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作者:

    关键词:
  • 屈肌腱松解术后功能锻炼患者左旋布比卡因臂丛阻滞低镇痛浓度的临床观察

    作者:姚长智;苑贵敏;张伟;方力;章彦;何锡强

    目的测定腋路臂丛置管用于屈肌腱功能锻炼时左旋布比卡因的低局麻药镇痛浓度(MLAC).方法选择40例ASA Ⅰ或Ⅱ级行屈肌腱松解的择期手术患者,采用神经刺激器导管技术(B.Braun)行腋鞘置管.术后24~48h进行功能锻炼前经导管推注20ml左旋布比卡因,30min后进行VAS评分(包括静止和锻炼时).采用阶梯方法,局麻药的起始浓度为0.1%.如锻炼时VAS评分≤10mm,则下一病例降低局麻药浓度0.01%;如锻炼时VAS评分>10mm,则下一病例增加局麻药浓度0.01%.同时观察运动功能阻滞程度.结果屈肌腱松解术后主动锻炼时,腋路20ml左旋布比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MLAC为0.127%(95%CI,0.119%~0.135%);6例(17%)患者运动神经被部分阻滞.结论在屈肌腱松解术后主动运动镇痛中,腋路20ml左旋布比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MLAC为0.127%.

  • 腋路不同置管途径对肘关节松解术后镇痛的影响

    作者:王怀江;张大志;张文杰

    目的:比较腋路不同置管途径对肘关节松解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9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桡神经组(R组)、正中神经组(M组)和尺神经组(U组),每组30例.运用神经刺激器分别刺激桡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后经过穿刺针置入导管.记录3组患者术后24h、48h、72h(静息和功能锻炼时)的数字疼痛分级法(NRS)评分,记录3组患者术后24h、48h和72h镇痛泵的舒芬太尼用量、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次数.结果:R组的NRS不论是在静息状态下还是在功能锻炼时均比U组和M组显著降低(P<0.01),M组的NRS在术后各观察时点均比U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组患者术后72h舒芬太尼的消耗量、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次数显著高于M、R组(P<0.05).结论:肘关节松解术行腋路置管时在刺激桡神经后置管镇痛效果较好.

  • 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晓奕

    ①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联合神经刺激器(US)定位与单纯神经刺激器(NS)定位及传统异感(TS)定位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其安全性.②方法 选择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90例,ASA I~III级,随机均分为US组、NS组和TS组.3组均给予0.4%罗哌卡因30mL.记录阻滞完成所需时间(T1),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T2)和持续时间(T3);评价手术区麻醉效果(优、良、失败);观察记录并发症.③结果 US组操作完成所需时间(T1)明显短于NS组和TS组(P<0.01).US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T2)与NS组和TS组比较则明显缩短(P<0.05).US组镇痛维持时间(T3)与NS和TS相比明显延长(P<0.05).US组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NS组(P<0.05)和TS组(P<0.01).US组未出现并发症,NS组和TS组分别出现3例和6例与神经阻滞相关的并发症.④结论 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阻滞起效快,效果好,并发症少.

  • 儿童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过程中神经刺激器的作用分析

    作者:胡昕;刘宏锦

    目的:探讨儿童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过程中神经刺激器的作用及对患者血压脉搏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采用神经刺激器进行治疗的儿童55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为两组,其中25例为腋路搏动组(P组)和30例为腋路神经刺激组(S组).分别记录患者麻醉前和麻醉后以及手术过程中5min,15min,30min和50min血压和脉搏值.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和麻醉后以及手术过程中5min,15min,30min和50min比较收缩压和舒张压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脉搏在手术过程中15min和30min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过程中神经刺激器对儿童的血压及脉搏影响较小,效果明显,有效地减少了穿刺过程出血.

