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静脉输液拔针时血管的保护

    作者:王学霞

    静脉穿刺应用于静脉输液、注射和抽血.静脉输液和注射均是迅速而有效的补液、抢救给药方法,在各种给药途径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医院水平和患者要求的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护士"一针见血",而且还要达到无痛性拔针和避免拔针后皮下淤血,使病人减轻疼痛,同时保护静脉为下一次输液创造条件,笔者就其工作经验,浅谈如何拔针、拔针后按压部位、肢体位置及按压时间,从而保护血管.

  • 参七合剂对高脂血症大鼠sLOX-1、SOD、NO和胆汁酸代谢的影响

    作者:蒋锐;姜海斌;刘柏炎;杨丽洁;金娟

    目的 观察参七合剂(西洋参、三七、熟何首乌)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浆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erum lectin-like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1,sLOX-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和胆汁酸代谢的影响,探讨其血管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20只SD大鼠雌雄分开,随机分成对照组(20只)和造模组(100只),使用高脂饲料喂养10 d造模.将造模组大鼠按血脂水平先分层,再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0.002 g/kg灌胃),参七合剂小、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参七合剂1、2、4 g/kg灌胃),每组20只.继续喂养20 d后,按照试剂盒要求检测sLOX-1、SOD、MDA、NO、ET、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及血脂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OD、NO显著降低(P<0.01),sLOX-1、MDA、ET、TBA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七合剂各组SOD、NO及粪TBA显著升高(P <0.05,P<0.01),sLOX-1、MDA、ET显著降低(P<0.05,P<0.01),血清TBA无差异(P>0.05).sLOX-1水平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呈现正相关(r=0.651、P<O.05,r=0.744、P<0.05).结论 参七合剂通过降低LOX-1的表达、调节脂质氧化与过氧化水平的平衡、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血管起到保护作用;通过增加粪便中胆汁酸的排泄量间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

  • 雌激素对血管、心肌保护性作用的分子机制

    作者:刘权仪;吴新华;陈章荣

    雌激素具有调节血管功能、保护内皮、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血管钙化、调节心肌电活动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等作用,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雌激素可产生复杂的生物学效应,其保护作用机制涉及较多的信号通路,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途径和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途径等.该文主要介绍雌激素对血管内皮、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的保护性作用的分子机制.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合理选用

    作者:余自成

    自1965年发现腹蛇的多肽类毒素能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后,ACE抑制剂的研究工作进展迅速.现在国外已批准上市的ACE抑制剂有20种以上,正在研究的已超过80种.临床试验结果已显示,某些ACE抑制剂除具有降压作用外,还具有与降低血压无关的其它益处,如改善心衰症状、降低心衰病人死亡率,在急性心肌梗死后用药对不论是否有心衰的病人所产生的益处,另外,有些ACE抑制剂还具有血管保护和肾保护作用.不同ACE抑制剂在作用上既有共性,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ACE抑制剂发展速度快,品种多,作用各有其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临床医生对此类药物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比较合理地选用此类药物,使其在临床治疗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 肿瘤化疗患者血管保护的综合预防对策

    作者:唐美玲

    肿瘤患者由于多疗程化疗,外周静脉条件多较差,同时又由于多种抗癌药物对血管刺激性较强,外周静脉给药常易并发静脉炎,甚至由于渗漏而引起较严重的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甚至引发医疗纠纷.如何充分利用有限血管,顺利完成治疗,一直是肿瘤科护士关注的问题.为此,作者对接受化疗患者的血管保护情况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综合预防对策.

  • 脑缺血中西医结合血管保护策略的研究方向

    作者:沈思钰;张永文;董晓蕾;赵凌杰;蔡辉

    现今,缺血性脑卒中逐渐成为导致残疾乃至死亡的首要因素,降低病死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已经成为神经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 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血管保护作用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吴春花;董娜娜;张影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行多周期化疗期间不同穿刺方法对血管的保护效果。方法选择180例乳腺癌术后需行多周期化疗的患者,由患者根据参保类别、认识程度、地域差别等选择治疗期间所采用的输液器具,分为A、B、C三组,各60例。A组采用头皮钢针,B组采用静脉留置针,C组采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 )。比较三组静脉炎发生率及药液外渗发生情况。结果三种输液途径所致静脉炎比较:A组23.33%与B组15.0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23.33%与C组5.0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15.00%与C组5.0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输液途径在化疗期间药物外渗情况比较,无外渗率A组91.67%,B组98.33%,C组10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行多周期化疗期间早期置入P IC C导管,可以减少反复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避免了化学性静脉炎和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能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血管免受损害。

  • 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血管保护

    作者:刘亚丽;宫照杰

    随着2012新国标《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实施,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已由原标准的4周,调整为现今的不少于2周,不大于24次/年;因特殊配型需要,由医生批准,短间隔时间不少于1周.采集频次的增加,给采血机构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如何加强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管理,尤其是捐献者血管保护问题,则应给予高度重视.

