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紫杉醇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的制备与表征

    作者:高宁;李津明

    目的:研究紫杉醇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的制备并对其性质进行考察.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紫杉醇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再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紫杉醇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采用激光粒度仪考察粒径和Zeta电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其含量与包封率;并考察脂质体的体外释药特性.结果:紫杉醇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水合后形成紫杉醇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粒径均值为(108.6 ±3.6)nm,Zeta电位的均值为(-12.2±1.8)mV,包封率可达96.2%;该脂质体在相变温度42℃下药物释放达到95%以上.结论:紫杉醇长循环热敏前体脂质体的制备工艺稳定,载药量大,包封率高,具有良好的热敏性;含量及其包封率测定方法简单、快速、准确.本实验可为紫杉醇静脉注射用新制剂的开发提供研究基础.

  • 盐酸洛拉曲克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对肝癌细胞的体外毒性

    作者:陈斯泽;汪森明;张积仁

    目的:研制出具有缓释作用的盐酸洛拉曲克长循环脂质体并考察其理化特性以及在体外的抗瘤效应.方法:用两亲性聚乙二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PEGDSPE)对脂质体膜进行修饰,以薄膜挤压-硫酸铵梯度法制备盐酸洛拉曲克长循环脂质体;用MTT法比较盐酸洛拉曲克长循环脂质体与盐酸洛拉曲克普通脂质体及游离的盐酸洛拉曲克的体外细胞毒性.结果:制备的盐酸洛拉曲克隐形脂质体包封率达68%左右,粒径110nm左右;与普通脂质体及游离的盐酸洛拉曲克相对照,长循环脂质体显示了较好长效的毒性作用,2 h组长循环脂质体的ID50明显高于另外两组,而48 h组的ID50则与另外两组无显著差别.结论:新制备的盐酸洛拉曲克长循环脂质体在体外显示了其较好的缓释效应,可以弥补盐酸洛拉曲克在体内半衰期比较短的缺点.

  • 具有活性羧基末端的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和分布

    作者:张宇锋;谢蜀生;侯新朴;高翔;张朔;陈祖舜

    目的研究长循环免疫脂质体(immunoliposomes,IML)的制备方法, 体外靶细胞杀伤活性和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合成和纯化了1个带末端羧基的磷脂酰乙醇胺(PE)的聚乙二醇衍生物(DPPE-PEG3000-COOH),掺入脂质体中制成长循环脂质体;通过羧基活泼酯化,将膀胱癌单克隆抗体BDI-1或小鼠IgG共价连接到该脂质体表面制成免疫脂质体,体外肿瘤细胞杀伤实验检测载阿霉素免疫脂质体(ADM-BDI-1-IML)特异杀伤靶细胞的能力.用同位素氚示踪法测量免疫脂质体在小鼠的组织分布.结果抗体在脂质体上的结合率可达30%.体外肿瘤细胞杀伤实验证明载阿霉素免疫脂质体有选择性杀伤靶细胞人膀胱癌细胞EJ的能力.和普通脂质体相比,免疫脂质体在血中的滞留时间明显延长,并减少了在肝、脾的聚集.结论长循环免疫脂质体在血中有较长的滞留时间,在体外有特异寻靶活性,载阿霉素免疫脂质体有选择性杀伤靶细胞的活性,这些性质为其在体内主动寻靶和选择性杀伤靶肿瘤细胞提供了必要条件.

