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血管病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莉

    目的 针对早期抗抑郁治疗对于脑血管疾病的预后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早期抑郁患者40例,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0例,在早期给予系统的抗抑郁的治疗[对照组20例,使用一般形式的抗抑郁治疗,比较两组的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运动功能评测以及巴塞尔指数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而对照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没有得到提升,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进行早期的抗抑郁治疗能够有效的提升康复疗效,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不良情绪以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作者:杨军东

    目的:研究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不良情绪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脑卒中住院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及抗抑郁药物氟西汀早期抗抑郁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3个月后,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抑郁程度,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比较两组患者卒中后的肢体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1、2、3个月的抑郁评分(8.2±1.6、7.9±1.3、6.1±1.2)均低于对照组(22.3±2.5、19.2±3.1、17.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抗抑郁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消除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卒中后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

  • 优质护理对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作者:孙银凤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随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抗抑郁和降压治疗,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护理前后抑郁状态评分.结果护理前,观察组SDS评分为(68.95±6.63)分,与对照组的(68.89±6.6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为(35.54±2.2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73±2.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抗抑郁治疗的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施以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抗抑郁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云清;史丽萍;刘贵生;王萍;王星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与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关系及抗抑郁药对其的疗效.方法:对30例正常人和22例IBS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用抗抑郁药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盐酸氟西汀(百忧解)治疗IBS患者,疗程均为8周,治疗后再行量表评分.结果:三种量表(HAMD、HAMA、SCL-90)评分对比,均显示IBS患者的精神躯体症状与正常人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但在日夜变化和精神病理上,差异无显著性;IBS患者接受抗抑郁药治疗8周后,精神和躯体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IBS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普遍存在抑郁和焦虑情绪,用抗抑郁药治疗能显著改善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

  • 不稳定性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采用抗抑郁治疗的价值探讨

    作者:周华海

    目的:观察抗抑郁治疗对不稳定性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不稳定性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心血管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奥氮平抗抑郁药物,对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硝酸甘油使用剂量及住院次数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每周发生心绞痛≥1次11例(32.4%)明显少于试验组的28例(85.3%)(P<0.05);对照组每周硝酸甘油用量控制在≤2 mg10例(29.4%)明显少于试验组的27例(79.4%)(P<0.05);动态心电图检测中,试验组疗效明显较好。结论:对不稳定性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抗抑郁治疗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能较好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脑卒中患者实施抗抑郁治疗的康复效果探讨

    作者:宋卫华;张锦黎;刘向永

    目的 研究在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实施抗抑郁治疗对患者所起到的康复效果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不进行抗抑郁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抗抑郁性治疗,从抑郁程度、运动和神经功能、治疗有效率等方面对于不同治疗效果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4周的干预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都有所下降,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和神经功能评分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运动和神经功能评分都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14、3.212,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是96%,而对照组患者则只具有64%%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5,P<0.05).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抗抑郁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促进患者运动和神经功能的提升,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

  • 抗抑郁治疗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及康复的影响

    作者:张文洲

    目的 老年脑卒中后的抑郁症是脑卒中患者恢复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文章主要对该类患者的抗抑郁治疗展开叙述.方法 主要采用两组对照的方法进行分析,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脑卒中患者50例,并将患者随机进行分组,即入院后进行普通治疗的25例和使用加强抗抑郁治疗的患者25例.结论 老年脑卒中患者在手术后的抗抑郁治疗很有必要,对于其神经方面的恢复有很大作用.

  • 治疗抑郁症,小心用药误区

    作者:俊冕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疾病,药物治疗是主要方法之一.然而,由于人们对抗抑郁药的特性和适应症等认识不足,误用、滥用现象较为普遍.误用一:用抗抑郁治疗其他精神疾病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将其他的精神和行为问题误认为是抑郁症,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治疗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例如:将抗抑郁药用于没有抑郁症状的阿茨海默病(老年前期痴呆与老年性痴呆);单用抗抑郁药治疗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结果不能解决问题,反而造成了一些新的问题.

