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负压技术对全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粘接效果的影响

    作者:诸葛睿申;田月明;张祖太;丁宁;郑东翔

    目的 研究负压法对全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的粘接界面微观结构及微拉伸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8颗离体牙去冠釉沿中线切开并对应分为两组,对照组按厂家说明操作,实验组涂布处理剂、粘接剂后均给予0.04MPa负压处理,各组光固化后堆塑树脂制成粘接试件,每组随机抽取两个试件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粘接界面,剩余试件进行微拉伸强度测试(μTBS)后电镜观察分析断面.结果 SEM示对照组的粘接剂树脂突短小稀疏;实验组的粘接剂树脂突更长更致密更均匀.实验组μTBS(84.36±21.80)MPa明显高于对照组(45.12±4.46)MPa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断面分析对照组以界面破坏为主,实验组以混合破坏为主.结论 采用负压加压技术处理后可显著提高全酸蚀粘接系统对牙本质的粘接强度.

  • 自酸蚀粘接流动树脂初始应用层厚度对牙本质粘接强度的影响

    作者:傅昭然;蔡雪;田福聪;王晓燕

    目的 研究自酸蚀粘接流动树脂(DyadFlow,DF)初始应用层厚度对牙本质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离体人磨牙20颗,制备牙本质试件,将牙本质试件分为4组.G0.5 、G1.0、G2.0直接使用DF,初始应用层厚度分别为0.5、1.0和2.0 mm;GOB配合使用OptiBond All in One(OB)自酸蚀粘接剂后再使用DF,初始应用层厚度为2.0 mm.4组上部均充填复合树脂,然后制备截面积为1 mm×1 mm的条形试样并测定微拉伸粘接强度,每组试样均为15个.扫描电镜观察4组牙本质-树脂界面的形态及断裂类型.结果 GOB、G 0.5、G1.0及G2.0组微拉伸粘接强度依次减小,分别为(20.19±3.11) 、(8.65±1.58)、(6.65±1.13)及(5.70±0.60) MPa,4组间总体比较及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0.5、G1.0、G2.0及GOB组粘接断裂类型为混合破坏B2型(DF自酸蚀粘树脂与牙本质混合破坏)的样本比例分别为14/15、13/15、14/15及13/15.结论 直接使用DF自酸蚀粘接流动树脂,其与牙本质的粘接强度随材料初始应用层厚度增加而降低.

  • 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Ⅱ.粘接系统类型及临床选择

    作者:王晓燕;高学军

    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成功的关键之一是获得有效可靠的牙齿一修复材料粘接界面,其中粘接剂必不可少.本讲将择要介绍目前使用的牙齿粘接系统的基本分类、粘接机制,以及临床选择和使用要点.

  • 三种排龈方法在楔状缺损修复中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竹

    楔状缺损(wedge-shaped defect)是牙唇、颊侧颈部硬组织发生缓慢消耗所致的缺损,是一种较常见的口腔疾病,发病率约为50%,在老年人中发病率更高[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充填方法治疗楔状缺损,由于缺损位置的特殊性,充填时粘接界面容易受到龈沟液、炎性渗出和血液的污染,且位于龈下的缺损不易完全暴露,易发生充填材料与牙体组织不密合,造成远期充填物脱落、局部牙龈炎症等问题[2,3]。因此,在治疗位于龈下的楔状缺损时,通常采用排龈的方法提高治疗成功率,常用的排龈方法有排龈线排龈法、排龈膏排龈法、推龈器排龈法、外科手术排龈法等[4]。本研究比较了三种排龈方法在修复楔状缺损时的疗效,希望为临床排龈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 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不同粘接剂对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粘接固定义齿应力分布的影响

    作者:孙阳;孙志涛;朱佳妮;王卫卫;柏娜;刘杰

    目的 利用三维有限元建模,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不同粘接剂对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粘接固定义齿粘接界面的应力分布情况,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椎体束CT扫描获得的下颌牙齿原始数据导入Mimics10.01软件,利用Geomagic Studio软件和CATIA软件生成下颌牙齿、牙周膜、粘接层、修复体和纤维加强三维有限元模型,用有限元分析Super-Bond C&B、Panavia Fluoro Cement、RelyX Ultimate 3种粘接剂,在不同载荷条件下的应力分布规律,使用ABAQUS/Standard求解器对该计算模型求解,并进行应力分析.结果 斜向载荷下,粘接层Von Mises应力主要集中在基牙靠近缺牙区轴壁切端1/2处,垂直载荷下,粘接层Von Mises应力主要集中在基牙靠近缺牙区轴壁.相同粘接系统下,斜向载荷的Von Mises应力值小于垂直载荷下Von Mises应力值.相同加载角度下,随着粘接系统杨氏模量值增高,Von Mises应力值增高.Super-Bond C&B粘接系统在斜向栽荷和垂直载荷情况下,VonMises应力值均小.结论 Super-Bond C&B粘接剂有利于基牙与修复体之间的应力分布;下颌前牙区纤维增强复合树脂粘接固定义齿修复,垂直向加栽时应力分布集中,修复体易脱落.