  • 粒径和MePEG相对分子质量对隐形纳米粒体外巨噬细胞吞噬和大鼠体内长循环的影响

    作者:方超;施斌;洪鸣;裴元英;陈红专

    目的考察粒径和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ethoxypolyethyleneglycol,MePEG)相对分子质量对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α,rHuTNF-a)隐形纳米粒体外巨噬细胞吞噬和大鼠体内长循环的影响.方法复乳法制备3种不同粒径(约为80,170和240 nm)和表面用3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MePEG(Mr为2 000,5 000和10 000)修饰的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聚乙二醇化聚十六烷基氰基丙烯酸酯[poly(methoxypolyethyleneglycol cyanoacrylate-co-n-hexadecyl cyanoacrylate),PEG-PHDCA]隐形纳米粒.进行不同纳米粒体外巨噬细胞吞噬和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试验,并加以比较.结果粒径相同时,随着MePEG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巨噬细胞吞噬量减小,血浆半衰期延长;相同MePEG(Mr=5 000)修饰时,随着粒径的减小,巨噬细胞吞噬量减小,大鼠血浆半衰期延长.粒径和MePEG相对分子质量与隐形纳米粒体外巨噬细胞摄取和大鼠体内长循环性质间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其中,PEG5 000-PHDCA纳米粒(80.0 nm)体外减小巨噬细胞吞噬和大鼠体内长循环的能力强.结论实验范围内,粒径和MePEG相对分子质量对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隐形纳米粒体外巨噬细胞吞噬和大鼠体内长循环有显著影响.

  • 盐酸表阿霉素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大鼠药代动力学考察

    作者:吴燕;张福成;吴诚;梅兴国;吕万良

    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大鼠血浆中微量的盐酸表阿霉素(EPI)浓度的方法.以盐酸柔红霉素为内标,血浆样品用甲醇沉淀蛋白后进样,采用CAPCELL PAK C_(18)色谱柱(3.0 mm×50 mm,3 μm),甲醇-0.1%甲酸水溶液(80:20)为流动相,以HP1200-6410 QQQ LC/MS型质谱仪多重监测(MRM)扫描方式检测.大鼠尾静脉注射等剂量(12 mg·kg~(-1))的EPI溶液、普通脂质体(EPI-LIP)及长循环热敏脂质体(EPI-LTSL),采用DAS ver2.0软件拟合分析并求算各组药动学参数.结果血浆中EPI的线性范围为:0.01~50 μg·mL~(-1),定量下限为0.01 μg·mL~1;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小于11.9%;平均萃取回收率分别为89.3%和92.1%;3组药物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均符合三室模型,EPI-LTSL组的t_(1/2)a、t_(1/2)β、t_(1/2)y、AUC_(0-∞)、MRT_(0-∞)分别是EPI溶液组及EPI-LIP组的7.5、1.3、12.6、12.9、3.7倍及1.6、1.4、12.3、2.9、2.6倍,而后两组的平均清除率(CL)约为EPI-LTSL组的13.4倍.EPI-LTSL能显著提高AUC并延长药物在大鼠体内的循环时间.

  • 聚乙二醇单甲醚接枝壳聚糖自组装纳米球的制备

    作者:杨心督;陈汉;张惠珠;高福平;王银松;张其清

    目的:合成聚乙二醇单甲醚接枝壳聚糖(mono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grafted-chitosan,mPEG-gCS),并制备自组装纳米球.方法:利用甲醛连接法将聚乙二醇单甲醚(mono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mPEG)接枝于壳聚糖(chitosan,CS)分子,得到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改性的壳聚糖衍生物,并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核磁共振仪(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对产物进行结构表征;采用超声透析法制备自组装纳米球,并通过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动态激光粒度分析仪(dynamic laser light scattering,DLLS)表征了纳米球的形态和粒径;以芘为荧光探针,通过荧光检测分析测定了mPEG-g-CS的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ar concentration,CMC).结果:通过FT-IR,1H-NMR确证了接枝产物的存在;mPEG-g-CS在水溶液中能够自组装形成球状纳米胶束,平均粒径为250 nm.结论:通过甲醛连接法制备mPEG-g-CS,具有制备方法简捷、反应周期短、易操作的优点.利用该产物制备的纳米球有望成为长循环纳米药物载体.