  • 超声引导下双侧腋路臂丛阻滞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大志;王怀江;张文杰

    目的 探讨神经刺激器联合超声引导与单独使用超声引导行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可行性.方法 4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超声组(U组)和神经刺激器联合超声组(NU组).神经阻滞顺序均为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每根神经使用0.5%罗哌卡因5 ml进行阻滞.改变针尖位置,靠近神经束并注药,直至所有神经均被浸润.记录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并评价其阻滞成功率.结果 U组桡神经、尺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长于NU组(P<0.05).两组各神经阻滞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组4根神经阻滞成功率均为19例(86.4%),明显低于NU组的22例(100.0%)(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腋路臂丛阻滞是可行的,神经刺激器提高超声引导下双侧腋路臂丛阻滞的成功率.

  • 神经刺激器提高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

    作者:张大志;王庚;王晓琳;李玉锦;张文超;杨晓宇

    目的 比较神经刺激器联合超声引导与单独使用超声引导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影响.方法 拟行手部手术患者200例,男127例,女73例,年龄18~60岁,体重53~75 kg,ASAⅠ或Ⅱ级.患者随机分为超声组(U组)和神经刺激器联合超声组(NU组).神经阻滞顺序均为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每根神经使用0.5%罗哌卡因10 ml进行阻滞.改变针尖位置,靠近神经束并注药,直至所有神经均被浸润.记录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记录穿刺时间,并评价其阻滞成功率.结果 U组桡神经、尺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长于NU组(P<0.05).U组穿刺时间为(2.1±0.3)min,明显短于NU组的(3.6±1.1) min (P<0.05).U组神经阻滞总成功率为91%,明显低于NU组的100%(P<0.05).结论 神经刺激器提高超声引导下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

  • 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和左布比卡因合剂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比较

    作者:杨超;余四新;李勇

    目的 比较不同浓度局麻药合剂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选择单侧前臂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5例.1组:用单纯0.375%左布比卡因,其余3组分别用0.25%、0.5%、1%浓度利多卡因和0.375%左布比卡因合剂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5、10、20、30 min时患肢肌力及感觉阻滞维持时间、不良反应.结果 0.25%利多卡因能明显加快0.375%左布比卡因的起效时间,但并不加深对运动神经的阻滞.不同浓度利多卡因与0.375%左布比卡因的混合液与单纯0.375%左布比卡因相比其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无显著差异,随利多卡因浓度增加,其运动神经阻滞作用逐渐增强.结论 0.25%利多卡因与0.375%左布比卡因合剂用于腋路臂丛神经分离阻滞麻醉是较优的组合.

  • 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前臂手术

    作者:余良鑫;郭春明;李创伟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与传统体表定位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前臂手术的患者86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超声定位法、B组采用传统体表定位法。两组均给予0.33%罗哌卡因30ml。记录阻滞所需完成时间(T1),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T2)和持续时间(T3);评价手术区麻醉效果(优、良、失败);观察记录并发症。结果 A组操作完成所需时间(T1)明显短于B组(<0.01)。A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T2)与B组比较明显缩短(<0.05)。A组镇痛维持时间(T3)与B组比较明显延长(<0.05)。A组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0.05)。 A组未出现并发症,B组出现4例刺破血管,1例感觉异常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前臂手术操作时间短,阻滞起效快,效果好,并发症少。

  • 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前臂手术

    作者:余良鑫;郭春明;李创伟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与传统体表定位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前臂手术的患者86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超声定位法、B组采用传统体表定位法。两组均给予0.33%罗哌卡因30ml。记下阻滞完成所需的时间(T1),感觉神经阻滞起作用时间(T2)以及维持的时间(T3);对手术区的麻醉效果进行评价,分为优、良和失败3个等次;进行观察并记录相应的并发症。结果 A组操作完成所需时间(T1)明显短于B组(<0.01)。A组感觉神经阻滞起作用时间(T2)与B组比较明显缩短(<0.05)。A组镇痛持续的时间(T3)与B组比较明显延长(<0.05)。A组阻滞的成功率比B组(<0.05)高。A组没发现并发症,B组出现4例刺破血管,1例感觉异常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前臂手术操作时间短,阻滞起效快,效果好,并发症少。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