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56例动静脉内瘘的术式选择与血管保护

    作者:李春孟;雷国伟;毛茅;叶永根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的术式选择和血管保护经验。方法以我院2010年-2013年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原发病患者共56例为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临床治疗,以总结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的术式选择和血管保护方法。结果本组资料共行鼻烟窝内瘘术12例,腕部头静脉及桡动脉内瘘术35例,曾接受两次以上手术的9例患者均行铅笔上部头静脉及桡动脉内瘘术。所有内瘘术均一期成功。患者术后无出血、窃血综合征、血栓形成、肿胀手综合征等并发症出现。有5例患者因穿刺损伤、针眼未愈合等,造成血管浪费,增加了手术困难。结论内瘘术的选择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予以整体考虑和规划,从而更好的保护血管、确保血管通路。

  • 住院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血管保护方法浅析

    作者:古凤美;徐金妹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血管的常见症状,浅析静脉输液时血管保护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72例老年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状况。结果72例患者输液总数509次,487次(95.7%)患者穿刺点愈合时间≤2 d。结论对于老年患者,进行静脉输液血管保护的关键在于护理人员扎实的穿刺知识、穿刺技巧、熟悉相关的药理学知识、输液时的良好巡视与监测及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 参七合剂对不同类型高脂血症患者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蒋锐;姜海斌;易法云;杨丽洁

    目的:观察参七合剂对不同类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浆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探讨其血管保护机制。方法将64例高脂血症患者按血脂检测结果分为高总胆固醇(TC)组(20例)、高三酰甘油(TG)组(12例)、混合型高脂血症组(23例)、低高密度脂蛋白(HDL)组(9例),给予参七合剂10 g/d ,疗程为6周。另选25例血脂水平正常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sLOX‐1、SOD、MDA、NO、ET及血脂水平。结果高TC、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sLOX‐1升高(P<0.01),sLOX‐1与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正相关(r=0.616、P<0.05,r=0.537、P<0.05);各型高脂血症均能使SOD、NO降低(P<0.01),MDA、ET升高(P<0.01),但影响存在差异(P<0.01);参七合剂能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 sLOX‐1、TC、LDL‐C、MDA、ET 水平(P<0.01),升高SOD、NO、HDL‐C水平(P<0.01),对TG没有影响(P>0.05)。结论参七合剂可能通过降低LOX‐1的表达、调节脂质氧化与过氧化水平的平衡、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从而对高脂血症患者的血管起到保护作用。

  • 大黄(庶)虫丸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江玉娟;孔令俊;张艳慧;司秋菊

    目的:观察大黄(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MDA、SOD、ET、NO及核因子-KB表达的影响,旨在从抗氧化损伤、内皮细胞功能、生物因子表达等各方面探讨保护血管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加vitD3建立大鼠AS模型,用大黄(庶)虫丸混悬液高(1.4g生药/kg)、低(0.7g生药/kg)剂量分别饲喂8周后,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NF-kappaB蛋白表达.结果:大黄(庶)虫丸高剂量组(1.4g生药/kg)与模型组对比NO显著升高,ET水平明显降低;大黄(庶)虫丸低剂量组(0.7g生药/kg)与模型组对比血清SOD活力升高,大黄(庶)虫丸高剂量组(1.4g生药/kg)与模型组对比血清SOD活力显著升高,MDA含量降低;大黄(庶)虫丸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血管壁NF-kappaB蛋白表达明显减弱.结论:大黄(庶)虫丸通过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减轻氧化损伤,抑制动脉血管NF-kappaB的表达,起到保护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奥美沙坦酯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周宇子

    奥美沙坦作为一种新型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药代学特征.奥美沙坦不仅在24 h稳定的降压效果方面得到肯定,其安全性也使其成为青少年高血压患者降压的候选药物之一.除降压之外,该药物在其他方面的作用近年来研究颇多.现就该药物在近年来的临床试验及动物模型研究结果做一综述.

  •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成功的相关因素

    作者:段玲

    分析影响穿刺成功率的相关因素,不仅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成功后正确的血管保护,而且可以避免反复穿刺对头皮的损伤,减少惠儿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士工作量,并为抢救赢得时间,保证了治疗和抢救的顺利进行.

  • 乳腺癌患者化疗不同输液途径与血管的保护

    作者:冯菊华;谭玲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多周期化疗期间血管的保护措施.方法 选择120例乳腺癌术后需行多周期化疗的患者治疗期间所选择的输液途径入组观察,将3组患者分别采用外周静脉化疗、外周静脉加PICC化疗、PICC化疗.结果 3种输液途径穿刺次数、所致静脉炎情况以及在化疗期间药物外渗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乳腺癌患者行多周期化疗期间早期置入PICC导管,可以减少反复穿刺带给病人的痛苦,可避免化学性静脉炎和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能够大限度地保护病人的血管.