  • 叶酸修饰的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用于基因靶向癌症治疗的研究

    作者:余汪洋;李长军;李勇刚

    目的:本文旨在制备叶酸(folate,FA)修饰的纳米结构脂质载体(FA-NLC)作为基因药物(pDNA)传递载体,并研究FA-NLC/pDNA的药剂学和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FA与DSPE-PEG2000-NH2发生酰胺反应生成FA-PEG2000-DSPE;采用熔融乳化法制备阳离子NLC,与pDNA复合,制备NLC/pDNA;以合成的FA-PEG2000-DSPE对NLC/pDNA进行表面修饰,制得FA-NLC/pDNA.本研究对NLC的体外相关性质进行了初步评价,并对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体外细胞毒性及细胞转染效率等方面与市售Lipofectamin(R) 3000进行了对比.结果:FA-NLC/pDNA平均粒径为(143.8±5.1) nm,多聚分散度(PDI)为(0.19 ±0.04),Zeta电位为(12.1±2.9)mV,pDNA结合率为(90.6±2.7)%;FA-NLC/pDNA组60 h基因的累积释放率为80%,较NLC/pDNA组及Lipofectamin(R) 3000组释放更为缓慢;48 h的细胞转染率显著强于NLC/pDNA组和Lipofectamin(R) 3000组,且无明显细胞毒性.结论:上述结果表明,FA-NLC有潜力成为高效低毒的非病毒型基因药物传递载体.

  • pH敏感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初步体外表征

    作者:田晨敏;程丽芳;程亮;李玲;宿露;杨佳;陈大为

    目的:制备pH敏感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并对其性质进行评价.方法:合成膜材二硬脂酸磷脂酰乙醇胺-聚乙二醇2000(mPEG2000-DSPE),并通过薄层色谱(TLC)及氢谱(1H-NMR)进行表征;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普通白藜芦醇脂质体(LP-RSV)和pH敏感白藜芦醇脂质体(pH-LP-RSV),后插入法制备pH敏感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PEG-pH-LP-RSV)及普通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PEG-LP-RSV),对脂质体的粒径、Zeta电位、外貌形态、包封率及体外释放等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用MTT法考察PEG-pH-LP-RSV与PEG-LP-RSV的细胞毒性差别.结果:成功合成膜材mPEG2000-DSPE.所制备的脂质体粒径均在150 nm以下,包封率均大于80%;脂质体形态为均匀的球形或近球形;体外pH敏感性实验及体外释放试验表明PEG-pH-LP-RSV具有明显的pH敏感性;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PEG-pH-LP-RSV的毒性明显高于普通的RSV脂质体.结论:本实验所制得的pH敏感白藜芦醇长循环脂质体粒径分布均一,包封率较高,且具有明显的pH刺激响应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抗肿瘤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田伟;李银贵;修宪;甄亚钦;李春雷

    长循环脂质体可以通过高通透性和滞留(enhanced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EPR)效应靶向传递药物进入肿瘤部位,但是靶向聚集的脂质体药物若不能从脂质体中释放出来则无法发挥药效.为解决此问题,长循环热敏脂质体已经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其既保留了传统长循环脂质体的靶向作用,又能在加热条件下触发药物的局部释放,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抗肿瘤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 羟基喜树碱pH敏感阳离子纳米脂质体的制备

    作者:宋金春;戎佩佩

    目的 以羟基喜树碱作为模型药物研究pH敏感阳离子纳米脂质体用于包载抗癌药物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羟基喜树碱阳离子脂质体;用羧甲基壳聚糖物理修饰阳离子脂质体;用葡聚糖凝胶柱色谱法分离游离药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封率;用单一因素考察法优选处方;经高压乳匀得到纳米脂质体(粒径小于100 nm);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Zeta电位、粒径大小.结果 佳处方制备的药物平均包封率为(78.5±0.9)%(n=3);包衣纳米脂质体的Zeta电位为-31.3 mV,平均粒径为96 nm.结论 使用本方法制备pH敏感阳离子纳米脂质体工艺简单,有望获得高靶向性的抗癌药物传递系统.

  • 不同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对包载羟基喜树碱的PEG-PHDCA纳米囊泡体外释放和体内药动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施斌;方超;游关羡;裴元英

