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农村自杀未遂者的重复自杀行为发生率及特征研究

    作者:刘宝鹏;贾存显

    目的 探讨农村自杀未遂人群重复自杀行为的发生率及特征.方法 在山东农村选取178名自杀未遂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在2012年、2016年展开两次随访.结果 共有14例次自杀未遂者出现重复自杀行为(7.87%),其中自杀死亡与自杀未遂各有7例次.具有重复自杀行为的自杀未遂者的首次自杀未遂的平均年龄为(56.21±11.63)岁,重复自杀行为发生的平均年龄为(59.86±11.93)岁,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为92.9%.相比单次自杀行为发生者,重复自杀行为发生者有年龄大(t=3.158,P=0.002)、有躯体疾病(x2=4.587,P=0.032)与有精神障碍(x2=3.946,P=0.047)的特征.重复自杀行为的两次随访的发病密度分别为1.57/100人年和1.41/100人年,老年人的重复自杀行为的发病密度要大于非老年人,而重复自杀行为的发病密度在性别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自杀未遂者是再次出现自杀行为的高危人群,而农村老年人的重复自杀行为的发生率要大于非老年人,应为自杀预防中重点关注的对象.

  • 急诊室不同家庭类型自杀未遂者的特征

    作者:李海燕;侯璟琳;陈伟;谭善勇;贾晓菊;魏胜男;秦晓霞

    目的 了解急诊室不同家庭类型自杀未遂者的临床特征,为制定自杀未遂再自杀者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对象与方法 采用综合量表及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Ⅱ-CV)评估186例年龄≥15岁的自杀未遂者的家庭功能.结果 亲密度差的大家庭型自杀未遂者的特征:15~29岁;未婚;多因恋爱问题;以威胁报复他人或与现实抗争等为自杀目的;有自杀意念;无绝望感;多选择00:00—8:00及16:00—20:00时段自杀.适应性差的大家庭型自杀未遂者的特征:以家庭纠纷为主要原因;30.77%想死程度为中度(50~80分);64.10%自杀后接受事实不后悔.适应性差的夫妻型自杀未遂者的特征:想死的程度高(>80分);以解脱痛苦为目的;伴绝望感.亲密度差的夫妻型成员多选择20:00—24:00自杀.夫妻型成员亲密度和适应性均差者有以下特点:60.87%有绝望感;46.38%为解脱痛苦;49.28%无冲动性.结论 本研究结果揭示了自杀未遂与家庭功能间存在着复杂关系,不同家庭类型的自杀未遂者自杀特征各异.针对不同自杀未遂者的家庭类型给予针对性干预,将有助于预防自杀未遂再自杀的发生.

  • 132例自杀未遂者生活事件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姜文冲;汪心婷

    目的 了解自杀未遂人群的生活事件等特征,合理判断自杀未遂的危险生活事件及关联强度,以期为自杀行为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以Paykel生活事件量表的修改补充版本作为研究工具,以山东省132例自杀未遂者作为病例组,从自杀未遂者所在社区选取与自杀未遂者的性别、年龄具有可比性的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病例组与父母或子女的融洽程度低于对照组(OR=2.19,95%CI=1.91-2.51,P<0.01),病例组中患有躯体或精神疾病者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中患有绝症或重病、住院者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上述P值均小于0.01);婚姻状况的差异与自杀未遂的发生无关,与岳父/公公、岳母/婆婆融洽程度的差异均与自杀未遂的发生无关(P>0.05).结论 与父母或子女关系不融洽、患有躯体或精神疾病是自杀未遂的负性生活事件.

  • 亲密伴侣暴力、抑郁和自杀未遂的发生率:纵向研究的系统综述

    作者:Karen M.Devries;Joelle Y.Mak;Loraine J.Bacchus.Jennifer C.Child.GailFalder;Max Petzold;Jill Astbury;Charlotte H.Watts;方瑶

    在以往的研究中,亲密伴侣暴力、抑郁和自杀未遂表现为三种关系:(1)亲密伴侣间的暴力导致抑郁和自杀未遂的发生,(2)抑郁和(或)自杀未遂导致亲密伴侣间的暴力的发生,(3)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导致亲密伴侣间的暴力、抑郁和自杀未遂的发生.为了确定亲密伴侣间的暴力、抑郁和自杀未遂这三者之间关系,英国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Devries等学者进行了一项关于不同性别抑郁和自杀未遂的发生与亲密伴侣暴力之间关系纵向研究的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

  • 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重复自杀行为的随访报告

    作者:刘阳洋;贾存显

    目的 通过一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未遂的转归情况随访,探讨其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方法 该病例来源于山东省沂水县,其自杀未遂发生于2014年10月4日,后于2017年8月3日对其进行了随访调查.资料以面对面访谈形式进行收集,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自杀行为情况、负性生活事件、精神疾病情况和心理状况等.结果 该病例于2016年11月22日再次出现自杀未遂;自杀未遂前精神和心理状况较差,有负性生活事件;目前存在短暂的自杀意念,对自杀意念的控制能力一般,需长期依靠药物来缓解精神分裂症症状.结论 提高医务人员及患者家人对患者自杀行为的防范意识,关注患者心理状况,积极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这对保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1例自杀未遂老年烧伤患者的护理

    作者:尹海辉

    自伤性烧伤病人并不常见,在西方国家中仅占就诊烧伤病人总数的1%~9%.大多数的病人都有精神病史(主要是抑郁症)及人格障碍,其中精神障碍被认为是所有相关因素中主要的因素[1].

