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标准化失禁管理规范在重症脑卒中失禁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马秀芝;潘瑞;孙鹏;王维;胡莉昀;姚艳;康云霞

    目的 观察标准化的失禁管理规范在重症脑卒中失禁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16年1月~ 2016年10月入住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NIHSS评分≧15分)的脑卒中失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2组患者通过评估,均具有发生失禁性皮炎的高风险,对照组给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以患者实施标准化的失禁管理规范,比较2组患者的出重症监护室时间、失禁相关性皮炎(incontinence-association dermatitis,IAD)发生率与医院内获得性压疮(hospital acquired pressure ulcer,HAPU)发生率,以及护理时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监护室的时间缩短、IAD发生率与HAPU发生率降低及护理时数减少,P <0.05.结论 标准化的失禁管理规范可以降低重症脑卒中失禁发生率、缩短重住重症监护室时间、伤口平均减少护理时间,同时降低失禁相关性皮炎与医院内获得性压疮的发病率.

  • 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

    作者:曹娟;张小燕;苏永静;许继晗;靳园园

    综述了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必要性及作用,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国内外现状,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途径及喂养方法,评价标准及营养监测,认为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起着重要作用,肠内营养符合人体的生理过程.

  • 平卧压舌法插胃管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王宏宇

    目的 观察平卧压舌法插胃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及气管插管的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平卧压舌法插胃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插胃管法.对插胃管所需时间、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插胃管用时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平卧压舌法插胃管,能有效地减轻插胃管引起的不适,缩短插胃管时间,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 1例重症脑卒中患者合并麻痹性肠梗阻的护理体会

    作者:彭冬玲;黎小梅;朱玉洁

    总结了1例重症脑卒中患者合并麻痹性肠梗阻的护理体会,包括心理干预、症状护理、胃肠减压的护理、肢体功能锻炼、皮肤护理等.认为细致入微的观察、及时积极的救治、重视家属和陪护的健康教育、实施有效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是抢救患者生命、降低死亡率、遏制合并症、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有效措施.

  • 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对于早期重症脑卒中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贤彬;刘海霞

    目的:观察和分析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对于早期重症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接收治疗的120例早期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肠内营养组应用鼻胃管实施瑞高或者瑞代,肠外营养组依据基础能量消耗计算患者每天所需的热量供应,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住院指标及A1b、ALT、GLU指标等变化.结果:肠内营养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肠内营养组入住ICU时间、住院费用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在死亡患者的生存时间上显著长于肠外营养组(P<0.05);与肠外营养组比较,肠内营养组患者Alb大幅度提高,ALT、GLU水平显著减小,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在早期重症脑卒中的治疗上,早期肠内营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明显优化患者的营养指标,降低并发症的才行,减小入住ICU的时间,强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参考.

  • 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监护及护理探讨

    作者:康婵娟

    目的:通过对本院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监护实践,总结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临床监护的重点.方法:对本院4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临床监护及病情观察护理,同时观察及做好急性期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工作.结果:6例死亡,44例(88.0%)患者康复出院.结论:重症脑卒中急性期的监护及护理是患者预后的关键时期,做好该时期的护理工作,是提高患者生还率的基础.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必须从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实施科学的护理策略,以降低患者致残、致死率.

  • 亚低温治疗在急性重症脑卒中的作用

    作者:李予秋;杨菊花

    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使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再配合物理降温(冰帽、冰毯),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提高血中氧含量,促进有氧代谢;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等目的.

  • 综合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老年重症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作者:孔林凯

    目的:对应用神经节苷脂钠与综合疗法联合治疗患有重症脑卒中疾病的老年患者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患有重症脑卒中疾病的老年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综合疗法实施治疗;治疗组采用神经节苷脂钠与综合疗法联合实施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重症脑卒中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神经节苷脂钠与综合疗法联合对患有重症脑卒中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基于卒中单元理念治疗在粤西地区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李元塔;唐龙冲;申春云

    目的:探讨基于卒中单元理念治疗在粤西地区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共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与对照组(90例),分别接受基于卒中单元理念的针对性治疗与神经科常规住院治疗。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ugl-Meyger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与美国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等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治疗后,两组患者三项评分均有显著提升(P<0.05),但治疗后第6周两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Fugl-Meyger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粤西地区重症脑卒中患者应用基于卒中单元理念的治疗,降低重症脑卒中病死率,显著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促进其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腹部联合肛周穴位按摩预防重症脑卒中大便失禁患者失禁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作者:谢建仪;吁英;黎海阳

    目的 探讨腹部联合肛周穴位按摩预防重症脑卒中大便失禁患者失禁性皮炎的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2—12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重症脑卒中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腹部联合肛周穴位按摩,2次/d,持续7 d.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失禁性皮炎发生率、发生时间及发生后严重程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发生失禁性皮炎4例,发生率为13%,失禁性皮炎发生时间(4.68±0.89)d,失禁性皮炎严重评分(4.07±0.85)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部联合肛周穴位按摩有助于延缓失禁性皮炎发生时间,减轻失禁性皮炎发生的严重程度,可有效预防重症脑卒中大便失禁患者失禁性皮炎.

