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阑尾类癌的治疗进展

    作者:邓小强;邹声泉

    类癌(carcinoid tumor)概念的提出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早由Lubarsch用来描述一组生长缓慢、低度恶性的肿瘤.类癌虽为恶性,但因为其具有相对良性的生物学特性,1907年Obemdorfer将其命名为"Karzinoid"以区别于恶性胃肠道腺癌,在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中,人们将许多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肿瘤统称为"类癌",类癌系来源于神经嵴的一系列内分泌细胞(APUD)肿瘤范畴的一种常见肿瘤.生物学特性介于良、恶性之间,它们虽然具有浸润、转移倾向,但与其他腺癌相比,其临床特征更倾向于良性.类癌好发于人体的胃肠道,以阑尾部位为多.阑尾类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发病率低.绝大多数为术中或术后病理检查发现.由于多种原因术前很难定性诊断.

  • 榄香烯及5-氟脲嘧啶生化调节方案治疗胃肠道腺癌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学;贾立群;程志强;王如良;初玉平

    目的:观察榄香烯及5-氟脲嘧啶(5-Fu)生化调节方案治疗胃肠道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分组法将60例胃肠道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例,给予5-Fu及顺氯氨铂(DDP)单纯化疗.观察组40例,给予榄香烯联合5-Fu/DDP化疗,观察1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TC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观察肿瘤病灶大小变化,同时记录临床症状变化及化疗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癌灶缓解率分别为42.5%和25%,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等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榄香烯联合化疗的疗效较单纯化疗好,可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

  • 羟基喜树碱、顺铂、5-氟脲嘧啶和醛氢叶酸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

    作者:刘巍;冯威健;张树成;翟宝娥

    胰腺癌是预后较差的肿瘤,诊断时只有部分患者可以适合手术切除,化疗对于晚期胰腺癌的作用是有限的.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喜树碱及其衍生物(如CPT-11)特异性地拮抗拓扑异构酶Ⅰ、损伤DNA,对胃肠道腺癌显示较高的疗效;作为腺癌化疗的首选药物5-氟脲嘧啶(5-FU)、醛氢叶酸(LV)和顺铂(DDP)对其均有生化调节作用,三者的序贯给药在治疗腺癌方面有较高的疗效.

  • 胃肠道腺癌组织中HIF-1α、COX-2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志坤;李淑静;高秀江;朱振龙;陈浩

    目的 联合观测HIF- 1α、COX-2在胃肠道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经病理证实的37例为胃肠道腺癌组,其淋巴结转移组织37例作为淋巴结转移癌组,正常胃肠道黏膜组织37例作为正常胃肠道黏膜组,采用链霉素-生物素(S- P)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三组组织中HIF- 1α、COX-2的表达.采用Wilcoson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胃肠道腺癌组和淋巴结转移癌组中HIF- 1a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胃肠道黏膜组织(P<0.05);淋巴结转移癌组及胃肠道腺癌组组织中的HIF-1α、COX -2阳性表达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 1α、COX -2在胃肠道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癌的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胃肠道黏膜,它们共同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联合检测上述标志物有一定的临床及病理意义.

  • 胃肠道腺癌组织中Bax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高秀江;李淑静;朱振龙;何春年

    目的 探讨Bax在胃肠道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本课题以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腺癌组织37例为研究组,以其胃肠道腺癌淋巴结转移组织37例和正常胃肠道黏膜组织37例为对照组.采用链霉素-生物素(S-P)免疫组化技术,测定胃肠道腺癌、正常胃肠道黏膜、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Bax的表达.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胃肠道腺癌、胃肠道腺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Bax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胃肠道粘膜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肠道腺癌组织中Bax蛋白阳性表达率略高于胃肠道腺癌淋巴结转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x在胃肠道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癌的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胃肠道黏膜,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相关,检测上述标志物有一定的临床及病理意义.

  • 胃肠道腺癌组织中nm23与Ki67、ToPoⅡ的表达情况分析

    作者:王代文;唐治蓉;朱华容

    目的 探讨nm23与Ki67、ToPoⅡ在消化道腺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m23与Ki67、ToPoⅡ在消化道89例腺癌中的表达,并对结果进行判断分析.结果 nm23总阳性率为95.5%(85/89),高-中分化癌阳性率93.8%(60/64),低分化癌阳性率为100%.Ki67总阳性率为91.0%(84/89),高-中分化癌阳性率92.1%(59/64),低分化癌阳性率为88.0%(22/25).ToPoⅡ总阳性率为84.3%(75/89),高-中分化癌阳性率81.2%(52/64),低分化癌阳性率为92.0%(23/25).nm23与Ki67有负相关性,随nm23阳性强度的增加,Ki67阳性强度降低(P<0.05).nm23与ToPoⅡ无相关性(P>0.05).结论 nm23与Ki67呈负相关,与ToPoⅡ无相关性.

