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氯硝西泮对广泛性焦虑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裴小龙;陆洲新;冯兰芬

    目的:评价氯硝西泮合用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6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为合用组(氯硝西泮合用丁螺环酮23例)和单用组(单用丁螺环酮23例),治疗6周.采用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1、2周末两组间HAMA评分比较,合用组低于单用组,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结束时,合用组显效率为78.26%,显著高于单用组的52.17%:两组间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氯硝西泮合用丁螺环酮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优于单用丁螺环酮,且起效快,不良反应轻微.

  • 米氮平与氯硝西泮治疗慢性失眠症的对照研究

    作者:杨秀成;亓卫国;何呈刚;张秋红;刘光琴

    目的:比较米氮平与氯硝西泮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米氮平或氯硝西泮治疗,治疗8周,两组均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睡眠日记评定疗效.结果:患者的睡眠质量自第2周起到治疗结束,米氮平组明显优于氯硝西泮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米氮平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度的头晕、乏力、瞌睡和体重增加等,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米氮平治疗慢性失眠症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轻微.

  • 氯硝西泮与丙戊酸钠治疗躁狂发作临床观察

    作者:白晓雷;白晓光;刘翠美;任清涛

    目的:评价氯硝西泮与丙戊酸钠对锂盐治疗无效的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将符合CCMD-2-R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氯硝西泮组和丙戊酸钠组,治疗6周.使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评定副反应.结果:氯硝西泮与丙戊酸钠均能有效减轻躁狂症状,疗效相近,丙戊酸钠起效时间迟于氯硝西泮.氯硝西泮的副反应主要为头晕、嗜睡、乏力、共济失调等,而丙戊酸钠的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震颤多见.结论:氯硝西泮与丙戊酸钠均可用于锂盐治疗无效的躁狂发作.

  • 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的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李宝琴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与氯硝西泮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口服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口服氯硝西泮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与氯硝西泮相似,但不良反应比氯硝西泮小.结论: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 氯硝西泮肌注合用阿立哌唑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的对照研究

    作者:何震;吴延海;翟长平

    目的:观察氯硝西泮肌内注射合用阿立哌唑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以氟哌啶醇肌内注射合用阿立哌唑为对照.方法:80例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氯硝西泮肌注合用阿立哌唑组40例和氟哌啶醇肌注合用阿立哌唑组40例治疗,疗程1周.治疗前及治疗1周末评估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兴奋因子(PANSS-EC)和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氯硝西泮肌注合用阿立哌唑组和氟哌啶醇肌注合用阿立哌唑组急性兴奋症状均获得明显改善,差异无显著性(P>0.05).氟哌啶醇合用组锥体外系反应、躯体不适症状高于氯硝西泮合用组(P<0.05).结论:氯硝西泮肌注合用阿立哌唑可有效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症状,不良反应轻微.

  • 利培酮合用氯硝西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分析

    作者:唐小辉

    目的:观察利培酮合用氯硝西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伴兴奋和(或)激越、冲动、伤人等行为障碍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将97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且伴有兴奋和(或)激越、冲动、伤人等行为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用利培酮联用氯硝西泮治疗(联合用药组),另一组单独使用利培酮治疗(单一用药组).疗程共8周,氯硝西泮用药时间7~10天.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治疗疗效,用药物副作用量表(TESS)评定药物副作用.结果:在治疗第2周末联合用药组的BPRS减分率显著降低,治疗8周末两组BPR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两组副反应均较轻.结论:利培酮合用氯硝西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起效迅速、疗效好,且副作用轻.

  • 电针合并氯硝西泮治疗焦虑症状群临床研究

    作者:杨静娟;樊慧贤;吕建周

    目的:探讨电针合并氯硝西泮治疗焦虑症状群的疗效.方法:将具有焦虑症状的7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6周后评定比较两组疗效,并在治疗中和治疗前后采用HAMA量表评定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起效快,用药量小,副作用轻微,对男性和女性患者的躯体性、精神性焦虑均有效.结论:电针合并氯硝西泮治疗焦虑症状群临床疗效优于单用氯硝西泮.

