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集束化预防策略对预防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

    作者:赵庆娜;田君;杨昕昕;王利娜

    目的:观察集束化预防策略对预防子宫切除术后患者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方法:将180例子宫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在子宫切除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和出院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入院后给予盆底肌训练、优化手术方式等一系列集束化预防策略直至出院.比较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盆底肌的肌力情况和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盆底耻骨、尾骨收缩力达到II度,III度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对照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78.9%,观察组为3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预防策略对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盆底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效果,同时可降低尿失禁的发病率.

  • 经会阴超声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观察和评估

    作者:李青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检查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3年1月———2016年1月,随机抽选我院超声科接收的200例女性,其中自然分娩孕产妇与剖腹产孕产妇各为65例,将其分别标记为 A、B 两组,剩余70例女性为健康未孕者作为对照观察并纳入 C 组,对所选200例女性均采用会阴超声进行盆底功能检查,观察其盆底参数变化,评估该种影像方式的应用价值。结果静息状态下,A 组产妇的尿道旋转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宫颈到耻骨联合下缘距离更低于其他组,膀胱到耻骨联合下缘低于 C 组(P <0.05),与 B 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 >0.05);valsalva 动作下,A 组产妇的肛提肌大面积、膀胱下降程度较高于其他两组,宫颈下降程度较高于 C 组(P <0.05),与 B 组相比却无意义(P >0.05);另外 A 组以的15.38%尿道漏斗发生率及7.69%的直肠膨出发生率明显高于 B、C 两组(P <0.05)。结论经会阴超声检查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展综述

    作者:刘乙桦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一组以盆腔脏器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为主要表现的妇科疾病,易发于中老年女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盆腔脏器脱垂包括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膀胱脱垂及直肠脱垂.以压力性尿失禁及慢性盆腔疼痛等为主要症状[2].有资料显示:50%的盆腔脏器脱垂伴有压力性尿失禁,80%的压力性尿失禁伴有盆腔脏器脱垂[3].手术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手段,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手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展作一综述.

  • 妇科手术前后女性盆底功能的变化情况分析

    作者:栾琳

    目的:分析妇科手术前后女性盆底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到我院接受盆底手术治疗的8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术前与术后盆底功能进行比较。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接受不同手术进行治疗,患者出现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比率如下:子宫次全切除手术患者的比率为40.63%,子宫全切除手术患者的比率为61.29%,附件手术组患者的比率为35.00%,与手术治疗前数据相差较大;盆底功能测定中,子宫次全切除手术患者的比率为43.75%,子宫全切除手术患者的比率为64.52%,附件手术组患者的比率为40.00%,与术前相比组间差距较大,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接受手术进行治疗后,女性患者的盆底功能常受到侵害,容易出现盆腔功能障碍性疾病。其中子宫次全切除与子宫全切除后患者更易受到侵害,因而医护人员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应加大重视程度,选用相关措施尽可能降低手术对患者盆底功能的损害。

  • 浅谈产后盆底肌肉的等长肌力康复训练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陈晓辉

    产妇自然分娩后,盆底组织常有不同程度受损,可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如盆腔脏器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产后早期行盆底肌肉等长肌力训练,有别于等张肌力训练,简单易行,不受体位影响,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力的影响

    作者:李霞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8-12月产后康复门诊6-8周复查的产妇155例,按分娩方式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55例)和阴道顺产组(100例).采用法国PHENIX USB2神经肌肉诊断仪检测盆底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肌力,按0-V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阴道分娩组:Ⅰ类肌纤维肌力>3级4%,Ⅱ类肌纤维肌力>25%,剖宫产组:Ⅰ类肌纤维肌力>3级10.9%,Ⅱ类肌纤维肌力>3级36.3%,两组肌力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相对于阴道分娩,剖宫产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盆底肌力的影响.

  • 盆底康复训炼护理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效果

    作者:顾雅萍;毛玉娟

    目的 探究盆底康复训炼护理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上盆底康复训炼护理,并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实验组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2.0%,低于实验组的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而言,良好的盆底康复训炼护理能够显著增强肌力,缓解不良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获得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腹腔镜在女性盆底重建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吴桂丽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al disease,PFD)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盆底重建术是临床上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盆底功能,解除其盆底功能障碍,而在近些年,腹腔镜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中,受到临床广泛关注.本文主要是针对几种腹腔镜女性盆底重建术进行阐述和分析,以归纳总结腹腔镜技术在女性盆底重建术中的应用进展.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锻炼及护理措施分析

    作者:孙融

    目的 探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锻炼及其护理措施.方法 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接诊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临床资料完整,愿意配合本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阴式全子宫切除术+阴道前壁或后壁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护理,研究组则加用康复锻炼与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康复锻炼及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与并发症发生,同时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 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

    作者:王玥;王蕾;杨秋丽

    目的 探究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应用盆底肌肉训练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接收诊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训练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盆底肌肉训练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张力强度改善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应用盆底肌肉训练治疗方式实施救治,临床治疗结果显著,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张力强度及尿道括约肌的收缩能力.

