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比较研究

    作者:刘馨;张丽

    目的 比较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924个IUI周期的临床资料,其中自然周期346个,促排卵周期578个.比较两者的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多胎率、异位妊娠率及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并抽取两组患者中无排卵障碍者进行上述指标的比较. 结果 (1)促排卵组妊娠率显著高于自然周期组(19.8% vs.10.7%)(P<0.001),而两组流产率(5.4%vs.14.0%)、异位妊娠率(2.7% vs.4.4%)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然周期组无多胎妊娠及中重度OHSS发生,促排卵周期组多胎妊娠率及中重度OHSS发生率分别为12.3%及1.8%.(2)无排卵障碍的病例中,促排卵组妊娠率显著高于自然周期组(18.7% vs.10.9%)(P<0.05),而两组流产率(3.0% vs.11.1%)、异位妊娠率(3.0% vs.5.6%)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不同促排卵方案中,来曲唑(LE)组妊娠率高于克罗米酚(CC)组(28.6% vs.15.6%)(P<0.05),其他各促排卵方案之间的妊娠率、流产率、多胎率、异位妊娠率、中重度OHSS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促排卵周期IUI妊娠率明显高于自然周期,促排卵治疗没有增加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但可能增加多胎妊娠和OHSS的发生.

  • 不同促排卵方案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的妊娠率和并发症分析

    作者:林虹;李志凌;王玉莲;肖婉芬;张新能;程本坤

    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是助孕治疗的一种相对简单、安全、应用范围广的方法,但受病因、适应证和促排卵方案等因素影响,成功率波动范围较大(周期妊娠率在6%~24%)[1-3].为此,对近2年我院生殖中心采用IUI治疗的女性不育症患者资料,分析IUI联合不同促排卵方案的妊娠率及并发症,为临床在IUI治疗中选择合适的促排卵方案提供帮助.

  • 超声引导下减胎术12例临床体会

    作者:金虹

    多胎妊娠是诱发排卵后宫腔内人工授精(AIH)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等辅助生育技术治疗不育的一个常见并发症.有研究显示,诱导排卵后多胎妊娠的发生率为16%~39%[1]为了提高妊娠率、改善妊娠的结局,我们在术前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对12例≥3胎的多胎妊娠者早期经阴道B超引导下行减胎术,取得满意效果.

  • 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临床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苏宁;夏薇;王维;曾艳华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孕临床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4年1月在本科就诊的100例EMS不孕患者205周期IUI资料,比较EMS生育指数(EFI)和IUI术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预处理(GnRH-a组112周期,非GnRH-a组93周期)及治疗方案[自然周期组11周期,促排卵周期组194周期;促性腺激素(Gn)组139周期,非Gn组55周期]对临床妊娠率的影响.结果:EFI≥9分的EMS不孕患者IUI妊娠周期率及累积妊娠率分别为21.1%和40.0%,显著高于EFI≤8分的患者(分别为9.3%和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周期组与促排卵周期组周期妊娠率分别为0和14.4%;GnRH-a组与非GnRH-a组周期妊娠率分别为16.1%和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n组与非Gn组周期妊娠率分别为15.8%和10.9%,双胎妊娠率分别为13.6%和1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FI≥9分的EMS不孕患者腹腔镜术后应积极采用IUI助孕治疗,IUI治疗前不建议使用GnRH-a等药物进行预处理,促排卵联合IUI可以提高患者的妊娠几率.

  • 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男性因素不孕881例疗效观察

    作者:胡汉苹;王君洁;陈瑜

    目的:探讨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对男性因素引起不孕的疗效.方法:对男性因素引起的不孕症患者881例按自愿选择原则分3组进行治疗.A组为自然周期的卵泡成熟后采用IUI治疗;B组为采用超促排卵(COH)治疗,卵泡成熟后采用IUI治疗;C组为采用COH治疗,卵泡成熟后指导性生活.结果:A、B两组间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A、B两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男性因素引起的不孕可采用IUI治疗,COH未能提高男性因素不孕的妊娠率.

