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兰索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观察

    作者:谭立新

    目的 探究兰索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兰索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兰索拉唑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兰索拉唑联合马来酸曲美布汀进行反流性食管炎的综合治疗,较单纯采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旭英;王敏志;潘婵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98例RE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首先对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以睡眠质量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1)RE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6%(45/98);(2)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复发、饮食不合理、睡眠习惯差、服药方法错误和胃灼热对睡眠障碍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E患者睡眠障碍较为常见,复发、饮食不合理、睡眠习惯差、服药方法错误和胃灼热是其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应根据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

  • 胃部反酸、烧心原来是“它”惹的祸

    作者:刘国升

    病例一:李先生由于胃部穿孔,做了胃大部分切除的手术.术后2个月出现烧心、反酸等症状,找到给他做手术的大夫,医生告诉他可能是胃食管反流性病变.于是给李先生开了一些药物,并要求他定期复查.吃上药物后,李先生的症状明显改善.病例二:何女士前段时间出现烧心、反酸,胸骨后烧灼感,如弯腰或者腰带勒得稍微紧一点儿烧心、反酸会加重,同时何女士自己还感觉咽部有刺痒感.开始时她并没在意,后来实在难受得不行就去看医生.经检查,医生告诉她患上了"胃食管反流病",并告诉她先药物治疗,如果效果不好可能还得手术治疗.

  • 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53例临床分析

    作者:肖本富

    目的 探讨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RE)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RE老年患者与非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组患者的反酸、烧心和胸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其余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两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人RE的发病率高,临床症状不明显,中重度食管炎的发病率较高,但是绝大多数通过药物的治疗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 食管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预防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意义

    作者:苏秉忠;马丽丽;于金华;陈萍

    目的:分析内镜套扎术和硬化剂注射后预防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意义.方法:本文随机比较了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组和非门静脉高压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的差异,比较内镜下套扎术和硬化剂注射后对食管黏膜的影响以及反流性食管炎对内镜治疗的影响.观察质子泵抑制剂和促动力药预防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及出血的重要性.结果: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者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高于非门静脉高压组,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明显反流性食管炎的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后可加重反流性食管炎,并且再出血发生率亦高于无或有轻度反流性食管炎者.术中、术后常规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和促动力药可促进内镜治疗后黏膜愈合及预防出血的发生.结论:门静脉高压易合并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是引起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重要诱因,预防和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促进内镜下治疗后黏膜的愈合,并可预防术中术后出血.

  • 柴芍六君子汤加味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0例

    作者:陈宇基;黄香梅

    [目的]观察柴芍六君子汤加味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方法]6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中药组)30例,应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味口服治疗;对照组(西药组,30例,应用奥美拉唑、吗丁啉口服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胃镜变化情况.[结论]柴芍六君子汤加味对反流性食管炎有明显疗效.

  • 气管切开患者食物反流性肺炎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作者:彭苹;梁素娟;周佳

    气管切开病人出现肺部感染,与病人年龄、原有基础疾病、意识障碍程度、侵入性操作、咽部细菌下移、气管护理用品细菌污染、吸痰技术不规范等原因有关[1].经我院对2000年8月~2004年8月收治的212例气管切开鼻饲营养病人的临床观察,昏迷病人行气管切开后经鼻饲胃肠营养的过程中,胃液反流误吸与肺炎有密切关系,现报告如下.

  • 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动力紊乱

    作者:乔海泉;马立新;姜洪池

    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动力紊乱可分为三类:胃肠道排空延缓、胃肠道排空加快及反流性紊乱.

  •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体会

    作者:杨成鹏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4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共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治疗组,患者为41例,该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患者45例,该组患者采取服用奥美拉唑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的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胜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即奥美拉唑联合自拟中药方的治疗方式对其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且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 诊断反流性食管炎几个重要环节的实例反映

    作者:杨玉巧;高社光;郭皓;刘建伟;郝彦开

    目的:摸索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食管形态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数字化持续摄片视察食管的形态、蠕动、廓清及反流情况,视察和其它胃肠疾病的相互关系.结论:数字化持续摄片可动态视察食管反流病变及与胃肠病反流的关系.