  • 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对改善盆底肌力和疲劳度的作用分析

    作者:闫玉桂

    目的 探讨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对改善盆底肌力和疲劳度的作用.方法 将2015年6月—2017年7月该门诊收治的在产后6~8周接受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比产妇在接受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与疲劳度情况.结果 经临床治疗后,产妇的Ⅰ类肌纤维与Ⅱ类肌纤维肌力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2,P<0.05;χ2=5.167,P<0.05).另外,治疗后的Ⅰ类肌纤维与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也均低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05,P<0.05;Z=-2.744 P<0.05).结论 对产妇在产后6~8周实施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可显著增强产妇的盆底肌力,缓解疲劳度,预防各种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发生.

  • 实行盆底肌肉训练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康复效果

    作者:明立华;赵喜霞

    目的 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盆底肌肉训练康复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5年3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84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训练方式,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盆底肌肉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训练之后,在康复效果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观察组患者在进行盆底肌肉训练之后,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5.2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95%,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通过采用盆底肌肉训练的方式,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的盆底肌肉恢复效果,促进肌肉活力的增强,实现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孕期及产后盆底锻炼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作用

    作者:韩琴

    目的 探讨孕期及产后盆底锻炼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3月在该院产检并分娩的54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于产后42 d开始进行产后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于孕16周开始进行Kegel盆底肌锻炼,并于产后42 d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对两组孕产妇产后尿失禁发生率及不同时间阴道收缩压(VSP)、子宫脱垂产后POP-Q分度进行观察.结果 两组孕16周时的V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37周、产后12周时,观察组VSP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产后尿失禁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OP-Q分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及产后盆底锻炼可预防因妊娠、分娩所致的盆底肌力减弱,降低产后尿失禁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 探究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方法及效果

    作者:王莉

    目的 探讨实施盆底康复治疗的有效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该县医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产后存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行常规Kegel运动、生物回馈电刺激联合家庭盆底康复仪盆底肌锻炼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盆底肌大肌电压值、Ⅰ类和Ⅱ类肌肌力、疲乏程度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0%(P<0.05).结论 在产后存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产妇的康复治疗中,行生物回馈电刺激联合家庭盆底康复仪盆底肌锻炼,可促进产妇的康复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作者:穆银静;王雪娇;张红薇;薛蕾;王硕

    目的:探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盆底功能重建术患者78例,结合患者的病情、年龄、认知水平给予个体化围手术期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所有手术患者均手术顺利,康复出院,未出现术后出血、感染、皮肤压疮、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无网片侵蚀、感染、脱出,无阴道前后壁膨出及阴道穹窿脱垂复发等.结论:注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住院期间的护理,加强围手术期的术前护理,尤其是做好肠道准备、阴道及皮肤准备,加强个体化的心理护理,术后严密病情观察,做好会阴护理、皮肤护理及饮食的护理,能有效预防阴道出血、感染、压疮、便秘、尿潴留等并发症的护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 静态、动态磁共振扫描方法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及价值研究

    作者:赵小丽

    目的: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应用静态、动态磁共振扫描方法进行诊断,研究应用静态、动态磁共振扫描方法的价值.方法:选择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患者共计100例(研究组),选择时间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同期选择正常女性为对照组(例数100例),均予以静动态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耻骨尾骨肌面积、耻骨直肠肌面积、髂骨尾骨肌面积、肛提肌裂孔宽度进行组间对比.结果:研究组的耻骨尾骨肌面积、耻骨直肠肌面积、髂骨尾骨肌面积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肛提肌裂孔宽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静动态磁共振成像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康复锻炼的护理体会

    作者:姚媛敏;刘汉菊

    目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康复锻炼的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5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并且依据随机方法,分为研究组(25例)、对照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手术治疗中,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中患者,应用手术治疗的同时,采取常规护理结合康复锻炼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疗效。结果:对于研究组中患者,临床经康复锻炼护理干预后,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在疼痛缓解时间、并发症、术后感染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中,对其手术后应用康复锻炼护理干预,不仅提升临床手术疗效,还可以提升临床护理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避免感染,发挥积极护理作用。

  • 补中益气丸联合会阴经皮电刺激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效果评价

    作者:梁晓妍;廖群英

    目的 评价补中益气丸联合会阴经皮电刺激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阴道动态压力<80 cmH2 O、盆底肌电位值<30 uV、盆底Ⅰ和Ⅱ类肌纤维肌力<3级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盆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补中益气丸联合会阴经皮电刺激.评估2组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功能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阴道动态压力、盆底肌电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力优于对照组,阴道壁膨出、尿失禁、子宫脱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盆底治疗基础上,应用补中益气丸联合会阴经皮电刺激有利于增强盆底肌肌力,提高盆底康复治疗效果.

  • 盆底康复训练护理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陈凤

    目的:分析盆底康复训练护理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2016年2月~2017年10月,于我院进行盆底功能评估异常的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中选取10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盆底康复训练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盆底肌力状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盆底肌力在3级以上患者所占比例更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62±2.28)分,高于对照组的(71.26±2.29)分,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盆底康复训练护理有利于提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盆底康复技术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作用

    作者:王慧

    目的 对产后初期患有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采取盆底康复技术进行医治,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在2015年间,在我院分娩并被确诊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有296例,对这些患者进行研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分成两个组,即对照组与治疗组,各148例,对照组患者在家自己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而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盆底康复治疗仪使用,而后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效果,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在治疗效果对比中,治疗组患者的较好,治疗组的各项评分也较好,P<0.05.结论 盆底康复技术能有效防治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疗效甚好,值得推广应用.

481 条记录 24/25 页 « 12...17181920212223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