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宋来军

    目的 探究原发性肝癌诊断时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行常规体检的健康者3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甲胎蛋白(AFP)、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及19-9(CA125和CA19-9)联合检测,对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AFP、PIVKA-Ⅱ、CEA、CA12及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患者与健康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差异显著,通过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有效诊断原发性肝癌,因此该种诊断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消化系统肿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陈铭莲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取2015年5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消化系统肿瘤患者40例,设为观察组;取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4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2组癌胚抗(CEA)、糖类抗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及甲胎蛋白(AFP)水平,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AF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血清肿瘤标志物用于消化系统肿瘤患者中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呼田晶

    目的 评价核磁共振(MRI)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执行CT与MRI检查,以手术病例为诊断金标准,比较两种方式的检出率.结果 MRI检出率为100.0% (48)明显高于CT 79.17% (38),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膝关节损伤的诊断中,核磁共振具有较高检出率,有助于为进一步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 CT和MR应用在未出血性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诊断中的效果研究

    作者:陈明哲;吕春秀

    目的 本次主要对CT和MR应用在未出血性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诊断中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疑似nAVM(未出血性脑动静脉畸形)患者40例,所选患者均采取CT平扫、增强MR平扫及MRA(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采取3D CE MRA(3D增强磁共振成像)与SWI(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10例.结果 ①所有患者中,位于皮髓与脑皮质相交处30例,深部脑白质4例,侧脑室内4例,幕下2例;②CT平扫表现:混杂密度(高密度为主),MR流空血管影32例(引流静脉与供血静脉显示明显24例),3D CE MRA异常血管团明显10例.结论 对nAVM实施准确且无创性的定性及定位,可将其组织结构明确显示出,MR平扫与3D CE MRA、SWI以及MRA检查相结合可作为nAVM患者临床影像检查的首选方式.

  • 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应用CT与MRI诊断 的效果观察

    作者:廉响

    目的:探究CT与MRI在诊断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具体效果与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所收治的86例膝半月板与关节软骨损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CT诊断,观察组采用MRI诊断,诊断结束后对检查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不同方式下的诊断效果.结果:在关节软骨损伤检出情况上,观察组检出例数为41例,检出率为95.3%;对照组检出例数为35例,检出率为81.4%;在半月板损伤检出情况上,观察组检出例数为42例,检出率为97.7%;对照组检出例数为37例,检出率为86.0%,2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在诊断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临床检出率要高于CT诊断,因此,可以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 急性肺栓塞应用心脏彩超诊断的效果分析

    作者:王莹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应用心脏彩超诊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02年1月~2012年1月共收集的5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采用心脏彩超诊断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下降、心动过速及休克;应用心脏彩超、动脉血气分析和肺动脉造影检查阳性率高,可达100%,而胸部X线片、肺CT阳性率较低,心电图特异性改变占22%.结论:心脏彩超能早期及时诊断急性肺栓塞,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减少患者死亡.

  • 核磁共振乳腺钼铑双靶对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比较

    作者:孙永华

    目的:比较核磁共振及乳腺钼铑双靶在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用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经过病理学诊断证实为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和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核磁共振和乳腺钼铑双靶进行影像诊断。随机将患者分为30例观察组和30例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核磁共振进行影像诊断,对照组采用乳腺钼铑双靶进行影像诊断,对比核磁共振以及乳腺钼铑双靶在早期乳腺癌影像诊断中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核磁共振影像诊断后,其诊断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经过乳腺钼铑双靶影像诊断后,其结果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85%。由此可见,采用核磁共振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影像诊断的准确率要高于乳腺钼铑双靶的影像诊断准确率,2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效果更优于乳腺钼铑双靶。

  • 胸壁肿物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巍;李春雨;刘彦丽;邹松平

    目的:探讨胸壁肿物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月期间对42例胸壁肿物包括肺、胸膜和胸膜下病变行彩色超声引导下胸壁肿物穿刺活检术.结果:胸壁结核21例,胸壁脓肿5例,转移癌6例,包裹性积液7例,胸膜间皮瘤3例.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是近今年刚刚开始出现的新技术,这种技术对于人体各个部位肿物的定性诊断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帮助,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我院自开展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新技术(USGAB),迄今已积累700余例经验.它被广泛用于全身多部位器官病变的组织学诊断,包括颈部和甲状腺肿物、乳腺肿物、胸腹部诸器官病变、前列腺癌和阴囊肿物等,2007年1月~2009年1月期间对24例胸壁肿物包括肺、胸膜和胸膜下病变行彩色超声引导下胸壁肿物穿刺活检术,取得了满意的诊断效果,总结如下.