  • 不同促排卵方案用于PCOS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罗小欢;夏薇;苏宁;王维;曾艳华

    目的:探讨不同促排卵药物及其配伍用于PCOS患者行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临床效果,筛选优促排卵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COS患者IUI 634个周期,根据所采用的不同促排卵方案分成氯米芬(CC)组(84周期)、来曲唑(LE)组(76周期)、尿促性腺激素(H MG)组(153周期)、卵泡刺激素(FSH)组(45周期)、CC+ HMG组(96周期)、CC+FSH组(75周期)、LE+ HMG组(49周期)和LE+ FSH组(56周期)等8组,比较各组患者的基本特征、卵泡发育情况、子宫内膜厚度、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及总用量、IUI结局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Gn组(FSH组、HMG组)及CC联合药物组(CC+ HMG组、CC+ FSH组)的优势卵泡数和排卵数均多于单纯口服药物组(CC组、LE组)与LE联合药物组(LE+HMG组、LE+FSH组)(P<0.05);8组中以LE组的单卵泡发育成熟率(82.89%)高(P<0.01);到达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天数HMG组、CC+ HMG组、LE+ HMG组均多于单纯口服药物组(CC组、LE组)(P<0.05);CC组手术日子宫内膜厚度及手术日子宫内膜厚度<8mm的比例低于其余各组(P<0.05);联合药物组(CC+ HMG组、CC+FSH组、LE+ HMG组和LE+ FSH组)使用Gn的天数及总量均低于Gn组(P<0.05);临床妊娠率CC组低(P<0.05),其余各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例轻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均出现在Gn组,14例多胎妊娠出现在Gn组(11例)和联合药物组(3例).结论:CC组妊娠率较低,可能与其抗雌激素作用影响子宫内膜厚度有关;LE组的单卵泡成熟率高,妊娠率满意;Gn组与联合药物组的临床妊娠率相当,但单独使用Gn伴随较高的OHSS发生率和多胎妊娠率,而联合促排方案则可明显减少Gn的使用天数及总使用量,减少OHSS的发生率和多胎妊娠率,因此,联合促排方案值得推广.

  • 不同助孕方式治疗后肿瘤发生情况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明飞;魏丽坤;韩珊;李美玲;宋学茹

    目的:探讨经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或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助孕治疗后患者肿瘤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生殖中心的患者,比较IVF/ICSI组与IUI组患者一般情况及肿瘤发生情况.结果:发现恶性肿瘤患者13例,其中IVF/ICSI组10例(0.6%),IUI组3例(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327,P=0.476);不孕年限长者(≥5年)肿瘤发生率(1.3%)明显高于不孕年限短者(0.4%)(x2 =4.633,P=0.042);高龄患者肿瘤发生明显高于年轻患者(x2=11.64,P=0.01).结论:IVF-ET较IUI助孕未增加肿瘤发生率;不孕年限长及年龄大可能为肿瘤的高危因素.

  • 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力

    目的:对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对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共进行165个宫腔内人工授精周期,分析患者的基本情况、生育指数、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对临床妊娠情况的影响。结果:患者的周期妊娠率为15.0%,妊娠患者和未孕患者的基本情况差异均不明显(P >0.05),男性的精液处理后的精子活率及密度、女性直径大于14mm 的卵泡个数(一个月经周期的第14天测定)差异明显(P <0.05);生育指数≥9分时患者的周期妊娠率(20.0%)明显高于<9分的患者(7.5%)(P <0.05);而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患者的周期妊娠率(16.7%)与未使用的患者(10.7%)差异不明显(P >0.05)。结论:对于生育指数≥9分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可建议进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治疗前不建议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处理。

  • 人工授精技术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医;岳小妹;罗宇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妇女,30%~50%合并有不孕症,而不孕患者中35%~50%可发现内异症的存在,有时内异症引起的不育的治疗相当困难.辅助生育技术已成为难治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发不孕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 人工授精治疗男性无精子症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燕;钱云;冯婷;蔡令波;刘嘉茵

    人工授精技术(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作为辅助生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米得到了迅速发展.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广泛应用于治疗男性因素引起的不育,其中无精子症(azoospermia)约占男性不育患者的7%~14%[1],通过对人类精子库(humansperm bank,HSB)提供的精子,经亲水性硅烷包裹的胶体硅溶液(Silane coated silica particles puresperm)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洗涤优选,后为女方施行IUI,是无精子症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人类精子库的合法启用,辅助生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无精子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方法和途径.我们对在本生殖中心行供精IUI治疗的2l对夫妇33个周期治疗的结果进行总结如下.

  • 精子DNA损伤与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关系

    作者:刘春艳;毛熙光;陈绍威

    目的 探讨精子DNA损伤与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率的关系. 方法 收集36对夫妇共46个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周期的男性精液进行分析,每份精液经优化处理后用于IUI,根据妊娠结局将患者分为妊娠组和非妊娠组,比较两组精子浓度、精子活动率、精子正常形态率及精子碎片化指数(DFI),分析精子DFI与IUI妊娠结局的关系. 结果 IUI妊娠组精子DFI为10.0%,比非妊娠组的20.2%低;妊娠组的精子浓度、精子活动率、精子正常形态率比非妊娠组高;精子DFI与精子浓度之间呈负相关,与精子活动率及精子正常形态率呈负相关.结论 精子DFI可能从精子浓度、活动力及形态等方面影响精子质量,是影响IUI妊娠结局的重要因素之一.

