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残余听力保留

    作者:李颖;郑军;刘海红

    早期,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的适应症仅为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或全聋。目前,CI不仅是全频重度、极重度听障患者的首选干预措施,也可面向于低频听力较好,而中、高频听力重度、极重度听障患者[1]。2003年制定的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中规定,CI适应症标准为双耳纯音气导听阈>80 dB HL(0.5、1、2、4 kHz听阈的平均值,WHO,1997)[2]。2013年修订版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明确指出听力学入选标准包括:低频残余听力较好,但2 kHz及以上频率听阈>80 dB HL。且对于具有低频残余听力而高频陡降型听力损失者可采取保留残余听力的电极植入方式[3]。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残余听力保留可提高CI患者术后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音乐鉴赏能力,能够令患者获取更为精细、复杂的声音信息,同时使所听到的声音更为清晰自然[4-7]。此外残余听力的有效保留也可作为衡量听觉感受器官是否受损的一个检验标准,残余听力的保留是耳蜗功能良好,听神经具有接受更复杂声电刺激潜力的标志之一[8]。本文将就国内外CI术后残余听力保留情况进行综述,旨在总结CI术后残余听力研究现状,为临床进一步探究残余听力对CI患者听觉言语康复的作用提供相关依据。

  • 听神经时间编码特性

    作者:刘爱国;王正敏

    所谓"编码(coding)"即为神经冲动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在神经纤维中传输.听神经冲动的振幅与波形不能反映声音的特性,只能根据神经冲动的节律、冲动的间隔时间以及发动神经冲动的纤维在基底膜上起源部位来传递不同的声音信息.

  • 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研究进展

    作者:张燕梅;张巍;黄丽辉

    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universal new borns hearing screening ,UNHS)是指使用客观的生理学方法和主观测试的方法,对所有活产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1]。新生儿听力筛查根本的目的是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并大限度地使儿童、家庭和社会受益。在未实行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的情况下,听力损失儿童平均发现年龄23个月,农村地区比城市晚8个多月[2]。先天性听力损失,尤其中度以上听力损失可影响婴幼儿接受声音信息,造成言语和认知等发育障碍。卫生部2010年颁布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项目中包括新生儿听力筛查,至此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项目正式在我国实行,听力筛查成为每一个新生儿常规检查项目[3]。新生儿听力筛查覆盖率、转诊率以及失访率是项目实施的检测关键指标,高覆盖率、低转诊率及低失访率是新生儿筛查项目实施的质量保证。目前常用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为出生后3天初筛,42天内复筛,然而由于各地区条件不同、情况各异,此筛查模式难以保证筛查质量。因此,部分筛查机构根据实际条件,采取了不同的筛查模式,如:院内两步筛查、三阶段筛查模式等。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各种筛查模式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适用条件,综述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