  • 胃肠道腺癌组织中HIF-1α、COX-2及Bax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高秀江;李淑静;朱振龙;何春年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环氧化酶-2(COX-2)及Bax在胃肠道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腺癌组织37例为胃肠道腺癌组,以其胃肠道腺癌淋巴结转移组织37例作为淋巴结转移癌组,正常胃肠道黏膜组织37例作为正常胃肠道黏膜组.采用链霉素-生物素(S-P)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测定3组癌组织中HIF-1α、COX-2及Bax的表达.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胃肠道腺癌、胃肠道腺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HIF-1α、COX-2及Bax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胃肠道黏膜组织(P <0.01);胃肠道腺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及胃肠道腺癌组织中HIF-1α、COX-2及Bax蛋白阳性表达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COX-2及Bax蛋白在胃肠道腺癌及其淋巴结转移癌的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正常胃肠道黏膜,其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相关,检测上述标志物有一定的临床及病理意义.

  • RegⅣ和HIP在胃肠道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康晓芳;齐凤杰

    研究再生基因4(RegⅣ)和肝细胞癌-肠-胰腺中表达的基因(HIP)在胃肠道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构建微阵列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胃肠道腺癌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RegⅣ和HIP的表达.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egⅣ的表达显著下降,HIP的表达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egⅣ与HIP在胃肠道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且与患者组织学分级均不相关.提示RegⅣ、HIP在胃肠道腺癌中表达具有一定关联性,可能为胃肠道腺癌治疗靶点提供重要依据.

  • 胃肠道腺癌手术前后化疗的研究

    作者:钮兰芬;姚成汉;黄健;张金坤;蒋继周;边晓玲;沈清

    1995年1月~2000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及普外科经纤维、电子胃镜及肠镜活检病理检查共诊断胃癌60例、肠癌40例,作者对手术前后接受和未接受规范化疗患者的生存期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了随访分析,现报道如下。

  • 亚叶酸钙/氟尿嘧啶、顺铂3种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腺癌

    作者:杨树军;李玉富;刘艳艳;王玉琴;李莉;马保根

    目的:观察两种剂量的亚叶酸钙(CF 20 mg/m2,200 mg/m2)、两种给药方法的氟尿嘧啶(5-FU,持续灌注和每天静滴2小时)与顺铂(DDP 20 mg/m2)组成3种方案分别治疗晚期胃肠道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999年1月~2000年11月住院治疗的晚期胃肠道腺癌36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回顾性分析1997年4月~1998年12月住院治疗的29例同种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A组:CF 200 mg/m2,静滴2小时,每天1次,连用5天;5-FU 3 g/m2,持续静脉灌注5天(加入Baxter泵内),DDP 20 mg/m2,静滴2小时,每天1次,连用5天.B组:CF 20 mg/m2,用法同A组;5-FU、DDP剂量与方法同A组.C组:CF 200 mg/m2,用法同A、B组;5-FU 600 mg/(m2·d),用法同CF;DDP方法同A、B组.以上方案每3周为1周期,连续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n=20)胃癌8例、大肠癌12例,有效率(CR+PR)分别为50%(4/8)、41.7%(5/12);B组(n=16)胃癌7例、大肠癌9例,有效率(CR+PR)分别为42.9%(3/7)、44.4%(4/9);C组(n=29)胃癌14例、大肠癌15例,有效率(CR+PR)分别为35.7%(5/14)、40%(6/15).毒副反应:A、B两组血液毒性、胃肠道反应及肾、膀胱毒性相近.C组则轻度的肾、膀胱毒性出现较多(27.5%)及静脉炎占34.5%.临床疗效统计处理用χ2检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CF、持续灌注5-FU 3g/ m2(120小时)联合DDP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腺癌,具有疗效好、患者的耐受性较好,相对经济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大的患者.

  • FLP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双跃荣

    胃肠道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肿瘤,因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化疗成为晚期病人的主要治疗手段.我们自1996年3月至2001年2月采用醛氢叶酸(CF)、氟脲嘧啶(5-FU)、顺铂(PDD)组成的FLP方案治疗47例晚期胃肠道腺癌,对其疗效及毒副反应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 胆囊癌34例临床分析

    作者:崔树凡;任爱军;赵明泉

    胆囊癌(gall blander carcinoma)是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约占全部胃肠道腺癌的1/5,男女之比为1:3[1],发病年龄多为50岁以上.由于其症状多为炎症和结石所致,早期胆囊癌缺乏临床症状,确诊时大多已属晚期.现结合我科收治胆囊癌患者34例,对其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 “开源”与“节流”——口服氟尿嘧啶类药物的研发理念及疗效优化策略

    作者:陈功

    1957年,Heidelberger及其同事Dushinsky研发了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为人类抗癌活动做出了一大贡献.由于疗效确切和价格低廉,半个多世纪以来,5-FU一直是治疗乳腺癌、胃肠道腺癌和头颈鳞癌的主要临床用药,尤其是胃肠道癌,5-FU更是治疗中不可或缺的药物.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