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磷脂酰乙醇脂质体作为胰岛素口服给药载体在大鼠体内的研究

    作者:

  • 布洛芬乙醇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特性研究

    作者:袁海玲;胡继民;魏玉辉;张建萍;周燕;武新安

    目的:制备布洛芬乙醇脂质体并考察其透皮特性.方法:采用注入法制备布洛芬乙醇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考察磷脂浓度、乙醇浓度、药脂比等因素对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用Franz扩散池进行离体皮肤渗透实验,测定布洛芬在接收液内的累积渗透量及皮内滞留量.结果:磷脂、乙醇、布洛芬分别占处方量的3%,45%和1%时制得的乙醇脂质体包封率为(72.93±1.12)%;乙醇脂质体的累积渗透量分别为乙醇溶液及脂质体的1.91倍和3.46倍;24 h后皮肤中药物滞留量依次为:乙醇脂质体>45%乙醇水溶液>脂质体.结论:乙醇脂质体可显著增加布洛芬的皮肤渗透性及皮内滞留量.

  • 不同粒径的5-FU乙醇脂质体的制备及透瘢痕研究

    作者:毛小慧;章一新;崔大祥;贺蓉

    目的 研究不同粒径的5-氟尿嘧啶(5-FU)乙醇脂质体的包封率及对体外透瘢痕的影响,对瘢痕组织经皮给药的吸收规律和机制进行初步观察.方法 将来源于增生性瘢痕患者切除的瘢痕组织,去除皮下脂肪后分成A、B两组,A组表皮完整,B组去除表皮层.制备不同粒径的5-FU乙醇脂质体,其平均粒径分别为(216±19)、(107±13)、(65±10)nm.采用透析法检测5-FU乙醇脂质体的包封率,使用Franz扩散池行体外透瘢痕测试,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载有罗丹明660的5-FU乙醇脂质体在瘢痕的真皮层和表皮层的分布及其强度.结果 用TEM检测多分散性指数小于0.2的乙醇脂质体,其扩散性好,大小均一;5-Fu乙醇脂质体的包封率随粒径的逐渐增大而增加,分别为12.17%、34.64%、41.02%;荧光显示,透瘢痕的深度和荧光强度则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和增强;经Image-Pro Plus6.0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得出,对应单位长度的像素灰度值分别为21.80、31.71、113.33.而A、B两组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醇脂质体是一种很有效的药物载体,可将5-FU大量地载入瘢痕组织的真皮层;本实验结果可为瘢痕的局部给药提供一些实验数据.

  • 甘草酸单铵乙醇脂质体凝胶对小鼠湿疹的疗效

    作者:李育卿;魏玉辉;张建萍;张国强;武新安

    目的 制备甘草酸单铵乙醇脂质体凝胶,并研究其对小鼠湿疹疗效.方法 注入法制备甘草酸单铵乙醇脂质体,考察其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包封率及其凝胶离体透皮试验;考察湿疹小鼠耳朵肿胀程度及质量变化,HE染色观察右耳病理变化.结果 甘草酸单铵乙醇脂质体为球状小囊泡,平均粒径为(134±11.8)nm,Zeta电位为-7.10 mV,包封率为( 79.59±7 06)%;甘草酸单铵乙醇脂质体凝胶能增加甘草酸单铵在小鼠皮肤渗透速率;甘草酸单铵乙醇脂质体凝胶能减弱小鼠右耳肿胀,减少炎性细胞数量.结论 甘草酸单铵乙醇脂质体凝胶对小鼠湿疹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药物经皮给药新型载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罗淑青;刘晓昱;梁文权;高建青

    本文综述了近年国内外等)的研究进展.内容涉及经皮给药及疫苗给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这些经皮给药新型载体所表现出的优越性,使其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及应用前景.

  • 乙醇脂质体透皮作用的研究与发展

    作者:王建;钟延强

    目的:介绍乙醇脂质体透皮作用的研究与发展.方法:综合分析乙醇脂质体的组成及一般特性、制备及乙醇脂质体载药系统透皮给药的药剂学促透机制、新的基础实验和研究进展.结果:作为各种药物的载体,乙醇脂质体具有其良好的药物包裹率和显著的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特性.结论:乙醇脂质体新剂型透皮给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5-氟尿嘧啶乙醇脂质体和变形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透瘢痕研究

    作者:李允武;顾芳;沃雁;原永芳

    分别按照Touitou法和Cevc法制备5-氟尿嘧啶(1)乙醇脂质体和变形脂质体,并进行体外透瘢痕试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两者透过瘢痕组织的1累积含量及1在瘢痕组织中的滞留量.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5∶95),检测波长265 nm.结果表明:透瘢痕试验24 h后,1乙醇脂质体、1变形脂质体及1 PBS溶液透过瘢痕组织的1累积透过量(μg·ml-1·cm-2)和在瘢痕组织的1滞留量(μg/cm2)分别为14.12±0.1和10.74±1.17、12.35±1.21和17.48±0.82、3.08±0.57和3.21±0.19.可见纳米级乙醇脂质体和变形脂质体均能有效促进1进入并透过瘢痕组织.相比之下,乙醇脂质体具有更好的透瘢痕作用,而变形脂质体能使5-FU在瘢痕组织内具有较高的滞留量.

