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肽水平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研究

    作者:卢曙芳;陈伟宁;朱麒钱

    目的 探讨C肽水平变化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 根据是否合并DPN将152例住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T2DM合并DPN组(DPN组,91例)及单纯T2DM组(T2DM组,61例),测定两组患者的身高、体质量、血压、血脂、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糖负荷2 h C肽、空腹胰岛素(FINS)、糖负荷2 h胰岛素(2 hINS),计算体质指数(BMI).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间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合并DPN的危险因素.结果 DPN组患者糖负荷2 h C肽及胰岛素水平、BMI均显著低于T2DM组,而病程、HbA1c水平显著高于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DM发生DPN与糖负荷2 h C肽水平呈负相关(P=0.000).结论 糖负荷2 h C肽水平与T2DM发生DPN密切相关,而病程与T2DM发生DPN的关系尚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

  • 空腹C肽及餐后2hC肽与空腹C肽比值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

    作者:蒋泽;史爱梅;戚文群;唐宝康

    目的:探讨空腹C肽(C0)、餐后2 hC肽(C2)与空腹C肽比值(C2/C0)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3月于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测定C0、食用标准100 g馒头餐后2 hC肽( C2)水平,佩戴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进行动态血糖监测72 h,记录日间平均血糖( MBG)、日间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MAGE)、血糖标准差( SDBG)、大血糖波动幅度( LAGE)。分别比较C0≥1.1μg/L和<1.1μg/L、C2/C0≥3.0和<3.0患者上述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 C0<1.1μg/L患者MBG、MAGE、SDBG、LAGE高于C0≥1.1μg/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2/C0<3.0患者MBG、MAGE、SDBG、LAGE高于C2/C0≥3.0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0及C2/C0均能影响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C0<1.1μg/L和C2/C0<3.0的患者血糖波动较大。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血糖 C肽
  • 2型糖尿病患者C肽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研究

    作者:刘薇;华琳;张雪莲;石敬;谢荣荣;袁申元;杨金奎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C肽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06年1月-2007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327例,根据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200例(0.4 mU/L<TSH≤4.0 mU/L),轻度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组107例(4.0 mU/L<TSH≤10.0 mU/L),重度SCH组20例(TSH>10.0 mU/L);根据是否采用胰岛素治疗分为胰岛素治疗组281例,非胰岛素治疗组46例.检测各组患者基础C肽水平(CP0)及进食馒头餐1 h(CP1)、2 h(CP2)、3 h(CP3)C肽水平.采用TOPCON眼底照相设备行眼底照相并由指定眼科医师行眼底镜检查复核.结果 3组患者CP0、CP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1、CP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显示,仅甲状腺功能正常组CP0与右眼底病变呈负相关(P<0.05),但校正糖尿病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后的偏相关系数检验结果显示,C肽水平与各组DR均无直线相关性(P>0.05).校正年龄和糖尿病病程后,多元偏相关系数检验结果显示,胰岛素治疗组和非胰岛素治疗组C肽水平与左眼底病变及右眼底病变均无直线相关性(P>0.05).结论 C肽水平可能与DR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但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C肽的作用可能被削弱,2型糖尿病患者C肽水平与DR的关系有待商榷.

  •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心肌扭转运动及其与C肽水平的关系

    作者:朱培华;黄敬垣;叶萌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 STI)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心肌扭转运动的特点及其与空腹血清C肽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9月浙江医院门诊或住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93例,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糖尿病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组(A组,LVEF≥0.50)46例、糖尿病左心室收缩功能衰竭组(B组,LVEF<0.50)47例,另选择同时期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46例为对照组。采集空腹血清检测C肽水平;采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心房前后径( LA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LVEF、左房室瓣口E峰值/左房室瓣口A峰值( E/A)、左房室瓣口血流频谱E峰/组织多普勒左房室瓣环运动e峰( E/e);采用STI计算出左心室扭转角度峰值( Peaktw)、主动脉瓣关闭时间点扭转角度( AVCtw)、左房室瓣开放时间点扭转角度( MVOtw)。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组和B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水平升高,C肽水平降低,A组IVS、LVPW、E/e、Peaktw、AVCtw、MVOtw升高,B组LVEDD、LAD、E/e升高,B组LVFS、LVEF、E/A、Peaktw、AVCtw、MVOtw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血糖、HbA1c、LVEDD、LAD、E/e升高,C肽水平、LVFS、LVEF、E/A、Peaktw、AVCtw、MVOtw降低(P<0.05)。2型糖尿病患者Peaktw、AVCtw、MVOtw与空腹血清C肽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3、0.756和0.738,P<0.05)。结论 STI能够早期识别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异常变化,参考空腹血清C肽水平,可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状态。

