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溶血栓药的作用机制
应用溶血栓药的目的是将有血栓形成的动脉或静脉中的血栓溶解使血管再通,自从1959年将链球菌培养液的提取物链激酶(streptokinase,SK)首次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溶血栓疗法已成为患有动脉和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重要的治疗方法,溶血栓疗法使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明显下降,同样在缺血性脑卒中时,应用溶血栓疗法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
矛盾栓塞16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急性肺栓塞合并矛盾栓塞的诊治体会,提出其临床诊治的新见解.方法选择16例急性肺栓塞合并矛盾栓塞患者,均进行溶血栓和抗凝血治疗,并深入研究其诊治过程.结果16例患者中11例抢救成功,5例死亡,抢救成功的患者均与开始溶栓治疗较早有关.结论急性肺栓塞合并矛盾栓塞临床并不少见,若能及时溶栓预后较好.
-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护理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病情危急,变化快,必须分秒必争挽救濒死的心肌,恢复心肌血运,缩小梗塞面积.溶血栓疗法就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抢救措施,能维护心功能,使再通率达到65%~85%,胸痛迅速缓解,同时减少并发症,我院心内科自1993年开始对1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大剂量尿激酶短程静脉治疗,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在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很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近年来,AMI成为威胁人们的健康的疾病之一,而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直接原因.因此,进行溶血栓疗法是治疗AMI的有效方法,用稀释的血栓溶解药物,使闭塞的冠状动脉重新恢复血流,缩小梗塞面积,以挽救频死的心肌.自1999年1月~2002年12月之间,将该疗法应用与临床,共用尿激酶溶栓36例,现将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期间血清一氧化氮水平的动态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期间血清一氧化氮(NO)的动态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AMI患者行溶栓治疗(UK 100~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静滴),在溶栓前和溶栓后第2、4、6天分别取静脉血检测血清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并同步检测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溶栓前NO、SOD、TAO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溶栓第2天后NO、SOD、TAOC水平逐渐升高,MDA水平逐渐降低,至第6天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与溶栓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血气分析示AMI患者入院时低氧血症严重,经溶栓后氧分压(PaO2)明显升高(P<0.001),NO水平与PaO2呈正相关(r=0.278,P<0.05).结论 AMI患者心肌在缺血缺氧时血清NO生成减少,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UK溶栓治疗AMI能明显改善这一病理生理过程.
-
溶栓疗法在初发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目的:调查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疗法的应用现状及近期疗效。方法:总结我院1996-01~1999-08期间所有确诊初发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超过24 h入院、外院转来、心内膜下心梗、再梗患者除外。结果:202例初发AMI患者中,148例 (73.3%) 符合溶栓适应证,132例(65.3%)应用溶栓疗法,36例(24.3%)未溶栓(16例)或溶栓药物剂量不足(20例)。70例未溶栓患者中,发病—入院>12 h、符合适应证而未予溶栓、溶栓禁忌、入院心电图不能确诊AMI的比例分别为60.0%,22.8%,8.6%和8.6%。溶栓组住院期间病死率显著低于未溶栓组(6.1% vs 15.7%,P<0.05),其中再通组病死率显著低于未通组(2.3% vs 20.8%,P<0.01)。结论:尽管溶栓疗法改善了AMI的近期预后,但合理应用溶栓疗法的比例仍有待提高,患者入院过迟、溶栓治疗不积极是溶栓疗法应用偏低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