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汉族人髓样分化蛋白2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与严重创伤后并发症易感性的关系

    作者:顾玮;单佑安;刘庆;周健;蒋东坡;姚元章;张连阳;都定元;高劲谋;董蕻;杨策;朱佩芳;王正国;蒋建新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髓样分化蛋白2(MD-2)基因启动子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严重创伤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和脓毒症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105例严重创伤患者(其中42例并发脓毒症)MD-2基因启动子-1625C/G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结果 -1625G等位基因携带者MODS评分显著高于C等位基因携带者(显性遗传模式P<0.001,隐性遗传模式P>0.05).携带G等位基因型的创伤患者比C等位基因携带者并发脓毒症的可能性高(OR值为0.477,95%可信区间为0.266-0.855,P<0.05).携带G等位基因型的创伤患者死亡率显著高于C等位基因携带者(显性遗传模式P<0.05,隐性遗传模式P>0.05).结论 汉族人严重创伤后多器官功能衰竭、脓毒症的易感性与MD-2基因启动子-1625C/G单核苷酸多态性相关.-1625G可能是严重创伤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 紫癜性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3和4的信号转导途径

    作者:付元;刘秀琴;程娜;张守青;常红;张秋业;陈秀霞;高兴娟

    背景:目前关于Toll样受体3和Toll样受体4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在紫癜性肾炎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分析Toll样受体3和Toll样受体4在过敏性紫癜和紫癜性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过敏性紫癜患儿64例,分为过敏性紫癜无肾损害组36例及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组28例,另选健康儿童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3、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蛋白2、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2 mRNA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3、Toll样受体4蛋白表达率.结果与结论:①过敏性紫癜患儿Toll样受体4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紫癜性肾炎组Toll样受体4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紫癜无肾损害组(P<0.05).②过敏性紫癜组髓样分化蛋白2、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 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白细胞介素12 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紫癜性肾炎组髓样分化蛋白2、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紫癜无肾损害组(P<0.05),紫癜性肾炎组白细胞介素12 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紫癜无肾损害组(P<0.05).③过敏性紫癜组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 mRNA与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0,P<0.01);过敏性紫癜患儿Toll样受体4 mRNA与髓样分化蛋白2、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与白细胞介素12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66,P< 0.01).提示Toll样受体4可能通过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依赖信号转导途径介导过敏性紫癜的免疫发病机制,Toll样受体4的过度活化可能与过敏性紫癜的肾损伤有关.

  • 樟芝多糖抵抗脂多糖诱导的神经细胞PC12炎症反应

    作者:孔云;杨毅;韩晨阳;郭丽;李文燕;王真

    目的 研究樟芝多糖(antrodia camphorata polysaccharide,APC)抵抗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引起神经细胞PC12炎症反应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PC12细胞常规培养后,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PC低剂量组、APC高剂量组,其中APC低剂量组采用10 mg·L-1 APC干预,APC高剂量组采用50 mg·L-1 APC干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激光共聚焦法分析观察Flu03-AM染色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MD2以及下游MyD88的表达,ELISA法检测外分泌的TNF-α、IL-6和IL-1β的表达.RT-QPCR检测MD2、TLR4以及MyD88的mRNA表达.结果 APC可以显著改善LPS诱导的神经炎症,APC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模型组,且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APC干预后,MD2、TLR4以及下游MyD88的表达显著下调,外分泌的TNF-α、IL-6和IL-1β表达亦下调,且APC高剂量组优于低剂量组.结论 APC可以通过抑制TLR4-MD2及其下游因子表达抵抗LPS诱导的神经炎症,这为神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参考,为APC的开发应用提供借鉴.

  • 髓样分化蛋白2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影响

    作者:孙宁;葛春林

    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菌(G-)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能被Toll样受体4(TLR4)所识别,并且TLR4是LPS跨膜信号转导的主要受体.已有研究表明,TLR4的表达在发生胰腺炎的胰腺中存在上调趋势,且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肝、肺等组织中TLR4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1].

