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民族地区实施跨文化护理的必要性及措施
探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由于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不同,离开了原来的环境进入陌生的医院环境时,常常发生文化休克,为避免文化休克的发生或减轻发生后的症状,应从多方位的角度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制订相应的措施,是现代护理发展的需要.
-
跨文化精神病学在中国
跨文化精神病学约有100年发展史,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中国精神医学界还未作为一个科学领域得到发展.原因是非常清楚的,1949年之前,精神病学在中国是十分薄弱的.1949年之后,由于文化大革命和其他政治运动,与心理学现象相关的研究没有得到支持和发展.
-
通过互联网络对青少年吸烟观念和行为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互联网络在跨文化研究方面的可行性,比较中澳两国青少年女生的吸烟观念和行为.方法中澳双方各8名12~13岁的女生参加面对面的重点人群讨论及网上虚拟重点人群讨论.结果参加研究的两国学生对网上交流方式非常感兴趣,效果很好.双方学生都具有一定吸烟与健康的知识,有的澳方学生曾尝试过吸烟,但中国学生表示没有吸过烟;追求"酷"的感觉是青少年吸烟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用定性研究方法,通过网络进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是可行的,但具体操作时应注意一些问题.中澳两国学生关于吸烟的知识、观念差异不大,但行为方面略有不同.
-
中医跨文化传播现状
在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我国政府还是国内许多专家学者,都开始关注、重视中医的跨文化传播研究,文章对中医跨文化传播研究涉及的理论构建、中医跨文化传播的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上的中医跨文化传播策略与方案研究进行研究.深入中医跨文化传播的研究,可以加深其他国家人民对中医的认识与理解,拓宽中医向外传播的渠道,在宏观层面上关系到中医的发展与未来,在微观层面上与人民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具有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
中华生存质量量表应用现状
“中华生存质量量表”是一份具有高质量科学属性的普适性量表,由研究小组历时3年研制而成,并随后积极致力于其推广和应用.量表已被广泛应用在相关研究综述中,为同类研究提供概念框架、条目池来源、量表属性评价、统计学方法等方法学借鉴和参考.另外,量表还被应用于临床研究中,并被翻译成多语言、多地区版本,被专业数据库收录.但量表仍在反映中华文化特色、管理负担等方面存在局限.在未来研究中,研究小组将进一步推进量表的科研和临床实践应用,展开量表的跨病种属性评估研究,展开各语言和地区版本的调适,优化量表以减轻管理负担和回答负担,促成量表的标准化.研究小组期待并呼吁更广泛的研究力量相互联合,共同开展中华生存质量量表的应用研究.
-
从跨文化角度看中医英译原则
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也是跨文化交流活动,它在中医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充当着重要的桥梁作用.由于中医深厚的文化渊源和哲学背景,以及汉语文化特征,使得中医英译面临许多障碍.本文从中西文化入手,探讨中医跨文化翻译中如何通过语用转换、文化思考和审美移情手段,提高英译质量,实现中医跨文化传播的使命.
-
中医跨文化传播的源文化要素分析
在中医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作为源文化的中医,科学性、先进性是其能够进行跨文化传播的必要前提。中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在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历程中,中医吸收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精髓,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核,终发展成一个博大精深的哲学文化体系;同时,中医在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中名医辈出,医学成绩斐然。中医在文化上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在医学上又独有建树,以数千年的治病活人历史证实了其科学性与先进性,这正是中医作为源文化进行跨文化传播的基础与保障。
-
癌症与精神病人亲属心身状况及改善对策的跨文化探讨
目的研究居澳华裔及国内癌症及精神病人亲属的健康状况.方法以深层面谈和电话会谈、问卷法调查居澳华裔、居国内的癌症和精神病患者及其亲属共288人.结果绝大部分亲属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伴有失眠、疲劳、衰弱等症状,2.78%~11.11%被诊断为焦虑症、抑郁症或各种心身疾病.癌症病人亲属的健康状况随病人病情的波动而变化;精神病人亲属的健康状况随病人病情的进展和时间的推移趋向稳定.国内组与澳洲组表现有一定的差别.他们希望有完善的机构与设施帮助照顾其患病的亲人.结论建立完善的机构为癌症及精神病患者提供照顾等服务,帮助其亲属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保持心身健康,是21世纪的国际性课题之一.