  • 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不同静脉输液途径的选择与血管保护的关系

    作者:陈伟芬;朱华;赵秀英;盖小香;孙喜琴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行多周期化疗期间血管的保护.方法选择90位乳腺癌术后需行多周期化疗的患者入组,由患者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接受能力和认识程度决定治疗期间所选择的输液途径入组观察,三组患者分别采用外周静脉化疗、外周静脉加PICC化疗、PICC化疗.结果三种输液途径穿刺次数比较有明显差别;三种输液途径所致静脉炎情况比较:外周静脉化疗组与外周静脉加PICC化疗组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外周静脉化疗组与PICC化疗组比较P<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外周静脉加PICC化疗组与PICC化疗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三种输液途径在化疗期间药物外渗情况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行多周期化疗期间早期置入PICC导管,可以减少反复穿刺带给病人的痛苦,避免了化学性静脉炎和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能够大限度地保护病人的血管免受损害.

  • 静脉化疗血管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

    作者:杨春;邓有芳;张娟

    目的 探讨保护静脉化疗病人血管的方法.方法 以整体护理理论为指导,根据静脉化疗的专科护理特点,自行设计静脉化疗血管评估表,并应用于临床.结果 化疗药物外漏发生率由2003年12月~2004年5月的7.74%降到1.38%;静脉炎发生率由10.97%降到2.15%,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静脉化疗血管评估表是减轻化疗药物对血管损伤、降低化疗药物外漏和静脉炎发生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 垂体腺瘤显微手术中微血管保护和视神经功能保留

    作者:陈益民;隋建美;董明昊;王忠安;任儒学

    垂体腺瘤常压迫视神经,引起视神经萎缩,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甚至失明.在肿瘤切除过程中,也可能因视传导通路的微血管损伤而导致视神经功能障碍.我们对1998年1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垂体腺瘤62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术中对微血管加以保护,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

  • 氢气(H2)的血管保护效应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张亚星;王庭槐

    氧化应激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空气中轻的气体分子氢气作为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能够快速的扩散入组织和细胞,有效地抑制与氧化应激有关的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异常增生、角膜血管及视网膜血管新生等,为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 他汀类药物在冠脉支架术后的血管保护作用

    作者:陈莉;张耀锋;郭彦丰

    0 引言目前鉴于他汀类药物能稳定动脉粥样斑块、抵抗炎症因子、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栓形成等多种治疗机制,我院对冠心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并在术后给予他汀类药物持续治疗,使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生存时间显著延长.

  • 奥美沙坦酯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郭冬华;韩常宝

    奥美沙坦酯是一种新型AngⅡ受体拮抗剂,因其独特的药代和药效动力学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就其药代和药效动力学、联合降压、延缓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蛋白尿的发生、血管保护和抗动脉粥样硬化(arteriosclerosis,AS)等作用予以综述.

  • 品管圈在提高CKD4期患者血管保护知识知晓率中的应用

    作者:陆世颖;黄玲;彭小梅;何蓓蓓;李海兰;李家燕;邝亚莹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慢性肾脏病4期患者对血管保护知识知晓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11月,符合标准的46例患者为观察组;2016年1月至4月符合标准的46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品管圈护理管理,分别于出院时采用血管保护知识调查表评价知晓率情况.结果:对照组血管保护知识知晓率仅为47.8%,显著低于观察组的78.3%(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慢性肾脏病4期患者对血管保护知识的知晓率.

  • 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降低留置针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

    作者:刘丽华;漆茂利;杨亚兰;江丹灵

    [目的]研究集束化干预策略在降低留置针非计划拔管中的作用,探讨有效可行的留置针管理办法。[方法]将2014年4月395例留置针病人作为对照组,用传统的方法进行留置针管理;将2014年7月435例留置针病人作为试验组,用集束化策略进行管理,比较两组非计划拔管率。[结果]对照组非计划拔管88例,拔管率22.3%;试验组非计划拔管37例,拔管率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策略能有效降低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提高病人对留置针使用的满意度。

  • 护理干预措施在CKD4期患者血管保护现况的中应用

    作者:陆世颖;李海兰;黄玲;刘园园;何蓓蓓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在CKD4期患者血管保护现况中的应用效果,供临床参考.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的CKD4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个性化的干预措施,两组患者在入院24小时内行血管认知行为问卷调查.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干预措施3个月后,再次调查患者血管保护措施的知晓情况.结果 从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知晓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对CKD4期患者实施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血管保护的认知率,为CKD4期患者建立良好的动静脉内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 应用甘露醇致局部静脉损害的原因及预防护理

    作者:韩倩

    目的:探讨神经科静脉滴注甘露醇引起局部静脉损害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40例患者浅静脉损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求其发生因素.结果:局部静脉损害的发生与穿刺技术不熟练、甘露醇药理作用有密切关系.结论: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可有效地预防局部静脉损害的发生,减少病人痛苦.

  • 实施系统化血管保护管理措施对提高一次性成功实施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影响

    作者:魏文飞

    目的:通过实施系统化血管保护管理措施,探讨对一次性成功实施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7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号之间,凡是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内科门诊及病房接受诊治的患者,排除实施保护措施前已不具备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条件的患者,均采用系统化血管通路保护措施,通过比较保护前头静脉及挠静脉内径与实施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的差异,与前一年的同种手术一次性成功率的比较,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施系统化血管保护措施能够使头静脉及挠静脉的血管内径在实施保护期间能维持在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提高了一次性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成功率,为将来建立血管通路做好准备.结论:开展系统化血管保护管理措施能有效的为提高一次性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降低患者的费用及心理压力.

78 条记录 4/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