  • 过硼酸钠内漂白对牙本质与树脂粘接强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齐艳云;李雅娟;路彤彤;董福生

    目的 比较牙本质经过硼酸钠漂白后在不同时间粘接树脂,其抗剪强度变化及粘接界面的超微形态.方法 18颗恒前磨牙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人工唾液内3周后制备牙本质粘接面,粘接树脂.B组:牙齿漂白3周后制备牙本质粘接面,粘接树脂;C组:牙齿漂白3周,人工唾液内储存2周后制备牙本质粘接面,粘接树脂.电子万能材料实验机测试抗剪粘接强度;扫描电镜观察粘接界面超微形态.结果 ①抗剪强度测试结果:A组:18.61±3.56MPa;B组:12.10±2.64MPa;C组:16.78±2.84MPa.②统计学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三组样本均数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各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SNK-q法)结果显示A与B组,B与C组的抗剪强度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与C组的抗剪强度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粘接界面的SEM观察结果:A组粘接界面上可见大量的树脂突渗入牙本质小管内,树脂突的长度较长并且均匀.B组粘接界面上的树脂突稀少,长度较短并且长短不一.C组粘接界面可见有较多的树脂突,长度均匀但较为短小.结论 过硼酸钠漂白后牙本质的粘接时间对牙本质与树脂的粘接强度有影响:牙齿漂白后即刻粘接树脂,会降低牙本质与树脂的粘接强度,而漂白后延迟2周再粘接树脂能够恢复牙本质与树脂的粘接强度.

  • 效前挥发对含有不同溶剂的粘接剂微拉伸强度的影响

    作者:李潇;吴新荣;段建民;汪维健

    目的 研究以乙醇或丙酮为溶剂的粘接系统在较长时间的多次使用后,效前挥发对其微拉伸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用两种含有乙醇的牙本质湿粘接系统OptiBond Solo、Single Bond和三种含有丙酮的牙本质湿粘接系统Gluma One-Bond、Bond-1、One-Step,每天在9时和15时各打开密封盖1min,分别测试和比较各粘接系统在第0天、第7天、14天和21天时的微拉伸强度.结果 两种以乙醇为溶剂的粘接系统OptiBond Solo和Single Bond的微拉伸粘接强度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和使用频率的增加虽然有下降的趋势,但在4个测试点的强度没有显著的差别.在三种以丙酮为溶剂的粘接系统中,Gluma One-Bond和One-Step印在使用7天后粘接强度没有明显变化,在使用14天和21天后微拉伸粘接强度有明显的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10.4%、11.2.%、13.3%、12.4%;Bond-1的微拉伸粘接强度在4个测试点的强度都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短时间多次使用后的效前挥发对部分含有乙醇的牙本质粘接系统的粘接强度影响较小,而对部分含有丙酮的牙本质粘接系统的粘接强度有一定的影响.

  • 表面状态对酒精-水基粘接剂粘接界面影响的研究

    作者:李潇;赵信义;施长溪;李洪涛

    目的研究以酒精-水为溶剂的牙本质湿粘接剂在干燥或湿润的牙本质表面进行粘结时,各自形成的粘接界面的特点.方法选用两种以酒精-水为溶剂的牙本质湿粘接系统,将Chrisma树脂粘接在干燥或湿润的人牙本质表面,通过透射电镜的观察,分析不同表面状态时酒精基粘结剂形成的粘接界面的特点.结果两种粘接剂都可以充分渗透到牙本质表面和牙本质小管周围脱矿形成的胶原纤维网中,形成树脂突和混合层.干燥粘结或湿粘接时的透射电镜图像没有明显差别.湿粘接时可以在粘接界面中观察到过度湿润的现象,湿粘接时则很少发现.结论以酒精和水为溶剂的粘接系统在干燥或湿润的牙本质表面粘结时都可以形成较为充分的渗透,其中的水分对脱矿干燥的牙本质胶原纤维网具有再湿润作用

  • 不同种类粘接剂对托槽粘接强度的影响

    作者:穆宏;贾博军;闫世霞;阎威;郭荣珍

    准确有效的粘接托槽是保证口腔牙齿正畸治疗成功的关键,而在正畸治疗中,常因粘接强度不足导致托槽脱落,从而影响疗效,耽误疗程[1].在粘接系统中,粘接剂和被粘物体的表面形态均能影响粘接强度.本研究选用3种不同粘接剂分别在离体牙上进行托槽粘接,然后进行粘接强度的测量,并对粘接界面进行电镜扫描下观察,研究不同粘接剂对托槽粘接强度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选择合适的粘接剂提供依据.