  • 调中颗粒对大鼠混合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时昭红;苏文;张介眉;郝建军;冯云霞;陈洲

    目的:观察调中颗粒对混合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黏膜病理改变及血清氧自由基的影响,探讨调中颗粒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机制.方法:58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调中颗粒组、半夏泻心汤组、西沙必利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通过食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法复制混合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2 d后处死大鼠,HE染色法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大鼠食管黏膜中肿瘤抑制蛋白质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比色法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活性.结果:治疗结束后,与模型组比较,调中颗粒组、半夏泻心汤组和西沙必利组大鼠食管黏膜组织病理改变有不同程度的修复.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血清MDA含量下降(P<0.05,P<0.01),SOD和GSH-Px活性升高(P<0.05,P<0.01),p53和PCNA表达减少(P<0.01).调中颗粒在降低MDA含量、提高SOD和GSH-Px活性方面优于西沙必利片(P<0.05),减少PCNA和p53表达方面优于半夏泻心汤和西沙必利片(P<0.05).结论:调中颗粒可以降低MDA的含量,提高SOD和GSH-Px的活性,减少PCNA和p53的表达,促进黏膜的修复,可能为其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机制.

  • 环氧合酶-2在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组织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程艳梅;朱生樑;马淑颖;王晓素;孙永顺;方盛泉;孙曼萍;李棣华;王雨稼

    环氧合酶(COX)-2在炎症、肿瘤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在反流性食管炎(RE)中的作用尚未明确.目的:研究COX-2在混合性RE大鼠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OX-2的表达与RE的关系.方法:采用贲门肌切开术加十二指肠半结扎术建立混合性RE大鼠模型.22只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RE模型组(n=12)和假手术组(n=10),于术前和术后1周测定食管下段和胃液pH值.处死大鼠,分别应用放射免疫测定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食管组织中前列腺素(PG)E2的含量和COX-2的表达,光镜观察食管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果:RE模型组术后食管下段pH值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胃液pH值则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食管组织PGE2含量亦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P<0.001),COX-2表达均为阳性,假手术组食管组织中无COX-2表达.光镜观察显示RE模型组食管黏膜病理损害明显.结论:COX-2高表达和PGE2含量增高参与了混合性RE的发生、发展过程,COX-2可能通过升高PGE2含量而在RE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食管胃连接处疾病的病因学和形态学研究现状

    作者:苗琪;陈晓宇

    食管胃连接处(EGJ)系指食管与胃的交界,其组织学具有特殊性.贲门部是连接远端食管与胃底黏膜的区域,贲门是否存在及其真实长度仍存有争议.EGJ所涉及的疾病主要有贲门炎、反流性食管炎(RE)和Barrett食管(BE),三者间存在一定的联系.RE易导致食管上皮发生肠化生而形成BE,贲门炎亦可导致肠化生.BE为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临床上需加强随访.新近研究发现BE相关肠化生的形态学有一定特征性,常伴随出现混合型腺体、食管腺及其导管、复层上皮和胰腺腺泡细胞化生.从形态学上提高对BE的识别将有助于其临床监测.

  • 加强对胃食管反流病几个热点问题的研究

    作者:许国铭;邹多武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胃肠道疾病.近年研究进展.尤其是内镜下食管炎的洛杉矾分类、蒙特利尔GERD全球定义和分类以及Barrett食管的布拉格C&M分类标准,使我们对该病的认识逐步深入,但仍有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内镜下"微小病变"食管炎的诊断、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特点及其与功能性烧心的鉴别、非酸性反流的检测及其意义以及Barrett食管的诊断和治疗均为今后研究的热点.

