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检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价值

    作者:曹晓燕;齐艳;赵华云

    目的 探讨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检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产后PFD患者84例(A组)和同期产后无PFD者80例(B组),于会阴正中矢状切面行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检查,测量盆膈裂孔前后径(LHAP)、左右径(LHLR)、面积(LHA)及左、右肛提肌厚度;分析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对PFD的诊断效能.结果 A组静息和Valsalva动作状态下盆膈裂孔LHAP、LHLR、LHA及左、右肛提肌厚度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诊断产后PFD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5.24%、92.50%及93.90%.结论 经会阴四维超声成像检查盆膈裂孔及肛提肌形态学特征有利于及早发现产后PFD,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三维超声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许芸;高晓丽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女性常见病、多发病,主要是由于盆底支持结构损伤所致.三维超声不仅能清晰显示盆底结构,而且还能从形态和功能方面为女性PFD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直观的影像学证据.本文就PFD的影像解剖基础及三维超声在PFD的诊断、治疗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盆底生物刺激仪联合雌孕激素对围绝经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永川;刘玉嵌;艾小庆;窦增娟

    目的 探讨盆底生物刺激仪联合雌孕激素对围绝经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围绝经期PFD患者11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7例采用盆底生物刺激仪治疗,观察组5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雌孕激素治疗.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病情程度0~Ⅰ度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Ⅱ度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肌力分级Ⅲ~Ⅴ级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0~Ⅱ级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SUI)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静息肌电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大收缩力、持续收缩力与PISQ-12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生物刺激仪联合雌孕激素治疗围绝经期PFD有助于显著改善病情程度、盆底肌功能与性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2913例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问卷调查

    作者:胡晓军;刘玉玲;党群;王冬亮;冯硕

    目的:了解某地区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整体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进行调查,用 logistic回归分析其高危因素。结果共计收回调查问卷3000份,实际有效资料2913份。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病率为54.7%(1594/2913),其中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的患病率分别为39.3%(1145/2913)、15.4%(449/2913)。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病率与年龄的增加呈正相关,其他高危因素包括经阴道分娩与妊娠、长期便秘史、长期重体力劳动、绝经史、阴式子宫切除史,以上因素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受访女性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率较高,相关知识了解甚少。

  • 经阴道尿道中段线性悬吊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评价

    作者:万虹;陈德新;庄琳;汤彪;韩旭;赖微

    目的 评估经阴道尿道中段线性悬吊术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妇幼保健院2010年8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46例采用经阴道尿道中段线性悬吊术治疗的SUI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平均随访(33.04±19.56)月.采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保留尿管时间、术后残余尿量、手术前后ICI-Q-SF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作为评估手术效果的指标.结果 4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手术时间(82.93±30.48)min,术中出血量(111.30±78.81)mL,保留尿管(5.26±1.25)d,术后残余尿量(34.61±45.18)mL;治愈42例(91.3 %),症状改善3例(6.5 %),总有效率97.8 %;术前ICI-Q-SF评分(12.41±3.57)分,术后(4.28±1.64)分,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采用经阴道尿道中段线性悬吊术治疗SUI安全、经济、微创、有效.

  • 经会阴超声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应用观察

    作者:江宁珠;姜伟;敖贵文;黄翠平;陈瑞云;庞慧贤

    目的 分析经会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观察组)及30例盆底正常女性(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经会阴超声检查各指标(膀胱颈下降距离、尿道旋转角度等).将经会阴二维、三维超声检查结果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金标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比较经会阴二维、三维超声检测方法对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尿道倾斜角、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宫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直肠壶腹部低点至耻骨联合下缘距离、肛提肌尿道间隙均<对照组,膀胱颈下降距离等其他指标>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会阴三维超声检查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92.3 %,显著高于二维超声检查的78.2 %(P<0.05).经会阴二维超声检查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2.9 %、53.3 %、71.4 %、41.0 %;三维检查分别为91.7 %、93.3 %、95.7 %、87.5 %,三维检查优于二维检查(P<0.05).结论 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中,经会阴超声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盆底结构,提高诊断准确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关于改良差速贴壁法原代培养大型成年哺乳动物绵羊肌源性干细胞的研究

