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顽固性转筋案

    作者:尹越;谷鑫;郝舒;窦中伟;李永春

    患者,男,61岁,从事河道治理工作.初诊日期:201 7年6月26日.主诉:反复发作痉挛1 0年余.现病史: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间歇性痉挛、疼痛发作,痛无定处,严重时痛不可忍.同一姿势、动作保持时间过久时更易发作,如刷牙时口轮匝肌抽搐、久坐小腿腓肠肌痉挛等.此类症状发作频繁,每天至少发作1次,多5~6次,每次持续10余分钟,自行按摩放松后,症状方能缓解.查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均无异常,四肢反射正常,血清钙、镁均在正常范围.常年自服钙片无明显好转.期间未行其他系统治疗,经朋友介绍于李永春教授门诊处就诊.既往体健.纳眠可,二便调;舌体偏小,舌淡、苔厚腻,脉细弱.

  • 头针为主治愈链霉素致颅神经损害案鞍

    作者:陈强;李民兰;刘建玉;郭燕军

    患者,女,59岁,农民.初诊时间:2007年3月4日.主诉:头晕耳鸣半月.病史:因反复干咳1月余,于2007年1月19日在当地镇卫生院(二级乙等)就诊,确诊为:①继发性肺结核(上中下)/(中下),未涂,初治;②慢性阻塞性肺病;③左侧胸膜炎并粘连.

  • 惊吓致手颤案二则

    作者:陈均洁;岳联革

    案1:刘×,男,21岁.主诉:左手颤抖3年.3年前受惊吓后出现左手颤抖,不可自控,每紧张或劳累后加重,可自行缓解,此次因紧张复发1周不见缓解,来我科求治.查体:左手肌肉无萎缩,握力较右手弱,神经系统检查(-).选用头针:震颤抑制区(右),体针:消颤(少海下1.5寸)、患侧外关、合谷,双侧足三里、阳陵泉、太冲,针尾加电,留针30分钟,每日1次.第1次起针后左手颤止,经12次治疗,除拇指微颤外,已可持筷进餐(左利手),生活工作恢复正常.随访1年未复发.

  • 头针联合耳穴贴压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行为能力的影响

    作者:李思康;丁定明;张正龙;马岚;黄海燕;吴小红

    目的:比较头针联合耳穴贴压与体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头针联合耳穴组(31例)、体针组(29例)和西药组(30例).头针联合耳穴组采用头针额中线、顶中线、颞前线、颞后线,耳穴贴压脑干、肾、神门、枕穴,每天1次;体针组采用针刺百会、风池、足三里等穴,每天1次;西药组采用口服茴拉西坦片0.2g,每天2次,均14天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及日常行为能力量表(ADL)评分评定3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行为能力的变化,并比较3组间疗效差异.结果:体针组和西药组分别脱落1例.头针联合耳穴组总有效率为90.3%(28/31),高于体针组的85.7%(24/28)及西药组的79.3%(23/29,均P<0.05).3组治疗后MMSE评分、ADL评分均得到改善(均P<0.05),且头针联合耳穴组较其他两组改善显著(MMSE:23.32±4.45 vs 21.23±4.13,P<0.05;23.32±4.45 vs 20.41±4.01,P<0.01. ADL:53.18±21.55 vs51.92±20.42,P<0.05;53.18±21.55vs 49.42±19.43,P<0.01).结论:头针联合耳穴贴压可改善VD患者临床症状及认知行为能力,其总体疗效与单纯体针、单纯西药茴拉西坦对比具有优势.

  • 头针联合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何彩娣;郎伯旭;金灵青;李冰

    目的:比较头针联合脑电生物反馈疗法与单纯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疗效差异,寻找治疗ADHD的较佳方法.方法: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生物反馈的基础上加头针治疗,头针取顶中线、顶旁1线、百会、四神聪等.治疗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韦氏智力测验FIQ值、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CIH评分、脑电图的θ波/β波比值、视听整合连续性测试的综合反应控制力商数(FRCQ)和综合注意力商数(FAQ)的评定情况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观察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两组治疗后FIQ值、FRCQ与FAQ评分均增高(P<0.01,P<0.05),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增高更显著(均P<0.05);两组治疗后CIH评分、θ波/β波比值均显著下降(P<0.01,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5%(43/47),优于对照组的83.3%(40/48,P<0.01).结论:头针联合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疗效优于单纯生物反馈治疗,可快速改善ADHD患者的核心症状,从根本上改变患儿脑电波波形且疗效显著而巩固.