  • 脑卒中后抑郁症及其临床治疗概况

    作者:王朝强;王艳杰;黄泳;沈琴;邱建忠

    脑卒中是目前人类死亡率高三大类疾病之一,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指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卒中(相对于静息性卒中而言)后引发的抑郁症,表现为忧伤或郁闷,情绪低落,是对丧失、失望或者失败所产生的一种异常的负面情绪反应[1].PSD必须有脑卒中这个前提,同时又必须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根据国内外报道,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病率占脑卒中患者的14%~79%,多在35%~45%之间[2-3].目前对于脑卒中后抑郁的研究以及论述较多,但缺乏系统性.现对PSD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后作一较详细的介绍,并展望其研究前景.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并发早发性抑郁状态110例疗效观察

    作者:徐瑞会;徐靖靖

    脑卒中患者常在早期治疗阶段并发早发性抑郁状态,其发病率为30%~60%[1-2].抑郁症已被认为是影响卒中后神经功能康复的重要因素.我们通过对110例卒中后并发早发性抑郁状态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抗抑郁治疗,以评价其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早发性抑郁状态的疗效.

  • 针灸结合药物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伟华;张蕴;肇悦

    卒中后抑郁症(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多在30-50%之间.有研究表明[1]:卒中后抑郁对日常生活能力有不利影响,易损害注意力、学习能力及记忆功能,卒中后抑郁的存在常常可以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新研究表明:[2]抗抑郁治疗不仅能促进PSD患者的功能恢复而且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因此,早期诊断并给予PSD患者积极治疗可以提高生存质量和医疗质量.

  • 综合医院抑郁障碍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作者:李雯

    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抑郁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将各科以躯体不适就诊但经多方查治无效而转来心理门诊的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HAMD≥18分者入组共70例,分别给每日氟西汀20mg治疗6周,治疗前后查HAMD,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70例中,轻度、中度抑郁占85.7%,重度抑郁占14.3%.有71.49%的初诊患者的第一主诉是睡眠障碍和躯体不适.经服用抗抑郁剂氟西汀治疗六周后,HAMD评分结果明显下降(P<0.01), 痊愈率68.9%,显效率27.8%,进步1.64%,无效1.64%.治疗前后HAMD量表的五项因子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综合医院抑郁障碍患者及时识别、诊断,适当应用抗抑郁剂可有效缓解抑郁症状和躯体症状,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 慢性胃炎合并抑郁障碍52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加安

    目的 探讨分析精神、心理因素对慢性胃炎的影响以及心理治疗和抗抑郁治疗的重要性.方法 对52例慢性胃炎伴抑郁障碍者,抑郁量表评分大于40分进行统计分析,记录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是否有精神创伤及胃镜检查.结果 中年女性、无职业者容易合并抑郁障碍.结论 慢性胃炎与精神因素存在相关性,部份慢性胃炎患者常合并有焦虑,抑郁情绪,引起抑郁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长期持续的消化道症状是导致心理障碍的原因.

  • 甲状腺相关激素在抑郁症中的作用及变化

    作者:王晓宇

    甲状腺功能异常常会导致情绪和认知方面的问题,有时甚至会伴有抑郁症状.近年来,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和临床实践均表明,甲状腺激素和抑郁症之间存在关联.为进一步了解甲状腺常规激素以及一些自身抗体类激素等在抑郁症患者体内的表达水平(包括抑郁症状改善后这些激素相对应的变化)和参与抑郁治疗的情况,众多学者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以探明抑郁症的发生和治疗以及与甲状腺相关激素的可能关系.但有部分结论并不一致,现就相关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 银屑病患者的社会心理因素调查及干预措施