  • 探讨化学发光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C肽的比较

    作者:龙芝琴;安岩

    目的:建立胰岛素、C肽实验宣参考值,并与放免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和放免法分别测定80例新鲜冰冻血清的胰岛素、C肽值.结果:计算出化学发光法实验室参考值,并与放免法测定的结果相比,胰岛素和C肽的相关系数分别是r1=0.92,r2=0.99.结论:实验室在应用国外生产的试剂盒时,应建立本实验室参考值.同放免法相比,化学发光法有较多的优点.

  • 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胰岛素及C-肽在2型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从辉;卜德军

    目的:分析研究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胰岛素及C肽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实验组)及4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胰岛素和c肽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和c肽高于正常健康人群对照组(对照组)( P<0.05),正常健康人群餐后1h出现峰值,2型糖尿病患者2h出现峰值,餐后3h不能降至正常水平。结论放射免疫分析检测胰岛素及 c肽可用于临床2型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

  • 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分析

    作者:沈莺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本院内分泌科病房收住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8例,对所有患者进行14-21 天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OGTT试验、C肽及HbA1c检测状况.结果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初诊H2DM患者OGTT实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显著降低(P<0.05),空腹胰岛素C肽及葡萄糖口服后各时间段C肽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 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并有效降低血糖波动的状况,为2型糖尿病的初期防治提供了快速、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借鉴.

  • 初诊高血糖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临床观察

    作者:陈春香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近期及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5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年龄分为1组、2组,每组再按体重分为肥胖、非肥胖组,经胰岛素强化治疗1个月~3个月后,每3个月、6个月、1年、3年进行相关指数的监测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3年监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IR)、C肽、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短期、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近、远期效果均较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胰岛素与糖尿病血管疾病的关系探讨

    作者:赵永梅;李敬华;丁琴;王立晓;朱砚;门中华

    目的 探讨外源性胰岛素与2型糖尿病(T2DM)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将62例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的T2DM病人作为胰岛素组,检测血清胰岛素、C肽、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将54例口服降糖药物的T2DM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胰岛素、C肽、RBP4、sICAM-1差异.结果 胰岛素组血清胰岛素浓度较对照组升高(P<0.01);C肽浓度较对照组降低(P<0.01);血清RBP4浓度较对照组升高(P<0.01);血清sICAM-1浓度较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 使用胰岛素治疗的T2DM病人,血清胰岛素浓度升高,且血清RBP4及sICAM-1含量升高,因此外源性胰岛素可能参与T2DM血管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 双相门冬胰岛素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作者:姚锦萍

    目的:观察双相门冬胰岛素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9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双相门冬胰岛素治疗组和口服降糖药治疗组,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 h C-P)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12周后 FBG、2 h FBG及HbA1c均明显下降(P<0.01),双相门冬胰岛素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F-CP、2 h C-P均明显升高(P<0.01),双相门冬胰岛素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选用双相门冬胰岛素治疗在控制血糖以及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方面优于口服降糖药.

  • 格雷夫斯病患者糖代谢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薇;袁申元;叶志明

    目的了解格雷夫斯病(Graves′ disease,GD)患者胰岛素、C肽变化与糖耐量的关系.方法未经治疗的格雷夫斯病患者65例,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后,用化学发光法测血清胰岛素、C肽值并与正常对照比较.结果格雷夫斯病组除空腹外其余各点血糖值明显增高(P<0.001),基础免疫活性胰岛素正常,葡萄糖刺激后明显增高(P<0.0027),总血清胰岛素/总血糖(∑IRI/∑BG)在弥漫性甲状腺肿伴格雷夫斯病组明显增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与多个时点血清胰岛素、C肽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格雷夫斯病在治疗前存在高血糖与高胰岛素血症并存的胰岛素抵抗状态.