  • 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大鼠血管ACE2表达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作者:金海燕;钟久昌;宋蓓;叶佳颖;张丽红;李宇琳;于茜;徐旭东;林国珍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干预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组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表达、一氧化氮(NO)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10周龄SHR及其同源对照WKY大鼠,分别给予替米沙坦(5、10 mg·kg-1·d-1)或安慰剂,为期10周.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治疗后大鼠主动脉组织中ACE2蛋白及内皮型NO合酶(eNOS)磷酸化水平.分别采用硝酸还原酶比色法与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大鼠主动脉组织中NO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WKY对照组相比,SHR大鼠主动脉组织中ACE2蛋白和Ser1177-eNOS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ACE2:0.39±0.05 vs 1.00±0.06;p-eNOS:0.43±0.06 vs 1.00±0.04;P值均<0.01),伴NO水平下调及MDA含量增加(NO mmol·g-1protein:11.5±2.1 vs 27.8±4.9;MDA nmol·g-1 protein:393.9±17.9 vs 186.3±14.5;P值均<0.01),而经替米沙坦治疗后SHR低、高剂量治疗组大鼠主动脉组织中ACE2蛋白和Ser1177-eNOS磷酸化水平增加(ACE2:0.62±0.06,0.65±0.07 vs 0.39±0.05;p-eNOS:0.68±0.07,0.71±0.06 vs 0.43±0.06;P值均<0.05),伴NO水平升高(19.2±3.3,23.9±3.2 vs 11.5±2.1 mmol·g-1protein;P值均<0.05)与MDA含量下调(271.9±16.1,249.2±19.6 vs 393.9±17.9 nmol·g-1 protein;P值均<0.05).结论 长期替米沙坦治疗通过提升高血压大鼠血管ACE2表达及eNOS磷酸化水平,可促使血管NO生成及氧化应激水平改善,提示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具有一定的血管保护功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缺血的血管保护机制

    作者:沈思钰;傅晓东;蔡辉;王文健

    缺血性脑卒中已经逐渐成为导致残疾乃至死亡的首要因素,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有效的干预策略是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血管保护属于广义上的神经保护范畴,但从严格意义上讲两者之间还是稍有差别的.广义的血管保护包括抗血栓治疗、抗高血压治疗以及能够直接从血管内皮干预中获益的措施,而狭义的血管保护是指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中医活血化瘀、补肾填精、祛风通络以及温阳利水法与血管保护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确切的作用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 不同年龄小儿静脉留置针部位选择与留置时间

    作者:陈爱民;沈春香

    静脉留置针是头皮针的替代产品[1],已经在我国被广泛采用,特别是在婴幼儿治疗中应用极为普遍[2].静脉留置针因其外套管的材质具有柔韧性极好的特点,因此对幼儿的血管刺激性较小,减少了患儿的疼痛感,没有副作用,因而可在血管中留置较长时间,长时间留置可保证静脉管道的畅通无阻,有利于药物的持续输注,对患儿的治疗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治疗[3-4],同时也利于静脉营养支持,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与普通的头皮针相比,不需要给予患儿行反复穿刺,减少了患儿疼痛感,缓解了患儿的恐惧心理,为有利的是,静脉留置针无刺激性,给予血管保护,更方便了患儿的活动,也提高了护理效果.

  • 碘伏湿敷治疗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部位皮肤感染的疗效观察

    作者:郑惠玲

    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具有操作便捷、置管时间长、利于血管保护等优点;但也存在并发症,容易发生穿刺部位感染,甚至引起相关血行性感染[1-2],正确维护导管是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保证[3].笔者用碘伏湿敷与碘伏消毒后干纱布覆盖两种方法,对PICC穿刺部位感染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出现渗夜,局部皮肤表现为微红、稍肿、疼痛、瘙痒、皮疹的46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8~76岁,平均(55.30±21.08)岁,置管时间38~163d,经贵要静脉30例,肘正中静脉置管10例,头静脉置管6例,均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PICC(5Fr或4Fr),固定材料均用3M公司生产的10cm×12cm的无菌贴膜覆盖,可来福接头.随机分为碘伏消毒后干纱布覆盖与碘伏湿敷治疗组,每组23例,干纱布覆盖组平均年龄(57.88±19.95)岁,碘伏湿敷组平均年龄(64.23±21.08)岁,两组性别、年龄、置管部位构成情况等具有可比性(表1).