    作者:张莉萍;郭玉杰;吴倩;王姝;张磊晶

    目的 探讨影响银屑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社会因素并给予干预治疗.方法 选择80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疗程1个月的银屑病常规治疗,实验组合并心理干预及抗抑郁药物治疗.对所有人组人员进行一般状况、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的问卷调查.治疗后每周进行SDS、SAS的重复测量.结果 实验组痊愈1例,显效9例,有效26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67.5%,实验组银屑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5,P<0.01),同时两组SDS、SAS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干预和抗抑郁治疗对银屑病的恢复有效,为银屑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分析

    作者:冯艳蓉

    目的了解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16例脑卒中患者的一般情况、病灶部位、治疗结果等.结果 316例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发病率为29.1%,病灶位于前半球者比后半球者易发生抑郁,左半球损害比右半球损害易发生抑郁;抗抑郁治疗有效.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高,病灶部位影响抑郁症的发生,抗抑郁治疗有效.

  • 抗抑郁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后抑郁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海梅;成蓓;杨彬

    目的:观察抗抑郁治疗对老年心肌梗死后抑郁的治疗作用,为改善心肌梗死的预后及提高心肌梗死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14例老年心肌梗死后抑郁的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心肌梗死治疗,Ⅰ组患者加服抗抑郁药物,Ⅱ组患者加服安慰剂.对两组患者随访5年,观察抗抑郁治疗效果.结果:Ⅰ组患者5年中死亡率、再次心肌梗死率较Ⅱ组患者下降,生存质量提高.结论:抗抑郁治疗老年心肌梗死后抑郁可增加患者的生存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抗抑郁药和抗抑郁治疗的进展

    作者:李林森

    抑郁障碍(抑郁和心境恶劣)是一组严重疾病,被视为一项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这是一类普遍存在的障碍,在不同的国家、文化和社会经济水平的人群中具有相似的体征和症状.研究报导,人的一生中,抑郁症患病率为4.4%~19.6%,心境恶劣的患病率为3.1%~3.9%[1].抑郁症通常会在早年起病,有的可持续终生,导致整体功能(指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而言)损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 肝移植患者抑郁情绪的临床研究

    作者:范蓉;高振明;王立明

    目的 了解肝移植病人的抑郁情绪,分析相关因素,寻找有效的治疗办法.方法 应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对32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进行常规筛选,凡Zung抑郁自评量表为抑郁状态者,再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的检查.并对诊断为抑郁状态的患者进行抗抑郁治疗,用盐酸舍曲林50 mg/d,连续治疗6周后,再进行上述量表评分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 32例患者中,12例Zung抑郁自评量表的粗分>40分,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24分者3例.经过抗抑郁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下降,生存质量评分显著升高.结论 肝移植术后患者中普遍存在抑郁情绪,经抗抑郁治疗后,对肝移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情绪障碍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作者:王霞;陈玉龙;张筱凤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患者情绪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280例慢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进行情绪状态评分,其中93例伴抑郁和(或)焦虑情绪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给予抗抑郁及常规治疗,B组:给予抗抑郁治疗,C组:给予常规治疗,疗程均为8周,抗Hp治疗(12周),治疗前后进行消化道症状及情绪状态评分,并检查胃镜及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及消化道症状评分比较用t检验,临床疗效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慢性胃炎伴 Hp感染患者因担心癌变情绪障碍发生率为33.2%,对照组情绪障碍为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02, P<0.05)。 A组患者治疗后的消化道症状明显改善至消失,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25.3±4.1)分,治疗后(11.4±1.6)分, t =14.1, P <0.05],B组患者部分改善[治疗前(25.4±3.9)分,治疗后(15.3±3.1)分, t =5.8, P<0.05],C组患者无明显改善[治疗前(25.2±4.4)分,治疗后(19.8±3.7)分, t =1.9, P>0.05]。结论慢性胃炎伴Hp感染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较高,常规抗Hp不能改变与情绪障碍相关的症状,总体疗效差,抗抑郁治疗部分有效,而抗抑郁加常规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和抑郁焦虑情绪障碍。

128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