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00例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曾繁花

    目的:探讨对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来紫金县妇幼保健院分娩的300例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肛提肌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产妇常规肛提肌训练的基础上给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产妇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产妇盆底肌收缩力分级与阴道肌电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月后以及治疗6月后,观察组盆底肌收缩力分级与阴道肌电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进行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产妇盆底肌肉的肌力与阴道肌电压,对产妇的产后恢复有促进作用.

  • 二孩产妇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分析

    作者:李冬玲;陈玉婵;沈小结

    目的:调查分析影响二孩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通过健康教育小组管理模式为二孩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提供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参加产检和分娩,自愿参加问卷调查的二孩产妇300例,产妇门诊产检坚持参加产妇俱乐部课程,并进行问卷调查,出院时再进行问卷调查,产后42 d来本院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记录产妇治疗经过,并评价治疗的依从性,分析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给予护理干预,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结果:300例二孩产妇中,宣教后盆底康复治疗总依从率高于宣教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影响治疗的不良因素来看,二孩产妇对盆底障碍性疾病的影响认识不足,宣教后各影响因素的人数占比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家庭住址远对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大.结论:健康教育小组管理模式能责任到人,对二孩产妇进行反复宣教,医护人员给予微信或电话督促指导,加强沟通,提高其认知程度,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帮助照顾小孩,产妇消除不良因素均对提高产妇治疗依从性具有重要影响.

  • PFD患者及正常女性盆底解剖结构的MRI研究

    作者:华冰

    目的:对比分析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患者及正常女性盆底解剖结构的MRI表现。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确诊为PFD的患者40例。同时选取健康同龄女性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行静动态核磁共振扫描(MRI)评价两组的肛提肌指标、盆腔各器官脱垂情况、尿道长度和尿道周围支持结构指标。结果 PFD组耻尾肌面积、髂尾肌面积和耻直肌面积的静/动态测量值显著低于正常组。PFD组提肌板角、盆膈裂孔横径、LH线和M线的静/动态测量值分别为,显著高于正常组的。PFD组静态和动态期的膀胱颈、子宫颈和肛直肠连接均显著重于正常组,P<0.05。结论 PFD患者在MRI所成图像中盆底解剖结构和正常女性差异较大,盆腔动静态磁共振在PFD诊断和评估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基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智慧医疗多功能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作者:金洵;丁曙晴;丁义江;周惠芬;成材;陈曦;丁成成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isorders,PFD)常表现为一组疾病症候群,涉及泌尿、妇科、结直肠和心理科等,因此多学科联合诊治成为发展趋势[1]. 目前,PFD临床诊治信息多离散分布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 但HIS系统无法很好地完成临床数据的个性化管理和专科研究, 难以进行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聚合以获得更多有价值的信息[2-4].本研究组于2011年着手建立基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智慧医疗多功能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号:2014SR074666),目前建成以患者为中心的信息系统,通过远程云服务器收集数据,使医生能在共享平台中完整掌握患者的历次就诊和随访情况,借助信息化手段获得大样本循证依据,为科研、教学和远程诊疗等提供大数据支持, 以实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的个体化和多专业一体化.本文对该系统的结构、功能与应用作如下介绍.

  • 肛门直肠良性疾病不容忽视

    作者:

    肛门直肠良性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包括痔、肛瘘、肛裂、便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肛门直肠的畸形及外伤等。在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的今天,肛门直肠良性疾病逐渐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几年无论在病因病理学等基础研究方面,还是在临床诊断与治疗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本期专门组织了一批相关的研究文章与大家分享这方面的经验体会。

  • 三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何莉;高丽君;何生琼;田倩

    目的:研究探讨三维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3月间在妇产科接受产后检查的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产妇均分别接受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检查,判断并计算不同方法诊断女性盆底障碍功能性疾病的检出阳性率。记录三维超声诊断结果,比较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治疗前后的盆膈裂孔前后径、面积、肛提肌厚度等指标。结果经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诊断,各检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65例、82例,三维超声的检出阳性率(82.0%),显著高于二维超声(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三维超声检出阳性的82例患者经治疗后,盆膈裂孔前后径、面积等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提肌厚度有所改善,但与治疗前的比较差异不大(P>0.05)。结论通过三维超声可以对女性的盆腔变化及盆底功能状态进行有效观察,盆底解剖结构显示清晰,并能为医师提供盆膈裂孔前后径等主要信息,为患者的治疗、产后康复评估等提供可靠依据,操作简便、无创。