  • 乙醇脂质体局部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作者:邢晓婧;郝飞

    皮肤科的多种疾病,例如,病原微生物感染皮肤毛囊、真皮、皮下组织、皮脂腺等处,多在皮肤深层。皮肤深层为局部给药系统的靶向作用部位,而覆盖于皮肤表面的角质层是给药系统渗透的主要屏障。传统的局部给药系统经角质层渗透率较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磷脂囊泡类给药系统可以增加药物经角质层的渗透率。

  • 乙醇脂质体对多奈哌齐经皮转运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慧;张晓红;张燕;王文杰;戴尊孝

    目的 制备多奈哌齐乙醇脂质体,进一步优化有效药物的经皮转运.方法 采用注入法制备多奈哌齐乙醇脂质体;通过形态,粒径分布和包封率对乙醇脂质体进行了初步表征,运用Franz扩散池和共聚焦激光扫描电镜考察乙醇脂质体的经皮转运情况.结果 多奈哌齐乙醇脂质体(乙醇含量45%)包封率明显高于多奈哌齐脂质体;多奈哌齐乙醇脂质体透皮量分别为脂质体及乙醇溶液的3倍和1.6倍.结论 乙醇脂质体可有效携带药物进入皮肤深层.

  • 5-FU乙醇脂质体制备及局部植入治疗家兔喉气管狭窄的效果分析

    作者:杨希之;敖华飞;程雪峰;顾健;孔德秋;毛小慧

    目的:评价5-氟尿嘧啶(5 FU)脂质体对家兔瘢痕性喉气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利用薄膜分散法制备5-FU乙醇脂质体,并检测脂质体形态、包封率等特性.采用刮擦法制备喉气管狭窄模型,环形刮除气管黏膜约0.5cm宽度,诱导气管内瘢痕形成,将诱导瘢痕性喉气管狭窄成功的模型动物随机分为3组:5-FU乙醇脂质体组(A组)、5-FU水溶液组(B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各组分别在内镜监视下经皮穿刺将药物注射入瘢痕内部,并记录此时狭窄度,记为0d,其后,在用药后7、14、21d纤维喉镜下观察记录气管狭窄情况.结果:治疗初期A组和B组并无差别,21d时A组狭窄度明显小于B组,并在观察期间没有出现再狭窄.结论:5-FU脂质体对家兔瘢痕型喉气管狭窄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作为喉气管狭窄的治疗方法进行进一步研究.

  • 4种磷脂囊泡的细胞毒性及促胰岛素细胞内转运的研究

    作者:徐艳艳;丁佳圣;翁金燕;田伟强

    目的 探讨4种磷脂囊泡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细胞毒性及促细胞内胰岛素转运的影响.方法 4种胰岛素磷脂囊泡处理A549细胞,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磷脂囊泡细胞毒性,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细胞内胰岛素含量.结果 MTT实验结果显示胰岛素浓度≤0.2 U?mL-1时细胞存活率>95%,50%胰岛素磷脂囊泡浓度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以胰岛素脂质体组高(62.48±2.46)%,乙醇脂质体组低(16.85±5.05)%,相对安全性顺序依次为:脂质体>脂质微泡>丙二醇脂质体>乙醇脂质体.相同浓度下4种磷脂囊泡促细胞内胰岛素转运的含量排序依次为:脂质微泡>丙二醇脂质体>乙醇脂质体>脂质体.结论 以磷脂类膜材构建的脂质体、脂质微泡具备较高安全性,脂质微泡促进胰岛素细胞内转运能力强.