  •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C肽的临床评价

    作者:吴晓琚;李琳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测定血浆C肽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分别测定糖尿病病人的血浆C肽含量,并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同时测定胰岛素含量,并对测定结果通过SPSS统计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ECLIA测定C肽的平均批内与批间变异系档数分别为2.13%,4.27%,平均回收率是98.9%,灵敏度为0.01 ng/mL;ELISA法的平均批内与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0.8%,16.5%,平均回收率是91.9%,灵敏度为0.06 ng/mL;ECLIA及EUSA法所测C肽含量与ECL IA法所测胰岛素含量均呈正相关(r=0.96,r=0.89,P均<0.05).结论:ECLIA法测C肽的各技术参数优于ELISA法,且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Ogtt、血清胰岛素、c肽功能的标本采集和静脉输液

    作者:龚兴平;王洪梅;李雪琴

    目的:探讨住院糖尿病患者合理安排ogtt、血清胰岛素、C肽标本采集与静脉输液的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4月~6月24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20例,A组常规采集完ogtt、血清胰岛素、C肽标本采集本标后静脉输液,B组在采集3小时血前将输液准备好,排尽空气,用头皮针接注射器抽血,抽完血后分离头皮针接输液器输液,观察两组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结果:A组对护士的满意度80%,B组患者对护士满意度为100%.结论:护士在采集3小时ogtt、血清胰岛素、C肽血后,立即分离针头接输液管输液,可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 参芪降糖颗粒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狄灵;杨成志;刘润侠;杨海侠

    参芪糖尿颗粒是由人参(茎叶)皂甙、五味子、山药等组成的复方制剂,临床用于治疗气阴两虚、脾肾不足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疗效.

  • 升清降糖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

    作者:潘晓琼;胡臻;郑超;倪洁珊

    目的:探讨升清降糖合剂(简称SQ)对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水平和胰岛细胞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根据不同的干预方式将糖尿病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SQ低剂量组、SQ中剂量组、SQ高剂量组.每两周测空腹血糖和体重,于干预后第八周末,各组大鼠麻醉后采集血样,ELISA法测定血清C肽水平,取胰腺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空腹血糖水平,模型对照组(26.92±3.68)>SQ低剂量组(23.87±2.86)>SQ高剂量组(20.66±2.81)>SQ中剂量组(20.66±2.81)>正常对照组(4.55±0.57),SQ中、高剂量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肽水平,正常对照组(2.27±0.47)>SQ中剂量组(1.76±0.91》 >SQ高剂量组(1.74±0.79》 >SQ低剂量组(1.11±0.36)>模型对照组(0.70±0.62),SQ中、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病理切片形态学观察发现,模型对照组大鼠胰岛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紊乱,胞质呈空泡状,部分细胞核固缩;SQ各组大鼠胰岛细胞受损程度较轻.结论SQ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水平,提高血清C肽水平,保护胰岛细胞功能.

  • 氯氮平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调控机制的影响

    作者:陈琦;汤宜朗;毛佩贤;蔡焯基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耐量、胰岛素和 C肽释放的影响,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探讨药物影响血糖的可能机制. 方法:病例来源于 2002- 01/2004- 0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住院患者,共计 40例,其中利培酮治疗组 19例、氯氮平组 21例完成 6周的试验.在抗精神病药治疗前和 6周末时分别进行简化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和 C肽释放试验.血糖由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胰岛素和 C肽水平由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同时观察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体质量指数等,并用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 结果:①治疗 6周末时,氯氮平组较利培酮组有更高的空腹血糖 [(4.88± 0.62)和( 4.43± 0.63) mmol/L],差异有显著性( t=- 2.270,P=0.029).②与基础水平相比,氯氮平组 6周末空腹血糖 [(4.88± 0.62)和( 4.55± 0.50) mmol/L]、餐后 1 h血糖 [(9.90± 2.73) 和( 8.12± 1.88) mmol/L] 、餐后 2 h血糖 [(7.81± 2.92)和( 5.83± 1.33) mmol/L]及餐后 2 h C肽胰岛素 [(7.90± 3.39)和( 5.88± 1.70)μ g/L]均有显著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 t=- 2.452,- 3.044,- 2.754,- 2.511; P=0.023, 0.006, 0.012, 0.021);而利培酮组仅餐后 1 h胰岛素 [(71.22± 44.36)和( 48.24± 31.79) mIU/L] 有显著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t=- 2.830,P=0.011).③氯氮平组空腹血糖、餐后 2 h血糖变化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变化的相关性有显著性意义 (Rs=0.545,P=0.011; Rs=0.434, P=0.049). 结论:氯氮平较利培酮更明显影响血糖代谢,氯氮平对血糖代谢的影响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机制有关.