  • 血清降钙素原对慢性肾病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评价

    作者:韩颖敏;郑寿浩;肖达平;任应鹏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慢性肾病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效果,为提升慢性肾病细菌感染患者的疗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肾病患者2 104例,根据是否发生院内细菌感染分为感染组116例和非感染组198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PCT含量,计算PCT对慢性肾病患者细菌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析感染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以及相关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清PCT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与感染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PCT≥0.4 ng/ml作为阳性标准,灵敏度80.2%(93/116),特异性97.6%(1941/1988);阳性预测值66.4%(93/140),阴性预测值98.8%(1941/1964);116例感染患者共培养出132株病原菌,感染单一菌株患者100例,混合感染患者16例,革兰阴性菌93株占70.5%,革兰阳性菌39株占29.5%;感染组患者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林、红霉素、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耐药率较高,>85.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耐药率<6.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红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耐药率较高,>70.0%,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耐药率<13.0%;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替卡西林、阿莫西林、头孢曲松等耐药率较高,>80.0%,对苄卡西林、万古霉素敏感,耐药率为0;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替卡西林、阿莫西林、头孢曲松等耐药率较高,>75.0%,对万古霉素敏感,耐药率为0.结论 血清PCT的检测对于慢性肾病患者细菌感染早期的诊断指标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慢性肾病患者感染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提升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 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与荧光定量PCR在肺外结核诊断效果评价

    作者:钟靖;毛佳斌;李萍;吴雪琴;郑晟超

    目的:研究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与荧光定量PCR在肺外结核的诊断效果,为提高临床确诊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1月医院诊治250例肺外结核患者,采用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与荧光定量PCR测定,将诊断结果与诊断标准进行比较,试验组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果,对照组进行荧光定量PCR诊断,分析γ‐干扰素释放试验与荧光定量PCR在肺外结核中的诊断效果及应用价值。结果试验组189例检测出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75.6%,对照组86例检测出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34.4%;试验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灵敏度为92.0%、特异性为94.0%,高于对照组的灵敏度76.0%、特异性为78.0%。结论肺外结核患者采用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阳性率和特异性较高。

  • C-反应蛋白在肿瘤与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崔静;花威;刘超;郑鹏远;于泳;周英发

    目的 研究C-反应蛋白(CRP)在肿瘤和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9月医院诊治的80例肿瘤和感染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设置为试验组,选取同期61名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所有试验对象均采用散射比浊发定量检测CRP水平,采用德国BRAHMS GM bH降钙素原测定试剂盒检测降钙素原水平,分析CRP在肿瘤和感染性疾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试验组CRP、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CRP阳性率为2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92%;不同类型的肿瘤和感染性疾病CRP阳性率不同,其中肿瘤恶性化程度越高CRP阳性率越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的肿瘤和感染性疾病治疗稳定后CRP阳性率均有所下降.结论 肿瘤和感染性疾病患者动态检测CRP效果理想,其确诊率显著高于降钙素原水平,必要时可以CRP联合降钙素原诊断,提高临床确诊率.

  •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对肝肿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梁娴;黄利;符川;赵妍妍;赖积能;杨克丰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在肝肿瘤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治疗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肝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采用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及二者联合进行诊断,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率.结果 超声造影诊断的恶性肿瘤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0.0%、82.2%和81.7%,弹性成像诊断的恶性肿瘤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6.7%、86.7%和81.7%,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诊断的恶性肿瘤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3.3%、93.3%和93.3%,超声造影联合弹性成像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率均比单独应用高,三组诊断方法有可比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超声造影在诊断肝肿瘤患者方面取得的成效显著高于二者的单独应用,临床治疗过程中能提供更合理的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 腹部对比增强多排螺旋CT对原发性胃癌壁外血管侵犯的诊断效果

    作者:于继群;张军;李哲;郑石磊;刘永利;雷振

    目的 探讨腹部对比增强多排螺旋CT对原发性胃癌壁外血管侵犯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中铁山桥集团医院收治的105例原发性胃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将直肠癌高分辨MR图像定义的壁外血管侵犯(EMVI)评分标准及增强多排螺旋CT(ceM-DCT)检查影像结果相结合,判定胃癌EMVI阳性或阴性,分析ceMDCT诊断胃癌壁外血管侵犯(EM-VI)阳性与患者年龄、性别和分期等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 ceMDCT检查结果显示,105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中,EMVI阳性患者34例(32.4%),EMVI阴性患者为71例(67.6%).ceMDCT诊断胃癌壁外血管侵犯(EMVI)阳性与肿瘤生长方式和直径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和组织类型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EMVI阳性与ctTNM分期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对比增强多排螺旋CT能定性诊断原发性胃癌壁外血管侵犯疾病,诊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参数对肝脏肿瘤性质的鉴别诊断效果