  • 环形血管保护充电式热水袋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

    作者:董瑞婕;郭鸿宇

    临床上患者在进行静脉输液时,常需要热敷穿刺手臂,热水袋、毛巾等保暖用具存在烫伤、压迫穿刺部位等安全隐患.为此本方案采用环形血管保护充电式热水袋,保证患者穿刺部位血管能全面接受热敷,同时又方便穿刺部位的观察.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420404846.7,并在临床使用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材料:采用加厚棉柔透气面料,表面用高端雪花长毛绒,拆卸方便,打开粘扣,抽出发热片即可,洗完后平铺好发热片,晾干待用.产品使用电压为5V,功率设计安全.产品设计分成人及儿童2款,儿童款内置固定板,卡通图案设计.

  • 长期输液者静脉血管保护的方法和体会

    作者:尹桂萍;由翠传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在各种给药途径中因起效迅速且效果佳而占有重要位置.现将我们对长期输液者行静脉血管保护的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 静脉化疗病人血管的保护措施

    作者:冯晓琳

    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化疗,绝大多数化疗均通过静脉给药,保护血管,防止损伤以保证化疗计划、方案顺利实施关系着疾病的转归,在护理工作中必须加以重视.2001-01~2011-01,我科共对96例恶性肿瘤病人进行静脉化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丹参酮的血管保护作用及临床应用

    作者:李泽争;王葳;王巍巍;张金元

    近年来,丹参酮的研究取得明显成效,研究证明其在血管保护方面作用显著,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该文综述丹参酮在血管保护中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

  • 丹酚酸B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合并大血管病变的保护作用

    作者:林红

    目的:探讨丹酚酸 B 对自发性糖尿病(GK)大鼠合并大血管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32只 GK 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丹酚酸 B 低、中、高剂量组(40,80,160 mg·kg -1),另选取正常8只 Wistar 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 GK大鼠给予高糖、高脂饲料16周后以 L-N-硝基甲酯(L-NAME)10 mg·kg -1·d -1灌胃,连续8周。给药开始及结束前对大鼠的血糖和血压进行检测,麻醉后取腹主动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放血后取胸主动脉制作病理切片,观察血管病变,Western-blot 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所有 GK 大鼠血糖水平持续升高,但模型组与给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模型组大鼠实验结束时血压显著升高,给予丹酚酸 B 可剂量依赖性降低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丹酚酸 B 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的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明显减轻血管病变程度并减少 VEGF 的表达。结论:丹酚酸 B 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的大血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为降低血压、抗炎以及降低 VEGF 的表达。

  • 老年病人静脉输液血管保护方法的探讨

    作者:王金丽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静脉输液血管保护的方法,减轻其痛苦,尽可能避免输液对老年病人血管造成的伤害,提高老年病人静脉输液的质量. 方法 统计40例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的静脉输液情况,病人平均年龄65~7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人,观察组通过3个方面对老年病人的输液过程加以保护:1.输液针头和血管的选择;2.静脉穿刺的方法和技巧;3.输液完成拔针之后对血管的按压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方法. 输液例次每组均为245例次. 结果 本次统计结果为,观察组20例( 245例次)老年输液病人中,237例次(96. 73%)穿刺针眼愈合时间≤2h;231例次(94. 28%)无血管痛感;242例次(98. 77%)穿刺部位未出现皮下淤血情况. 对照组20例(245例次)老年输液病人中,167例次(68. 16%)穿刺针眼愈合时间≤2h;159例次(64. 89%)无血管痛感;182例次(74. 29%)未出现皮下淤血情况.2组比较P<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老年病人输液过程中从注意针头和血管的选择、静脉穿刺的方法和技巧、拔针后血管按压方法3个方面进行保护,取得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长期静脉输液病人血管保护

    作者:马海燕;孙桂莲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本给药途径,对于慢性疾病需长期静脉输液的病人来说,血管的保护尤为重要.

  • 危重病人血管保护的护理体会

    作者:李建玲

    静脉输液是一各使用普遍的治疗方式,频繁的无菌操作,同时是一种有创治疗,为细菌进入静脉提供了直接通道,具有潜在感染及并发症危险,加之新生儿本身抵抗力弱,病情变化快,若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局部血小板凝结导致炎症反应,进而发生局部坏死,这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可诱发DIC,增加危重病人出现,因此我科NICU护士在实施静脉输液时,必须加强对血管内膜的保护意识,我们于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通过临床实践观察,针对静脉穿刺方法,拔针后按压部位及按压时间的观察和静脉炎预防等进行观察,在原有血管保护的理论基础上,总结出以下结论,对患儿较好,观点如下:

78 条记录 3/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