  • 反流性食管炎大鼠食管内脏高敏感与酸离子敏感通道1表达的关系

    作者:高云;赵九龙;高峻;李桂香;邹多武;陈若华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大鼠内脏传入神经的敏感性和酸离子敏感通道1(ASIC1)叮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选取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60只,建立动物模型.将60只大鼠分为开腹对照组20只和RE组40只.对两组大鼠行常规食管病理活组织检查,通过1,1’-二(十八烷基)-3.3.3’.3’四甲基吲哚羰基花青高氯酸盐示踪法定位食管特异性DRG神经元并进行全细胞膜片钳检测.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食管黏膜和脊髓胸椎第3~5节段(T3~T5) DRG中ASIC1的蛋白质表达和mRNA含量.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RE组大鼠体质量低于开腹对照组[(179.41±16.38)g比(290.75±22.20)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90,P<0.01).RE组大鼠食管基底细胞增生,乳头延长,血管扩张、充血,炎性细胞浸润.全细胞膜片钳检测结果显示,RE组食管特异性DRG神经元静息膜电位较开腹对照组去极化显著[-(46.20±1.92) mV比-(51.60±1.52) m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30,P<0.01);RE组阈电流低于开腹对照组[(18.00±13.04) pA比(80.00±12.25) 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50,P<0.01).2倍、3倍阈电流刺激下,RE组动作电位发放频率增加[分别为(5.80±1.48)个比(3.00±1.58)个,(10.60±2.30)个比(5.20±1.92)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0、4.030,P均<0.01).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RE组大鼠食管黏膜ASIC1表达低于开腹对照组(0.614±0.120比0.976±0.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85,P<0.05);RE组和开腹对照组大鼠DRG中ASIC1表达(0.804±0.182比1.032±0.3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28,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RE组大鼠食管黏膜ASIC1mRNA含量低于开腹对照组(0.694±0.118比1.036±0.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2,P<0.01);RE组大鼠DRG中ASIC1 mRNA含量与开腹对照组(1.002±0.074比0.985±0.12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4,P>0.05).结论 RE组大鼠食管内脏传入神经敏感性增高,ASIC1可能对食管内脏痛觉过敏的形成具有负性调节作用.

  • 不同年龄段反流性食管炎症状谱、生活方式和心理特征比较

    作者:叶必星;衡定;姜柳琴;林琳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段反流性食管炎的症状谱、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心理特征分布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1年6月至2013年10月就诊的332例反流性食管炎门诊患者,分为青年组(18~40岁)、中年组(41~64岁)、老年组(≥65岁).调查患者的症状和危险因素,采用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评估患者症状严重程度,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比较3组症状谱的分布、症状严重程度、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心理状况.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 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分别为96、192、44例.与青年组和中年组相比,老年组慢性咳嗽和哮喘(食管外症状)的发生率较高[1.0%(1/96)、13.5%(26/192)、20.5%(9/44)和3.1%(3/96)、9.4%(18/192)、15.9% (7/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 =15.10、6.91,P均<0.05).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中位食管外症状积分分别为7.0分(2.0分,14.0分)、9.5分(4.2分,17.0分)、12.0分(7.0分,19.7分),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3,P=0.02).与老年组相比,青年组和中年组三餐不规律[4.5%(2/44)、28.1%(27/96)、14.6%(28/192)]、进食过饱[29.5%(13/44)、50.0% (48/96)、34.9% (67/192)]、晚餐时间19:00以后[2.3%(1/44)、27.1%(26/96)、20.3% (39/192)]、餐后30 min内卧位[40.9% (18/44)、63.5% (61/96)、49.5%(95/192)]、喜高脂饮食[52.3%(23/44)、84.4% (81/96)、69.3% (133/192)]和喜辛辣[13.6%(6/44)、43.8%(42/96)、30.7% (59/192)]的发生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3.93、7.90、11.71、10.36、16.22、12.99,P均<0.05).与青年组和中年组相比,老年组运动次数<2次/周、喜浓茶和睡眠质量差的发生率均较高[15.6%(15/96)、40.1%(77/192)、50.0%(22/44),36.5%(35/96)、36.5%(70/192)、59.1%(26/44),13.5%(13/96)、19.3% (37/192)、31.8% (1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2.52、8.18、6.47,P均<0.05).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中位SAS评分分别为30.0分(27.5分,33.7分)、32.5分(28.7分,37.5分)、30.0分(27.5分,36.2分),中位SDS评分分别为32.5分(27.5分,39.7分)、36.2分(30.3分,45.0分)、37.5分(35.0分,45.0分),3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37、6.75,P均<0.01).青年组SAS、SDS评分与食管外症状均无相关性,中年组SAS评分与食管外症状呈正相关(r=0.19,P=0.009),老年组SAS、RDQ评分均与食管外症状呈正相关(r=0.26、0.23,P=0.003、0.005).结论 中老年患者食管外症状发生率高、症状严重,且有焦虑、抑郁倾向,青年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更常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应调整相应的危险因素.