  • 超声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及C肽的影响

    作者:金妍;杜宝琮

    目的:观察超声波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及 C肽的影响,探讨糖尿病的治疗新的途径. 方法:将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cin,STZ)按 55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而诱发出糖尿病模型.用 3种不同治疗量超声: 0, 0.6, 0.9, 1.2 W/cm2分别作用于糖尿病大鼠左上腹及左背部的胰腺投影区,每个部位分别作用 5 min, 1次 /d.经 10 d治疗后分别测定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 C肽等 6项指标. 结果:对照组( 0 W/cm2)与低声强组( 0.6 W/cm2)及中声强组( 0.9 W/cm2)与高声强组( 0.9 W/cm2)的 6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q=2.70, 0.99, P均 >0.05);但对空腹血糖( mmol/L)在中声强组( 10.21± 3.61)、高声强组( 8.44± 3.92)较对照组 (18.43± 5.71)和低声强组 (15.20± 5.69)差异有十分显著性意义( q=4.58~ 5.85, P均 < 0.01);对三酰甘油、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也具有显著降低的效果( H=10.58, 10.44, 8.80, P均 < 0.05);同时血中 C肽水平也呈显著升高( H=10.35, P< 0.05).高密度脂蛋白( mmol/L)在中、高声强组中均值虽略有增高( 0.83± 0.22, 0.85± 0.22),但各组间差异却无显著性( H=7.71, P >0.05). 结论: 0.9~ 1.2 W/cm2 声强的超声波对糖尿病大鼠具有较好的降糖、降脂效果,并可提高血中 C肽水平.

  • 糖尿病患者肥胖与血清胰岛素、C肽水平及动态血压的关系探讨

    作者:熊玉冰;庄万江;麦坤仪;黄伟文;刘冬年;宫雅南

    目的探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C肽水平与高血压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馒头餐试验及24h动态血压的测定,观察6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的血清胰岛素、C肽曲线下面积与24h动态血压的关系。结果胰岛素、C肽释放曲线下面积与白天收缩压,高收缩压,白天舒张压,高舒张压呈显著正相关。在非肥胖情况下,高血压组的胰岛素、C肽释放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在超体重情况下,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组之间的胰岛素、C肽释放曲线下面积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胰岛素血症与高血压有明显的关系,而且主要影响舒张压;肥胖时,它们之问的相关消失。

  • 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变化与C肽的关系

    作者:王玉霞;袁凤山;都镇先;彭扬;吴志香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velocity,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的变化与C肽水平的关系,为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MNCV和SNCV与C肽释放试验中糖负荷前及糖负荷120 min C肽水平的关联性.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MNCV及SNCV正常者和异常者的下降与糖负荷120min C肽水平下降有关(t=23.15~35.46,P<0.01),与糖负荷前C肽水平下降无关(t=0.47~1.63,P>0.05).结论:C肽水平下降可能会加速神经传导速度的下降,提示保持血中C肽水平,有可能延缓周围神经病变的进展.

  • 外源性生长激素对运动大鼠胰岛β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作者:鹿国晖;方子龙;曾凡星

    目的:探讨使用外源性生长激素诱发继发性糖尿病的可能性及机制.方法:以28只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分为四组:安静组、安静注射组、运动组和运动注射组.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结合耐力训练,观察rhGH对血糖、血清胰岛素、C肽的影响,并用图像分析方法观察胰岛β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①运动组的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安静组(P<0.01);而注射组与之相对应的非注射对照组相比,血糖值无显著性差异.②注射组与之相对应的非注射对照组相比,C肽显著升高(P<0.05).③安静注射组的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安静对照组;运动注射组的胰岛素与单纯运动组相比,有升高的趋势.④C肽与空腹血糖的比值(C/G),运动组均明显高于安静组(P<0.001).⑤HBCI(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运动注射组比单纯运动组有明显升高(P<0.05);安静注射组与安静对照组相比,也有升高趋势.⑥β细胞占胰岛的面积比例,注射组与之相对应的非注射对照组相比,有升高的趋势;但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hGH可诱导大鼠产生胰岛素抵抗,rhGH可促进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

526 条记录 9/27 页 « 12...6789101112...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