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D123单抗修饰的载丹参酮ⅡA免疫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评价

    作者:王银;刘芙蓉;向虹霖;卿红;陈晨;毛声俊;李慧

    研制CD123单抗修饰的载丹参酮ⅡA免疫脂质体(CD123-TanⅡA-ILP),以期实现对白血病细胞的主动靶向给药.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脂质体处方,薄膜分散-探头超声法制备载丹参酮ⅡA长循环脂质体(TanⅡA-LP),以后插入法得到CD123-TanⅡA-ILP.流式细胞术检测NB4细胞对脂质体的摄取率,改良MTT法检测CD123-TanⅡA-ILP对NB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NB4细胞对CD123单抗修饰的免疫脂质体的摄取显著高于对游离药物及其载药脂质体的摄取;TanⅡA,TanⅡA-LP和CD123-TanⅡA-ILP与NB4细胞共培养48h,其IC50分别为20.87,11.71,7.17μmol·L-1.CD123-ILP有望为AML的治疗提供新的靶向给药策略.

  • 免疫脂质体与临床

    作者:石丽萍;颜光涛

    将特异性抗体粘附于脂质体上形成免疫脂质体,它能特异性识别表达具有某种抗原的细胞或组织.由它携带药物具有靶向性强,毒副作用小,半衰期长等优点.针对其特点,临床应用免疫脂质体开展了对多种疾病的治疗.根据免疫脂质体携带药物对疾病治疗的优缺点,本文综述了近几年的临床观察和研究的进展.

  • ANGPTL4免疫脂质体对急性肺损伤小鼠的治疗作用

    作者:赵咏梅;王瑞;李新宇;贺志高;桂俊豪;张东辉;王晓燕;张峰;张羽

    目的 探讨ANGPTL4免疫脂质体对转染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发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小鼠,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ANGPTL4基因表达质粒与抗CD31抗体偶联的免疫脂质体;LPS诱发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观察经ANGPTL4免疫脂质体转染的急性肺损伤小鼠的肺部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和中性粒细胞活化标志物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表达的变化,以及小鼠肺组织病理变化和肺血管通透性的改化.结果 ANGPTL4免疫脂质体可以有效增加小鼠肺内ANGPTL4的表达;进而降低ALI小鼠肺泡灌洗液中的TNF-α、IL-6水平和MPO的表达;降低ALI小鼠肺组织湿干比和肺泡灌洗液蛋白浓度,减轻肺组织病变程度.结论 ANGPTL4免疫脂质体能有效减轻LPS诱导的ALI小鼠的肺部炎症损伤反应.

  • 免疫脂质体抗癌药物靶向治疗血液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晶樱;汤永民

    白血病是儿童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也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尽管联合化疗是当前治疗儿童血液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可使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愈率达80%,但还是有相当数量的白血病患儿难免复发死亡,尤其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远不如ALL.

  • 包裹外毒素Ⅲ的抗CD19脂质体靶向杀伤人B淋巴瘤

    作者:马洁;曹利人

    目的利用包裹绿脓杆菌外毒素单元Ⅲ的抗CD19-免疫脂质体于体内外靶向杀伤淋巴瘤细胞.方法通过结合实验,验证抗CD19免疫脂质体对B淋巴瘤细胞具有特异结合能力.运用体外细胞毒实验(MTT)方法,检测外毒素单元Ⅲ及免疫脂质体包裹的单元Ⅲ对淋巴瘤细胞的杀伤作用.采用小鼠荷人B淋巴瘤模型,于体内运用免疫脂质体包裹的单元Ⅲ靶向杀伤肿瘤细胞.结果在去除外毒素单元Ⅰ和Ⅱ后发现,单元Ⅲ的细胞毒作用消失.当将其包裹入耦联抗CD19的免疫脂质体后发现,脂质体明显提高单元Ⅲ的细胞毒性.用此脂质体治疗,可延长荷B淋巴瘤小鼠的寿命.结论耦联抗CD19的免疫脂质体可特异性地识别B淋巴瘤细胞,并作为良好载体将无毒绿脓杆菌外毒素单元Ⅲ带入细胞.外毒素单元Ⅲ的此种剂型,可成为杀灭肿瘤细胞的有效物质.