  • 两种曲安奈德新型脂质载体经皮渗透性比较

    作者:王国强;梁兆丰;班俊峰;邓广汉;林嘉成;吕竹芬

    目的:比较曲安奈德(TAA)纳米脂质组装体(TAA-LPPs)、TAA 乙醇脂质体(TAA-Ethosomes)的体外透皮特性。方法制备 TAA-LPPs 和 TAA-Ethosomes,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激光粒度仪测定其粒径分布,改良 Franz 单室扩散池进行离体大鼠皮肤渗透实验,测定两种曲安奈德脂质载体的累积透过量及在皮肤内的滞留量。结果 TAA-LPPs 和 TAA-Ethosomes 均呈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分别为(99.9±1.3)和(105±1.4) nm。 TAA-LPPs、TAA-Ethosomes和 TAA-混悬液的累积透过量分别为(53.59±4.40),(87.03±4.87),(30.54±8.61)μg·(cm2)-1,32 h 后皮肤内药物滞留分别为(1.02±0.13),(0.62±0.08),(0.55±0.17)μg·(cm2)-1。结论与 TAA-Ethosomes 比较,TAA-LPPs 更利于曲安奈德经皮局部给药,减少药物全身吸收。

  • 3种不同溶媒介质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初步稳定性考察

    作者:翁金燕;刘瑶;丁佳圣;徐艳艳

    目的:制备3种不同溶媒介质脂质体,即普通脂质体、乙醇脂质体、丙二醇脂质体,筛选及优化制备工艺,并初步考察其稳定性.方法:以薄膜分散法制备普通脂质体,注入法制备乙醇脂质体和丙二醇脂质体.在相同的处方组成下,考察水化时间、水浴温度、旋转速度等因素对普通脂质体粒径分布的影响,醇水比例、搅拌速度、过膜方式等因素对乙醇脂质体和丙二醇脂质体粒径分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正交设计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以3种不同溶媒介质脂质体的外观形态及平均粒径的变化为指标,分别于第0,1,15,30天取样评价其稳定性.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薄膜分散法制备普通脂质体的佳工艺条件为:水化时间60 min,水浴温度50℃,旋转速度200 r·min-1.注入法制备乙醇脂质体和丙二醇脂质体的佳工艺条件为:醇水比例1:2,搅拌速度1000 r·min-1,先0.45 μm后0.22 μm微孔滤膜的过膜方式.佳工艺条件制备得到的3种脂质体均为封闭的单层囊状或多层圆球体,普通脂质体平均粒径(1016.2 ± 135.6) nm,乙醇脂质体平均粒径(578.7 ± 89.2) nm,丙二醇脂质体平均粒径(351.4 ± 53.8)nm.3种脂质体在30 d的观察期内都不稳定,放置15 d后出现明显的分层现象.结论:优化的佳工艺制得3种不同溶媒介质脂质体粒径均为微纳米级,但稳定性较差,宜临用前配制.

  • 乙醇脂质体、二元醇脂质体及传递体对多奈哌齐经皮转运的对比性研究

    作者:王慧;张晓红;张燕;杨苗苗;陈奕晨

    目的:制备多奈哌齐乙醇脂质体、二元醇脂质体和传递体,并比较皮肤渗透性,从而进一步有效优化药物的经皮转运.方法:通过形态,粒径分布,Zeta电位值和包封率对多奈哌齐乙醇脂质体、二元醇脂质体及传递体进行了初步表征,运用Franz扩散池和共聚焦激光扫描电镜考察了3种囊泡的经皮转运情况.结果:当二元醇脂质体包封率高(89.1±0.42)%时,乙醇-丙二醇=7∶3,且二元醇脂质体(乙醇-丙二醇为7∶3,W/W)在皮肤中24 h的累积渗透百分数分别是乙醇脂质体和传递体的3.9和5.4倍.结论:二元醇醇脂质体(乙醇-丙二醇为7∶3,W/W)时,有效地改善了药物在醇脂质体中的包封率,且显著增加的药物在皮肤中的累积量.

  • 氟比洛芬脂质体的制备及其理化特性

    作者:钟延强;王建;鲁莹;范伟;张国庆

    目的:制备氟比洛芬乙醇脂质体并对其理化特性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注入法工艺制备氟比洛芬乙醇脂质体,正交设计法筛选处方;用粒度分析仪测定粒径大小与分布;用HPLC法测定乙醇脂质体中氟比洛芬的含量及其包封率.结果:制备的脂质体粒径分布集中,平均粒径为153 nm,大粒径1.3 μm,300 m以下占78.1%;包封率为36.28%,25℃条件下贮存3个月,粒径分布无显著变化,渗漏率小于5%,表明本品稳定性良好.结论:注入法制备乙醇脂质体简便可行,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