  • 高纯度尿促性素和普通尿促性素促排卵效果

    作者:陈新娜;乔杰;何方方;王树玉;王颖

    目的比较高纯度尿促性素(humanmenopausal gonadotropin,hMG)和国产普通hMG在接受诱发排卵后行宫腔内人工授精或指导同房治疗的患者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7月至2005年3月在3个生殖中心选择符合条件的219例不育妇女进行随机分组促排卵治疗,高纯度hMG组108例,普通hMG组111例.观察主要疗效指标排卵率;次要疗效指标临床妊娠率、破裂卵泡数目、注射hMG日血清E2峰浓度、药物应用时间和药物总剂量;安全性评价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普通hMG和高纯度hMG排卵率分别为93.0%(93/100)和91.0%(91/100),临床妊娠率为12.4%(12/100)和20.0%(20/100),破裂卵泡数目为(1.5±1.4)个和(1.2±0.9)个,血E2峰浓度为(896.5±911.9)pmol/L和(699.0±618.5)pmol/L,用药时间为(11.6±3.7)d和(11.6±4.1) d,用药剂量为(1147.5±46.8)IU和(1280.6±646.0)IU,两者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指标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纯度hMG的促排卵治疗和国产普通hMG一样有效而安全.

  • 前向运动精子总数、授精时机与人工授精临床结局

    作者:田晓华;陈冬丽;王超云;赵邦霞

    目的 探讨前向运动精子总数、授精时机对人工授精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进行的204个夫精人工授精周期的资料,授精日取精后采用直接上游或非连续密度梯度法优化精子,按WHO标准计算优化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根据前向运动精子总数(×106)的不同分为2~5、5~10、>10组;根据人工授精时机分为排卵前组、排卵后组和排卵前后组,统计各组的临床妊娠率.结果 2~5、5~10、>10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6.1%、14.7%和21.0%;排卵前组、排卵后组、排卵前后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16.7%、15.4%和13.5%;不同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不同授精时机各进行1次人工授精的临床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精液优化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达到一定的标准后,在排卵前后的不同时机进行授精对临床妊娠率没有显著影响.

  • 322个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周期临床妊娠率相关因素探讨

    作者:陈辉;王冬梅;张孝禹;杨丽萍

    目的:探讨影响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妊娠率的各种影响因素。方法168对夫妇的322个 IUI 周期,对女方年龄、IUI 周期次数、不孕年限、治疗方案、精子优选方法以及注入宫腔内的前向活动精子数(PTMS)和妊娠结局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周期妊娠率显著下降,IUI 第1个周期妊娠率高,使用促排方案和精液处理后 PTMS 较高时有利于妊娠。患者的不孕年限和精子优选方法对妊娠结局无显著影响。结论女方年龄、IUI 治疗周期数、治疗方案和 PTMS 是影响妊娠的重要因素。

  • 来曲唑与尿促性腺激素两种不同促排卵方案在宫腔内人工授精中的作用比较

    作者:张欣;高小翠;陈嘉彦;谢秀英;LI Shaowen;XIE Xiuying

    目的 探讨来曲唑(LE)与尿促性腺激素(HMG)促排卵方案对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6月-2016年10月来我院妇科生殖门诊,分别采用自然周期(NC)以及来曲唑(LE)、尿促性腺激素(HMG)不同促排卵方案行宫腔内人工授精的156例患者(共197个周期),对其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 结果 LE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低于HMG组(P<0.05),与NC组无显著性差异;LE组、HMG组的优势卵泡数(1.7 ±0.4、2.4 ±0.5)、排卵数(1.2 ±0.2、2.1 ±0.3)均高于NC组(1.3 ±0.3、1.1 ±0.2),其中LE组与HMG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E 及 HMG 组的临床妊娠率(25.4%、30.2%)均高于 NC 组(8%) (P<0.05),LE组与HMG组比较,临床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而多胎妊娠率及OHSS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促排卵治疗可有效提高IUI的临床妊娠率,相比于HMG方案,LE方案既可提高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且可降低多胎妊娠率和OHSS发生率,安全性更好.

