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抑郁障碍的基于评估治疗策略应用及展望

    作者:王凡;吴志国;方贻儒

    抑郁障碍的治疗现状尚不容乐观,临床惯常治疗常存在治疗策略选择缺乏一致性、治疗过程质量控制不佳、药物剂量不充分、疗程不足或无效疗程的无谓延长等诸多缺陷,导致患者临床治愈机会降低。基于评估的治疗(measurement-based care,MBC)策略通过对治疗过程的重要环节,如疾病严重程度、依从性、不良反应和耐受性等进行连续评估,并在评估的基础上对抗抑郁剂剂量和疗程进行适时、恰当调整,更有助于改善抑郁障碍治疗结局。本文对于抗抑郁MBC策略的基本概念、发展现状、策略制定原则等进行综述,并展望基于电子化精神卫生理念,结合信息化技术手段实施MBC策略的可行性。

  • 肠易激综合征抗抑郁治疗的现状及问题

    作者:汤玉蓉;王国品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IBS)是常见的慢性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之一,现在普遍认为,IBS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可能与精神心理因素、内脏高敏感性、胃肠动力学异常、免疫异常、感染等多方面因素有关[1-3].目前,IBS的临床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由于常用的解痉剂、胃肠动力调节药物等不能完全缓解患者肠道症状,且多数IBS患者伴有精神心理异常[4].因此,近年来将抗抑郁药应用于IBS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疗效[5];但同时在IBS抗抑郁治疗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本文就IBS抗抑郁治疗的现状作一概述,为IBS抗抑郁治疗研究提供思考.

  • 抗抑郁治疗对58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周海云;李品军

    近年来,由于生活压力增加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呈大幅上升的趋势[1-4].脑血管病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损害,而且还可能导致部分患者出现精神障碍.本研究主要分析抗抑郁治疗对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帕罗西汀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阴性慢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王凤琴

    目的 探讨抗抑郁治疗在幽门螺旋杆菌阴性的慢性胃炎治疗方案中的作用.方法 将160例幽门螺旋杆菌阴性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80例予以奥美拉唑胶囊治疗,联合治疗组80例予以奥美拉唑胶囊及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联合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 联合治疗组后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对幽门螺旋杆菌阴性的慢性胃炎疗效显著,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推广意义.

  • 抗抑郁治疗对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的影响

    作者:梁国栋;刘广遐;徐瑾;崔秀芳

    目的 分析抗抑郁治疗对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本研究纳入我院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80例伴有抑郁焦虑状态的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症状自评量表(SDS)、焦虑症状自评量表(SAS)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按就诊顺序将所有纳入的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抗抑郁组,其中7例因不符合入选标准被剔除,终对照组40例,抗抑郁组33例.2组均给予莫沙必利治疗4周,抗抑郁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病人经治疗后的疗效、心理状态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 抗抑郁组总好转率、抑郁及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抑郁治疗用于老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

  • 抑郁症患者抗抑郁剂治疗前后脑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变及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作者:李武;胡春凤;李龙飞

    目的:探讨短期治疗后抑郁症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及其与注意力、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70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抑郁情绪,采用划销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测试抑郁症组和65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的认知功能;运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脑动脉血流速度,抑郁症组在抗抑郁治疗4~8周后再次重测.结果:短期治疗后抑郁症组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增快(t=2.45,P<0.05),但左、右大脑中动脉、左、右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仍低于健康对照组(t=-6.07~-12.14;P均<0.01);治疗后抑郁症组划销测验成绩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但除净分IV外仍低于健康对照组(t=-2.54~-17.33;P<0.05或P<0.01);WCST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均较治疗前减少,但仍多于健康对照组(t=9.33~15.13;P均<0.01).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后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划销测验、WCST成绩显著相关(P<0.05或P<0.01);椎动脉血流速度差值与划销测验总净分差值、WCST错误应答数差值及持续性错误数差值呈正相关(r=0.454,0.270,0.378;P均<0.01).结论:短期治疗后抑郁症患者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注意力、执行功能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未恢复到正常状态;注意力与执行功能受损可能与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改变有关.

  • 慢性功能性疼痛的抗抑郁治疗

    作者:梁立桂

    目的:比较抗抑郁剂与止痛剂对慢性功能性疼痛的疗效. 方法:采用双盲对照法对两组病人分别进行抗抑郁及止痛治疗. 结果:抗抑郁剂的疗效明显好于止痛剂,副作用虽多但不严重. 结论:对慢性难治性功能性疼痛的治疗,可适当使用抗抑郁剂,常能明显改善症状.

  • 双相抑郁的药物治疗——读者来信

    作者:刘铁榜

    答读者来信李一方医师:从原则上讲,对于双相抑郁轻症患者可单用心境稳定剂(或许也可以应用奥氮平、奎硫平抗精神病药);但对于重度患者,则往往采用以心境稳定剂为基础的联合用药(联合抗精神病药或抗抑郁剂);而对于有自杀倾向或木僵症状的患者则可首选电休克治疗(ECT).