  • 两种粘接剂的近中-合-远中洞型金合金嵌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及应力分析

    作者:胡杨;冯明;祝军

    背景:金合金嵌体在后牙牙体缺损的修复领域应用历史悠久,作为嵌体修复领域的金标准,其优异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得到长期认可.然而,国内外口腔界关于金合金嵌体的洞型设计、粘接剂选择、粘接界面应力分析、剩余牙体组织抗力形和固位形设计和预估,尚未达到一致共识,需进一步研究以期提高金合金嵌体远期成功率.目的:建立右下颌第三磨牙近中-合-远中洞型金合金嵌体三维有限元模型,探究不同洞型深度下,3M RelyX Unicem和vario-link树脂粘接剂粘接金合金嵌体后,粘接界面和牙体组织应力分布规律及特点.方法:采用Micro-CT扫描,Mimics、Goemagic Studio、NX 10.0等软件,建立不同深度和粘接剂的右下颌第三磨牙近中-合-远中洞型金合金嵌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其中模型 A:合面洞型深度为 1 mm,合面宽度为3 mm,3M RelyX Unicem树脂粘结剂;模型B:合面洞型深度为2 mm,合面宽度为3 mm,3M RelyX Unicem树脂粘结剂;模型C:合面洞型深度为4 mm,合面宽度为3 mm,3M RelyX Unicem树脂粘结剂;模型D:合面洞型深度为1 mm,合面宽度为3 mm,vario-link树脂粘接剂;模型E:合面洞型深度为2 mm,合面宽度为3 mm,vario-link树脂粘接剂;模型F:合面洞型深度为4 mm,合面宽度为3 mm, vario-link树脂粘接剂.用ANSYS Workbench软件网格划分,并分析各模型在10 N?mm转矩、垂直载荷600 N和舌向45°加载175 N条件下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不同洞深及粘接剂条件下,舌向45°加载175 N条件下各模型后,在洞深2 mm时,牙根等效应力小,适宜金合金嵌体和vario-link粘接修复.垂直载荷600 N后,对于牙根等效应力,模型F高于模型C;对于牙根大主应力,模型D高于模型A;对于粘接剂等效应力,vario-link树脂粘接剂模型较大.提示4 mm深度时,vario-link粘接界面产生的牙根部破坏性应力较大.各模型的应力集中区域为根分叉区、髓室顶、龈壁、近中或远中根颈 1/3 处.提示不同洞深、粘接剂和加载条件下,应力集中大小和区域有所不同,应避免过浅(< 1 mm)或过深近中-合-远中洞型(> 4 mm)洞型设计,3M RelyX Unicem 和vario-link均可作为金合金嵌体粘接剂,但需进一步临床实验验证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

  • 不同粘接材料与牙本质粘接界面的元素分布分析

    作者:李振春;刘旭;邢文忠

    目的 通过能谱仪分析粘接材料与牙本质层界面间的元素分布,比较不同粘接材料与牙本质层的结合方式.方法 选用8颗离体下颌第一磨牙进行常规牙体预备,预备后基牙外形保持相对一致的高度.常规制作镍铬合金金属全冠.使用不同类型(玻璃离子、聚羧酸锌、树脂类)的8种粘接材料,按照厂家的要求进行粘接,试样保存于(23±1)℃,100%相对湿度的环境中,30d后用慢速锯将试样纵向切开,运用能谱分析仪观察粘接界面的形貌和元素分布,对粘接材料与牙本质的粘接界面进行线扫描和元素定量分析,观测元素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果 玻璃离子类粘接材料的元素分布在牙本质和粘接材料之间表现出明显的相互扩散现象,其中GC Fuji I显著.树脂粘接材料具有树脂突混合层,微观界面结合表现较为致密.结论 不同类型的粘接材料,粘接界面的致密性和连续性存在差异.其中,复合树脂粘接材料与牙体粘接界面致密,玻璃离子粘接材料与牙体粘接界面的元素扩散为活跃.