  • 抗肝癌单链抗体药剂学改造及其对人类肝癌细胞的体外杀伤实验

    作者:张桂红;刘彦仿;付勇;胡海洋;陈大为

    目的 观察抗肝癌单链抗体经药剂学改造后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SMMC-7721的杀伤作用是否有所提高.方法 用IPTG诱导原核表达质粒PET32a-Rc-RNase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对包涵体进行复性和纯化,并进行Western-blotting检测.在氯仿中加入磷脂(PC)、胆固醇(CHOL)和胆固醇琥珀酰酯(CHS),除氯仿形成千膜,加入RC-RNase蛋白溶液,充分溶解干膜后,超声、过滤及过Sephadex(G-50柱子.测包峰率后加入乙基[3-(二甲胺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氮羟基琥珀酰亚胺磺酸钠(SSNHS),在2-(n-吗啡啉)乙磺酸(MES)缓冲液中反应0.5 h,再加入抗肝癌单链抗体(hdscFv),4℃过夜.用MTT(噻唑蓝)法检测所制备的免疫脂质体、细胞毒素和脂质体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免疫脂质体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效果好,细胞毒素次之,脂质体差,其半抑制浓度值(IC50)分别是:3.28μg/ml、22.44μg/ml和98.26μg/ml.结论 经药剂学改造后的抗肝癌单链抗体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杀伤明显提高,为其作为抗肝癌药物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 空间稳定免疫脂质体体内过程及其对策的研究进展

    作者:牛国琴;刘敏;陆伟跃

    空间稳定免疫脂质体静注后,首先在血液中循环,然后穿过肿瘤血管内皮到达并滞留于肿瘤部位,释放药物,发挥疗效.本文从制剂和肿瘤病理生理角度综述了影响空间稳定免疫脂质体体内过程的因素,以及提高其疗效的方法及研究进展.

  • 具有活性羧基末端的长循环脂质体的制备和分布

    作者:张宇锋;谢蜀生;侯新朴;高翔;张朔;陈祖舜

    目的研究长循环免疫脂质体(immunoliposomes,IML)的制备方法, 体外靶细胞杀伤活性和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合成和纯化了1个带末端羧基的磷脂酰乙醇胺(PE)的聚乙二醇衍生物(DPPE-PEG3000-COOH),掺入脂质体中制成长循环脂质体;通过羧基活泼酯化,将膀胱癌单克隆抗体BDI-1或小鼠IgG共价连接到该脂质体表面制成免疫脂质体,体外肿瘤细胞杀伤实验检测载阿霉素免疫脂质体(ADM-BDI-1-IML)特异杀伤靶细胞的能力.用同位素氚示踪法测量免疫脂质体在小鼠的组织分布.结果抗体在脂质体上的结合率可达30%.体外肿瘤细胞杀伤实验证明载阿霉素免疫脂质体有选择性杀伤靶细胞人膀胱癌细胞EJ的能力.和普通脂质体相比,免疫脂质体在血中的滞留时间明显延长,并减少了在肝、脾的聚集.结论长循环免疫脂质体在血中有较长的滞留时间,在体外有特异寻靶活性,载阿霉素免疫脂质体有选择性杀伤靶细胞的活性,这些性质为其在体内主动寻靶和选择性杀伤靶肿瘤细胞提供了必要条件.

  • 脑靶向基因转运免疫脂质体的制备

    作者:赵浩;王任直;王菲;张燕惠;陈星伟;李馨儒;刘艳;李桂林;魏俊吉;冯铭;孔燕国;栗世芳

    构建一种高效的可以携带外源基因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特异性表达目的蛋白的非病毒载体.通过不同比例的配比.对免疫脂质体合成过程中油相种类和油水比例、磷脂和胆固醇比例、旋转蒸发温度、超声温度和时间进行筛选优化,测定免疫脂质体的包封率和抗体偶联率.将包裹LacZ基因的免疫脂质体经尾静脉注射至大鼠体内,通过组织化学染色检测LacZ基因在大鼠体内的表达情况,验证合成的免疫脂质体是否可以转运外源基因跨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表达.免疫脂质体合成的佳比例为磷脂-胆固醇为1∶1;脂药比为100∶1;油相种类为二氯甲烷,油水比例为4∶1;旋转蒸发温度为30℃;超声温度为10℃;超声时间为5 min,10%海藻糖可以增加免疫脂质体的稳定性.脂质体的包封率为87.24%,抗体偶联率为69%.将免疫脂质体通过尾静脉注射到大鼠体内后观察到LacZ基因在脑内及周围器官的表达.因此,通过工艺优化可以得到携带外源基因的免疫脂质体,其可以通过静脉系统跨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并且表达,为实现颅内疾病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 人鼠嵌合抗肿瘤细胞核单抗-空间稳定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靶向