    作者:韩秉艳;邓佳敏;贾文宵;王皓;谢超;王云玲

    目的 分析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参数对肝脏肿瘤性质的鉴别诊断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1月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8例肝脏肿瘤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成像平扫,磁共振THRIVE动态增强扫描及多b值(b=0、50、100、200、400、600、800、1000和1200s/mm2)扫描,DWI采用双指数模型获得慢速扩散系数(D)、快速扩散系数(D*)和快速扩散成分的百分比(f).对不同肿瘤性质病人的D和D*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良性肝脏肿瘤患者D值为(1.71±0.61)×10-3 mm2/s,D*值为(22.1±18.6)×103mm2/s,f值为(34.1 ±23.8)×10-3mm2/s;恶性肿瘤患者D值为(1.05 ±0.41)×10-3 mm2/s,D*值为(16.7±15.1)×10-3 mm2/s,f值为(24.1±15.4)×10-3mm2/s.两组f值无明显差异,D值和D*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参数D的曲线下面积、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均高于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IVIM-DWI参数D和D*值能够有效提高肝脏肿瘤性质的鉴别诊断效果,为定性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其中,D值有助于更好的区分肿瘤性质.

  • 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彩超检验结果分析

    作者:郭佳妮;王晨生;靳亚妮;汤哲锋

    目的:综合分析彩超判断子宫内膜厚度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在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妇女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A组)、30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B组)、30例子宫内膜炎患者(C组)以及30例正常子宫内膜患者(D组).分析四组患者的平均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均匀厚度以及血流特征等参数指标.结果:A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B、C、D三组患者(P<0.05);A组患者与B、C、D三组患者的内膜均匀程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流特征≤4的比例显著高于B、C、D三组患者(P<0.05).结论:彩超判断子宫内膜厚度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效果比较高.

  • MRI在膝关节软骨损伤分级诊断中应用研究

    作者:王赢

    目的 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在膝关节软骨损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为临床医生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来我院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患者10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根据磁共振成像检查评估手术风险及制定相应手术方式.术中观察实际情况,并与术前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相比.结果 108例患者采用MRI检查共检出375个(73.67%)软骨面呈现异常现象;通过专业医师诊断分级发现,375个软骨面中有139个(27.31%)软骨面评定为Ⅰ级,有69个(13.56%)软骨面评定为Ⅱ级,有74个(14.54%)软骨面评定为Ⅲ级,有93个(18.27%)软骨面评定为Ⅳ级;通过手术发现,MRI检查膝关节软骨损伤数量和程度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膝关节软骨损伤分级诊断中采用MRI检查准确性高,为临床医生评估手术风险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可将其作为膝关节软骨损伤分级诊断的首选方法.

  • B超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在精索静脉曲张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李远

    目的 探讨B超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诊断精索静脉曲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4例精索静脉曲张症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32例,采用B超诊断),B组(32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诊断),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结果 B组诊断准确率(100.0%)高于A组(81.3%),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与B超检测比较,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诊断精索静脉曲张症更加全面,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宫外孕中的应用及诊断分析

    作者:杨虹宇

    目的 研究在宫外孕患者中使用经阴道超声进行诊断的价值和效果.方法 60例宫外孕患者,均使用超声检查,检查方式为经阴道以及经腹部两种,对比两种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 之间的差异,研究经阴道超声的准确率.结果 经阴道超声检查的宫外孕、附件包块检出率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宫外孕的诊断,使用经阴道超声具有准确的检测结果 ,并且对于附件包块也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对于患者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彩超检查在甲状腺结节性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凡

    目的:探讨彩超检查甲状腺结节性质的临床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彩超检查判断甲状腺结节性质,并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观察患者的诊断符合率、误诊率。结果48例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甲状腺结节良性43例,恶性5例。彩超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性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97.7%,甲状腺结节恶性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83.3%,误诊为甲状腺结节恶性1例,误诊率为2.1%。结论彩超检查可明确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符合率高,值得推广。

  • 红外热成像与CT/MRI在门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诊断中的效果对比

    作者:梁芳;张志海;邓燕霞;李卫星;袁晓鹏;刘波

    目的 探究红外热成像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在门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10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CT检测、MRI检查及红外热成像;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红外热成像图的特点并描述;分析比较红外热成像与CT/MRI检测的阳性率和阴性率;观察并比较红外热成像与CT/MRI检测对腰部、大腿前侧、大腿后侧、大腿外侧、膝关节小腿前侧、小腿后侧、踝关节、足底内侧及足底外侧等部位损伤情况的检出率.结果 与正常人体红外热成像图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热像图呈现出显著的不对称性.患者的损伤部位色彩严重不匀,脊柱力线呈现间断且不完整;肢体两侧和臀部呈现明显热度不对称,两侧部位呈现局部片状高温或低温;腰骶部菱形窝表现为热度不对称.1000例患者经CT/MRI确诊,经红外热成像检测阳性944例,阴性56例,阳性率94.40%,阴性率5.60%.以CT/MRI检测到的患者病变部位为标准,红外热成像检测与CT/MRI检测对腰部、大腿前侧、大腿后侧、大腿外侧、膝关节小腿前侧、小腿后侧、踝关节、足底内侧及足底外侧等部位损伤情况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外热成像检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易于操作,能够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检测.

782 条记录 9/40 页 « 12...6789101112...394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