  • TREK-1阻滞剂SID1900对CUMS小鼠突触发生的调节作用

    作者:王梅蕾;吴芳芳;张志珺

    目的:探讨钾离子通道(TREK-1)阻滞剂SID1900对海马区域突触发生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的抗抑郁作用分子机制.方法:选用8~10周龄C57BL/6J雄性小鼠进行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造模,造模成功后给予TREK-1阻滞剂Spadin、SID1900连续28 d腹腔注射,分别于给药0、7、14、21、28 d对小鼠进行行为学测试,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突触相关蛋白PSD95、Synapsin 1表达水平变化.结果:CUMS小鼠蔗糖水消耗百分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强迫游泳中不动时间显著升高,出现抑郁样表型;给药3周后,Spa-din、SID1900可以使CUMS小鼠蔗糖水消耗百分比升高,但较对照组仍然降低,对开场、强迫游泳实验结果无显著影响;给药4周后,Spadin、SID1900使CUMS小鼠蔗糖水消耗百分比升高,且与对照组无差异,在强迫游泳、悬尾实验中的不动时间缩短;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给药4周后CUMS小鼠突触相关蛋白PSD95、Synapsin 1表达升高.结论:TREK-1阻滞剂SID1900可改善抑郁症状,使突触相关蛋白PSD95、Synapsin 1表达升高,影响突触发生可能是其抗抑郁作用机制之一.

  • 中国抑郁症患者的躯体化障碍及其相关问题

    作者:王焕林

    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哈佛大学联合开展了名为<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GBD)的合作研究.现GBD研究的结果已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1999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WHO精神卫生高层研讨会>上,中国卫生部所作的报告中,也多次引用GBD研究中的中国资料,该资料显示中国多数主要病种的疾病负担呈显著增加趋势,其中为突出的是抑郁症[1].因此,无论从人们的健康或家庭的疾病负担来说,这些均是中国社会和精神医学界需关注的问题,现就中国患者抑郁症的躯体化障碍及其相关问题作一简要介绍.

  • 抗抑郁治疗对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

    作者:张泗邻;顾元霞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1],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伴有抑郁情绪.抑郁可影响降压疗效,而缓解抑郁情绪,有利于控制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的预后.作者用氟西汀抗抑郁治疗,以探讨其对贝那普利降压效果的影响.

  • 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康复疗效的影响

    作者:张亚丽

    目的:探讨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5年7月~2016年9月诊治的脑卒中患者中抽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组,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综合疗法,治疗组30例则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早期抗抑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症状变化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平均ADL评分是(12.64± 1.76)分,低于对照组的(19.83±1.86)分(P<0.01).结论: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康复疗效有正性影响,可改善纠正其抑郁症状,并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

  • 抗抑郁治疗对晚期肺癌合并抑郁症患者化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颖兰;周建英;刘震天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晚期肺癌合并抑郁症患者化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19例,治疗组20例,治疗组予常规化疗方案化疗,并同时联合抗抑郁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常规化疗方案化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 T 细胞亚群及 NK 细胞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CD3+、CD4+CD3+、CD8+CD3+、CD4+/CD8+和 NK 细胞均无明显差异(P >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 CD3+、CD4+CD3+、CD8+CD3+、CD4+/CD8+均有显著差异(P <0.05或 P <0.01),NK 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抗抑郁治疗对晚期肺癌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有显著影响,推测抗抑郁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化疗所致免疫损伤。

  • 抗抑郁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和化疗疗效的影响

    作者:陈颖兰;刘震天;万莉娟;邹俊韬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常规化疗与常规化疗联合抗抑郁治疗生活质量、化疗疗效的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9例患者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化疗加抗抑郁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化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前、中、后给予卡式评分及抑郁评估,采用 Karnofsky 功能状态量表(KPS)进行行为状态评估,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抑郁评估,同时采用 WHO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进行化疗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中及治疗后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化疗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抑郁治疗可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和化疗疗效。

  • 抗抑郁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的影响分析

    作者:孙东霞

    选取1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根据有无抑郁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抗抑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抑郁得分及脑血流检查情况。研究组治疗前抑郁得分及治疗后脑血流值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前脑血流值及治疗后抑郁得分无明显差别(P>0.05)。抗抑郁治疗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

  • 抗抑郁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钟晓春

    选取收治的4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均分为抗抑郁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抗抑郁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氟西汀并进行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治疗后抗抑郁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抗抑郁治疗可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痛苦,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干预护理对高血压伴心理障碍患者的抗抑郁治疗的效果观察

    作者:孙念云

    从我社区收治的高血压伴心理障碍中随机选择86例,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服用降压药物与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干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SDS评分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观察组的HRQOL评分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高血压伴心理障碍临床干预护理,不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心理,也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乳腺癌患者化疗后抗抑郁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盛赠美;胡春宏

    目的 观察乳腺癌患者化疗后抗抑郁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乳腺癌化疗后伴抑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不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试验组给予帕罗西汀.比较2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情况,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检测2组患者免疫功能.结果 2组患者HAMD评分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HAMD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HAMD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调查表结果表明,试验组治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评分、疲乏、疼痛、失眠、食欲减退方面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整体生活质量评分(63.22 ±1.78)高于对照组(43.22 ±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IgG、IgA、Ig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CD8+T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化疗后伴抑郁的患者采取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的疗效显著,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心肌梗死患者抗抑郁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程金峰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事件影响及相互关系.方法共选择156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抗抑郁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结果治疗组心血管事件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两组死亡事件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抗抑郁治疗对心肌梗死患者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抗抑郁治疗的疗效评价及各类抗抑郁药的疗效比较

    作者:金卫东;沈莹;陈虹

    1 抗抑郁药物临床疗效评价的工具几乎所有的临床研究涉及抗抑郁药物疗效评价的量表只有2个,一是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和蒙特玛莉抑郁评定量表(Montgomery-A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MADRS) [1],并由这些量表分值的变化来判定抑郁的改变程度.这是一种量化的指标,也是反映疾病变化或活动的指标.这种情形就打破了我们传统应用的等级评价方法,如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等概念.但是由于量表评定不是逐日进行的,有的评价间隔时间还比较长.

128 条记录 4/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