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氨甲环酸减少前列腺切除术后出血的多中心随机研究

    作者:丘少鹏;吴荣佩;高新;蔡育彬;梁蔚波

    目的探讨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在减少前列腺切除术后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符合手术指征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177例随机分为2组,A组79例行前列腺切除,术中、术后静脉应用氨甲环酸2g/d共3 d,B组98例术中、术后静脉应用六氨基己酸4g/d共3 d.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分光光度法测定术后3 d出血量,并观察出凝血功能及副反应.结果A组术后3 d每天出血量分别为(32.21±20.62)、(22.79±16.56)、(15.24±13.99)ml,3 d总出血量(70.24±39.86)ml,B组术后3 d每天出血量分别为(65.10±29.40)、(38.89±20.14)、(24.00±15.64)ml,3 d总出血量(127.99±58.65)ml,2组术后3 d每天出血量及总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无明显改变,无严重副反应发生.结论静脉应用氨甲环酸抗纤溶治疗对前列腺手术后止血安全有效.

  • 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持续服用硫酸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患者氨甲环酸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石佳;王越夫;薛庆华;袁素;王古岩;李立环

    目的 评价心肺转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前持续服用硫酸氯吡格雷(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患者氨甲环酸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110例接受择期心肺转流CABG且术前持续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直至术前7d以内的患者,随机分入氨甲环酸组和标准治疗组.氨甲环酸组在麻醉诱导后给予负荷量10 mg/kg静脉滴注,继以维持量10mg· kg-1·h-1持续静脉泵入直至手术结束;标准治疗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主要终点评价指标为围手术期异体红细胞输注量,次要终点评价指标为术后出血量、大出血发生率、二次开胸止血率、异体红细胞输注率以及异体血浆和血小板的输注量和输注率.结果 氨甲环酸组和标准治疗组的围手术期异体红细胞输注量分别为4.0(7.5)单位和6.0(6.0)单位(W=1021,P<0.01).两组的术后引流量分别为930(750) ml和1210(910) ml(W=1042,P<0.01),大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0.9%和76.4%(x2=7.70,P<0.01),二次开胸止血率分别为0和9.1%(x2=5.24,P=0.02);异体血浆输注量分别为400(600) ml和600 (650) ml(W=1072,P=0.01)、输注率分别为60.0%和85.5%(x2=8.98,P<0.01),异体血制品总输注率分别为85.5%和98.2%(x2 =5.93,P=0.01).围手术期病死率、并发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两组没有差异.结论 在心肺转流CABG前持续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患者中,氨甲环酸可以减少术后出血和异体输血,未观察到不良反应.

  • 氨甲环酸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应用的止血效果分析

    作者:马云青;张轶超;张洪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对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符合纳入标准的95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23例,女性72例;年龄60~87岁,平均(71±4)岁.其中实验组53例患者局部应用氨甲环酸术中止血,未曾使用氨甲环酸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指数及疾病诊断等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术中及术后失血量和输血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症状及下肢皮肤情况.术前和术后3h检查D-二聚体和相关凝血指标,术后连续复查血常规.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可见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51和64.18,P<0.05).两组的输血量分别为(470±150) ml和(708±245) ml,术后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对照组明显低于实验组(t=-18.88和-13.05,P<0.05).患者术后经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3h实验组和对照组的D-二聚体为(0.91±0.44)和(1.21±0.65)mg/L,均明显高于术前的(0.36±0.11)和(0.37±0.14) 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40和44.68,P<0.05),且对照组高于实验组(t=1.99,P<0.05).两组间凝血指标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降低输血率,降低患者围手术期的贫血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且操作简单、安全、经济.

  • 脊柱手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荟萃分析

    作者:刘家明;彭慧明;沈建雄;邱贵兴

    目的 通过荟萃分析对抗纤溶药氨甲环酸(TXA)在减少脊柱外科手术失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关于TXA对脊柱外科手术失血量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双盲研究,并结合手工查阅所有检出文献和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资料,截止到2009年11月.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TXA组与安慰剂组总失血量和总输血量采用加权均数差(WMD)评价,输血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采用优势比(OR)评价.结果 共纳入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研究4篇,样本总量295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TXA能够显著减少脊柱外科手术患者总失血量[WMD为-523.74,95%CI为(-778.92~-268.56),P<0.01]和输血量[WMD为-242.28,95%CI为(-394.02~-90.54),P=0.002],降低输血率[OR为0.57,95%CI为(0.34~0.93),P=0.020],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静脉应用TXA能够显著减少脊柱外科手术总失血量和输血量,降低输血率,而不增加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 氨甲环酸减少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失血的作用及与抑肽酶的比较研究

