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物电刺激反馈疗法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疗效的临床观察与探讨

    作者:孙淑芳

    目的:探讨和观察生物电刺激反馈疗法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发病率约为40%,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现已成为威胁妇女健康的五种常见慢性病之一,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妊娠和分娩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产后会导致多种盆底肌肉功能障碍疾病,超过50%的已婚生育女性会出现尿失禁的情况,产后三个月内70.59%的妇女存在性问题,产后六个月发生率为13.21%.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盆底组织受损或支持薄弱,进而使盆腔脏器的生理状态及功能发生病理改变,盆腔脏器出现意外导致功能障碍患者出现一系列有关临床症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主要表现为盆腔脏器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混合性尿失禁(MUI)、性功能障碍(FSD)、粪失禁(FI)等盆底损失与缺陷,而妊娠和分娩是PFD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针对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我院妇产科采用电刺激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切除子宫盆底悬吊术的疗效观察

    作者:义琴

    目的:探讨盆底悬吊术治疗需要切除子宫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8至2012年手术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合并子宫肌瘤28例患者资料.将病例分为悬吊组和传统组,悬吊组采用盆底悬吊术加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治疗,对合并压力性尿失禁者,同时行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传统组采用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合并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行“U”字形缝合加强膀胱筋膜.结果:悬吊组较传统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增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传统组残余尿量、住院天数多于悬吊组,术后6个月及1年悬吊组与传统组比较,盆底组织脱垂及尿失禁复发率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悬吊组与传统组相比,在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复发方面,悬吊组比传统组疗效更明显,维持时间更长久.

  •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不同分娩方式妇女盆底肌肉的影响(附100例报告)

    作者:黄敬华;周蕾

    无论采用何种分娩方式,均会对盆底肌力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盆底肌肉损伤可出现阴道松弛、盆底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性快感减弱等一系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PFD )。据临床资料统计,我国已婚已育妇女中37.8%~45.2%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1]。因此,产后早期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对预防PFD具有重要意义。

  • 盆底锻炼对孕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观察

    作者:俞素钗

    目的 探讨盆底锻炼对孕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在我院行产检及分娩的9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观察Ⅰ组和观察Ⅱ组,每组各30例.观察Ⅰ组于孕27周开始进行Keel盆底肌锻炼,观察Ⅱ组于产后50d开始进行Kegel盆底肌锻炼,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通过比较三组孕产妇的盆底肌力和盆腔脱垂程度,判断盆底锻炼对孕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结果 产后50d时,观察Ⅰ组的阴道压力值高于对照组和观察Ⅱ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个月时,两观察组的阴道压力值均高于对照组,POP-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Kegel盆底肌锻炼可以升高孕产妇的阴道压力,降低盆腔器官脱垂程度,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索敏;张伟丽

    目的::研究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5月,在某院就诊的6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尿失禁患者30例(A 组),器官脱垂患者30例(B 组),并选择30例同期进行诊断的非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C 组)。所有患者在检查前均将体内大便及尿液排空,然后进行会阴超声检查。分别收集患者在缩肛、Valsalva 以及静息状态下的盆底容积信息,得患者盆底的横断面声像图。结果:在缩肛以及 Valsalva 状态下,B 组患者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横径、肛提肌裂孔面积以及肛提肌左右支夹角等检查指标值均明显大于 C 组,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和 B 组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横径、肛提肌裂孔面积及肛提肌左右支夹角等检查指标值均明显高于 C 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盆底超声能够动态观察患者的盆底肌肉受损情况,对于压力性尿失禁及器官脱垂具有较好的评估作用,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评估提供了关键的信息。

  •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疗现状

    作者:张军;钱群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又称为盆底缺陷或盆底支持组织松驰,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ance,SUI)等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PFD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正常妇女PFD的发生率为11%,有预测30年后PFD的发病率将增加1倍.因此,PFD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本文就其诊治进展加以综述.

  • 盆底悬吊术治疗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田华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各种原因导致的盆底支持薄弱,进而盆腔脏器移位连锁引发其他盆腔脏器位置和功能异常,包括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及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等.盆底损伤和机能退化造成的POP严重影响中老年妇女健康和生活质量,尤其是妨碍妇女工作和社会活动,可引发一系列社会和卫生问题[1].