    目的探讨不同聚乙二醇(PEG)相对分子质量对包载羟基喜树碱的聚乙二醇化聚十六烷基氰基丙烯酸酯(PEG-PHDCA)纳米囊泡体内外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水化超声法制备了羟基喜树碱的PEG-PHDCA纳米囊泡,在研究该纳米囊泡的形态、粒径、载药量、包封率、冷冻干燥工艺后对其体外释药特征及体内药动学参数进行测定.结果纳米囊泡的载药量、体外释药、体内药动学行为等与不同PEG相对分子质量有关.随着PEG相对分子质量从2 000上升到10 000,囊泡的载药量从3.04%下降到1.99%;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随PEG相对分子质量的上升,囊泡的释药速率加快;在SD大鼠的药动学实验中,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开放药动学模型,PEG相对分子质量为2 000,5 000,10 000的PEG-PHDCA纳米囊泡可分别将HCPT的血浆半衰期从0.72 h延长到7.17,11.46,6.39 h(P<0.001),AUC分别为HCPT的8.40,24.50,6.24倍(P<0.001).结论在本实验范围内,PEG相对分子质量为5 000的PEG-PHDCA载药纳米囊泡体外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体内具有佳的长循环效果.

  • 两性霉素B长循环纳米粒的研究

    作者:冯敏;潘仕荣;张静夏;王琴梅;吴伟荣;李瑞明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AmB)/聚乙二醇-聚谷氨酸苄酯(PEG-PBLG)纳米粒的体内分布,及其是否具有长循环特性.方法透析法制备AmB/PEG-PBLG纳米粒,测定其粒径,表面形态,临界聚集浓度,载药量和体内分布.结果PEG-PBLG纳米粒呈球形且分散性良好,临界聚集浓度远低于低分子表面活性剂,不同相对分子质量材料制备的载药纳米粒平均粒径分别为83.3,106.6和294.6 nm,载药量为26.31%~32.46%.AmB/PEG-PBLG纳米粒在肾组织中的浓度远低于AmB注射液.粒径为83.3 nm AmB/PEG-PBLG纳米粒药-时曲线下面积为AmB的2倍,半衰期为AmB的2.6倍,而粒径为294.6 nm的载药纳米粒药-时曲线下面积小于AmB.结论AmB/PEG-PBLG纳米粒能减少AmB在肾脏中分布,且粒径小于100nm的纳米粒能有效延长在体内循环的时间.

  • 粒径和MePEG相对分子质量对隐形纳米粒固着水层厚度和表面MePEG链密度的影响

    作者:方超;施斌;洪鸣凰;范莉;裴元英;陈红专

    目的 考察粒径和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ethoxypolyethyleneglycol,MePEG)相对分子质量对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α,rHuTNF-α)隐形纳米粒固着水层厚度(fixed aqueous layer thickness,FALT)和表面MePEG链密度的影响.方法 复乳法制备3种不同粒径(80,170和240 nm)和表面3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MePEG(Mr=2 000,5 000,10 000)修饰的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聚乙二醇化聚十六烷基氰基丙烯酸酯(poly,methoxypolyethyleneglycol cyanoacrylateco-n-hexadecyl cyanoacrylate,PEG-PHDCA)隐形纳米粒.测定不同纳米粒的FALT和表面MePEG链密度,并加以比较.结果 粒径相同时,随着MePEG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FALT增大,表面MePEG链密度减小;MePEG相同时(Mr=5 000),随着粒径的减小,FALT增加,表面MePEG链密度增大.结论 实验范围内,粒径和MePEG相对分子质量对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隐形纳米粒的FALT和表面MePEG链密度有显著影响.

  • 盐酸表柔比星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处方优化及体外释药考察

    作者:吴燕;吴诚;梅兴国;吕万良

    目的 制备盐酸表柔比星长循环热敏脂质体(EPI-LTSL)并进行处方优化,考察其体外热敏释药性质.方法 pH梯度法制备EPI-LTSL,葡聚糖凝胶法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以测定包封率,HPLC测定药物含量.进行优化处方,采用荧光淬灭法测定脂质体的体外热敏释药率.结果 优选处方制备的EPI-LTSL为半透明橘红色,磷脂质量浓度为75 mg·mL-1,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肉豆蔻酰溶血磷脂酰胆碱(MSPC)摩尔比为82:8;药脂比为1:10,平均粒径小于100 nm,载药量大于2mg·mL-1,包封率99%,相变温度为42.76℃.EPI-LTSL 37℃水浴15 min的累积释药小于5%,而43℃水浴4 min的累积释药达到90%以上.结论 制备的EPI-LTSL载药量和包封率较高、粒径较小,热敏释药性质良好.采用荧光淬灭法测定EPI-LTSL体外热敏释药率准确快捷.

