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9例直肠癌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宋红梅

    报告了2006年3月至2009年10月29例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排便功能的护理.重点从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肛门功能锻炼及加强肛周水肿、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预防.本组病例除2例发生吻合口漏外,其余在2~12个月后排便功能均恢复正常,未发生护理并发症.认为直肠癌保肛术后,应加强心理护理,出院指导,指导患者进行肛门功能锻炼,积极配合,是患者顺利康复,保证生活质量的有力保障.

  • 儿童便秘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便秘患儿的常见病因、临床特点,评估临床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住院便秘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便秘患儿的临床特点,总结常见病因,评估治疗方式、排便功能恢复情况,随访预后效果。结果80例便秘患儿中,58例排便频率2~6d ,22例排便频率7~8d,47例(58.8%)患儿有不良饮食排便习惯,16例(20.0%)患儿属于精神性便秘,11例(13.8%)患儿有便秘家族史,5例(6.3%)患儿因缺钙引起内分泌功能絮乱,3例(3.8%)患儿患先天性巨结肠症,2例(2.5%)患儿属于医源性因素便秘,2例(2.5%)患儿乙状结肠冗长,l例(1.3%)患儿甲状腺功能减低。治疗1w后,72例(90.0%)患儿开始出现大便松软,排便间隔缩短至1~2d/次,治疗前后,患儿排便间隔时间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随访患儿,13例(16.3%)患儿有腹痛症状,7例(8.8%)患儿有腹胀症状,治疗前后,患儿腹痛、腹胀症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18.8%)患儿食欲不振,7例(8.8%)患儿有乏力症状,8例(10.0%)患儿有头晕症状,5例(6.3%)患儿有失眠、多梦症状,0例(0.0%)患儿有排便心理障碍。0例(0.0%)患儿未排便时可在左下腹部触及包块,与治疗前比较,患儿症状及体征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便秘以功能性便秘为主67例(83.8%),便秘患儿通过临床治疗后,多数肠道排便功能恢复良好,患儿肠道排便功能及预后与家长的重视程度和患儿的依从性相关。

  • 结肠成形重建直肠壶腹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玉舟;杨海燕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残余直肠过少,甚至缺如,超低位及结肠肛管吻合术往往导致肛门括约肌、肛垫及盆腔植物神经丛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保肛之后,常伴随控便能力的障碍.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相继采用结肠贮袋直肠(肛管)吻合的方法以改善病人术后的排便功能问题.2002年1月~2004年1月我院采用结肠成形重建直肠壶腹治疗低位直肠癌,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先天性低位肛门闭锁术后疗效观察

    作者:祝刚

    为了研究先天性低位肛门闭锁手术后肛门外观及排便功能情况,我们随访了25例术后患儿,结合文献,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 延续性护理对直肠癌经肛内镜切除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峙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直肠癌经肛内镜切除术后患者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9例直肠癌经肛内镜切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9例)及实验组(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实验组Wexner评分(8.5±2.6)分、徐忠法评分优良率90.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1.1±2.5)分、4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直肠癌经肛内镜切除术后患者的护理中采用延续性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排便功能,进一步增强患者的控便能力,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快速康复护理联合微信随访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晓芳;韩立伟;王红;曹志媛;李晓伟;肖艳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联合微信随访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 10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均实施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微信随访护理.术后1、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排便功能.结果 术后1、3个月,观察组排便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71、5.97,P<0.01).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联合微信随访可促进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排便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应用体会

    作者:秦明

    目的 研究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应用.方法 回顾19例低位直肠癌应用吻合器行结直肠吻合保肛手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漏,无切口感染,无吻合口狭窄.术后3月排便逐步恢复.随访3~28个月未见癌复发,19例生活质量尚可.结论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使用吻合器,按直肠系膜切除原则,术式是合理、安全的.并可有效防止吻合口漏的发生.接近肛提肌水平切断直肠,保全了健全的扩约肌功能及完善的感觉功能,可使排便功能早日恢复.

  • 结肠造瘘口观察与护理

    作者:胡景霞

    直肠癌根治常采用Mile's(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手术方法,该术式不仅有可能发生内疝、肠管回缩或脱出和旁疝形成等并发症,而且有可能发生造口部水肿,感染内陷、狭窄,同时可影响排便功能.避免或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排便功能,提高术后生存质量,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至关重要.

  • 完全经肛单孔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后排便功能康复训练的护理研究

    作者:陈晓燕;张浩;严娟;许传玉

    目的:分析完全经肛单孔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aTME)后患者排便功能康复训练的护理效果.方法:在本院2016年3月前实施taTME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34例作为对照组,对患者实施传统排便功能康复训练;另外选取本院2016年3月后实施taTME手术治疗的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患者实施双球囊直肠扩张器排便功能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肛门控便功能、大便失禁Wexner评分、肛门狭窄分级以及SAS焦虑量表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F-36生活量表评分显著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肛门控便功能优良率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大便失禁Wexner评分良好率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狭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焦虑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球囊直肠扩张器排便功能康复训练在taTME治疗术后的应用,有助于促进患者排便功能的恢复,缓解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截瘫病人大小便功能及肢体的康复护理

    作者:任伟梅

    脊柱骨折临床常见,多伴有脊髓和马尾神经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和生存能力.尤其是大小便功能的恢复,更关系到截瘫病人的生命质量,我院近十年来处理脊柱骨折合并截瘫病人62例,就其大小便功能及肢体的康复护理情况讨论如下.

  •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排便功能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李梅;王文;王蕾

    对于低位直肠癌病人,避免永久性腹部肠造口、保留健全的排便功能,是改善术后生存质量的重要问题.90%的直肠癌适宜行保留肛门手术,中下段直肠癌保肛手术的远期生存率,局部复发率与miles手术并无明显差异,但病人术后生存质量却高于行miles手术的病人[1].