  • 奎硫平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32例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症状的对照研究

    作者:杜贵平;周贯卿;寇建华;孙秋云

    目的:与氯硝西泮合并奎硫平相对照,观察奎硫平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4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患者,随机分为肌内注射氯硝西泮组和无抽搐电休克组,均按常规口服奎硫平,疗程均为14天.治疗期间(定时)评估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兴奋因子(PANSS-EC)和治疗中需要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结果:无抽搐电休克组与氯硝西泮组比较,经重复测量分析结果显示PANSS-EC分,差异无显著性(t=1.32,P=0.196).两组患者的急性兴奋症状均获得明显缓解(P<0.01),不良反应出现率相似.结论:奎硫平合并无抽搐电休克和肌内注射氯硝西泮疗效相似,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

  • 齐拉西酮合用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精神运动性兴奋疗效观察

    作者:董太新;杨仁登;袁征

    目的:观察齐拉西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精神运动兴奋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68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兴奋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口服齐拉西酮合并肌注氯硝西泮)34例和氟哌唑醇组(肌注氟哌啶醇)34例治疗,疗程14天.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齐拉西酮组有效率76.5%与氟哌啶醇组79.4%疗效相当,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兴奋症状均获明显改善.氟哌啶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齐拉西酮组(P<0.05).结论:齐拉西酮合并氯硝西泮可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精神运动性兴奋,疗效与氟哌啶醇相当,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氟哌啶醇组,可以作为精神分裂症兴奋状态的治疗方案之一.

  • 氯硝西泮治疗36例女性精神病人的消极症状临床分析

    作者:杨静娟;吕建周;赵淑芝

    目前,氯硝西泮已广泛应用于精神科临床,在治疗焦虑症、抑郁症、恐怖症、精神分裂症等方均见报道.为探讨氯硝西泮对缓解女性精神病人的消极症状的疗效,我们对36例有消极症状的女性精神病人应用氯硝西泮治疗进行临床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998年1月~1999年12月住我院女病区的有消极症状精神病人给予氯硝西泮治疗,其中抑郁症10例,精神分裂症7例,强迫症3例,焦虑症6例,心因性精神障碍7例,恐怖症1例,器质性精神障碍3例.附合下列条件:(1)上述病例均符合CCMD-2-R诊断标准;(2)均为女性病人,有消极症状;(3)排除合并有明显内分泌疾病.

  • 氯硝西泮联用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疗效

    作者:王德燧

    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常伴有兴奋症状及破坏性、攻击性行为,危及自身和他人的安全,给治疗和护理带来困难.本文以氟哌啶醇作为研究的对照标准,评价氯硝西泮合并奎硫平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 360例住院病人氯硝西泮使用情况分析

    作者:孟宪礼;钱圣琳;高月云

    目的:分析目前临床使用氯硝西泮情况,以便指导正规用药.方法:对2002年7月-2003年7月住院的病人,诊断明确者全部纳入分析,根据住院病历分析使用情况.结果:360例病人共有286例使用了氯硝西泮,占79.4%,使用原因有失眠、兴奋躁动,焦虑及其他.结论:氯硝西泮目前在临床上使用较频繁,也较安全.但应注意合理应用.

  • 直立性震颤病例报告1例

    作者:郝晓艳;陈明华;李路;张辉

    直立性震颤是由Heilman 于1984 年首次描述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一般表现为腿部及躯干部的震颤,站立时震颤较为明显,但行走或卧位时震颤能够明显缓解[1] .直立性震颤是一种发病率很低的神经系统相关性疾病,并且至今为止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国内外相关的文献报告数量极其有限,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一些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更加容易被误诊为其他运动障碍性疾病.

  • 盐酸丁丙诺啡合并氯硝西泮治疗海洛因依赖30例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作者:许鸿伟

    目的:探索盐酸丁丙诺啡合并氯硝西泮治疗海洛因依赖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根据入院先后将海洛因依赖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小剂量盐酸丁丙诺啡与氯硝西泮联合治疗(30例),对照组采用单一的丁丙诺啡治疗,两组的丁丙诺啡均采用按递减法,8天一疗程.结果:实验组戒断26例,好转4例,脱毒率86.67%,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戒断症状轻(P<0.05),起效快,停药后无反跳现象,效果确切.结论:盐酸丁丙诺啡合并氯硝西泮,是一种较为理想,值得推广的脱毒疗法.

  • 现代电抽搐治疗和氟哌啶醇治疗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作者:周新芳;李明超;苏邹;戢秋明

    目的:比较现代电抽搐治疗(MECT)和氟哌啶醇治疗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患者108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在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的基础上联合氟哌啶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的基础上联合现代电抽搐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统计两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TESS量表).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PANSS量表总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治疗1、2周后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1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52%,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肌强直、震颤、静坐不能及扭转痉挛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代电抽搐治疗对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氟哌啶醇.