  • 尼古丁乙醇脂质体体外透皮特性研究

    作者:王慧;张晓红;张燕;杨苗苗;权伟;王文杰;戴尊孝

    目的:制备尼古丁乙醇脂质体并对其进行体内外评价。方法采用注入法制备尼古丁乙醇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考察乙醇浓度、磷脂含量对其包封率的影响;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离体皮肤渗透实验,测定接受液中尼古丁的累计渗透百分比。结果当处方中含3%磷脂和35%乙醇时制得的乙醇脂质体包封率高(89.13±6.12)%;乙醇脂质体可有效增加药物的透皮量和穿透深度。结论乙醇脂质体能显著增加尼古丁的皮肤渗透性。

  • 5-氟尿嘧啶乙醇脂质体的改性及其透皮吸收研究

    作者:刘凤涛;贺蓉;赵远党;高峰;崔大祥

    目的:研究胆固醇时5-氟尿嘧啶(5-FU)乙醇脂质体的改性及其体外透皮扩散的影响.方法:制备不同胆固醇含量的5-FU乙醇脂质体,并考察胆固醇含量对脂质体粒径、Zeta电位、分散指数、包封率、皮内药物滞留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加入胆固醇后粒径和Zeta电位变化不大,分散指数从0.584降至0.143,5~FU包封率从28.6%增至48.8%,皮内残留5-FU量从40%增至80%以上.结论:胆固醇不会改变乙醇脂质体的粒径大小及Zeta电位,但可提高其分散性和稳定性;加入适量的胆固醇可提高乙醇脂质体中5-FU的包封率及皮内药物滞留量.

  • 尼古丁乙醇脂质体的制备与体外透皮特性研究

    作者:王慧;张晓红;张燕;杨苗苗;权伟;戴尊孝

    目的:制备尼古丁乙醇脂质体,并对其体外透皮特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注入法制备尼古丁乙醇脂质体。采用单因素法考察乙醇和磷脂用量对脂质体粒径和包封率的影响。采用Franz扩散池进行小鼠离体皮肤渗透实验以比较尼古丁乙醇脂质体、尼古丁脂质体和尼古丁乙醇溶液中尼古丁的累积渗透量。采用共聚焦激光扫描电镜,观察含有罗丹明B的尼古丁乙醇脂质体、尼古丁脂质体和尼古丁乙醇溶液在小鼠离体皮肤上的渗透深度。结果:当处方中含3%(m/V)磷脂和35%(V/V)乙醇时制得的尼古丁乙醇脂质体的粒径小[(105±11.5)nm]、包封率高[(89.13±6.12)%];与尼古丁脂质体及尼古丁乙醇溶液比较,尼古丁乙醇脂质体12 h时的体外累积渗透量高,且3种制剂均在12 h时渗透达饱和,其渗透深度依次为80、156、175μm。结论:成功制得能增加尼古丁皮肤渗透性的尼古丁乙醇脂质体。

  • mEGF乙醇脂质体的制备和特性研究

    作者:邢晓婧;宋秋荷;钟白玉;郝飞

    目的 制备mEGF乙醇脂质体,并研究mEGF乙醇脂质体囊泡的包封率和物理性质.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mEGF乙醇脂质体的包封率、精密度、回收率、稳定性,运用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透射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观察和分析mEGF乙醇脂质体囊泡的外观、粒径和均一度.结果 mEGF乙醇脂质体的包封率大约为38%,精密度小于5%,30 d内包封率波动在36%~38%之间.运用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到粒径分布于40~60 nm 的乙醇脂质体囊泡.并且在激光动态光散射仪下测定显示囊泡的粒度分布较为均一,mEGF乙醇脂质体的折光度为4.6,囊泡粒径大约分布在100~500 nm之间.结论 成功制备了mEGF乙醇脂质体,建立了测定包封率的色谱方法,该给药系统稳定性较好,乙醇脂质体囊泡粒径分布均匀.

  • 姜黄素乙醇脂质体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赵静;李嫄;石明芯;王薛;张景勍

    目的 考察大鼠体内姜黄素乙醇脂质体的药动学特点.方法 大鼠灌胃给药,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血药浓度,采用DAS 2.1.1软件处理并分析药动学数据.结果 在非室模型分析中,经计算姜黄素乙醇脂质体的0~72 h曲线下面积[AUC(0-72 h)]为游离姜黄素的1.6倍,其峰浓度Cmax为游离姜黄素的1.5倍,姜黄素乙醇脂质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52.2%,姜黄素乙醇脂质体的AUC(0-72h)的90%可置信区间为102.2%~128.5%,不在生物等效性标准区间内.在室模型分析中,姜黄素乙醇脂质体的AUC(0-72 h)为游离姜黄素的1.4倍,姜黄素乙醇脂质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28.2%.结论 姜黄素乙醇脂质体可提高口服生物利用度,且与游离姜黄素生物不等效.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