    作者:陈艰;李清泉;陈亦红

    目的 观察氨甲环酸减少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后失血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并与抑肽酶比较.方法 随机选取CPB心脏手术病人30例,分为氨甲环酸用药组(TA组,10例),抑肽酶用药组(AP组,10例)和对照组(C组,10例).于CPB前、中、后2h分别测定t-PA和PAI-1活性、TXB2和6-keto-PGF1α含量、ADP诱导的血小板大聚集率和血小板超微结构变化,记录各组术后纵隔心包引流量.结果 转流中TA组t-PA活性升高和PAI-1活性下降明显小于另2组(P<0.01);与对照组和TA组相比,AP组转流中TXB2含量升高明显减轻(P<0.01),TXB2/6-keto-PGF1α值下降,ADP诱导的血小板大聚集率降低(P<0.05),血小板超微结构破坏程度减小;TA组和AP组术后24h失血分别为(7.379±1.955)ml/kg和(6.969±2.107)ml/kg,均比对照组(10.001±2.277)ml/kg明显减少(P<0.05),用药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氨甲环酸明显抑制了CPB引起的t-PA活性增高,并可显著减少术后失血,与抑肽酶相比,作用相似,但未表现出对血小板的保护作用.

  • CABG手术应用氯吡格雷和氨甲环酸对术后出血和异体输血的影响

    作者:石佳;纪宏文;王古岩;袁素;何爱霞;李立环

    目的 评估术前持续应用氯吡格雷和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后出血和异体输血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方法 采用2×2析因分析,第1个因素为术前抗血小板治疗,持续应用氯吡格雷至术前7天以内者纳入用药组(E组),未应用者纳入空白组(B组);第2个因素为术中抗纤溶治疗,氨甲环酸为T组,空白对照为P组.333例择期CABG患者,氨甲环酸为麻醉诱导后给予负荷量10 mg/kg静脉滴注,继以维持量10 mg·kg-1· h-1持续静脉泵入直至手术结束.结果 无论术前是否持续应用氯吡格雷,氨甲环酸都可显著降低术后出血量等指标(ET组对EP组,P<0.01;BT组对BP组,P<0.01).术前持续应用氯吡格雷可显著增加术后出血量(EP组对BP组,P<0.05)、大出血发生比例和红细胞输注量(EP组对BP组,P<0.01)、红细胞及血浆输注比例(EP组对BP组、P<0.05)以及总输血比例(EP组对BP组,P<0.01).术前持续应用氯吡格雷的患者接受氨甲环酸治疗后,所有出血和输血指标与术前未应用氯吡格雷者相似(ET组对BP组,P<0.05).结论 CABG忠者术前持续应用氯吡格雷至术前7天以内可显著增加术后出血和异体输血,术中应用氨甲环酸可降低这一风险,并消除术前持续应用氯吡格雷对出血和输血的不良影响.

  • 止血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刘红;顾仲朝;杨希鏸

    止血环酸(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是内科常用的止血药.杨希鏸等[1]报道,由于其与参加黑色素代谢的酪氨酸部分结构相似,共有一个羧基,可竞争性抑制酪氨酸酶进而减少黑色素蛋白的形成.皮肤科临床上利用这一机制来治疗黄褐斑.我们于1998~2003年用临床实验研究方法对止血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进行观察,并检测其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氨甲环酸减少选择性剖宫产产后出血量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晓峰;周尚;关怀;何岩;文竹;金玉

    目的 探讨氨甲环酸(TXA)用于减少选择性剖宫产产后出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138例选择性剖宫产分娩的产妇,分为TXA组和对照组.剖宫产术前10~30 min,TXA组产妇静脉推注含TXA1.0 g/10 ml的5%葡萄糖溶液20 ml,对照组产妇仅予5%葡萄糖溶液30 ml.比较两组产妇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出血量及凝血相关指标以及两组新生儿负性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①TXA组产妇术中、术后2h和术后24 h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XA组产后出血(PPH)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术后48 h与术前比较,TXA组产妇外周血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降幅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产妇围手术期消化道不良反应和术后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和转至重症监护(MCU)治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性剖宫产术前使用TXA对减少产后出血量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氨甲环酸用于减少产后出血量的临床研究