    作者:李玢;邓卓;甘露;姜向阳;张璐

    目的 探讨改良差速贴壁法原代培养成年大型哺乳类动物绵羊肌源性干细胞(muscle-derived stem cells,MDSC)的可行性.方法 改良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原代绵羊 MDSC,并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干细胞抗原-1(stem cell antigen,Sca-1),Desmin及CD 34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贴壁细胞(pp)1~pp6的Desmin表达情况来反应纯化情况.结果 利用改良差速贴壁法可以成功分离培养出绵羊MDSC,该干细胞Sca-1,Desmin及CD 34表达均阳性,贴壁慢的细胞Desmin表达增高,在pp6中表达高.结论 改良差速贴壁法可以成功分离培养原代绵羊MDSC,且可扩增至20代.

  • 盆底电刺激技术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刘耀丹;洪莉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以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而导致的以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粪失禁、性功能异常及慢性盆腔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症候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研究证明,盆底电刺激(pelvic floor electrical stimulation,PES)对改善PFD患者的盆底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促进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根据近年来的文献,就PES的技术方法、在治疗PFD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方面的新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丹(综述)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FD)是一组由盆腔支持结构的损伤、退化或功能缺陷所引起的妇科疾病,主要包括盆底器官脱垂( 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压力性尿失禁(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 )及性功能障碍( sexual dysfunction)等,其中以 POP 和 SUI 为常见,多发于中老年女性[1]。 POP 是由于盆底肌肉和筋膜组织薄弱造成的盆腔器官下降引发器官位置及功能异常,包括子宫脱垂、阴道前壁膨出、阴道后壁膨出等为主的一组妇科疾病。 SUI 指在膀胱逼尿肌松弛状态下,由于喷嚏、咳嗽、用力及运动等导致腹压增加时,尿液不自主地自尿道溢出。据研究资料显示,我国中老年妇女人群中POP总体患病率约30%,而美国60岁以上女性群体中POP患病率高达50%[2]。 PFD已然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社会化医疗难题,然而,由于PF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导致在临床工作中存在诸多困惑和争议,突出问题在于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药物。本文着重综述了近年来与PFD相关的研究成果,为更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和思路。

  •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冯艳霞;张洁;张月;王影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FD)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她们的生活质量,对社会、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及精神负担。妊娠、分娩是导致PFD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产后早期通过专业的有针对性的盆底康复训练,能够促进妊娠和分娩过程中损伤的神经和肌肉恢复,并且降低远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的风险。产后是预防和治疗PFD的有利时机。产后盆底康复在国内起步较晚,目前尚无相关综述。本文从妊娠和分娩对女性盆底及全身器官系统损伤的发生机理及产后康复治疗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提高相关从业人员对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认知,并树立整体康复的理念,为产妇在产后这一阶段提供全面系统的康复指导。

  • 经阴道植入网片手术目前存在的争议热点

    作者:朱兰;艾方方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盆腔器官脱垂( pelvic organ prolapse , POP)作为严重影响中老年女性生活质量的常见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50岁以上经产妇近50 %都有不同程度的POP[1]. 11.1%的79岁以上女性因POP需要手术治疗,并且有30 %因复发需再次手术[ 2 ]. 随着对盆底解剖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医用合成材料的不断发展,各种盆底重建手术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尤其是经阴道植入网片的盆底重建手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推广应用. 经阴道植入网片手术虽解剖恢复效果肯定,但术后的网片相关并发症问题临床处理棘手,不容忽视. 因此,目前对于经阴道植入网片的盆底重建手术尚存在争议,临床医师应当充分权衡经阴道植入网片手术的利与弊,决定临床术式选择.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治疗的评价