  • Lafora病一例

    作者:石建雄;武冬;姚鹏程

    患者女,23岁,未婚。主诉“发作性抽搐7年”。2000年初,患者出现右手不自主抖动,持笔时掉笔,每日发作1~3次。同年9月前往北京某医院就诊,诊断癫痫,给予德巴金0.25 g、氯硝西泮1 mg,每日均2次,此后无发作,生活学习情况正常,后自行停德巴金。2001年5月,强直-阵挛发作一次,将德巴金加至早0.5 g,晚0.25 g口服,发作次数减少。渐出现学习成绩下降,有时不认识家门,生活能自理。曾改用中药治疗致发作频繁。2001年10月在北京某医院,诊断“肌阵挛癫痫,慢病毒感染可能性大”,给予托吡酯25 mg、丙戊酸钠0.4 g、氯硝西泮2 mg,每日2次。住院30 d,病情缓解。一年后智能进一步下降,休学在家。于2006年10月出现走路不稳,右侧肢体频繁电击样抽动,每日20~30次,且易激惹,有恐惧感等症状,为进一步诊治,于2006年12月住我科。既往史和个人史无特殊。家族中一叔叔有全面性癫痫病史已治愈。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诊断脑桥出血致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一例

    作者:杨名霞;黄丽萍;张冷;裴楠;赵婷媛

    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HOD)多继发于脑干、小脑部位病变,为齿状核-红核-橄榄核环路上神经突触变性,是一种少见特殊类型的神经元变性,临床主要表现为腭肌阵挛、眼肌震颤、共济失调、复视及肢体阵挛等.既往文献报道,脑桥出血继发HOD,多单纯依靠头颅MRI诊断,而本研究采用头颅MRI结合弥散张量成像(DTI)观察和诊断脑桥出血后继发双侧HOD,更能直观体现病灶,便于提高临床对此病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 关注抗癫(癎)药物的标签外用药

    作者:张月华

    抗癫(癎)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是一批由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批准的控制癫(癎)发作的药物.临床使用的AEDs包括传统的AEDs和80年代以后上市的多种新型AEDs.临床常用的传统AEDs包括苯巴比妥(PB)、丙戊酸钠(VPA)、卡马西平(CZB)、苯妥英钠(PHT)、氯硝西泮(CZP)等,以上几种传统的AEDs在说明书中均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

  • 原发性直立性震颤一例

    作者:王本孝;秦彬;牛祥;王俊珺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61岁.因"双下肢震颤3个月余"于2014-03-05入作者医院.患者于入院3个月前被家人发现其站立时有双下肢震颤,与体位变化有关,在坐立、平卧及行走时无震颤,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帕金森病",口服多巴丝肼(0.0625 g 3次/d×2周;0.125 g 3次/d×2个月)后未见效果,遂来作者医院就诊.病程中患者无双上肢、下颌震颤,无肢体活动障碍,未发现步态异常.否认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否认有氟桂利嗪、甲氧氯普胺及吩噻嗪类等药物应用史.查体:神清,言语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 mm,光反射存在,无眼震,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颈软,心肺腹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与肌张力正常,站立时可见双下肢震颤,步态正常,双侧指鼻试验及跟膝胫试验阴性,双侧腱反射正常,双侧Babinski征阴性.

  • 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的研究

    作者:王刚;蔡焯基;王力芳;何小琳;李尚明;杨晓敏;高欢;唐济生;罗学荣;唐永怡

    目的与氯氮平和氟哌啶醇相对照,观察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特点.方法 254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中度兴奋患者,随机分为口服利培酮合并肌内注射氯硝西泮组(88例,以下简称利培酮组)、口服氯氮平组(84例,氯氮平组)和肌内注射氟哌啶醇组(82例,氟哌啶醇组)治疗,疗程均为7 d.治疗期间每日评估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兴奋因子(PANSS-EC)和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结果利培酮组的疗效与氯氮平组、氟哌啶醇组比较,经重复测量分析显示PANSS-EC分,差异无显著性(F=1.65,P=0.194).3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急性兴奋症状均获明显改善(各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F=415.35,P<0.01).氟哌啶醇组锥体外系副反应发生率高于利培酮组和氯氮平组(P<0.01);氯氮平组嗜睡、便秘、流涎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高于利培酮组和氟哌啶醇组(P<0.05~0.01).结论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可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中度兴奋患者,疗效与氯氮平和氟哌啶醇的疗效相当;安全性优于氯氮平和氟哌啶醇.

302 条记录 2/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