    作者:杨慧霞;郑淑蓉;时春艳;李美芝;李诗兰;田惠;迟闺珠;梁金凤;陈晨

    目的探讨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注射液用于减少产后出血量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单胎、头位初产妇400例,在分娩第二产程胎肩娩出后常规静脉注射缩宫素10 U,随后随机分为4组,第1组(94例)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g;第2组(92例)静脉滴注氨甲环酸0.5 g;第3组(92例)静脉滴注国产止血芳酸0.5 g;第4组(87例)为未作任何处理的对照组.另35例产妇因分娩巨大儿会影响产后出血量的计算而剔除.用容积法和称重法分别测量4组产妇胎盘娩出即时出血量和产后2 h内出血量,两部分相加为总出血量.结果(1)胎盘娩出即时出血量4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产后2 h出血量和总出血量4组之间比较:第1组分别为129.7ml和243.3 ml;第2组分别为133.9 ml和242.9 ml;第3组分别为168.5ml和308.1 ml;第4组分别为178.2 ml和314.8ml.第1、2组与第3、4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第1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少于第2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3)产后出血(≥400ml)发生率,第1组6.4%;第2组13.0%;第3组20.7%;第4组25.3%.(4)4组产妇均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结论氨甲环酸用于产后出血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其中1.0 g剂量对减少产后出血量的效果好,0.5 g剂量的效果次之.

    关键词: 产后出血 氨甲环酸
  • 妥塞敏用于人工流产术止血的初步观察

    作者:黄紫蓉;方爱华;戴钟英

    目的探讨妥塞敏用于早孕妇女行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的止血效果.方法 120例早孕妇女分为妥塞敏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两组妇女按妇科检查及B超测定判断孕周大小进行配对.两组妇女年龄、停经天数、孕次、宫腔大小、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妥塞敏组妇女在负压吸引术前30 min静脉推注妥塞敏1 g+5%葡萄糖20 ml,5 min推注完毕.对照组妇女在负压吸引术前30 min静脉推注5%葡萄糖20 ml,5 min推注完毕.观察两组妇女的术中、术后30 min出血量及副反应.结果 (1)妥塞敏组出血量(51.6±17.2) ml,对照组出血量(63.3±17.1) 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妥塞敏组妇女在用药过程中有18例(30.0%)出现轻度恶心,8例(13.0%)轻度头晕.对照组仅1例有轻度恶心,余无副反应,两组妇女均未做任何处理自行好转.结论妥塞敏用于早孕妇女负压吸引术,有较好的止血效果,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均明显减少,无严重不良副反应,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 氨甲环酸与炔诺酮治疗排卵型月经过多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作者:张以文;何方方;孙正怡;李尚为;毕世梁;黄秀玲;曹瓒孙;吕淑兰;路军丽;张震宇;朱依敏;黄荷凤;苗茂华

    目的 比较氨甲环酸与炔诺酮治疗排卵型月经过多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7月至2006年12月,自中国4个城市5个教学医院妇科门诊收集经筛查证实为排卵型月经过多的患者131例,按随机表法分为氨甲环酸组(70例)和炔诺酮组(61例),氨甲环酸组患者于月经周期第1~5天口服氨甲环酸1g,每天3次,炔诺酮组患者于月经周期第19~26天口服炔诺酮5mg,每天2次,均连续2个周期.两组患者停药后均随诊1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经期失血量[MBL,以绘图失血评估表(PBAC)评估]、经期长度、生活质量的变化及其安全性.结果 共128例患者完成研究,其中氨甲环酸组69例,炔诺酮组59例.两组患者第1、2个周期PBAC总分均显著降低,经期缩短,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第1、2个周期PBAC总分下降的百分率(分别为35%、44%)均高于炔诺酮组(分别为17%、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个周期治疗有效率氨甲环酸组(41%,28/69)高于炔诺酮组(24%,1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氨甲环酸组第1个周期生活质量的改善显著高于炔诺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两组之间血红蛋白含量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至少出现1次不良反应患者的百分率(19%,13/69)显著少于炔诺酮组(35%,1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第2个周期、随诊周期愿意继续用药患者的百分率氨甲环酸组分别为94%(63/67)、79%(48/61),均显著高于炔诺酮组[分别为79%(44/56)、59%(3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2).结论 与黄体期口服炔诺酮相比,经期第1~5天口服氨甲环酸3 g/d能更有效地使排卵型月经过多患者的MBL减少,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接受性较高.

  • 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减少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出血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王琦;赵菊美;程静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氨甲环酸和缩宫素对降低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出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本院拟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人院顺序随机纳入A组(n=50,静脉滴注氨甲环酸+缩宫素止血治疗),B组(n=50,静脉滴注缩宫素止血治疗)和C组(n=50,静脉滴注氨甲环酸止血治疗).围手术期止血措施采取双盲法进行,除研究设计者外,受试对象本人与研究实施者对具体措施均不知晓(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3种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止血效果[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后输血率、术后血红蛋白(Hb)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4例受试对象因术中发现子宫肌瘤剔除术困难而改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因此,A,B及C组实际纳入患者分别为49例,48例及49例.3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上述围手术期的止血措施均无明显不良反应.A组术中出血量[(257±180)mL]明显低于B组[(490±368) mL]和C组[(538±352) 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B组和C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3).3组间术后出血量、术后Hb水平和输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甲环酸联合缩宫素可有效降低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术中出血量,并且明显优于二者单独应用.单独使用氨甲环酸或缩宫素对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手术期的止血效果相当.

