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呼吸系疾病患者血清神经节苷脂与癌胚抗原
目的:研究呼吸系疾病患者血清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s, GLS)与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含量及意义.方法:测定患者血清GLS、CEA,分组统计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结核、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组血清GLS含量分别为(908±300)、(755±316)、(820±294)、(570±147)mg/L;阳性率分别为87.8%、42.8%、61.1%和23.4%.四组血清CEA含量分别为(19.3±20.1)、(10.7±5.6)、(11.7±8.4)和(10.9±9.9)μg/L;阳性率分别为39.1%、20.0%、13.9%和18.8%.恶性肿瘤组中肺癌患者GLS含量及阳性率呈现未分化癌>鳞癌>腺癌,CEA正相反.GLS和(或)CEA阳性在恶性肿瘤组占92.2%,可作肺癌初筛指标;GLS和CEA阳性在恶性肿瘤组占34.8%,在非癌各组总计占5.8%,可作肺癌诊断指标.结论:肺癌患者血清GLS显著增加,对肺癌诊断有一定意义;GLS与CEA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可能更有价值.
-
呼吸系统肿瘤患者5785例临床病理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近23年呼吸系统肿瘤发病趋势及病理特点,为病理医师和临床医师提供有价值的肿瘤病理资料.方法:选自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和第二医院病理科1981~2003年23年外科手术和活检病理档案中的呼吸系统肿瘤病例共5 785例,以MicrosoftExcel表格形式存储,应用SPSS11.5对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3年间恶性肿瘤总检出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u=52.68,P=0.000.2)恶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主要是肺其次是喉;良性肿瘤的好发部位主要是鼻其次是咽.3)恶性肿瘤的发病高峰年龄为50~60岁;而良性肿瘤的发病高峰年龄为40~50岁.4)恶性肿瘤各部位的主要组织学类型为鳞癌,良性肿瘤各部位的主要组织学类型为乳头状瘤.5)23年来肺部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呈缓慢上升趋势,近几年急剧增加;鼻咽部恶性肿瘤检出率则呈缓慢下降趋势;喉部恶性肿瘤检出率在1981~1997年呈上升趋势,在1997~2003年呈下降趋势.结论: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尤其是肺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做好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关键词: 呼吸道肿瘤/流行病学 呼吸道疾病 病理资料 发病特点 -
气管或隆凸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问题的处理
目的总结治疗气管、隆凸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问题的经验,探讨防治这类肿瘤患者术后严重呼吸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气管或隆凸部肿瘤患者的术前肺功能改变、手术后并发症、手术方式和围手术期呼吸问题的处理.结果术前29例(76.3%)患者有肺通气功能障碍.术后21例患者共发生45例次并发症,其发生率为55.3%(21/38),其中呼吸道并发症占80.0%.17例患者隆凸全肺切除术或隆凸切除及成形术后,发生并发症28例次;21例其他术式的患者,发生并发症17例次.本组死亡4例,死亡率为10.5%.结论纤支镜引导直视下清醒插管、正确的术式选择、精良的吻合技术、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积极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是防治围手术期呼吸道并发症的必要手段.
-
CD34+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外周血和鼻黏膜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CD34+细胞在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和鼻黏膜中的表达及髓外CD34+细胞可能参与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的炎性细胞特别是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s,EOS)局部生成的可能性.方法取变应性鼻炎发作期和非发作期患者各1 2例,两组患者分别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仪做CD34+细胞记数;分别取鼻黏膜,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C D34+细胞,在尽可能排除血管内皮细胞和纤维细胞CD34+阳性表达后,计数CD34+细胞.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发作期外周血中CD34+细胞表达明显高于非发作期患者外周血中CD34细胞的表达(P<0.05),鼻黏膜中CD34+细胞主要表达于黏膜下层EOS聚集区,非发作期患者鼻黏膜中CD34+细胞表达明显高于发作期的鼻黏膜(P<0.01),并与活化的EOS数呈负相关.结论变应性鼻炎外周血、鼻黏膜中CD34+细胞的表达,提示了髓外CD34+细胞可能参与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的炎性细胞特别是EOS的局部生成.
