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暗示教学法
1 产生背景"暗示教学"(suggest opedia)也称"洛扎诺夫教学法",是指通过暗示,建立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激发个人心理潜力,创造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记忆力、想像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充分发展自我的一种教学理论和方法[1].
-
掌握心理护理知识 提高社区人群健康水平
健康,关系到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关系到家庭的和睦与幸福.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躯体生理疾病和缺陷,而且要有完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1].但由于每个人心理、生理状况的不同,这种适应能力就个体而言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如工作压力大、竞争紧张、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许多人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失衡,诱发了各种生理疾病,导致了新的社会问题产生,如自杀、凶杀等等.所以,在社区人群健康保障方面,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医护观点,关注人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
-
儿童心理行为及其发育障碍第17讲当代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简介(二)
4 儿童气质理论气质是指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性,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及指向性上,是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儿童气质是以生物遗传为基础的,是比较稳定的一种个体心理特征,是个性发展的基础.现代儿童气质的早研究者是美国的儿童精神病医生托马斯(A.Thomas)和切斯(S.Chess),他们发现婴儿出生后不久即在气质上表现出彼此不同的个体差异,他们提出儿童气质有9个维度:
-
情感查房“治愈”医者
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当下,患者大的抱怨之一就是医生的冷漠.在去年热播的电视剧《医者仁心》中,医院副院长武明训曾如此反问患者,“你们是不是都认为我们医生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就是因为冷漠无情,所以病人才会死?你们偶尔身边死一个人,就这么难受.我们面对多少死去的场面,仍要保持绝对的冷静,因为还有下一个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着我们去救治.所以面对死亡,我们只能保持一种假装的冷漠.这是每个人心理的自我保护,否则我们早就崩溃了.”
-
不生气的人生智慧
喜怒哀乐乃人之常情,也是正常表现.但不同人生气的标准不尽相同,一个人心理包容性决定了他生气的底线,"宰相肚里能撑船,狗肚里撑不了四两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古人说,"病从气上得,气在病中走",生气容易伤身体,这经过了科学的验证.人在生气发怒时会导致呼吸加快,肺扩张、耗氧量加大、血流加快、血压升高,周身处于正常生理机能失控的状态.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在精神上遭受重大创伤或打击,即使心理平衡再好,大约也要损命一年.如果恼怒超过半年不消,大约要缩短二至三年寿命.记得《岳飞传》中有这样一则故事,牛皋与金兀术打斗一起跌下马来,结果金兀术被牛皋骑在身下,金兀术受不了这等奇耻大辱,竟然气绝而亡.这故事虽然当不得真,但也说明生气会给人带来莫大的害处.
-
指纹与气质的关系
人类皮纹是人体表面所具有特定纹量,人的手纹在胚胎第13~19周形成,之后随着人体发育成熟,花纹不断扩大,但其纹型始终不变.皮纹是一种人类学性状,具有遗传性、稳定性和特异性的特点,是体表明显的遗传标志[1].大多数皮纹性状的遗传符合多基因方式,每个基因可能产生微小的累加效应[2].人的气质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动力特征,它较多地受神经系统先天特性的影响,因而具有先天性[3].气质的类型主要由遗传因素确定,出生后的后天因素对气质虽然有点影响,但是影响程度也不大[3].既然人类的皮纹与气质都与遗传因素有关,那么皮纹与气质两者之间是否具有关联性?关联性有多大?这方面却鲜见报道.作者对此进行初步研究.
-
公立医院人才外流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导致医院人才外流的因素很多,既有医院外部大环境的客观原因,也有医院内部自身管理以及个人心理、观念、意识等方面的主观原因 [1].本文就人才外流的主观原因进行分析.
-
医学生生命教育内容之探索
人类社会严肃的终极命题是生死问题。作为直接对人类种族生老病死负责的医生,除了应精通专业知识以外,对生命和死亡的认识必然会影响到其个人心理的发展、医术的发挥以及患者的存活率和幸福感。就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方面的要求来看,在医生培养阶段,加强医学生的生命教育刻不容缓。同时,有数据证明,医学生中的确存在因为生死观不正确,导致医学生本人心理异常现象的出现。该研究也发现对医学生进行适当的生命教育能够有效消解医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危机[1]。因此,在医学生培养阶段有必要加强医学生的生命教育。
-
儿童气质测量及其临床应用
1 气质的概念气质是人的心理特性之一,是指个人心理活功的稳定的动力特性,它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及指向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