    作者:潘弘;牛国琴;潘俊;陆伟跃

    目的研究人鼠嵌合抗肿瘤细胞核单抗(chTNT-3)-空间稳定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免疫活性及体外靶向性.方法合成聚乙二醇末端带吡啶二硫丙酰基的磷脂衍生物(PDP-PEG-HSPE),制备含PDP-PEG-HSPE的空间稳定脂质体,经二巯基苏糖醇还原后共价连接马来酰亚胺衍生化抗体.荧光胺法和钼蓝法测定脂质体与抗体的连接效率及抗体密度,激光散射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分布,ELISA法检测脂质体表面的抗体免疫活性.体外实验考察该免疫脂质体与固定Raji细胞的结合活性.结果 chTNT-3-空间稳定脂质体的粒径分布为(115±33)nm.当初始Ab/PDP-PEG-HSPE=1:10时,脂质体与抗体的连接效率为71%,抗体密度为106μgAb/μmol PL.chTNT-3经化学修饰后连接到脂质体表面,其免疫活性基本保留.chTNT-3-空间稳定脂质体能特异性地结合固定Raji细胞.结论通过PDP-PEG-HSPE法共价连接抗体制备的chTNT-3-空间稳定脂质体能基本保留chTNT-3的免疫活性,具有体外靶向细胞核抗原的能力.

  • 脂质体在脑靶向给药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蓓;肖农

    血脑屏障是阻碍药物进入大脑的主要因素,血脑屏障上皮细胞闻的紧密连接使药物很难渗透入脑.从而显著增加了临床药物治疗颅内疾病的难度.连接抗体的脂质体或免疫脂质体可作为特定的药物载体将药物分子包裹并靶向运输到相应组织或器官内.本文将总结如何应用这种技术将药物转运通过血脑屏障,及其临床应用前景.

  • 主动靶向脂质体在抗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程荔春;范青

    主动靶向脂质体给药系统可使抗肿瘤药物与靶组织结合,将药物可控性地分布于靶组织并持续缓慢释药,在提高药物抗癌效果的同时,降低了其对正常组织的不良反应.本文主要介绍了免疫脂质体、受体介导的脂质体、糖基修饰的脂质体及多肽修饰的脂质体等主动靶向脂质体在抗肿瘤研究中的进展.主动靶向脂质体给药系统将会发展为抗肿瘤药物的理想剂型,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大肠癌特异性卡莫氟免疫脂质体的体外抗癌活性研究

    作者:孟胜男;赵希贤;姜翠莲;刘阳

    目的研制抗人体大肠癌的单克隆抗体的卡莫氟免疫脂质体,并对其体外抗癌活性进行了研究.方法由偶联剂将抗大肠癌的单抗与载药脂质体偶联制成免疫脂质体,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MTT法分别测定其免疫活性和体外细胞毒毒性.结果脂质体稳定性良好,制成免疫脂质体后,单抗免疫活性不丧失;体外细胞毒实验结果显示, 卡莫氟免疫脂质体对人大肠癌细胞的体外抗癌活性优于普通脂质体和游离药物,IC50分别为两者的10.6和35.9倍,对非靶细胞的作用与普通脂质体相似.结论卡莫氟免疫脂质体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有明显的靶向特异性.

  • 侧脑室注射免疫脂质体介导GFP基因脑内表达时程

    作者:唐劭年;刘振华;赵连旭;邹志浩;杜谋选

    目的探索以免疫脂质体携带基因侧脑室注射,透过脑室管膜屏障脑内寻靶.方法以衍生化的抗Lex/SSEA-1单克隆抗体(P-MMA)偶联阳离子脂质体DOSPER构建免疫脂质体P-MMA-DOSPER.P-MMA-DOSPER包封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EGFP-C2),注入SD大鼠侧脑室,于术后1、3、7、14、21d取脑,冷冻切片nestin抗体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注射脂质体质粒复合物一侧侧脑室周围均有大量GFP表达,并可见于对侧侧脑室及第三脑室周围,术后1d、21d GFP表达明显低于其他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d、7d、14dGFP+/nestin+细胞在nestin+细胞中比例均高于1d、21d,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免疫脂质体PMMA-DOSPER能够透过脑室管膜屏障高效安全的向脑内原位神经干细胞转移基因.

  • 曲妥珠单抗修饰的阿霉素免疫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性质研究

    作者:江峰;陈江浩;杨铁虹;范黎;乔友备;吴红

    目的:制备表面键合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TMAB)的阿霉素免疫脂质(Doxorubicin-loadedimmunoliposome,DOX-IML),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研究.方法:将磷脂酰胆碱、胆固醇、阿霉素、DSPE-MPEG2000以一定比例混合,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阿霉素脂质体,将聚乙二醇衍生物(1,2-Distearoyl-sn-glycero-3-phosphoethanolamine-N-[succinimidyl (polyethylene glycol)-3400]、DSPE-PEG3400-NHS)连接到TMAB;再与阿霉素脂质体连接得到DOX-IML.研究不同浓度的TMAB对DOX-IML入胞能力及细胞毒性的影响;测定免疫脂质体的包封率、载药率、粒径、电荷及稳定性等性质;动态透析法模拟体外释药特性,激光共聚焦观察免疫脂质体对AU565细胞抗体介导的入胞作用;MTT法研究DOX-IML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结果:成功制备了表面键合TMAB的阿霉素免疫脂质体,配体载入率分别是53%、75.5%、84%;每毫克DOX-IML中抗体的含量分别是37、83、108 μg·mg-1;阿霉素的包封率为76.85%、载药量为8.03%;粒径131.8nm;表面电荷-27mV.抗体含量83mg·mg-1的DOX-IML组的细胞存活率低,细胞内荧光强度高,且该免疫脂质体稳定性良好,具有一定缓释作用.DOX-IML具有较强的特异性靶向作用,其入胞能力和细胞毒性均高于阿霉素脂质体.结论:DOX-IML具有较强的特异性靶向作用,其入胞能力和细胞毒性均高于阿霉素脂质体,抗体含量适中时其入胞能力和细胞毒性强.