-
睡眠呼吸障碍患者上气道形态与睡眠监测观察
目的通过计算机辅助纤维喉镜检查法(computer fiberoptic pharyngocopy with Mulleris maneuver,CFPMM)检测指标与多导睡眠监测指标的相关、回归分析,进一步评价CFPMM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c,OSAH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①对60例OSAHS患者分别行多导睡眠监测及CFPMM检查,CFPMM观察指标包括腭咽、舌咽小截面积,矢向径与横向径比值,咽壁顺应性;②分别将CFPMM指标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呼吸暂停指数(AI)、低血氧饱和度(SaO2)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对相关系数具有显著性的变量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①气道大塌陷时截面积与睡眠呼吸紊乱指数呈负相关,即咽腔大塌陷时截面积越小,则睡眠呼吸紊乱越严重:R2=0.126,咽腔大塌陷时截面积可以解释12.6%的AHI变化;气道大塌陷度与AHI呈正相关,即气道塌陷度(顺应性)越大,则睡眠呼吸紊乱越严重:R2=0.145,气道大塌陷度可以解释14.5%的AHI变化;②睡眠呼吸暂停指数AI随舌咽横径及舌咽小截面积的减小而加大,二者分别可以解释24.6%和7.7%的Al变化;③低SaO2仅与舌咽矢径/横径比值间的相关系数具有显著性,低SaO2随舌咽矢径与横径比值的加大而升高,舌咽矢径与横径比值可解释13%的低SaO2的变化.结论在OSAHS的诊断中,CFPMM指标中的咽腔大塌陷时截面积及咽腔大塌陷度可分别在不同程度上反应AHI的高低.
-
儿童慢性鼻及鼻窦炎与下呼吸道疾病相关性调查
目的了解儿童慢性鼻及鼻窦炎与相关下呼吸道疾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004年3月~5月间用"南京市儿童呼吸道疾病问卷调查表"对随机选择的南京市7所小学三年级学生(9~1 0岁)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诊断标准对问卷中有相关症状者,由专科医师进行集中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计发放问卷调查表1 087份,回收989份,应答率9 1%,有效答卷942份;南京市9~1 0岁儿童慢性鼻及鼻窦炎现患率为8.8%(83/942),其中男9.1%(44/484)、女8.5%(39/458),男、女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x2=0.097,P>0.05);鼻塞症状为29.0%(273/942)、流鼻涕症状为31.5%(297/942)、头痛头昏症状为18.2%(171/942).慢性鼻及鼻窦炎合并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发病率分别为19.3%、21.7%,较非慢性鼻及鼻窦炎人群发病率(分别为3.8%、8.4%)高,经x2检验,两组间支气管哮喘、气管炎发病率在统计学具有显著差别(P<0.01),而两组间支气管扩张发病率(分别为1.2%、0.1%)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鼻及鼻窦炎是儿童常见病,与支气管哮喘、气管炎等下呼吸道相关疾病密切相关.
-
儿童呼吸道特殊异物取出方法及器械研制
目的探讨儿童呼吸道特殊异物的取出方法及器械在取出术中的应用.方法根据异物的形状、大小和特性,设计出不同的手术器械,分别利用凝钩法(4例)、螺旋凝固法(9例)、螺丝拧取法(1 3例)、三齿反张钳法(78例)和铁磁吸取法(28例)取出1 32例大型的塑料帽异物和金属异物.结果全部异物均一次成功取出,111例经口支气管镜下取出,21例经气管切开口支气管镜下取出,无死亡病例和开胸取异物病例.结论根据不同的异物选择不同的器械,方可保证手术成功率,适时酌情应用气管切开术可避免致命的并发症或意外死亡.
-
NLRP3炎性小体与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上、下呼吸道疾病,尤其是一些慢性炎症性疾病之间有着密切相关性.NLRP3炎性小体是一种存在于细胞浆中的多蛋白复合物,由NLRP3支架、ASC和caspase-1三部分组成,是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研究发现,NLRP3炎性小体与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本文就NLRP3炎性小体与上、下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相关性做一综述.