  • 玻璃离子桩核系统在烤瓷牙修复中的应用

    作者:倪金荣

    近年来,随着材料学与修复学的不断发展,不同类型的桩核正逐渐应用于临床,其中铸造桩核因具有良好的抗折断性能已被广泛使用,此外还有全瓷桩、聚乙烯纤维桩、碳纤维桩及矿物质纤维桩等,但以上桩核系统存在一个共性,即多个粘接界面的微渗漏易导致桩冠脱位,而且操作复杂,复诊次数多,成本较高.

  • 全冠修复体边缘微渗漏的研究进展

    作者:姜明欣;黄克强

    边缘微渗漏(marginal microleakage)指充填材料、粘接材料与牙体组织之间或修复材料之间封闭不严出现微小通道,使口腔中的细菌、液体及其它有害物质通过通道进入牙体组织或修复体的粘接界面,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如刺激牙髓、引起继发龋齿和修复体粘接失败等.笔者就全冠修复体边缘产生微渗漏的影响因素、检测方法和预防措施进行综述.

  • 死髓牙内漂白后树脂充填的微渗漏研究

    作者:孟庆梅;潘克清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死髓牙内漂白后即刻和延迟充填树脂其周围微渗漏的差别。方法42颗恒前磨牙随机分成7组。A组为对照组:根管治疗+树脂充填;B组:根管治疗+Beyond冷光美白凝胶漂白3周后+树脂充填;C组:根管治疗+Beyond冷光美白凝胶漂白3周+人工唾液储存2周+树脂充填;D组:根管治疗+Beyond冷光美白凝胶漂白3周+人工唾液储存4周+树脂充填;E组:根管治疗+过硼酸钠漂白3周+树脂充填;F组:根管治疗+过硼酸钠漂白3周+人工唾液储存2周+树脂充填;G组:根管治疗+过硼酸钠漂白3周+人工唾液储存4周+树脂充填。所有牙齿经冷热循环,2%亚甲基蓝染色,颊舌向切片,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染料渗透情况。所获数据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结果 B组及E组的微渗漏均数明显大于其它各组(P<0.05),B组和E组的均数值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C组、D组、F组和G组间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牙齿内漂白后,即刻粘接树脂,两种漂白剂均会增加树脂的微渗漏,其中Beyond冷光美白凝胶组的微渗漏值明显大于过硼酸钠组。两种方法内漂白后,延迟两周粘接树脂其微渗漏减小,并接近未漂白组的水平。

  • 丙酮基和酒精—水基牙本质粘接系统粘接强度比较及粘接界面观察

    作者:邵方洋;杨晓烨;姜慧茜;樊江源;周巧玲;谷锦超;郑铁丽

    目的:比较丙酮基和酒精-水基两种不同溶剂类型的全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粘接强度和粘接界面的微观形态.方法:选择24颗正畸治疗拔除的健康前磨牙,去除合面釉质层,随机分两组,每组选用一种“两步法”全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以丙酮为溶剂的Prime&Bond NT(PB组)和以酒精和水为溶剂的Single Bond 2 (SB2)组,粘接后进行微拉伸力检测.以扫描电镜(SEM)和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LCSM)观察两种牙本质粘接系统的粘接界面.结果:粘接强度PB组(29.49士4.01) MPa,SB2组微拉伸粘接强度为,SB2组为(30.03±4.33) MPa,无统计学差异.两种牙本质粘接系统均可充分渗入脱矿牙本质表层的胶原纤维网和牙本质小管内,形成混合层和树脂突,SB组混合层薄而均匀,树脂突长.结论:不同溶剂类型的两组牙本质粘接系统微拉伸粘接强度无差异,全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在湿粘接状态下可以对牙本质形成良好的渗透.

  • 牙本质粘接界面微渗漏的观察方法比较

    作者:赵信义;何惠明;李石保;刘芳

    目的:比较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牙本质粘接界面微渗漏的能力.方法:去除磨牙(牙合)面釉质,暴露牙本质,分别用2种粘接剂(Prime&Bond NT、Clearfil S3 Bond)粘接牙本质,其上制作复合树脂冠.顺牙齿长轴,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片切牙齿,制备条状试样,将试样相继浸泡于氨化硝酸银溶液及显影液中,然后测定微拉伸粘接强度.后在光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混合破坏试样的断面.结果:光镜下可观察到断面残留粘接剂下面的银渗漏,而扫描电镜下却看不到这些银渗漏;扫描电镜二次电子图像可清晰显示断面的形貌,背散射电子图像清晰区别银渗漏与其它结构.结论:将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相结合,可更全面地了解牙本质粘接断面的微渗漏.