-
大学生感戴状况分析
目的 分析中国大学生的感戴现状.方法 通过修订Watkins等人编制的GRAT感戴量表,用于测量中国大学生的感戴倾向.对陕西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长江大学3所院校的24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女大学生的感戴倾向显著高于男大学生(t=-3.95,P<0.001;t=-3.14,P<0.01),有共产主义信仰的大学生的感戴倾向显著高于无信仰的大学生(F=4.49,P=0.004;F=2.98,P=0.033);大学生对父母和家人的感戴倾向显著高于其他对象(F=16.63,P<0.001);大学生在“对自然事物的感激”上的平均分显著高于“对社会的感激”和“剥夺感缺失”(F=29.56,P<0.001).结论 中国大学生在感戴倾向上存在性别差异和个人信仰差异;他们把对父母和家人的感戴放在首位;相比较“对社会的感激”和“剥夺感的缺失”,大学生更易对大自然产生感激之情.
-
个体文化取向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跨文化研究
目的考察不同生态文化中个体水平的文化取向与主观幸福感水平的关系.方法用从10个个人主义文化国家和10个集体主义文化国家共3811名被试收集来的数据对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文化中个体的幸福感水平、文化取向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比较.结果个人主义文化群的生活满意度高于集体主义文化群,但在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体验上无显著文化差异;个人主义文化群表现出更高的自我中心取向,而集体主义文化群表现出更高的他人中心取向;个体文化取向与生态文化相一致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但个体文化取向与生态文化不一致并不一定会降低个体的幸福感水平.结论个体文化取向是不同文化中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
-
上海新疆高中维族学生跨文化适应情况调查
内地新疆高中班(内高班)是国家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策略,加快新疆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在内地发达城市举办的新疆高中班.维族学生远离家乡,身处急剧的文化环境变化过程中,面临心理、生理、(亚)文化的适应.本研究对内高班维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在校的适应情况,探索心理适应影响因素,为少数民族中学生跨文化心理健康咨询、心理治疗和学校适应教育提供依据.
-
口腔医学专业考生人格特点的中英样本比较
目的:比较中西方口腔医学专业考生人格特点的跨文化差异,为学校教育者的招生和教育工作提供有益的线索.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用中文版MBTI-G对317名中国某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的考生进行测试.结果:心理态度维度中,中国被试内倾型(Introversion I)(56.8%)大于外倾型(Extroversion E)(43.2%),而英国被试则相反(15.7%对84.3%),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χ2=111.49,P<0.01);中、英被试中判断型(Judging J)的比例均高于认知型(Perceiving P),中英样本分别为63.7%与36.3%,93.6%与6.4%.其中英国判断型比例非常高(93.6%),二国间差异有显著性(χ2=80.92,P<0.01);心理功能维度,中、英被试未见显著差异;气质维度,中国被试NT(Intuition-Thinking)型气质(21.8%)大于NF(Intuition-Feeling)型(13.6%),英国被试则相反(16.1%对27.4%),差异有显著性(χ2=14.68,P<0.01);中、英被试SJ(Sensing-Judging)型气质比例均高于SP(Sensing-Perceiving)型,分别为42.9%对21.7%,55.5%对1.0%,二者差异有显著性(χ2=60.58,P<0.01),其中英国被试SP型的比例非常小(1.0%);人格类型中,中国被试比例大的3种为ISTJ, ESTJ和ISFP.结论:中英口腔医学专业考生的人格特点存在显著差异,中国口腔医学的教育模式必须要有自己的特点,西方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材料不宜直接用于中国而不做任何修订.