  • 结肠贮袋改善直肠癌术后排便功能的临床观察

    作者:于滨;李永涛;于跃明

    目的:评价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采用结肠贮袋吻合对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999年1月至2003年10月行低位前切除术的直肠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结肠J型贮袋吻合术(colon J-pouch anastomosis,CAP)30例,制作J型贮袋长约5cm.另一组采用结肠、直肠(肛管)端端吻合术(end to end anastomosis,EEA)40例,通过术后6、9、12、18个月随访比较两组直肠测压结果与排便功能.结果:术后并发症中,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无临时性造口病例,无吻合口瘘发生,CAP组和EEA组分别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和2例,术后肠梗阻CAP组1例,CAP组9~18个月复发1例.术后6个月时直肠测压结果及排便功能CAP组优于E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个月时两组各项指标比较,仅大便失禁评分CAP组优于EE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月以上两组上述指标基本正常,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下段直肠癌在行根治性手术的前提下采用J型贮袋吻合术可以明显改善术后9个月内排便功能,并且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 超低位直肠癌行臀大肌替代部分括约肌重建肛门

    作者:丛进春;陈春生;张宏;乔雷;戴显伟

    目的:对超低位直肠癌采用臀大肌替代部分括约肌重建肛门,探讨其术后的局部复发及排便功能问题.方法:对16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臀大肌替代部分括约肌重建肛门,术后1个月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及术后1年进行直肠肛管向量测压,选择同期30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及30例肛门功能正常的患者作为对照研究.结果:16例患者平均随访4.2年,无局部复发.臀大肌替代部分括约肌术的术后主观Vaizev评分和Wexner评分及客观直肠肛管向量测压结果均不如对照组(P<0.001),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改善术后的肛门功能(P<0.001),1年后改善更加明显(P<0.001),但是无论与正常对照组还是低位前切除(LAR)对照组比较,仍然有显著性差异(P<0.001).另外,直肠肛管反射的阳性率提高并不明显,术后1年阳性率达到31.3%.结论:超低位直肠癌患者采用臀大肌替代部分括约肌重建肛门由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局部复发率低,排便功能短期内不甚理想,但是经过生物反馈治疗及长期的功能锻炼,达到比较满意程度,可以作为部分超低位直肠癌术式的选择.

  • 拉下式直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作者:张月

    拉下式直肠癌切除术适用于癌距肛门8~10cm,也是一种保留肛管和括约肌的手术.它不在腹内切断直肠,而在会阴部经肛管内齿状线以上环形切开直肠粘模,在肛门括约肌以上切断直肠.然后将直肠和乙状结肠下端连同癌从肛管内拉出,再在距癌5~7cm处切断乙状结肠,固定于肛门.约10~14天后结肠浆膜面与肛管以上直肠下端肌层粘连愈合[1].此时可将肛门外多余的结肠切除.此手术虽然保留了肛管和肛门括约肌,但控制排便功能较差,且易引起感染和肠腔狭窄,因此手术后护理至关重要,现就其术后护理要点阐述如下.

  • 子宫切除术式对受术者排便功能影响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魏健;赵辉;陈小凤;簧友琼

    目的:探讨不同子宫切除术式对受术者排便功能的影响及护理特点.方法:选择75 例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比较术式不同,患者术后排便次数,排便难易程度的差异.结果:子宫切除术后有52%的患者排便次数改变;子宫全切除术后排便次数减少发生率为53.3%;次全子宫切除术发生率20%;子宫切除术后49.3%患者排便难易程度改变;全子宫切除术后排便费力发生率为48.3%;次全子宫切除术为13.3%.结论:子宫切除术可影响受术者的排便功能.术式不同有显著性差异(p<0.05),加强受术者的心理护理及术后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选择适合具体患者的术式,能提高受术者的生活质量.

  • 不同方法切除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术后排便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作者:王建江;代海峰;田海浪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切除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以及患者术后排便功能的恢复状况.方法:基于治疗方式将54例胆囊结石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27)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n=27)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便功能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排便功能异常率、并发症总发生率两个方面,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有利于患者术后排便功能恢复,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调查研究

    作者:高学燕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方法:选取72例先天性巨结肠患者进行随访,采用访谈法、Heikkinen评分法评价排便功能.结果:大部分患者术后排便功能良好,术后患者会存在一些心理健康方面问题,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结论:先天性巨结肠患者术后排便功能恢复良好,少数并发症患者可通过继续治疗解决问题.

  • 肛提肌锻炼对直肠手术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静

    目的:探究肛提肌锻炼对直肠手术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50例直肠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肛提肌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排便功能的影响效果.结果:研究组在实施肛提肌锻炼后直肠手术患者直肠大耐受容量、直肠顺应性、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均得到了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提肌锻炼能够显著提高直肠手术患者排便功能,有助于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

  •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J型储粪袋与常规吻合排便功能比较

    作者:王玮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J型储粪袋与常规吻合对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12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治疗组采用前切除术J型储粪袋吻合,对照组采用常规吻合,观察两组排便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排便控制功能优良率为95.16%,高于对照组的82.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的平均大便失禁次数、平均排便次数、定期服用缓泻剂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J型储粪袋可有效改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排便功能,具有推广价值。

  •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不同术式对排便功能影响的探讨

    作者:罗贤敏

    目的:探讨筋膜内和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对女性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76例全子宫切除患者分为筋膜外全切除组(A组)56例,筋膜内全子宫切除组(B组)20例,对两组术后病人的排便次数,难易程度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76例全子宫切除病人42.1%出现不同程度排便困难,A组52.62%,B组为10%,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子宫切除术后可影响女性排便功能,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对排便功能影响小,是一种较好手术方式.

161 条记录 2/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