  • 长循环纳米粒的研究概况

    作者:邓嵘;陈济民;姚崇舜;许磊

    目的介绍长循环纳米粒的研究进展.方法根据近年来文献,对长循环纳米粒的生理基础;纳米粒的基本概念与制备方法;影响纳米粒体内分布的因素;纳米粒长循环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结果纳米粒经表面修饰后,能达到长循环的效果.结论长循环纳米粒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发展前景.

  • 隐形纳米粒的体内靶向性

    作者:汪杨;吴伟

    目的综述隐形纳米粒经静脉注射后,在体内的脾、脑、肿瘤和骨髓的靶向性.方法查阅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隐形纳米粒经静脉注射后,在血液中循环,可躲过肝脏枯否氏细胞的吞噬,有效地靶向身体其它组织和器官,尤其是脾、脑、肿瘤和骨髓几个部位,释放药物,发挥疗效.结论隐形纳米粒具有良好的体内靶向性.

  • HPLC研究5-FU长循环脂质体大鼠体内药动学

    作者:张奇;邓英杰;罗国安

    5-氟尿嘧啶(5-FU)长循环PEG化脂质体是一种控释、靶向制剂.它可以克服普通脂质体在生物体循环中存留时间短、易被肝脾巨噬细胞吞噬的缺点,延长5-FU在血中的作用时间.本实验对5-FU长循环脂质体在生物体内的药动学过程进行考察,并与5-FU水溶液进行比较,验证5-FU长循环脂质体的长循环性.

  • 磷脂酰聚乙二醇单甲醚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载药性能

    作者:武莉;陈静;刘天军

    目的 制备新型磷脂酰聚乙二醇单甲醚脂质体,并初步考察其载药性能和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抗肿瘤效果.方法 化学合成一系列磷脂酰聚乙二醇单甲醚,应用超声薄膜法制备脂质体和载药脂质体,测定它们的药物包封率和粒径;采用MTT法考察磷脂酰聚乙二醇单甲醚脂质体和载药磷脂酰聚乙二醇单甲醚脂质体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脂质体在细胞中的定位.结果 载紫杉醇脂质体的药物包封率约为83%;粒径范围在100~200 nm;MTT实验显示载紫杉醇脂质体能显著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并有长循环效果,而脂质体本身并无抑制作用.结论 载药磷脂酰聚乙二醇单甲醚脂质体有缓释作用,可以开发成为新型的抗肿瘤药物载体.

  • 微粒给药系统在体内分布的特点及制剂研究进展

    作者:李光华

    微粒给药系统在体内的分布与微粒的粒径以及所带电荷有关.进入体内的大部分微粒在调理素(免疫球蛋白)的作用下,被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以及体内的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分布于肝脏、脾脏等器官,具有一定靶向性,可以设计成治疗肝脾疾病的药物制剂.但是这一分布特点影响了微粒对其他组织器官的选择性,因此对微粒表面加以抗体或配基修饰,就可以增加微粒对特定靶位的亲和性,进而实现微粒的主动靶向定位.此外,利用表面修饰技术制备的长循环微粒给药体系,通过增加微粒的亲水性,延长药物在体内滞留时间,从而增强药物的疗效.通过改变微粒所带电荷制备的阳离子脂质体,作为DNA转染载体,直接与带负电的细胞膜作用,将携带的基因释放到靶细胞内,广泛用于基因治疗.

  • 米托蒽醌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作者:李占山;中村圭介;伊贺立二;周瑞华

    米托蒽醌(mitoxantrone,DHAQ)是70年代末国外合成的蒽环类抗癌药,国内90年代初投产上市.研究证明其抗癌活性优于阿霉素(adriamycin,ADR)而心脏毒性较小.DHAQ对白血病、乳腺癌、何杰金病和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疗效.目前市售为DHAQ的注射液和冻于粉针剂,并已有DHAQ毫微粒的研究报道.本文以国外研究较多的长循环脂质体技术,用逆相蒸发法制备了米托蒽醌长循环脂质体,以求为该药提供更好的新剂型,提高抗癌效果和降低全身毒副作用.

51 条记录 1/3 页 «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