  • 胃食管阀瓣与反流性食管炎的关系初步探讨

    作者:胡景

    目的 探讨胃食管阀瓣(GEFV)与反流性食管炎(RE)的关系.方法 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内镜诊断的BE 239例,按洛杉矶标准进行食管炎分级,按Hill分类法进行GEFV的分级.通过对照分析,探讨GEFV与RE之间的关系.结果 入组的960人中,异常GEFV发生率32.9%,RE发生率24.9%.重症RE(C级、D级)发生率GEFV异常组明显高于GEFV正常组(23.1%比2.4%,P=0.000);RE分级与GEFV级别呈正相关(r=0.308,P=0.000).RE患者的异常GEFV发生率高于非食管炎者(65.3%比22.2%,P=0.000).RE患者和异常GEFV组均为男性多于女性(63.6%、60.1%比36.4%、39.9%,P=0.000).各年龄段中,随着年龄的增长,RE巳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年龄增长与RE发生率呈正相关,(r=0.214,P=0.000).30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异常GEFV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年龄增长与异常GEFV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0.129,P=0.000).结论 GEFV异常和RE发生存在相关性,观察GEFV可作为评估和预测患者反流状态的有效方法.

  • 体质量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和24 h食管pH监测结果的影响

    作者:吴萍;许树长;舒晓亮;陈莹;王琛;姚莉雯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中,体质量对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和24 h食管pH监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18例体质量正常RE患者和22例超重肥胖RE患者进行LESP和24 h食管pH监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超重肥胖组RE患者的LESP、pH<4总反流时间百分比、反流时间>5 min的反流次数、总反流数、DeMeester分与体质量正常组RE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超重肥胖组RE患者与体质量正常组RE患者的下食管括约肌松弛率(LES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RE患者中,超重肥胖可影响食管动力并增加食管的酸暴露,控制体质量对治疗RE可能有一定作用.

  • 反流性食管炎及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超微结构比较

    作者:张黎明;刘玉兰;谢大赫;倪鹏燕

    目的 研究反流性食管炎与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超微结构的特点.方法 随机选取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调查评分(Sc)在12分以上的13例患者,经胃镜检查7例诊断反流性食管炎(A组),6例诊断NERD(B组),两组患者均取食管病理组织行透射电镜检查,其中7例患者行食管测压和24 h食管Ph监测检查.结果 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提示A、B两组患者症状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24 h食管Ph监测A组患者较B组患者存在较多的病理性酸反流;而A、B两组患者食管鳞状上皮细胞间隙增宽程度接近.结论 胃食管反流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细胞间隙增宽,细胞间隙增宽可能导致NERD患者对生理性酸反流的高敏感性.

  • 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的食管动力学研究

    作者:吕勇;彭孝纬;何利平;王辛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Barrett食管(BE)的动力学改变.方法经内镜检查3 400例患者,分RE、BE、对照组,进行症状调查、食管测压、食管24 h pH检测,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E与BE组间除吞咽不适外,烧心感、反酸及胸骨后疼痛的症状评分均为RE组大于BE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部分RE、BE、对照组间食管运动功能比较,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等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食管24 h pH检测DeMeester评分、pH<4总时间、pH<4时间的百分比等RE、BE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但RE、BE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食管反流症状与食管黏膜的内镜下表现不一致;食管组织化生与食管运动功能间无相关.

137 条记录 3/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