染日本血吸虫家兔攻击感染后血清抗体动态的进一步研究

    作者:胡海涛;钱宝珍

    目的运用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和虫卵抗原检测日本血吸虫先天性感染仔兔攻击感染后的血清特异性IgG、IgM抗体并观察其动态变化,探讨仔兔先天性感染后的体液免疫应答.方法10只怀孕晚期母兔分为三组:4只孕兔人工感染70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只,所产仔兔为先天性感染组(G1);3只孕兔人工感染70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只,所产仔兔于出生后第55天攻击感染20条尾蚴/只,该组仔兔为先天性感染且攻击感染组(G2);3只孕兔不感染,正常分娩的健康同龄仔兔感染20条尾蚴/只作对照C组.三组仔兔分别于出生后第53、67、81、95天采血收集血清,分别运用AWA-ELISA及SEA-ELISA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G、IgM抗体,观察动态变化.结果仔兔先天性感染率为66.7%(10/15);G2组和G1组10只先天性感染仔兔相比较,血清特异性IgG、IgM抗体动态规律均比较接近,无论是AWA-ELISA还是SEA-ELISA检测,出生后第95天仔兔IgG、IgM抗体0D均值在两组间差异均没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仔兔血清IgG、IgM出生后第95天检测几乎全部呈阳性,抗体阳性仔兔数明显多于同期G1、G2组,且0D均值也显著高于同期G1、G2组(P<0.05).结论先天性感染日本血吸虫的仔兔血清抗体呈低免疫反应状态(hypo-responsiveness),可能存在免疫耐受,攻击性感染不能诱导仔兔免疫系统产生明显的保护性免疫.

  • 合肥市0~14岁人群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的感染状况调查

    作者:宋建;都鹏飞;程邦宁

    采用ELISA法检测0~14岁人群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及肠道病毒71型(EV71)抗体水平。在入选的1000例儿童中,EV71 IgM总阳性率19.9%,EV71 IgG总阳性率47.7%,CoxA16 IgM总阳性率22.8%,CoxA16 IgG总阳性率51.3%;EV71 IgM总阳性率与CoxA16 IgM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94,P>0.05);EV71 IgG总阳性率与CoxA16 IgG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93,P>0.05)。各年龄组比较,新生儿组IgG抗体阳性率较高,其EV71 IgG抗体阳性率41.5%,CoxA16 IgG抗体阳性率49.5%;婴儿组IgG抗体阳性率低,EV71 IgG、CoxA16 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8.0%,43.5%;除新生儿组外,随年龄增加,人群EV71、CoxA16 IgG逐渐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4、19.98, P <0.01);在 IgM 方面,人群EV71、CoxA16 IgM 随年龄逐渐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2、37.13,P<0.01)。两种HFMD病原体的IgM、IgG抗体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1.77、0.36、2.12,P>0.05)。

  • 两种抗弓形虫抗体的检测与临床应用

    作者:许晓红;邓松华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与弓形虫感染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49例自然流产妇女和75例妊娠8个月以上的健康孕妇血清特异性IgG和IgM抗体.结果流产组IgG和IgM抗体阳性率(34.7%和18.4%)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9.3%和3.1%),并随流产次数的增加,两种抗体阳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另外,两种抗体阳性率还随患者年龄增加而逐渐增高.结论弓形虫感染与孕妇流产有一定关系.IgM抗体检测有助于孕妇感染弓形虫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 自然流产患者血清TORCH IgM的检测分析

    作者:刘辉;余方流

    目的探讨自然流产与TORCH感染的关系。方法 ELISA法检测自然流产妇女与健康孕妇血清内TORCH系列病原体的IgM。结果自然流产妇女血清中弓形体(TOX)IgM阳性率与健康孕妇相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而两组的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的IgM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弓形体感染是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 流产 自发性 ToRCH IgM
366 条记录 9/19 页 « 12...6789101112...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