-
慢性鼻-鼻窦炎与下呼吸道疾病的相关性
慢性鼻-鼻窦炎作为上呼吸道炎症性疾病,对下呼吸道疾病有重要影响。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已证明上、下呼吸道炎性疾病通常合并存在,“联合气道疾病”观点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同。上、下呼吸道各部在解剖结构上延续,组织形态及生理功能上相似,所以炎症发生时可以相互累及。本文就慢性鼻-鼻窦炎与下呼吸道疾病的相关关系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为上、下呼吸道疾病的综合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
分泌蛋白Periostin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分泌蛋白(Periostin)是由白介素-4、白介素-13及转化生因子-β等诱导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分泌的细胞外间质蛋白,是参与及推动Th2型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因子,在组织重建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Periostin在上下呼吸道疾病中的新研究现状。
-
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癌变相关基因研究
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喉部常见良性肿瘤,临床上以反复复发为主要发病特点,目前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幼儿及成年型两种类型发病的癌变几率不同,后者更易癌变,因此了解癌变相关基因的表达对于该疾病进一步认识及未来的对因治疗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癌变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儿童难治性咳嗽128例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128例儿童难治性咳嗽的病因以及鼻部症状干预对儿童难治性咳嗽症状的影响.方法 128例在哮喘科诊断为难治性咳嗽的儿童来耳鼻咽喉科会诊,对通过电子鼻咽镜等检查确诊有鼻部疾病的患儿进行对症治疗.结果 128例患儿中,116例有鼻部症状,其中诊断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者92例(71.9%),有鼻部疾病但未诊断为UACS者24例(18.7%),无鼻部疾病者12例(9.4%).在诊断为UACS患儿中,合并变应性鼻炎76例、鼻-鼻窦炎39例、腺样体肥大54例、慢性鼻炎8例.有鼻部疾病但未诊断为UACS的患儿中,慢性鼻炎10例,变应性鼻炎14例.诊断为UACS的92例患儿中有规律咳嗽的62例,有鼻部症状的65例,主观感觉鼻涕倒流的18例,口呼吸或打鼾的32例,鼻道内可见脓性分泌物的61例,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的58例,从口咽部可见鼻咽部脓性分泌物的41例,第1次电子鼻咽镜检查鼻咽部可见脓性或黏性分泌物者91例.经对症治疗14 d后,诊断为UACS的患儿的咳嗽缓解率为97.8%(90/92)高于无UACS的鼻部疾病患儿(1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21,P=0.000).结论 UACS在儿童难治性咳嗽患儿中有较高的发病比例,治疗鼻部疾病能有效缓解患儿咳嗽症状.
-
幼年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的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 对幼年型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病(juvenile-onset 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JORRP)患儿长期随访至其满14岁,观察其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治疗的120例JORRP患儿术后的临床病例资料,并进行长期随访.排除死亡及失访患儿,将≥5年未复发者定义为治愈组,<5年复发者定义为复发组,采用SPSS 21.0软件统计分析两组间初次手术年龄、个人总手术次数、病变侵袭性、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气管切开、气管切开后气道播散及戴管时间的差异.结果 终共随访到103例,其中6例死亡.初次手术年龄高峰约4.5岁,约9岁出现自愈倾向.治愈组43例,治愈率41.7%(43/103);复发率58.3%(60/103).复发组的个人总手术次数、病变侵袭率、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率、声音嘶哑G评分均较治愈组高(F=13.02,χ2=13.04,χ2=17.37,Z=-4.59,P值均<0.05).复发组气管切开后所致气管内播散比例较治愈组高[66.7%(14/21)比27.8%(5/18),χ2=16.01,P<0.05];与治愈组戴管时间比较,复发组气管切开后戴管时间更长[(3.4±3.1)年比(8.3±6.7)年,χ2=7.19,P<0.05)].结论 41.7%患者至少5年未复发.治愈组与复发组JORRP患儿发病在个人总手术次数、病变侵袭情况、气管切开后瘤体气管内播散、气管切开后戴管时间、HPV分型、声音嘶哑G分级评估等方面存在差异.
-
CT测量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上呼吸道狭窄定位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确定上呼吸道CT扫描测量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syndrome,OSAS)患者上呼吸道狭窄或阻塞部位的定位诊断意义.方法采用螺旋CT自鼻咽顶部到声门之间的区域进行连续扫描,应用图像工作站测量软腭后区、悬雍垂区、舌后区和会厌后区的气道横截面积和各径线长度以及咽壁厚度等指标,通过225例健康人测量确立正常值范围.同样检测54例经多导睡眠监测系统确诊的OSAS患者,其中14例测量睡眠呼吸暂停发作时上呼吸道CT扫描的结果,与相应解剖区的正常值比较.结果.54例OSAS患者中,12例无明显的上呼吸道狭窄,42例中有67个平面存在狭窄.仅有1个平面狭窄者24例,表现为软腭后区狭窄者14例,悬雍垂区狭窄者2例,舌后区狭窄者3例,会厌后区狭窄者5例.14例表现为相邻的两个解剖区域的共同狭窄,其中为软腭后区+悬雍垂区者4例,悬雍垂区+舌后区者5例,舌后区+会厌后区者5例.1例表现为软腭后区、悬雍垂区和舌后区的狭窄,有3例表现为整个上呼吸道4个解剖区域的狭窄.14例OSAS睡眠呼吸暂停发作时上呼吸道CT扫描的结果与常规CT扫描测量所提示的上呼吸道狭窄部位基本一致.结论大部分OSAS患者存在上呼吸道的解剖性狭窄,上呼吸道的CT扫描测量可以较好的确定具体狭窄部位,常规CT扫描测量提示的上呼吸道狭窄部位与睡眠呼吸暂停发作时上呼吸道的阻塞部位基本一致.