  • 潮汐模型的护理干预对自杀未遂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

    作者:安妍;张艳琴

    目的:探讨潮汐模型的护理干预对自杀未遂患者负性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忻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自杀未遂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潮汐模型干预患者负性心理,对两组入院第3天、出院前1 d 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出院30 d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分,出院当天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入院第3天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1 d SAS、SDS评分,出院30 d GQOL-74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当天患者满意度调查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潮汐模型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自杀未遂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其生活质量。

  • 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刘碧秀;张程赪

    目的:探讨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自制的抑郁症自杀未遂调查表和Hamiltion 抑郁量表(HAMD),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诊断标准的住院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70例进行调查,以同期住院无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160例为对照.结果:自杀未遂HAMD总均分明显高于无自杀行为组,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绝望感对自杀的影响大,其次是抑郁情绪、自卑感和自知力.结论:有自杀行为与无自杀行为的抑郁症在临床症状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应当引起我们高度的警惕和重视.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杀未遂
  • 深圳市中学生家长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情况调查

    作者:段卫东;胡赤怡;刘奋;胡纪泽;高欢;王鉴;王光晨

    目的:探讨中学生家长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级整群抽样法,用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对5640名中学生家长进行调查,调查数据采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杀意念终生发生率、1年内发生率和自杀未遂终生发生率分别为11.99%、6.15%和1.33%,其中,女性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文化程度较低者其自杀意念高于文化程度较高者(x2=4.354,P=0.037);经济状况差者其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发生率明显高于经济状况好者(x2=4.703,P=0.030;x2=6.993,P=0.008);无工作者发生率高于有工作者.结论:深圳市居民的自杀意念和自杀未遂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在女性、文化程度较低和经济状况差的人群中,应引起社会与家庭的高度重视,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干预,尽量减少自杀发生.

  • 27例住院精神病人自杀未遂结果分析及护理

    作者:张素专;班瑞益

    住院精神病人自杀行为的预防和护理,是精神科病房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作者对1998年至2000年间27例住院精神病人自杀未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将临床分析结果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 我国自杀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情况

    作者:姜春玲

    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损失的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排列,将自杀列为中国第四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根据卫生部的死亡率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平均每年约有28.7万人自杀死亡[2],200万人自杀未遂[3].自杀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存在着极大的消极影响,但是这一问题才刚刚被认识,本文针对我国的情况对自杀的概念、自杀的流行病学研究、以及自杀的预防做一系统的综述.

  • 精神病与自杀

    作者:李成林

    自杀的概念和分类目前尚无统一标准,较多的认为自杀是自愿并主动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只有那些想用自己的行动结束生命,有导致死亡的实际行动,并且造成了死亡结局的实际情况,才叫自杀.在观念、行动和结局这三方面均符合自杀定义的情况才是自杀,否则只能是自杀未遂,或类自杀,或伪自杀[1].部分精神病人在发病情况的自杀,并没有想死的念头,但有导致死亡的行为和造成死亡的后果,称为伪自杀.

  • 氯丙嗪中毒第五天出现"反跳"现象1例报告

    作者:黄文平

    患者,×××、女、37岁,北京一待业工人,因"反复发作情绪低落,悲观厌世3年,3日前割腕服毒自杀未遂."于2001年9月18日上午9时入住我院.既往有哮喘史,余无特殊.

  • 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未遂再自杀的反思

    作者:熊华秀;余芳华;童国荣

    自杀未遂是我国乃至全球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精神卫生问题.在对自杀的流行病调查中,精神病患者的自杀往往归因于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但是,即便在住院治疗中,自杀现象也时有发生,可见预防住精神患者自杀是医务人员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 安坦依赖1例

    作者:张桂华

    1病例患者,男,42岁,高中文化,未婚,无业.因疑心被害、认为被监视、心情压抑20余年,两次自杀未遂于1999年7月7日入我院治疗,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及成瘾史,病前性格内向,敏感多疑,易怪罪别人.入院前患者一直服用氯丙嗪150mg/日、氟西汀40mg/日、心得安10mg/日、安坦2mg/日、病情稳定.1999年7月26日经治医生认为患者服用安坦无必要,遂停用.停药后患者诉坐立不安,心里难受,夜眠差.经多次心理疏导,均不能消除其不适症状.