  • 维生素D3对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Toll样受体2和髓样分化蛋白2及CD14表达的影响

    作者:高鸿亮;周禾;姚萍

    目的 探讨维生素D3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肠黏膜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和髓样分化蛋白2(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otein 2,MD2)及CD14表达的影响,及辅助治疗UC的可能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维生素D3干预组各10只.模型组和维生素D3干预组将质量分数5%2,4,6-三硝基苯磺酸与体积分数50%乙醇等体积混合后以0.4 mL/100 g剂量缓慢注入大鼠肠道制备UC模型,正常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肠.维生素D3干预组在造模成功后第10天起给予胆维丁乳原液1 875 u灌胃,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均1次/d,连续10 d;比较3组大鼠一般情况及维生素D3干预第10天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维生素D3干预第10天处死大鼠,取结肠黏膜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histopathological score,HPS),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组结肠黏膜组织TLR2、MD2和CD14的表达情况.结果 维生素D3干预第10天,模型组与维生素D3干预组DAI[(8.07±1.87)、(5.15±2.40)分]、HPS评分[(14.33±0.97)、(10.01±2.23)分]高于正常对照组(0、0分)(P<0.05),维生素D3干预组低于模型组(P<0.05);TLR2、MD2和CD14均在肠黏膜上皮细胞细胞质、细胞核中着色;结肠黏膜组织TLR2、MD2和CD14阳性表达率在模型组(90%、80%、100%),维生素D3干预组(80%、50%、5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0、0、0),且模型组高于维生素D3干预组(P<0.05).结论 结肠黏膜组织中TLR2、MD2和CD14高表达可能与UC发病有关,维生素D3可通过抑制TLR2、MD2和CD14表达减轻UC大鼠的肠道炎症反应,发挥辅助治疗UC的作用.

  • 血管活性肠肽对内毒素性休克大鼠肠道TLR4、 MD2和BD3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许丽琴;徐进;齐旭升

    目的 探讨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对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致休克大鼠肠道组织TLR4、MD2和BD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LPS组(15只)、LPS+ VIP组(15只)和对照组(10只).LPS组尾静脉注射LPS(E.coli O55B5) 10 mg/kg; LPS+ VIP组尾静脉注射LPS 10 mg/kg后注射VIP 5 nmol/kg;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注射后6h和24 h处死,留取结肠组织标本,RT-PCR检测结肠组织TLR4、MD2和BD3 mRNA表达,光镜下观察24 h时肠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①肠组织病理改变:注射LPS后大鼠肠黏膜坏死脱落,微绒毛结构消失,结缔组织明显充血,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采用VIP治疗后病变明显减轻.②TLR4、MD2和BD3 mRNA表达:注射VIP后6h、24 h,肠组织TLR4、MD2和BD3 mRNA表达升高(P <0.05);24 h时LPS+ VIP组TLR4、BD3和MD2 mRNA表达明显低于LPS组(P<0.05).结论 LPS致内毒素性休克大鼠肠道损伤时,肠组织TLR4、MD2和BD3 mRNA表达增强.VIP可减轻LPS所致肠道黏膜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下调重要的炎症基因TLR4、MD2和BD3 mRNA表达有关.

  • 胆红素对新生儿脐血单核细胞髓样分化蛋白-2、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袁西华;陈昌辉;刘会领;李茂军;吴青

    目的 观察脐血单核细胞(CBMC)经不同水平胆红素孵育后髓样分化蛋白2(MD-2)、TNF受体相关因子6(TRAF6)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集1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的脐血,经纤维蛋白结合法分离得CBMC,将其加入含不同水平胆红素(0μmol·L-1、17.1μmol·L-1、42.8μmol·L-1、102.6μmol·L-1、153.9μmol·L-1、220.6μmol·L-1和307.8μmol·L-1)的牛血清清蛋白溶液中孵育1h,再加入脂多糖(LPS)刺激30min.收集CBMC,采用反转录-PCR方法 测定其MD-2、TRAF6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1.LPS单独作用对CMBCMD-2mRNA和TRAF6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低水平胆红素(17.1μmol·L-1、42.8μmol·L-1)单独作用对CBMCMD-2mRNA和TRAF6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2.先经不同水平胆红素孵育,再接受LPS刺激,胆红素有抑制细胞MD-2mRNA表达的趋势,随着胆红素水平的升高,抑制趋势越明显;先经不同水平胆红素孵育,再接受IPS刺激,低水平胆红素促进细胞TRAF6mRNA的表达,当胆红素≥102.6μmol·L-1时,抑制TRAF6mRNA表达,胆红素水平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在相同胆红素水平作用下,随着MD-2mRNA表达水平的降低,TRAF6mRNA表达水平随之降低.结论 低水平胆红素对CBMCMD-2mRN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对TRAF6mRNA的表达有促进作用.高水平胆红素对二者的表达均有抑制作用,随着胆红素水平升高,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与高浓度胆红素对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有关.