-
中耳炎的分类分型和诊治
中耳炎是指中耳组织结构的感染性或炎性疾病.这种炎症通常是源于咽部感染,感冒或其他的呼吸道疾病.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报告,中耳炎是小孩求医常见的原因.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生阻塞部位上呼吸道的CT测量
了解CT测量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患者上呼吸道狭窄的定位诊断意义.已知上呼吸道阻塞部位的OSAS患者共35例,将其阻塞部位CT测量资料与年龄性别相近的35名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患者组的各平面气道横截面积、气道前后径、左右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咽喉壁和咽侧壁软组织厚度多大于对照组.发生睡眠期呼吸道阻塞的部位中有72.13%在患者清醒时其气道横截面积低于正常值.研究表明,阻塞部位的CT测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72.13%的病例可以在常规的CT扫描测量中发现呼吸道解剖性狭窄.
-
新兵集训期间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新兵集训期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规律.方法 对驻天津某部2008年入伍新兵采用分层随机的整群抽样方法获得样本.按照国际ICD-10标准进行疾病分类.采用Epiinfo 6.0录入数据,用SPSS11.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居首位,达到387.60‰,累计占到所有系统疾病的53.87%.上呼吸道感染、咽炎和扁桃腺炎位居呼吸系统疾病前3位,累计占到整个呼吸系统疾病的95.97%.集训期间,呼吸系统疾病在开训后第2周出现发病高峰,达到54.29‰.华北、华中、华东和东北地区来源的新兵发病率不同(χ~2=25.790,P<0.0083).农村和城市新兵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1,P>0.05).结论 新兵集训期间要重视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开训前2周适训期和季节变换时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呼吸系统疾病预防只需遵循其本身发病规律,无须考虑兵源地域和城乡因素.
-
慢性咳嗽:呼吸科医生面临的新挑战
咳嗽是人体必不可少的一种生理反射.婴儿出生之初,医务人员就会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刺激其咳嗽反射,咳出生产过程中可能误吸的羊水,进而产生深呼吸使肺得以张开,随之婴儿将以响亮的哭声宣告自己来到人世.这种生理反射将伴随人的终生,如果咳嗽反射消失或明显减弱,则意味着无法排出气道分泌物和吸入气道的异物,这对存在大量气道分泌物的肺炎等患者可能是致命的.但是如果本来就没有什么分泌物需要排出,却不能自制地产生过于频繁、强烈的咳嗽以至于影响休息、带来痛苦则应认为是一种疾病.
-
微量免疫荧光试验诊断呼吸道肺炎衣原体急性感染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n)急性感染在呼吸道疾病中的重要性.方法:用微量免疫荧光试验检测血清中Cpn抗体IgG.结果:35.5%呼吸道疾病存在Cpn急性感染.在肺炎组抗体(效价≥512)阳性率为47.6%,提示1998年至1999年可能处在北京市Cpn流行期;在哮喘组的阳性率达到50%;在肺心病组和肺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50.0%和26.3%.结论:检测Cpn抗体IgG有助于对Cpn急性感染进行确诊,从而指导临床用药.
-
一氧化氮与呼吸道病毒感染
以往认为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存在于烟雾、臭氧和酸雨中的、污染空气的有毒成分.然而自从1987年发现哺乳动物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内源性NO以来,NO的生理和病理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证实NO有广泛的功能包括血管调节、神经传导、宿主防御及细胞毒性作用[1-4].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NO在调节肺功能和肺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5-7].活性氮和活性氧系列对细菌和霉菌等的防御作用的重要性已得到公认,但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尚未完全明了[8,9],对呼吸道病毒感染与NO关系的研究报道更少,本文就目前NO与呼吸道常见病毒感染及其与气道关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