  • 循证护理在糖尿病重症脑卒中患者压疮防治过程中的应用

    作者:宋威

    目的:本研究将对糖尿病重症脑卒中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来预防压疮的临床应用价值展开分析。方法纳入90例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的糖尿病重症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发生时间以及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发生时间以及愈合时间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通过对其给予循证护理,不仅可以降低患者出现压疮的几率,而且还可以使其已出现的压疮在短时间内愈合,值得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 小剂量纳洛酮治疗34例重症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广智

    纳洛酮作为脑复苏治疗药物已有报道[1~3],但应用方法及剂量多异,我们采用小剂量纳洛酮(2 mg/次,1次/d)治疗34例重症脑卒中患者,对其促醒作用及延长生存时间方面做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1 资料1.1 临床资料:34例患者,全部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标准,并经颅脑CT扫描确诊为重症脑卒中患者(脑干出血>5 mL,基底节区出血>15 mL和>15 cm的大面积脑梗死),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50~81岁,平均(64.7±9.6)岁;对照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52~83岁,平均(65.5±9.1)岁.有出血性疾病,近期有手术及外伤史,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消化道溃疡者均不列为入选对象.两组之间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双盲对照方法.治疗组:一般常规治疗加小剂量纳洛酮(2mg/次、1次/d),3天为1疗程.对照组仅用与治疗组相同的常规一般治疗.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别记录2组4、12、24、48、72h的GCS评分和24、72h的清醒率以及死亡病例的存活时间,同时观察纳洛酮的毒副反应.统计结果进行t检验.

  • 序贯肠内营养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作者:仲玉洁

    目的 探究序贯肠内营养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6例重症脑卒中患者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序贯肠内营养组(SEN组,n=48)和肠内营养组(EN组,n=48).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上臂三头肌肌围(MAMC)]和生活质量评分水平变化情况,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 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血清Hb、ALB、PA及MAMC均较治疗前降低,且SEN组高于EN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则较治疗前升高,且SEN组高于EN组(P< 0.05);SEN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EN组(P<0.05).结论 SEN较EN更有利于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生活水平,且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效果的影响观察

    作者:王洪亮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训练在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9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受试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rTMS+康复治疗组(研究组,n=49)和康复治疗组(对照组,n=49).治疗前、治疗14 d后评估两组患者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生活质量[诺丁汉健康调查表(NHP)].结果 治疗14 d后,两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其中研究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治疗14 d后,两组NHP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研究组降幅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rTMS刺激健侧大脑半球M1区可改善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结合康复训练效果更好.

  •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李丽;李红晨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 94 例符合入组条件的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早期肠内营养组, 50 例) 和对照组 (常规治疗组, 44例),观察组早期予以能全力肠内营养,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 1 和 2 周的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 IgG、IgA、IgM 及血总淋巴细胞计数( TLC ) ]和炎症因子[ IL-2、6、8 以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的变化,对两种治疗方式进行比较,并比较肺部及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 结果:治疗2 周后观察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免疫状况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有效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免疫状况,降低炎症水平,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 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对比观察

    作者:李雷;苑志学;高超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对比观察.方法:选取从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患有重症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35例/组.常规组患者予以早期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营养支持后指标.结果:两组采取不同营养支持后,Alb、ALT、GLU等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可以促进患者肠胃功能蠕动,提高免疫力,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

  • 亚低温治疗重症脑卒中42例临床观察

    作者:吕凤梅;谢芝海;李萍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症脑卒中的疗效影响.方法 将83例重症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入院当天即给予亚低温治疗,其他常规治疗两组相同,两组在治疗前后均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5%和73.2%,2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促进重症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 92例脑卒中患者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姜嵋;冯婧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接受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并发症及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92例重症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肠内营养(观察组)和肠外营养(对照组)支持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明显增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机体营养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口洁净口腔护理联合振动排痰在预防重症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叶钦清;陈进文;廖永凤;邓伟虹;覃荣凤

    目的:观察应用口洁净含漱液口腔护理联合振动排痰仪排痰预防重症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探讨有效预防重症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108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按完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口腔护理联合人工叩背排痰,观察组应用口洁净含漱液口腔护理联合振动排痰仪排痰,观察两组患者发生口臭、口腔溃疡、肺部感染等发生率及排痰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口臭、口腔溃疡及肺部感染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排痰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应用口洁净含漱液实施口腔护理联合振动排痰能有效预防患者口臭、口腔溃疡及肺部感染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永新;李军;覃晓洁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否改善急性重症脑卒中的近期预后.方法 将86例急性重症卒中伴吞咽障碍病人分为2组,实验组43例给予早期鼻管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对照组43例给予肠外营养.观察:(1)入院1 d、7 d、14 d时两组营养状态;(2)14 d时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结果 (1)住院14 d,实验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淋巴细胞计数(TLC)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病死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干预能够改善急性重症脑卒中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改善病人近期的预后.

278 条记录 11/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