  • 疏肝祛瘀通络降浊法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作用的研究

    作者:高原;周蕾;姜妙娜;贾玉杰

    [目的]观察疏肝祛瘀通络降浊法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髓样分化蛋白-2(MD-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探讨二者在NAS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分为模型组,疏肝祛瘀通络降浊法低剂量(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预防组和正常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以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用不同剂量的中药和阳性对照药灌胃治疗,12周后全部处死.同期设正常饮食组作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肝组织核转录因子-кB(NF-кB)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观察肝组织MD-2和iNOSmRNA的表达.[结果]12周时,中剂量组大鼠肝组织NF-кB表达较模型组下调;肝组织MD-2mRNA(0.132±0.058)和iNOS mRNA(0.164±0.061)表达较模型组(0.795±0.294和1.029±0.388)减弱(均P<0.01).[结论]大鼠NASH形成后,肝组织MD-2和iNOS mRNA的表达上调,可能与二者参与了NASH大鼠内毒素性肝损伤有关.疏肝祛瘀通络降浊法可以通过减轻内毒素性肝损伤下调NASH大鼠肝组织MD-2和iNOSmRNA的表达.

  • 地塞米松对早期脂多糖大鼠肝组织髓样分化蛋白2及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作者:雷贤英;李雨昕;雷贤蓉;甘辞海;胡丽蓉;薛钰婷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对脂多糖大鼠早期急性肝损伤时肝组织髓样分化蛋白2 (MD-2)基因及核因子-κB (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15只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正常组、脂多糖组和治疗组(脂多糖+地塞米松组),每组各5只.自大鼠尾静脉穿刺置留置针以备给药,正常组自大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脂多糖组静脉注射脂多糖10 mg/kg (10 min以上注射完);治疗组静脉注射脂多糖10 mg/kg (10 min以上注射完)和地塞米松0.1 mg/kg.所有大鼠均于注射后1 h被处死,抽取左心室血行生化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剪取部分肝右叶制成肝组织匀浆液(保存于-20℃条件下以备用),以检测肝组织MD-2基因,另取部分肝组织检测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1)正常组大鼠转氨酶值波动于正常范围,脂多糖组大鼠ALT、AST明显增高,与脂多糖组比较,治疗组转氨酶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正常的肝组织中可见少量MD-2基因、NF-κB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脂多糖组和治疗组肝组织MD-2基因及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MD-2基因及NF-κB蛋白的表达较脂多糖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脂多糖大鼠发生急性肝损伤时,地塞米松对其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与MD-2基因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的减少有关.

  • 髓样分化蛋白2在内毒素/脂多糖激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熊建琼;朱佩芳;王正国;蒋建新

    目的探讨髓样分化蛋白2(MD-2)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的表达及其在内毒素/脂多糖(LPS)激活HUVEC中的作用. 方法分离、培养HUVEC,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PS刺激前后HUVEC 的MD-2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用目的条带吸光度(A)值表示;HUVEC转染0.5、1.0、2.0 μg MD-2突变质粒(MD-2C95Y)及2.0 μg pEF-BOS空载体质粒、2.0 μg MD-2质粒后, 观察LPS刺激对HUVEC核因子(NF)κB活性和其分泌白细胞介素(IL)8能力的影响, NF-κB的测定值用A450 nm表示. 结果 LPS刺激前, HUVEC MD-2 mRNA及蛋白有表达, LPS能明显上调其表达水平, 并呈一定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LPS刺激前MD-2蛋白A值为25 196±1 723,明显低于0.01 mg/L LPS刺激6 h的A值(58 817±3 241,P<0.01);转染MD-2C95Y能明显抑制LPS对HUVEC NF-κB的激活和IL-8的分泌. 结论 MD-2在LPS激活/损伤HUVEC效应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