  • 300例缓解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维持治疗认知和需求调查

    作者:蒙淑珍

    目的:了解缓解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病患者对盆底肌肉康复器(阴道哑铃)维持治疗的认知和需求,为患者在医院治疗疗程结束后执行个性化维持治疗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缓解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对维持治疗的认知和需求调查表,对300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30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对目前自身维持治疗的知晓程度按百分比从高到低依次为:对盆底肌肉康复器的基本认识(30%)、维持治疗的必要性(26%)、使用盆底肌肉康复器与疾病的关系(21.7%)、维持治疗的依从性(12.3%)、使用盆底肌肉康复器的技巧(10%).对维持治疗的需求程度按百分比从高到低依次为:对治疗结束后进行盆底肌肉康复器训练时机的了解(89.33%)适合自己型号的康复器的选择方法(86.67%),需要学习疾病知识(85.33%7)需要家属的支持(80%)需要有人提醒和督促(76.67%)需要受尊重的隐私的练习环境(66.67%).结论:缓解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对疾病维持盆底肌肉康复器的治疗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积极宣教,指导患者对盆底康复器进行有效的练习,满足患者对维持治疗的需求,以提高依从性,巩固疗效,预防疾病复发.

  • 全盆底重建术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蒋洁;严月红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又称为盆底缺陷或盆底支持组织松驰,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ance,SUI)等疾病.盆腔器官脱垂日益严重影响中老年女性的健康生活质量.绝经后妇女的发病率约为60%,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法.近几年盆底重建成为妇科领域一个热点问题,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老年患者盆腔重建手术的围手术的护理

    作者:刘贵芳;陈亚玲

    盆底功能障碍(PFD)是一种常见而未被充分认识的疾病,中老年人的发病率约占女性的20-40%,绝经期的发病率约占60%,此病以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为主,严重的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由于社会的发展,关注度的升高,知识的普及,合作医疗的普及等原因,患者的就诊率逐渐提高.我科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老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32例,均行手术治疗.

  •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疗进展

    作者:尚雪艳;王滨;巫珊;齐荣义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指盆底支持组织由于退行性变、损伤,导致支持组织松弛进而盆腔脏器移位而出现的病症,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Stressurinary incontinence,SUI)、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n prolapse,POP)、慢性盆腔疼痛等.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此类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妇女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现将该病的诊疗进行展综述如下.

  • 子宫切除术对盆底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婉婧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由盆底缺陷或盆底支持组织松弛导致的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或退化、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病.子宫切除术是世界上第二常见的主要外科手术,能够有效治疗子宫良性病变.术中子宫的摘除与对血管、韧带和神经的损伤易对盆底功能产生影响,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然而其临床研究尚需进一步明确.

  • 规范全宫切除术后患者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

    作者:冯丽嫦;翁丽;欧美珍

    目的 探讨规范全宫切除术后患者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行全宫切除术后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70例,对照组,即患者住院手术前按医嘱行盆底肌肉功能评估及接受专科护理人员教会行盆底康复锻炼的方法,手术后3d患者不按护士要求做凯格Keg尔运动,出院3个月患者不愿意接受医生护士的指导,在家不做有关盆底肌康复治疗.观察组实施规范全宫切除术后患者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程序;即患者住院手术前按医嘱行盆底肌肉功能评估及接受专科护理人员教会行盆底康复锻炼的方法,手术后3d按护士要求做凯格Keg尔运动,出院前一天由专科护理人员再次教会患者行盆底肌锻炼的方法及在家坚持盆底功能康复锻炼,嘱咐3个月后回院由专科医生采用高科技的生物反馈技术,精确客观地检测,评估盆底肌肉的肌力情况和纤维受损类型,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半年后由专科医生应用阴道指诊法进行盆底肌张力检查.结果 半年后盆底PC肌张力评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发生盆底障碍性疾病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全宫切除术后患者规范盆底肌检测及盆底功能康复治疗可提高生活质量有效预防盆底障碍性疾病.

  • 盆底肌锻炼在全子宫切除术后的应用

    作者:周晓华;冯丽嫦;康淑泉

    目的 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 将行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在全子宫切除术后,不予指导在家做有关盆底肌锻炼.观察组患者在出院前1天由专科护理人员教会盆底肌锻炼的方法.比较2组患者出院半年后盆底肌肉的肌力情况和张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盆底尾骨肌张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发生张力性尿失禁者较对照组少(p<0.01).结论 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坚持盆底肌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盆底障碍性疾病.

