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致全血细胞减少
患者女,67岁.因患风心病,联合瓣膜改变,心脏扩大,心律失常,于2004年起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1次/d;半年左右减为75 mg,1次/d;3个月后又减为25mg,1次/d,至2005年11月5日.同时服用的药物有螺内酯20 mg,2次/d,苯那普利2.5 mg,1次/d.2005年10月全身出现散在皮疹、瘀斑伴瘙痒,门诊血常规检查WBC3.01×109/L.11月5日患者自行停用阿司匹林.停用之后皮疹逐渐减少,瘙痒减轻.11月11日以风心病、联合瓣膜改变、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粒细胞减少症收住院.入院查T 36.8℃,P 66次/min,R 20次/min,BP 105/70 mm Hg(1 mmHg=0.133kPa).
-
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小规格阿司匹林肠溶片(50mg、25mg)的适应症系为血小板抑制剂,可阻止血栓形成.其执行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第七册.在检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按其现有药品标准对含量测定项下检验(原法),标示量的百分含量普遍接近或超过限度上限;经过分析和实验:现行标准存在问题,在定量溶解过程中,由于取样量大而占有一定体积,使定溶于100ml量瓶中的溶剂相对减少,使实际浓度增加,其取样又按照百毫升的四分之一量取,因此增加了标示量的百分含量;本文通过直接取样、溶解进行容量分析(简称新法),减少中间操作环节,再通过模拟处方的回收率实验,能够准确计算样品含量,本法操作简单,便于掌握.
-
关于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释放度测定方法的探讨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的释放量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C18柱,流动相为1%冰醋酸-甲醇(50:50),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为30℃.结果 阿司匹林在16.225~162.25mg·L-1的范围里线性关系良好(r=1.0000,n=6),测得平均回收率为99.56%,RSD=0.32%(n=6).结论 本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
关键词: HPLC 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 释放度 -
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含量测定方法商榷
阿司匹林属常用解热镇痛药,小剂量可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预防保健意识增强,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的生产和使用逐年增长,其质量不合格的现象也屡有发生.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以下简称阿肠片)含量测定地方标准采用酸碱滴定法[1],后改为紫外分光光度法[2].2002年11月份颁布的国家标准(化学药品地方标准上升国家标准)[3]仍为酸碱滴定法.然而我们在实际检验工作中发现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结果严重偏高,有多批检品含量高至110%~120%(含量限度为95.0%~105.0%);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为98%~100%,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相差甚远.因此我们参考有关文献[4,5]及<中国药典>阿司匹林栓剂[6]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含量,并将液相、紫外、酸碱滴定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
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
[病例]女,52 y.5 a前因心室颤动,高血压而在医师建议下采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昆明友谊制药厂,每片40 mg)40 mg,bid,po.未加服其他药物,共服5 a.既往否认有消化道溃疡病史及药物过敏史.于2000年2月14日9:00左右空腹服下4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约1 h后渐感胃部饱闷、灼热感、不思饮食、全身乏力.随即呕吐血量约为400 ml,患者自觉心慌、紧张、轻度头昏、全身乏力感加剧、恐惧.至当日16:30左右再次发生吐血,量约为1000 ml左右,急诊入院.入院查体:皮肤、口唇、甲床、眼睑苍白,烦躁不安,四肢厥冷,出冷汗,脉搏细速,神智反应差,心动过速,无尿.t 38℃,P 124 beats/min,R 31 beats/min,BP 70/50 mmHg(9.31/6.65kPa).辅助检查:血RBC 2.8×1012/L,Hb70g/L,WBC 13.5×109/L,BPC 80×109/L,网织红细胞1.8%.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经止血,补充血容量,卧床休息,抗炎,制酸,补液,吸氧等综合性治疗,出血即时停止.于d 3行纤维胃、十二指肠镜检查.胃镜显示:在胃底、胃体黏膜表面呈多发性糜烂、并伴有点、片状出血灶,还可见散在浅小溃疡.结论:、急性糜烂性胃炎.患者于d 4做血液化验,白细胞降至正常,体温也降至正常,其他各项指标也接近正常,住院至d 12后完全正常出院.
-
谨防阿斯匹林引起结肠炎
52岁的张女士,因间歇性便血一年半就诊.她告诉医生,两年前因血黏度升高坚持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次25毫克,每日3次,服药期间曾多次出现便血现象,自认为是痔疮出血,未予注意.近便血加重,呈鲜红色,有时是暗红色,量不多,血与大便不混合,无痛.医生检查发现,患者有表面光滑的外痔,没有出血倾向.纤维结肠镜下观察,在直肠及乙状结肠下段黏膜充血潮红,散在着约小米粒大小的点状糜烂,其上覆薄白苔,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
-
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致腹腔镜术后腹腔出血一例报道
病人:男,49岁.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住院.入院时,血压160/100 mmHg,脉搏82次/min,血小板104×109/L,凝血酶原时间(PT)10.6 s,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5.8 s.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顺利.
-
治疗脑腔梗与脑动脉硬化用药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一医院内科35例脑腔梗及脑动脉硬化病人用药情况.方法查阅患脑动脉硬化、脑腔梗住院病人病历,记录并分析有关病人病情以及药物治疗情况.结果医师对35例病人都实施了静脉滴注与内服用药两种途径.28例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50 mg,其中1例单一用药,10例同服维脑路通片40 mg,7例同服尼莫地平片40 mg.23例静脉滴注采用二联方案.早期主要是盐酸川芎嗪注射液160 mg,配伍胞二磷胆碱注射液500mg;后期多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配伍维脑路通注射液0.4 g,或配伍脑活素注射液20 mL.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等可作为治疗脑腔梗及脑动脉硬化病人的常规药物.
关键词: 小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 盐酸川芎嗪注射液 复方丹参注射液 脑腔梗 脑动脉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