  • 北京煤炭总医院急诊科服药自杀未遂者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张涛;曹守东;王用金;王青

    自杀未遂是指各种有意威胁、伤害自己的生命,但未导致死亡的行为,其中服药为自杀未遂的主要方式.为预防自杀和科学干预提供依据,笔者分析了2004-08/2008-07北京煤炭总医院急诊科救治服药自杀未遂患者,现报道如下.

  • 服毒自杀未遂者相关因素调查

    作者:段金莲;殷茜;张彦

    目的 进行回顾性调查,了解综合医院服毒自杀病例状况,为自杀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相关调查问卷,运用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 女性为男性的3倍;女性35岁以下比例高,抑郁和心境恶劣对其影响大;负性生活事件与服毒自杀行为有高度相关性.结论 加强镇静安眠药和农药管理,限制镇静安眠药和农药易获取性(含网络管理),同时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减少服毒自杀的发生率.

  • 自杀未遂精神分裂症1例的识别与心理干预

    作者:陈健

    2008-03-24我院骨科收治了1例因不慎跌倒而造成鼻骨骨折的普通患者,护理组通过严密观察与积极的心理疏导、协调,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及时明确精神分裂症诊断,转入专科治疗,成功防范了一起自杀行为,报告如下.

  • 综合医院接诊的自杀未遂者有无自杀意念特征比较

    作者:侯璟琳;秦晓霞;李海燕;陈伟;谭善勇;贾晓菊;魏胜男

    目的 获得城市综合医院急诊室自杀未遂者自杀意念特征,为预防其再次发生自杀行为提供参考.方法 以在沈阳市4 所三级综合医院急诊室同一时段内接诊的自杀未遂患者为调查对象,使用自伤情况问卷、贝克自杀意念量表和美国精神障碍与统计手册第4 版病人版(DSM-Ⅳ)轴Ⅰ障碍临床定式检查为调查和诊断工具,并比较分析调查资料完整的239例自杀未遂者有无自杀意念特征.结果 (1)两组在年龄、受教育年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2)与从无自杀意念组相比,有过自杀意念组有宗教信仰者多(11.45%vs.1.37%,P <0.01),近一个月曾因心理问题而难以从事日常活动或工作者多(57.23%vs.19.18%,P <0.01),本次早出现伤害自己的想法到自伤所间隔时间超过2 h 的多(71.69%vs.27.40%,P <0.01),这次自伤主要的目的 是解脱痛苦者多(65.06%vs.26.03%,P <0.01),自杀当时想死程度超过80%者多(61.45%vs.13.70%,P <0.01),对这次自杀认真者多(72.29%vs.23.29%,P <0.01),后悔这次自杀失败者多(17.47%vs.9.59%,P <0.05),近一周有绝望感者多(82.53%vs.34.25%,P <0.01),近一年想过自杀或故意伤害自己者多(82.53%vs.24.66%,P <0.01),近1 个月生命质量得低分( <54 分)者多(41.57%vs.12.33%,P <0.01);(3)与有过自杀意念组相比,从无自杀意念组这次自伤主要的目的 是对现实抗争等(73.97%vs.34.94%,P <0.01),自杀当时想死程度<50%者多(54.79%vs.14.46%,P <0.01),对这次自杀不认真者多(28.77%vs.0.60%,P <0.01);(4)有过自杀意念组的精神障碍总患病率显著高于从无自杀意念组(84.34%vs.35.62%,χ2 =56.73,P <0.01).结论 城市综合医院急诊室有无自杀意念的自杀未遂者其自杀未遂特征有明显不同.有过自杀意念的自杀未遂者中精神障碍患病率较高,且其中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患病率占的比例较大;从无自杀意念的自杀未遂者有冲动性自伤的特点.因此对不同自杀未遂者应采取不同干预措施,防止其再次出现自杀行为.

  • 农药自杀未遂者与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关系的探讨

    作者:程文伟;贾存显;潘永峰;赵书英;贾桂英;胡茂红

    目的了解农药自杀未遂者流行特征以及环境因素与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的关系,为该人群自杀行为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从2003年1至12月在综合医院收集到的农药自杀未遂者107例,分别调查其相关影响因素和收集1 ml全血进行COMT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107例中,男女之比为1:1.55;年龄13~81岁,主要集中在20~44岁(67.3%);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为主(59.8%);有精神障碍史者13例(12.1%).一年内有情感冲突者84例(78.5%).有自杀冲动性者30例(28.0%).一级亲属中有过自杀行为者5例.多因素分析显示:精神障碍、自杀未遂冲动性与COMT基因间存在相互作用,其关联强度值分别为0.052(95%CI:0.006~0.437)、2.917(95% CI:1.097~7.760).结论在该人群中,尤其应重视年轻女性,有精神障碍、一年内有情感冲突者.COMT基因存在遗传异质性,且与精神障碍、自杀冲动具有相互作用.

338 条记录 4/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