-
中美两国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跨文化研究
目的:比较分析中美两国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差异.方法:采用"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MSLSS)对872名中、美两国的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中国中学生的朋友、学校和一般生活满意度高于美国中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2)中国7、8、9三个年级学生的学校和一般生活满意度均高于美国同年级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3)美国男生生活环境的满意度高于中国男生,中国男生的自我满意度高于美国男生,美国女生的自我满意度高于中国女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4)中、美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都在各自国家内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年级差异,均表现为7年级学生在存在差异维度上的满意度高于本国其他年级的学生;(5)中、美中学生的生活满意都在各自国家内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性别差异,两国均表现为女生在存在差异维度上的满意度高于本国男生.结论:中美两国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存在差异,社会文化背景是影响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
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调查
Ward等将跨文化适应区分为社会文化适应和心理适应两个方面,并通过测量社会文化困难和抑郁水平来分别评价这两个方面的适应状况[1-3].本研究根据Ward 等的理论,对来自6个大洲47个国家的96名在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进行了调查.男生59人,女生36人,缺失数据1人;平均年龄25±6岁;平均在华已居住时间18±19个月).
-
中国和英国精神科医生对儿童多动行为症状的评估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文化背景的精神专科医生在评估多动症儿童各种症状表现时的一致程度,探讨文化对儿童多动症诊断可能产生的影响.方法:使用单独或集体行为观察清单,让两地的精神科医生对儿童多动症的各种表现进行症状评估;所有的评估者均观察同一录像带上患儿的行为表现;对其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儿童独自活动观察量表的12项中有11项症状条目评定结果类似,有3项英国医生的评分高于中国医生,有9项中国医生评分高于英国医生,其中1项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行为表现和症状认知的文化差异可能使流行病学的研究出现不同的结果,即使使用统一的诊断标准和症状评分量表作为诊断工具,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儿童多动症的患病率仍然可不一致.
-
WHO生存质量评估简表的等价性评价
目的:评价WHO生存质量评估简表(WHOQOL-BREF)在13个国家的等价性.方法:采用多组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对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研究小组提供的13个国家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WHOQOL-BREF不同国家的等价性.结果:各个国家的各个领域的Cronbach α系数均大于0.7,分布在0.7至0.88之间.除了英国和挪威之外,其它国家的社会关系领域的Cronbachα系数均大于0.65.采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研究小组研制量表时构建的四因子模型对数据分别进行拟合,拟合优度指数(CFI)均大于0.8,其中德国、西班牙和美国的拟合优度指数大于0.9.多组验证性因子分析发现模型拟合尚可,CFI等于0.88,各个国家的因子负荷不全相等,因子负荷的轮廓相似.结论:WHOQOL-BREF在13个国家具有相同的因子结构,且有等价性.
-
中日两国神经症症状的跨文化比较
目的:根据ICD-10诊断标准,探讨中日两国神经症患者在患者构成和临床症状表现上的差异.方法:从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收集神经症患者1414例,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附属精神神经科门诊收集神经症患者943例.均从门诊病历中收集首诊神经症患者及其有关信息.以九州大学神经症症状评定量表为评定工具.结果:中国患者以焦虑性障碍多(35%),其次是强迫性障碍(25.9%).日本患者以严重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的人群多(32.8%),其次是焦虑性障碍(28.5%).中国和日本首诊神经症患者的症状构成比都以焦虑症状为主,但日本首诊神经症患者焦虑症状比率高于中国患者(70.7%/65.1%,χ2=32.38,P<0.001).中国患者的适应障碍、躯体化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混合性焦虑和抑郁障碍、严重应激反应比率低于日本患者(2.4%/27.0%,16.0%/19.2%,8.9%/13.7%,1.4%/3.0%,0.2%/5.8%,均P<0.05),中国患者的惊恐障碍、其他混合性焦虑障碍、强迫性障碍、神经衰弱症状比率高于日本患者(18.0%/11.3%,5.2%/0.2%,25.9%/9.0%,9.2%/0.1%,均P<0.05).中国患者的攻击性、污染的强迫观念比率低于日本患者(29.3%/43.8%,5.6%/13.8%,χ2=6.42、6.83、P=0.011、0.009).中国患者的宗教性强迫症状、对称性与确认性强迫症状等比率高于日本患者(8.6%/1.3%,22.7%/10.0%,χ2=5.24、6.63,P=0.022、0.009).中国患者的清扫和清洗、整理收拾症状比率低于日本患者(27.6%/40.0%,2.7%/12.5%,χ2=4.91、15.67,P=0.027、0.000).中国患者的确认行为比率高于日本患者(43.5%/23.8%,χ2=10.87,P=0.001).中国患者的回避(5.00%/0.53%,P=0.007)行为患者比率低于日本患者.中国患者的自伤行为、自杀企图、病理性购物等比率高于日本患者(5.3%/0,3.7%/0.38%,9.0%/3.5%,P=0.000、0.011、0.013).中国患者的不愿上学/上班、消极倾向症状比率低于日本(0/3.85%,0/2.69%,P=0.006、0.024).结论:中日两国神经症患者的疾病构成有所不同,可能与两国社会文化的差异有关.