  • 针刺加康复防治脑卒中异常运动模式的康复学评定

    作者:张慧敏;唐强

    目的:探讨针刺与康复结合对脑卒中肢体运动异常模式的影响,并采用康复学方法进行评定.方法:将90例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康复训练组(针康组)、体针组和药物组,每组30例,药物组给予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针康组、体针组在药物组治疗之上分别加头穴(顶区、顶前区等)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及传统体针(肩髃、风市等)配合持续电针,共治疗8周.各组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临床疗效评价、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关节活动度(ROM)测量和肩部疼痛评分为观察指标进行康复学评定.结果:针康组有效率为93.1%(27/29),优于体针组的66.7%(20/30)与药物组的57.1%(16/28)(均P<0.01).各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肌张力Ashworth分级、下肢及肩关节ROM测量和肩部疼痛评分(除药物组)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针康组在Fugl-Meyer评分、肌张力Ashworth 分级、上肢ROM测量和肩部疼痛评分改善方面显著优于体针组及药物组(P<0.05,P<0.01).结论:针刺加康复与传统体针方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针刺加康复明显优于传统体针方法,能够有效防治脑卒中患者异常模式的产生,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障碍

    作者:何可;张泓;吴清明;严杰;石章娥;戴思佳;李丹丹

    目的:验证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针刺,软瘫期穴取伏兔、血海、足三里等,痉挛期穴取环跳、血海、阳陵泉等,配合头针取病灶侧顶颞前斜线(即运动区);对照组不分期选穴、不用头针,按照“醒脑开窍”针刺法和“治痿独取阳明”针刺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采用改良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及Barthel指数(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BI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的FMA、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能步行的比率高于对照组[56.3%(27/48) vs 35.4%(17/48),p<0.05],且步速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联合应用分期治疗脑卒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尽快恢复患者步行能力和步速,且优于常规针刺.

  • 互动式头针结合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汪军;裴建;崔晓;孙克兴;倪欢欢;周翠侠;吴佶;黄美;季力

    目的:比较互动式头针与传统头针治疗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利用MINIMIZE分层随机软件,将70例脑卒中后上肢Brunnstrom分级为Ⅲ~Ⅴ级的患者随机分为互动式头针组、传统头针组,每组35例.互动式头针组选取病灶同侧顶颞前斜线中2/5、顶颞后斜线中2/5、顶旁2线作为头针刺激区,且在实施头针治疗的过程中行康复训练;传统头针组头穴刺激区同互动式头针组,但头针治疗与康复训练分开实施,上午进行康复训练,下午行针刺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U-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U-FMA积分、WMFT积分、改良Barthel指数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互动式头针组治疗后U-FMA积分改善优于传统头针组(P<0.05),互动式头针组Brunnstrom分级Ⅳ~Ⅴ级患者治疗2个月后WMFT积分、治疗后Barthel指数积分均较传统头针组改善明显(P<0.05,P<0.01);但互动式头针组Brunnstrom分级Ⅲ级的患者WMFT积分、改良Barthel指数积分的改善与传统头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对Brunnstrom分级Ⅳ~Ⅴ级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优于传统头针,治疗时间越长,上肢运动功能改善越明显;互动式头针对Brunnstrom分级Ⅲ级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与传统头针疗效相当.

  • 手针与电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对比研究

    作者:田亮;杜小正;王金海;孙润洁;张振昶;袁博;张星华;李兴兰;张婷卓

    目的:比较手针与电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8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手针组(34例)和电针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选穴均取双侧顶颞前斜线,留针30 min,手针组在留针期间用平补平泻法捻转行针3次,各1 min;电针组在针刺的基础上行电针疗法,予疏密波,频率5 Hz/20 Hz.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次,共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FMA)和Barthel指数(BI),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1),且电针组低于手针组(P<0.05);两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评分和BI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0.01),且电针组高于手针组(均P<0.01);电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1%(32/34),手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3% (29/34),电针组疗效优于手针组(P<0.05).结论:电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具有康复作用,可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疗效优于手针.

  • 头针疗法治疗自闭症

    作者:李诺;金炳旭;黎洁玲

    目的:验证醴神开窍头针疗法对自闭症儿童的疗效.方法:将70例自闭症患儿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醒神开窍头针疗法,配合音乐治疗及结构化教育方法,头针穴取智九针(额五针、四神聪)、情感区、心肝区,每日1次,每周休息1天,60次为一疗程;对照组单纯采用音乐治疗及结构化教育方法.采用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克氏量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量表)、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BC量表)、Gesell发育量表(社会适应发育商、语言发育商)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克氏量表、CARS量表、ABC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1),且治疗后克氏量表、ABC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社会适应发育商、语言发育商评分明显提高(均P<0.01),且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大龄组(4~6岁)与中小龄组(2~3岁)在克氏量表、ABC量表、社会适应发育商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醒神开窍头针疗法能显著提高自闭症治疗效果,能较好地改善患儿的自闭症状及提高智商、语言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且年龄大小对疗效无影响.

  • 运动针刺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30例

    作者:时国臣;郑晓旭;宋楠楠

    笔者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采用运动针刺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30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均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住院患者,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8~72岁,平均(59±10)岁;病程21天~6个月,平均(55.7±37.5)天;脑梗死23例,脑出血7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症状以一侧下肢髋关节、膝关节伸直,足内翻为主.

  • 头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0例

    作者:张红昌;韩淑凯;汤俊玲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临床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改变的生物学标志为特征.其发病率高,临床治疗效果不满意,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我院2003-2009年对此病进行系统研究,认为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辨证以肝郁脾虚型为主,予以早期头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并设50例药物对照,现报道如下.