  • 经会阴超声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评价

    作者:李秦莉;邝焰红

    目的:研究经会阴超声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超声科收治的未孕女性20例、剖宫产产妇20例、自然分娩产妇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被检者均给予经会阴超声检查,对比3组被检者的检查结果,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自然分娩组被检者的尿道旋转度高,未孕组膀胱颈到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低,未孕组宫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大,自然分娩组尿道漏斗和直肠膨出发生率高,各指标对比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给予经会阴超声可以更好地显示患者的盆底器官结构,反应出患者的损伤情况,是一种较好的检查方法。

  • 非手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进展

    作者:王光;王莉芹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一般常见于中老年女性,具有发展快、数量大的特征,给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家庭带来一系列问题.非手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刺激盆底的神经及其所支配的肌肉,增强或重建肌肉的神经兴奋性,达到增强盆底肌肉收缩力的效果.本文就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流行病学与发病机制,非手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新进展予以综述.

  • 妊娠期及产后早期盆底肌肉锻炼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莹

    盆底肌肉主要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当盆底受到创伤、感染或退化后,则会造成盆底张力降低,并出现症状损伤、盆底肌肉的收缩功能下降等,进而导致盆底功能性障碍疾病;研究表明,该疾病多发生于女性妊娠期或产后早期,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促使盆底肌肉的恢复,则容易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如女性生殖道损伤、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不利于女性的健康.本文主要对妊娠期及产后早期盆底肌肉锻炼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承美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妇女群体的常见病症,随着有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研究的新理念和新技术的发展,在其致病因素、相关手术治疗方法以及盆底重建材料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有望取得新的进展.

  • 盆底功能障碍对再生育患者临床分娩结局的影响

    作者:杨琰;严兆华;叶金艳;黄颢

    目的 研究盆底功能障碍对女性再次生育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在本科室二次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包括分娩结局和盆底功能评估数据)进行系统的回顾性分析,按盆底功能评估数据将产妇分为2组:盆底肌力测定≥3级的为肌力正常组(38例),<3级为肌力障碍组(48例),比较两组产妇经阴道分娩的第一、二、三产程时间以及剖宫产率、产后2h出血量、会阴侧切率及撕裂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肌力障碍组的第二产程时间长于肌力正常组,产后2h出血量及剖宫产率均高于肌力正常组(P<0.05或0.01).两组产妇会阴撕裂率、会阴侧切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功能障碍可明显延长二次生育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增加产后出血量,提高剖宫产率,是再生育难产因素之一.

  • 中老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艳;李瑞满;郭遂群

    目的 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及早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与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就诊及住院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问卷调查(自编)及临床资料收集;并进行妇科检查.结果 21例单纯阴道前壁或后壁膨出患者中合并压力性尿失禁(SUI)者占52.38%;39例子宫脱垂患者中合并SUI者占57.50%;组间BMI、平均动脉压、产次、绝经年龄、新生儿体重、产时会阴裂伤、产后休息、产后SUI、产程延长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夜尿次数、排尿频率、尿急等症状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D是女性常见病,其发病与妊娠及分娩、肥胖、高血压疾病、绝经及便秘等密切相关,一个或多个因素可同时存在.

  • 广东中山地区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筛查

    作者:苏园园;李丹彦;韩燕华;陈燕;翁丽;杨有业;林凤莲;张业武

    目的:探讨开展区域性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PFD)筛查模式,并通过对筛查结果的分析,了解中山市PFD患病情况,建立PFD防治机制。方法以中山市人民医院为诊治中心,各市区、镇区医院建立相应的防治中心及筛查中心,形成中山市PFD三级防治网络。采用统一的PFD筛查流程、筛查方法、诊断标准,选择在中山地区13家医院自愿参与盆底功能筛查的妇女为目标人群,完成盆底功能障碍问卷、性生活质量问卷、尿失禁问卷,手法肌力分类测试, POP-Q脱垂评分;根据检查结果作出PFD诊断,通过信息平台,将各中心的各项资料上传至中山市盆底功能障碍防治网数据库,由诊治中心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1921例参与筛查的人群中,以产后42 d复查为主,以健康体格检查者次之,以PFD就诊者较少。年龄(30.16±12.54)岁。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慢性盆腔疼痛、性功能障碍和粪失禁的检出率分别为48.3%、8.7%、1.0%、0.8%和0.03%。相关性因素分析提示年龄高、盆底肌肉综合肌力异常是PFD发病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是PFD保护因素。结论建立区域性PFD三级筛查防治网络可以掌握该区域PFD发病情况,规范筛查流程及方法,有助于提高地区PFD整体防治能力,提高大众对PFD早诊早治的防治意识,改善生活质量。

  • 流动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慧玲;邓爱文;刘艳

    目的 了解流动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流动人口PFD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抽取广州市和佛山市各一所医院2014年7月至2015年3月分娩并在产后42 d来院复查的产妇1295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进行影响因素调查.生存质量的评定采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结果 流动女性产后42 d PFD发生率为25.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期体重增加、第二产程时间、孕期及既往糖尿病是PFD的危险因素;PFD产妇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正常产妇(P<0.05).结论 应当重视流动女性PFD的发生情况,加大对流动女性的健康宣教,合理控制孕期体重,避免增加腹压,从而预防PFD的发生.