  • Dieulafoy病上消化道出血一例

    作者:马文霞;朱月香;贾文翠

    患儿男,14岁,因呕血、便血30 h入院.患儿入院前呕血2次,为鲜红色,有血块,便血1次,初为柏油样,后少量为鲜红色,曾于当地给予西咪替丁、氨甲环酸、706代血浆治疗无效.

  •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失一例

    作者:罗辑;邓晓艳

    患者女,69岁,因摔伤致昏迷1h入院.查体:浅昏迷状,GCS评分7分.双侧瞳孔等大形圆,直径约0.2cm,对光反射灵敏,右眼球向左凝视,左眼球居中.额纹对称,口角无偏斜,悬雍垂居中.刺痛可见左侧肢体活动好,右侧肢体活动少.腹壁反射存在,右侧巴氏征阳性.头颅CT:左额颞部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中线轻度右偏.入院诊断为:中型颅脑损伤:(1)额颞部硬膜下血肿(左侧);(2)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后给予甘露醇、速尿、氨甲环酸、吸氧等.19h后复查CT提示左侧硬膜下血肿消失.

  • Q开关1064 nm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临床观察

    作者:邓永辉;苑凯华;李勤;蔡金辉

    目的 探讨Q开关1064 nm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A组接受Q开关1064 nm激光治疗,同时口服氨甲环酸;B组单纯接受Q开关1064 nm激光治疗.经过3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基本治愈率46%,有效率74%;B组基本治愈率18%,有效率30.2%,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氨甲环酸8个月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口服氨甲环酸可提高Q开关1064 nm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小.

  • 氨甲环酸联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作者:安彩霞;向芳;杨珊;普雄明

    目的:研究口服氨甲环酸联合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7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接受Nd∶YAG激光治疗的同时口服氨甲环酸片12周,对照组仅接受Nd∶YAG激光治疗。治疗后4、8、12周对患者进行黄褐斑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MASI)评分,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随着治疗时间增加,患者的MASI评分逐渐下降。治疗后8周、12周,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MA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Q开关Nd∶YAG激光联合氨甲环酸口服治疗黄褐斑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少。

  • 氨甲环酸联合化斑汤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凌;蔡茂庆;郭敏骅;杨希鏸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我院自2002年-2005年以来,应用氨甲环酸加化斑汤治疗黄褐斑,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氨甲环酸片联合艺霏渗透雪颜面膜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祝飞;殷珊;张菊芳

    目的 观察口服氨甲环酸片联合外用艺霏渗透雪颜面膜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妥塞敏口服组、艺霏渗透雪颜面膜外用组及妥塞敏口服配合艺霏渗透雪颜面膜外用组.每组连续用药3个月.用药结束后复查凝血功能.随访3个月.结果 所有受试者均完成试验,将MASI、PGA及患者自我评价3方面结果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使用等级资料的Ridit分析方法得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口服+外用组疗效明显优于口服组、外用组.随访3个月,复发:口服组2例,外用组4例,口服加外用组1例.复查凝血功能均未见异常.3组疗效经Ridit分析方法得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口服加外用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余2组.结论 妥塞敏内服配合艺霏渗透雪颜面膜外用能够有效治疗黄褐斑,其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作者:时悦;宋婷;单敏洁

    目的 观察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8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口服扶正化瘀胶囊,3粒/次,3次/d,氨甲环酸,0.25g/次,2次/d;对照组38例,单用氨甲环酸,0.25g/次,2次/d.经过12周治疗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基本治愈率20%,有效率90%;对照组基本治愈率10.5%,有效率71.1%,2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对照组中月经量减少者28例、治疗组仅2例.结论 联合中药制剂扶正化瘀胶囊可提高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 1540nm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晴;赵广琼

    目的 评价1540 nm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105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5例,联合治疗组接受1540 nm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激光组仅接受1540 nm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药物组仅接受氨甲环酸治疗.1540 nm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1次/月,6次为1个疗程,氨甲环酸片口服,250 mg/次,2次/d,疗程6个月.疗程结束后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联合治疗组、激光组和药物组有效率分别为80.00%,47.06%,51.52%,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40 nm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性和安全性,疗效优于单用1540 nm非剥脱点阵激光或单用氨甲环酸治疗.

962 条记录 7/49 页 « 12...45678910...484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