  • 促排卵周期尿LH峰在决定人工授精时机中的作用

    作者:陈莉;许培箴;杨海燕;虞斌

    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是将丈夫的精液经体外处理后除去精浆,优选活动的精子注入女性子宫内以获得妊娠的助孕技术,是不孕症的治疗过程中常用的技术之一,其妊娠率在很大程度上受到IUI时机的影响.本文期望通过探讨促排卵周期尿LH峰在决定IUI时机中的作用,对提高IUI治疗的成功率的帮助.

  •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陈华;王慧春;郭永新

    目的 了解本院生殖中心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的临床妊娠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 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生殖中心就诊的809对夫妇1701个IUI治疗周期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女方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排卵方案、优势卵泡数、治疗周期总数、授精次数及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 结果1701个IUI周期共获得195例临床妊娠,周期妊娠率是11.5%.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的妊娠率分别为8.9%、12.5%(P<0.05);优势卵泡数为1、2、3,妊娠率分别为10.0%、15.0%、21.5%(P<0.05).总治疗周期数为1、2、3、≥4时,妊娠率分别为35.5%、11.2%、5.6%、1.6%(P<0.05).多因素模型控制了混杂效应后发现,优势卵泡数为2和3的周期较优势卵泡数为1的周期有较高的临床妊娠率,OR值及其95% CI分别为1.63(1.11~2.40)和2.49(1.34~4.61);治疗周期总数为2、3和4及以上的周期较治疗周期总数为1的周期临床妊娠率低,其 OR 及95% CI 分别为0.21(0.14~0.30),0.10(0.06~0.16),0.03(0.01~0.06). 结论 本中心IUI治疗不孕症的临床妊娠率与国内其他中心相当,优势卵泡数和治疗周期总数是影响临床妊娠率的重要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对于优势卵泡数大于3枚或经过3个治疗周期仍未能受孕的患者,应考虑放弃IUI治疗尝试选择其他治疗方案.

  • 宫腔内人工授精助孕患者精子制备方法的选择策略

    作者:蒋丽;卓英梅

    目的 为丈夫精液正常行自然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第一周期患者选择佳的精子制备方法.方法 采用区组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标准上游组,直接上游组,密度梯度离心组和密度梯度离心和直接上游组).精子计数应用Makler计数板,形态学分析采用伊红-苏木精染色法,妊娠结果 的判定为IUI28d后行超声监测到胎囊及胎心.结果 四组患者的妊娠率、活产率及流产率无差异.密度梯度离心组的精子处理时间少(13.5分).密度梯度离组的a+b级精子回收率(42.5±15.7)%及a+b级精子总回收数高(55.3±25.7)百万.密度梯度离心组(26.5±11.6)%和密度梯度离心加上游组的回收精子畸型率低(24.7±12.8)%.结论 丈夫精液正常行第一周期IUI自然周期助孕的患者,精子制备方法首选直接上游法.

  • 促排卵方案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的影响

    作者:李颖;王慧春;刘慧文;习艳霞;张庆

    目的 比较不同促排卵方案对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周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施行IUI的不明原因患者资料,比较自然周期组、克罗米芬(CC)组、来曲唑(LE)组、CC+ HMG组和LE+ HMG组行IUI的妊娠情况.结果 355对不明原因不孕夫妇行713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80周期,临床妊娠率11.22%.各组间年龄、不孕时间、不孕类型和洗精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31、F=1.627、x2 =6.501、Z=-1.645,P均>0.05).CC、LE、CC+ HMG和LE+ HMG组平均排卵数均高于自然周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1.636、-8.057、-8.258、-11.497,P均=0.000),CC组、LE组和LE+ HMG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低于自然周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29、4.022、4.656,P均=0.000).CC组妊娠率高为15.29%,自然周期组妊娠率8.80%,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4,P=0.029).结论 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在IUI周期中采用克罗米芬促排卵,妊娠率更高.

  • 祛瘀解毒中药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新玲;连方;孙振高;张建伟

    目的 观察祛瘀解毒颗粒联合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对瘀毒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不孕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 方法 40例因EM不孕的血瘀蕴毒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每组20例.对照组直接用枸橼酸氯米芬胶囊/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IUI治疗,治疗组则加用祛瘀解毒颗粒.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瘀蕴毒证候积分变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分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情况,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结果 祛瘀解毒颗粒能改善症状,增加HCG日E2、降低P含量,增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并改善其类型,降低血清TNF-α含量.结论 祛瘀解毒颗粒联合IUI是治疗EM不孕的有效方法之一,推测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改善子宫内膜血流,改善血清内分泌激素水平,降低血清TNF-α有关.

233 条记录 2/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