    作者:洪莉

    女性盆底承托和支持子宫、阴道、直肠、膀胱等盆底脏器,并能控制排尿、排便,与性快感以及阴道紧缩度等密切相关。女性发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FD)是由于盆底支持组织薄弱或缺陷等造成盆腔器官下降或移位,引发盆底器官位置或者功能异常,临床上表现为一组疾病症候群。 PFD 常见表现为盆底器官脱垂( 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SUI),同时还包括PFD相关临床不适,包括下腹不适、排尿异常、排便异常、性生活障碍等。虽然PFD不会危及患者生命,但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盆底康复治疗在有效防治PFD中起了重要作用,该技术包括手法按摩辅助,单纯的盆底肌肉锻炼(又称为Kegel训练),盆底康复器辅助,生物反馈,电刺激及综合技术联合治疗。盆底康复治疗适用于轻、中度,不能耐受手术、等待手术、手术治疗前后和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近年来,盆底康复治疗PFD的临床研究越来越多,但如何科学化、标准化以及个体化进行盆底康复治疗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拟评述目前盆底康复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解决办法。

  • 高龄产妇盆底康复治疗研究现状

    作者:王梅;罗新

    目的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以及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高龄妇女二胎妊娠和分娩对盆底肌肉和神经的影响已凸现出社会卫生经济学问题,使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发病率有所升高.本文就高龄妇女妊娠和分娩对盆底组织的影响,产后早期佳治疗时机进行盆底肌肉锻炼、生物反馈及电刺激等盆底康复治疗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和产妇树立个体化的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观念,改善早期PFD的症状,防治远期PFD的发生.

  • 再生育妇女产后盆底肌康复状况观察与分析

    作者:裘轶超;张珂;邱丽倩

    目的:探讨再生育对盆底肌的影响和产后盆底康复干预佳时间.方法:通过对门诊产后42天常规健康检查的女性进行问卷调查、盆底功能检查,产后3月、6月、1年盆底肌力随诊,共入组产妇426例,其中初产妇325例为初产组,二次分娩的经产妇101例为再生育组,观察比较两组盆底肌力受损情况(≤Ⅱ级),分析再生育与初产之间差异.结果:①产后42天,再生育组盆底肌Ⅰ类肌力受损率低于初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类肌力受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产后3月、6月、1年两组盆底肌力受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再生育组盆底肌力受损率各相邻时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42天与产后6月盆底肌力受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初产组盆底肌力受损率产后42天、3月、6月3个时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月和产后1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对盆底Ⅰ类肌纤维近期损伤比再生育大,再生育盆底肌的恢复过程相对初产妇缓慢.需重视产后6月内盆底肌的康复.

  • 产妇盆底功能情况调查及产科因素对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分析研究

    作者:叶茜;钮琳玮;赵玲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功能情况及产科因素对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调查2014年1~12月同仁医院分娩并于产后6~8周来院做检查的2023例妇女,出院小结和产后检查记录提取产科相关信息,进行盆底电生理评估,对产妇盆底功能与产科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2023例产妇产后6~8周盆底功能评估异常率为89.67%.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产次≥2次、会阴切开、足月分娩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500 g的产妇盆底功能更差.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次≥2次的产妇(OR=2.529,95% CI 1.763~3.628)、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500 g(OR=1.636,95%CI1.184 ~2.262)、阴道分娩(OR=1.440,95%CI 1.068 ~1.941)是影响产妇盆底功能的高危因素.对于阴道分娩产妇,产次≥2次(OR=3.460,95%CI 2.059~5.828)、会阴切开(OR=2.297,95%CI1.484 ~3.557)和足月分娩(OR=6.248,95%CI 1.824~21.399)是影响盆底功能的高危因素.结论:分娩后6~8周的产妇盆底功能损伤较严重;多产次、新生儿体质量较大和阴道分娩是影响产后6~8周产妇盆底功能的因素.对于阴道分娩者,多产次、足月分娩、会阴切开是另一个影响盆底功能的因素.产科医生应指导孕妇合理控制孕期体重,临近预产期指导孕妇进行kegel训练,降低会阴切开率,以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