  • 会阴切开对妇女盆底肌力的近期影响及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盆底肌功能的作用

    作者:尹仲娇;吴艳欣;蔡坚

    目的 探讨常规会阴切开与非会阴切开切两种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经盆底康复训练后盆底肌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收集2015年1至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足月单胎头位经阴道自然分娩,并需要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初产妇.分娩后6周由专人对产妇的盆底情况进行评估,并对其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结果 共123例初产妇纳入研究,其中会阴切开组59例,非切开组64例.分娩后会阴切开组Ⅰ类肌纤维肌力及肌电值均低于非切开组(均P< 0.05);会阴切开组Ⅱ类肌纤维肌力及肌电值均低于非切开组(均P<0.05);两组产后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盆底康复治疗后两组Ⅰ类及Ⅱ类肌纤维的肌力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会阴切开损伤女性盆底功能,盆底康复治疗可提高盆底肌力.

  • 盆底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吕新华;荆波

    目的 探讨盆底超声对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选取72例,包括40例尿失禁和32例器宫脱垂,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女性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进行盆底超声检测,并分析对比其盆底形态学观察指标.结果 在静息、缩肛及Valsalva状态下,尿失禁组[(16.15±5.71) cm2、(16.48±3.71)cm2、(18.40±6.12)cm]和器宫脱垂组[(16.42±3.75) cm2、(18.16±2.97) cm2、(24.15±4.31) cm2]A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3.90±2.10)cm2、(14.67±2.53) cm2、(17.58±3.41)cm2)];其中Valsalva状态下前者M值[(6.15±0.71)cm、(6.04±0.67) cm]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59±0.70) 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盆底超声可有效反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结构,通过在不同状态下对盆底结构形态参数变化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此类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 女性盆底治疗仪配合中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疗效观察

    作者:石丽琼;杨宇;何燕;陈小兰

    目的 探讨盆底肌康复仪配合中药补中益气汤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疗效.方法 对30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的患者采用盆底肌康复仪同时配合中药补中益气汤协同治疗从而弥补单纯盆底康复治疗不足.结果 产后一年内的早期盆底肌力松弛治愈率达83.82%;SUI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控制效果及盆底肌力、持续时间优于POP组,P<0.01.结论 产后及时、早期干预盆底肌功能可有效防止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不良发展,同时配合经典方补中益气汤可益气、升阳举陷调理脏腑机能产生协同作用.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金露;佐满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指盆底支持组织由于退行性变、损伤,导致支持组织松弛进而盆腔脏器移位而出现一系列的病症,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慢性盆腔疼痛等。 PFD发病率高,患病人群广,其中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为常见。近年来,PFD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对其综述如下。

  • 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

    作者:谢谨

    目的 研究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8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盆底重建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POP-Q分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及2年的尿失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能够有效缓解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促进患者恢复,改善尿失禁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女性骨盆盆底结构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手术治疗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作者:孙航;夏玉军;金利新

    目的 研究女性骨盆盆腔支持结构,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取成年女性防腐标本10具,作正中矢状切形成20具半侧盆腔标本,进行观测.观察子宫骶韧带、圆韧带、主韧带及骨盆结缔组织的解剖形态,并测量其相关数据.结果 子宫骶韧带分颈部、中间部、骶骨部.骶韧带自起点至直肠端的距离是(20.44±4.23)mm,子宫端的宽度为(11.38±1.12)mm,直肠端的宽度为(21m42±2m10)mm;主韧带内侧的长度为(36.49±2.45)mm,宫颈段的距离是(18.68±3.29)mm,阴道段的距离是(19.10±4.13)mm;圆韧带子宫端至盆侧壁之间的距离,其长度为(86.77±4.64)mm.直肠阴道隔有两层筋膜,其长度为(37.41±3.68)mm.结论 子宫骶韧带、圆韧带、主韧带及骨盆结缔组织的解剖形态对临床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81 条记录 18/25 页 « 12...15161718192021...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