  • 乙醇湿粘接技术对髓腔牙本质粘接效果的影响

    作者:魏裕;李彦

    目的:比较乙醇湿粘接和水湿粘接对髓腔牙本质粘接强度及耐久性的影响.方法:选取32颗离体牙去除髓腔顶暴露髓腔,去除牙髓组织,封闭根管口.随机分为4组(n=8),分别采用传统水湿粘接和乙醇湿粘接技术,用乙醇/水基Single Bond 2(SB)和丙酮基One Step(OS)两种全酸蚀粘接剂进行髓腔牙本质与树脂粘接.每组均制取32个微拉伸试件样本,分别进行即刻微拉伸测试(24 h)和模拟老化实验(6 m/3000 TC),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断面破坏模式.结果:乙醇湿粘接条件下,两种粘接剂24 h时所获得的粘接强度均比水湿粘接条件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化实验后粘接强度均无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M观察见两种粘接剂老化实验前后均多发生混合破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湿粘接条件下,OS组在24 h时所获得的粘接强度较S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化实验后两种粘接剂的粘接强度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水湿粘接比较,乙醇湿粘接可获得较好的髓腔牙本质即刻粘接强度及粘接耐久性.

  • 效前挥发对乙醇基牙本质粘接剂微拉伸强度的影响

    作者:李潇;吴新荣;汪维健

    目的:研究含有乙醇的牙本质粘接系统在较长时间的多次使用后,效前挥发对其微拉伸粘接强度的影响.方法:选用两种含有丙酮乙醇的牙本质湿粘接系统OptiBond Solo和Single Bond,每天在9时和15时各打开密封盖1 min,分别测试和比较各粘接系统在第0 d、7 d、14 d和21 d时的微拉伸强度.结果:两种粘接系统Opti-Bond Solo和SingleBond的微拉伸粘接强度随使用时间的延长和使用频率的增加虽然有下降的趋势,但在4个测试点的强度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短时间多次使用后的效前挥发对部分含有乙醇的牙本质粘接系统的粘接强度影响较小.

  • 牙本质表面状态对酒精-水基粘接剂强度和界面影响的微拉伸及LSCM研究

    作者:李潇;施长溪;赵信义;朱光第

    目的:研究干燥或湿润的牙本质表面状态对酒精-水基粘接剂粘接强度和粘接界面微观结构的影响,并探讨粘接强度和粘接界面微观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选用两种含有酒精和水的湿粘接系统OptiBond Solo和Single Bond,将Chrisma树脂分别粘结在干燥或湿润的人牙本质表面,测试各组试件的微拉伸强度,并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和比较各组试件粘接界面超微结构的异同.结果:湿粘接时粘接剂对牙本质表面的渗透较为充分, 混合层均匀,厚度约为5 μm,并可观察到牙本质小管和侧支小管中均有明显的树脂突形成 ; 干燥粘结时形成的界面形态与湿粘接时没有明显区别.干燥粘接时,两种粘接系统的微拉伸强度均有显著降低,下降幅度高为23%,微拉伸破坏的方式主要是粘接界面的破坏.结论:含有酒精和水的粘接系统在干燥或湿润粘接时粘接界面的超微结构变化不明显,其中的水分对干燥的牙本质表面有再湿润效果;干燥粘结时微拉伸强度则有明显的降低;微拉伸强度的测试可以更客观的反映粘接强度的大小 .

  • 牙本质表面状态对丙酮基粘接剂强度和界面影响的微拉伸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研究

    作者:李潇;施长溪

    目的研究干燥或湿润的牙本质表面状态对丙酮基粘接剂粘接强度和粘接界面微观结构的影响,并探讨粘接强度和粘接界面微观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选用3种含有丙酮的湿粘接系统GlumaOne-Bond、Bond-1和One-Step,将Chrisma树脂分别粘接在干燥或湿润的人牙本质表面,测试各组试件的微拉伸强度,并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比较各组试件粘接界面微观结构的异同.结果湿粘接时粘接剂对牙本质表面的渗透较为充分,混合层均匀,厚度约为5μm,并可观察到牙本质小管和侧支小管中有明显的树脂突形成;干燥粘接时形成的混合层变薄,牙本质小管中的渗透图象有明显的中断,侧枝小管的渗透减少.干燥粘接时,3种粘接系统的微拉伸强度均有显著降低,下降幅度高为39%,微拉伸破坏的方式主要是粘接界面的破坏.结论含有丙酮的粘接系统在干燥粘接时对牙本质表面的渗透性下降,微拉伸强度有明显的降低;微拉伸强度的测试可以更客观的反映粘接强度的大小.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