  • 阿苯达唑脂质体生发层单抗复合物治疗小鼠细粒棘球蚴病效果观察

    作者:牛荣丽;薛弘燮;莫红梅

    目的评价阿苯达唑免疫脂质体(IL-Alb)治疗小鼠细粒棘球蚴病的效果.方法每只小鼠感染约1 000个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80天后随机分为5组,4个治疗组分别给予阿苯达唑(Alb)、阿苯达唑脂质体(L-Alb)、阿苯达唑亚砜脂质体(L-Albso)及IL-Alb,按原药100 mg/(kg@d)×5 dip,连续3个疗程,另1组为对照组.治疗效果按囊重抑制率、常规病理切片、超微结构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囊药含量4个指标综合评价.结果L-Alb治疗组,囊重抑制率为80.3%,囊药含量为2.18μg/g,优于Alb组囊重抑制率为61.2%,囊药含量为0.76μg/g;而IL-Alb组的囊重抑制率为91.45%,囊药含量为5.15μg/g.组织病理损伤以IL-Alb组较重.结论免疫脂质体作为Alb载体,可增加药物的靶特异性,提高Alb治疗细粒棘球蚴的疗效.

  • 免疫脂质体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何驰;吴婷婷

    免疫脂质体具有主动靶向性、降低肿瘤药物的治疗毒性、提高药物治疗指数等特点,在肿瘤治疗研究中被广泛使用作为肿瘤化疗和放疗药物、基因治疗和肿瘤影像学诊断治疗的载体.作为常见肿瘤药物治疗靶向载体,免疫脂质体可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性;作为肿瘤基因治疗载体,免疫脂质体可提高siRNA的稳定性与靶向性;作为放射治疗的载体,免疫脂质体可在细胞或者亚细胞水平对肿瘤组织进行靶向显影,具有影像监测和放射性治疗的双重潜能.随着功能结构复合化、靶标优化筛选等方面的进展,免疫脂质体在肿瘤治疗领域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免疫脂质体鱼肝油酸钠作用于人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壮群;宋勇;屠军波;王正辉;马建明;兰海龙;徐泉;李鹏

    目的:探讨免疫脂质体鱼肝油酸钠的制备方法及其对人增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以N-琥珀酰-3-2-联硫基吡啶-丙酸盐((N-Succinimidyl-3-(2-pyridyldithio))propionate,SPDP)作为耦联剂,将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KDR)的单克隆抗体耦联到脂质体表面.运用吹膜挤压法制备免疫脂质体鱼肝油酸钠.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倒置显微镜观察、Giemsa染色、透射电镜观察、MTY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探讨其对人增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的作用.结果:制备的免疫脂质体鱼肝油酸钠平均粒径为122.9nm,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普通脂质体制剂相比,其与人血管瘤内皮细胞结合能力更强、更早,促凋亡作用更为明显,而对人血管瘤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与普通脂质体制剂类似,作用较为缓和.结论:成功制备免疫脂质体鱼肝油酸钠,其在体外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主动靶向能力,可以诱导人增殖期血管瘤内皮细胞发生较为普遍的凋亡.

  • 新型脂质体研究进展

    作者:金英华

    目的:介绍新型脂质体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新近文献资料,并加以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综述了几种新型的热敏脂质体、pH敏脂质体、免疫脂质体的优点和目前存在的问题.结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剂工艺研究的深入,以及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必将有更好的脂质体问世而用于临床.

  • 抗体介导的免疫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婷;李伟硕;黄维;钱康;包围;尹莉芳

    免疫脂质体作为靶向药物传递体系,以其增效减毒的特性在肿瘤诊断及治疗等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相关研究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免疫脂质体的制备工艺逐渐完善,选择合适的偶联方案对制剂的活性及稳定性至关重要.了解靶向分子结构及偶联反应机理有助于更好地选择修饰和连接技术,有效实现免疫脂质体靶向传递的作用.本文就免疫脂质体中抗体的类型、抗体和磷脂的修饰技术以及抗体偶联脂质体的方法进行综述.

4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