  • 陕西头皮针治疗失眠症24例

    作者:安军明;黄琳娜;董联合;李迎真;周琳

    失眠是指以失眠为主的睡眠质量不满意的症状,可引起患者焦虑、抑郁或恐惧,并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加重和诱发躯体的其他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近一项中国区睡眠调查[1]结果显示,中国存在失眠的人群高达2.5%,且有上升趋势.笔者采用陕西头皮针治疗原发性失眠24例,现报道如下.

  • 头部电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效应差异

    作者:刘悦;凌方明;蔡高宁;林雪霞;龙目恒

    目的:对比头部不同穴位在缺血性中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按双侧小脑在头皮的投影选取玉枕、完骨、风池,并与其他头针取穴印堂、神庭、四神聪进行对比研究,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脑血流速度,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生活能力恢复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0.0%,对照组为61.6%,两组比较,P<0.05.结论:按小脑在头皮投影选取头穴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好于其它头部取穴.

  • 头针对脑梗塞患者血浆ET-1、MDA、NO的影响

    作者:王光义;蒋乃昌;贺志光

    方法:将10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头针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针刺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血浆内皮素(ET-1)、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头针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显著减少,血浆ET-1、MDA水平显著降低,NO水平明显回升.结论:头针对脑梗塞的治疗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或促进其修复,从而维护ET-1/NO拮抗平衡而实现,同时还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 头电针对正常人脑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作者:黄泳;唐安戊;李求实;李东江;张祥松;夏东斌

    目的:观察头电针对正常人不同脑区葡萄糖代谢的影响.方法:6例健康自愿者均接受头电针治疗,穴位为顶中线(MS 5)、额中线(MS 1)和双侧额旁1线(MS 2).电针前后分别接受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检测,设置感兴趣区(ROI),将各区所得葡萄糖代谢放射性计数采用半定量方式于电针前后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头电针能显著升高双侧额叶、尾核、左侧扣带回和小脑的葡萄糖代谢.结论:电针正常人顶中线、额中线和双侧额旁1线能提高部分脑区的葡萄糖代谢.

  • 头穴透刺配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机理研究

    作者:孟庆刚;高兵兵;孔庆爱;王建明;唐强;于致顺

    本题选择111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和发病时间顺序将其分为8组.采用临床疗效观察、神经功能评分等为指标,进行治疗前后连续性检测.结果:发现单纯溶栓组溶栓后血管虽然再通,脑血流也得到改善,但常常不能使神经功能等临床状况获得明显的恢复,这可能主要与溶栓再灌注中自由基损害有关.而针刺配合溶栓组的这种现象较少,与单纯溶栓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从而间接证明针刺可能减轻溶栓再灌注损伤,达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

  • 头电针对帕金森病患者纹状体区DAT显像影响

    作者:姜雪梅;黄泳;李东江;唐安戊;王升旭;卓鹰;李求实;陈静;高彦平

    目的:运用SPECT技术探讨头电针治疗帕金森病(PD)的机理.方法:5例PD患者均接受顶颞前斜线(MS 6),额旁3线(MS 4),顶旁1线(MS 8),顶旁2线(MS 9),枕下旁线(MS 14)的电针治疗,单侧病变针对侧,双侧病变针双侧.治疗前后分别行99mTc-TRODAT-1 SPECT显像,利用感兴趣区(ROI)测定纹状体/枕叶(ST/OC)的比值,分析纹状体区的多巴胺转运体(DAT)活性.结果:治疗前后发病同侧ST/OC分别是1.19±0.15和1.24±0.31,而对侧分别是0.90±0.12和0.95±0.25,治疗后均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电针可以减少PD患者纹状体区DAT的丢失,改善纹状体区DAT的活性.

  • 头穴透刺对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浆ET、CGRP的影响

    作者:鲍春龄;东红升;东贵荣;罗恩丽

    目的:探讨头穴透刺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头穴透刺组(30例)和西药对照组(30例).两组基础疗法相同,头穴透刺组再加患侧百会透太阳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变化.结果:头穴透刺组治疗14 d后血浆ET水平明显低于西药对照组(P<0.01),血浆CGRP水平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P<0.01).结论:头穴透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ET、CGRP水平有明显良性调节作用.头穴透刺是通过调节脑出血患者ET、CGRP异常水平来达到治疗目的,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 头穴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TGF-β1mRNA表达的调节

    作者:裴海涛;郭壮丽

    目的:观察头穴针刺治疗急性脑缺血的机理.方法:采用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时TGF-β1mRNA表达的变化及针刺对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同时测定了脑梗死体积.结果:假手术组大鼠TGF-β1mRNA在皮层、纹状体呈基础水平表达,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TGF-β1mRNA表达增强,针刺可明显缩小梗死的体积,明显增强皮层TGF-β1mRNA的表达.结论:针刺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增强脑内TGF-β1mRNA的表达有关.

1155 条记录 6/58 页 « 12345678...575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