  •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与盆底肌收缩力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张珂;王澜静;焦玲洁;贺晶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与盆底肌收缩力的关系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产后42 ~ 60天有产后尿失禁(UI)或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妇女为研究组(102例),其中UI患者66例(UI组),POP患者36例(POP组);另选择同期产后复查的正常产妇100例为对照组.对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一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肌电图描记法对UI组、POP组和对照组的盆底肌力进行评估.结果:①研究组的年龄、分娩前体重指数(BMI)、新生儿体重、阴道分娩率及有腹压增高史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P<0.01).②研究组肌电图持续收缩值和快速收缩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③研究组中UI组的快速收缩值明显低于POP组和对照组(P<0.01),研究组中POP组的持续收缩值明显低于UI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产后PFD的发生可能与年龄、分娩前BMI、新生儿体重、阴道分娩等因素有关;产后PFD与盆底肌收缩力下降有关,其中POP可能与Ⅰ类肌力下降有关,而UI可能与Ⅱ类肌力下降有关.

  • 产后盆底肌电刺激对不同分娩方式盆底肌力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蒋红;吴艳

    目的:观察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女性盆底肌力通过电刺激治疗前后的变化,探索其变化的机制.方法:经阴道顺产妇女55例及剖宫产的妇女65例分别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电刺激治疗者)及对照组(自行缩肛提肛运动康复训练),比较不同分娩方式电刺激治疗前后盆底肌力的改变.结果:①顺产研究组经过电刺激治疗后盆底肌力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1),顺产研究组治疗前后肌力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剖宫产研究组经过电刺激治疗后盆底肌力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P<0.05),剖宫产研究组治疗前后肌力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力均有影响,盆底肌电刺激康复治疗对产后女性健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解剖学静动态磁共振成像研究

    作者:曹晓兰;徐惠成;梁志清

    目的:通过静动态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比较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患者及正常女性盆底解剖结构改变,探讨盆底特定解剖学异常是否与PFD有关,为盆底重建手术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确诊为PFD患者46例为研究时象(PFD组),其中盆腔器官脱垂(POP)24例,压力性尿失禁(SUI)10例,POP合并SUI 12例;同期选取正常女性14例为对照组.采用静动态MRI进行盆底扫描.比较两组髂尾肌、耻尾肌及耻直肌静动态面积、肛提肌裂孔静动态宽度、膀胱尿道后角、LH线及M线长度、肛提肌角等参数值的变化.结果:PFD组患者静态髂尾肌、耻尾肌、耻直肌的面积大于动态,肛提肌裂孔宽度在静态时小于动态(P<0.05).而对照组以上参数值在静动态下无明显改变(P>0.05).PFD组患者膀胱尿道后角、LH线、M线均大于对照组,肛提肌角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MRI能清楚显示盆底解剖结构及功能,肛提肌的形态及功能异常与PFD有关.

  • 妊娠及分娩对盆底功能影响的探讨

    作者:曲坚;张晓薇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和产后早期女性盆底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7-10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诊产前检查的晚期妊娠孕妇46例,分别在妊娠晚期及产后6~8周及产后12~14周对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以及产后不同时期会阴B超检查膀胱颈移动度情况进行研究.结果:单纯国际尿失禁问卷和护垫实验联合国际尿失禁问卷两种方法评价SUI的发生率分别为:妊娠晚期组47.83%,39.13%;产后6~8周组21.74%,15.22%;产后12~14周组17.24%、13.79%.产后6~8周组SUI发生率均较妊娠晚期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2~14周组SUI发生率均较产后6~8周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2~14周组膀胱角度、膀胱颈旋转角度较产后6-8周组明显减小[(88.11 ±13.36)°vs(82.17±10.28)°;(21.67±10.64)°vs(16.79 ±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和分娩对盆底功能有一定的损伤,产后盆底功能有一定的康复趋势.

  • 女性盆底结构功能障碍性疾病基础研究现状

    作者:金玲;王建六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FD)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发病率约为40%,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及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有关PFD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较少,涉及的领域也很局限,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481 条记录 20/25 页 « 12...17181920212223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