  • P ICC在老年女性改良全盆重建术后患者中应用的护理体会

    作者:王红丽;杨静;师颖瑞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改良全盆重建术后患者行PICC围术期的护理方法. 方法 观察总结51例老年女性改良全盆重建术后PICC患者置管前的准备、置管方法、置管后的护理要点. 结果 本组51例均置管成功,无1例并发症和提前拔管. 结论 正确使用PICC并加强置管前后的护理,可以延长PICC的使用时间,减少并发症和患者的医疗成本,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护理质量.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鲍颖洁;胡孟彩;高桂香;黄杰;张志红

    目的:探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盆底重建科行盆底重建术的患者346例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组,体检的健康女性349例为对照组.分别记录其孕产次数、绝经史、子宫切除术手术史、子宫肌瘤病史及白带常规结果.结果: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组有子宫切除术史、绝经史、白带常规清洁度≥Ⅲ度及阴道乳酸杆菌缺乏的患者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组孕次和产次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子宫切除手术史、孕次、产次及阴道乳酸杆菌的缺乏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有子宫切除术史、孕产次数多、白带常规清洁度≥Ⅲ度及阴道乳酸杆菌缺乏可能参与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而阴道内乳酸杆菌的存在可能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保护性因素.

  • 一种新的保留子宫的全盆底悬吊术在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陈信良;樊伯珍;李莉;沈爱群;刘彧;欧阳一芹;李怀芳;童晓文

    目的 评估自创的保留子宫的全盆底悬吊术在治疗多区域、复杂型的盆腔器官脱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36例有不同缺陷的女性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进行全盆底悬吊术,应用聚丙烯网片对子宫主韧带、骶韧带、阴道前后壁、膀胱宫颈韧带进行全盆底悬吊,并根据国际尿控协会制定的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法评价手术效果.合并有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同时进行改良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结果 全盆底悬吊术的手术时间平均为95 min,出血量平均为150 mL,根据POP-Q分度法,36例患者的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等症状全部得到纠正,术后无院内感染发生.未观察到其他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所有患者均在术后2~5 d出院.术后随访平均9个月,患者的盆底结构基本正常,相关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结论 该全盆底悬吊术是一种能治疗多区域、复杂型盆腔器官脱垂的微创手术.在保留子宫的同时能完成全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全部或部分重建.短期疗效稳定,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全盆底重建术与改良全盆底重建术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对比分析

    作者:陈萍

    目的 对比分析全盆底重建术与改良全盆底重建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80例于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按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40例.对照组接受Prolift盆底悬吊系统的全盆底重建术,实验组接受Gynemesh聚丙烯补片的改良全盆底重建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经过手术,所有患者的PFIQ-7评分与PFDI-20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且术后两组患者PFIQ-7与PFDI-20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者的POSQ-12评分均无显著提高(P>0.05).结论 全盆底重建术与改良全盆底重建术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与整体的生活质量,但患者术后的性生活质量并没有因此得到较为明显的提高.

  • 宫颈癌术后对患者盆底功能影响的研究

    作者:曾朝阳;刘娟;周妍;曾春燕;吴俊微

    目的 了解宫颈癌患者术后排尿功能、排便功能及性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及盆底功能指标检测.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宫颈癌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研究组)及子宫良性病变行全子宫切除(对照组)患者.其中,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术后进行盆底功能检测,包括自由尿流率、残余尿、盆底电生理功能、神经损伤测定及生活质量问卷等,对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膀胱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35.0% 和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16.3% 和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56.7% 和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残余尿量、是否腹压排尿以及神经损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Ⅰ类肌纤维肌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类肌纤维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广泛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盆底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下降发生率以及腹压排尿、盆底Ⅰ类肌纤维肌力下降、神经损伤发生率高于全子宫切除术后.

  • 围手术期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的价值分析

    作者:徐琳琳

    分析围术期护理措施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价值,并总结其术前、术后的具体护理措施,以供临床参考.

481 条记录 17/25 页 « 12...14151617181920...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