-
摩梭女性和汉族女性的更年期症状与求医行为
目的:探讨摩梭女性和汉族女性更年期的躯体和心理症状、疾病观念与求医行为的不同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在云南省选取40~60岁的摩梭女性51人、汉族女性47人.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改良Kupperman评分法(KMI)[评估更年期症状(其中含一项评估抑郁情绪的条目)]及疾病观念与求医行为自评问卷(SSICHSB)进行调查.结果:摩梭女性抑郁情绪检出率低于汉族女性(52.9% vs.62.2%,P<0.05),改良KMI和SSICHSB的“求医方式与行为”因子分也低于汉族女性[(13.3±7.0) vs.(16.6±8.5),(10.9±2.4)vs.(12.1±2.1);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摩梭女性的改良KMI分与家庭收入呈负相关(r=-0.32),而汉族女性的改良KMI分与“成年时期对疾病与健康的观念和态度”得分呈正相关(r=0.36).多元线性回归提示,汉族(β=0.24,P<0.05),教育程度越低(β=-0.24,P<0.05),则改良KMI得分越高(R2 =0.083).结论:本研究提示,摩梭女性的更年期症状较轻,抑郁情绪较少,更倾向于相信疾病的产生与康复和自身努力关系不大.
-
跨文化翻译与专业名词的适当翻译与使用
1 翻译或创造名词引进外国的学术知识,运用在自己的社会里,必须考虑如何恰当地翻译外语的专业名词,不但要能合适地表达外语词语的意思,也要能正确传达其专业上的本来意义,才不会发生错误.阅读国内学者的文章,常发现有许多专业术语的翻译需要推敲与改正,因此,提出有关专业名词的跨文化翻译的问题.以引起学者们的注意.求其改进.
-
中国内地、香港和美国大学生生活满意度比较
目的:比较中国内地、香港和美国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差异.方法:采用国际大学调查问卷对中国内地、香港和美国的936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中国内地(均分115.2±23.1)、香港(均分128.7±23.6)和美国(均分140.6±26.6)大学生一般生活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7.715,P<0.001),同时男性(中国内地、香港和美国均分分别为112.9±23.7、129.1±24.0、140.2±25.5,F=70.258,P<0.001)和女性(中国内地、香港和美国均分分别为121.1±20.6、127.8±23.0、141.0±27.6,F=21.656,P<0.001)在三个地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具体生活满意度对一般生活满意度有很大贡献(解释率为77%);(3)对大学生一般生活满意度贡献高的具体生活满意度指标在中国内地是经济状况和恋爱关系(解释率分别为26.9%和10.5%),在香港是家庭和教师所讲授的课(解释率分别为42.6%和12.9%),在美国是家庭、健康水平和教材(解释率分别为38.9%、18.5%和11%).结论:中国内地、香港和美国大学生的一般生活满意度有明显差异,且三地区大学生具体生活满意度均显著影响了其一般生活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