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穿龙薯蓣不同部位薯蓣皂苷含量测定

    作者:高文学;张芳;于晓

    目的:比较穿龙薯蓣不同部位薯蓣皂苷含量,探讨穿龙薯蓣茎叶作为根茎补充药源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Aglient TC-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水(55∶4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03 nm;柱温:室温;进样量:10 μL.结果:穿龙薯蓣不同部位薯蓣皂苷含量高低顺序为根茎>叶片>茎,三者的含量分别为1.77%、1.03%、0.37%.结论:穿龙薯蓣茎叶可作为薯蓣皂苷的提取资源和补充药源.

  • 藜蒿茎叶中6种元素的测定分析

    作者:陈益元;黄白红;黄道平;谢燕湘;沈平

    目的:研究红、白藜蒿茎叶中钙、镁、铁、锰、铜、锌等6种元素含量及其差异性.方法:用原子吸收法测定红、白藜蒿茎叶中6种元素含量,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钙、镁、铁、锰、铜、锌含量的测定结果分别为:白藜蒿茎部含量分别为9416、2785、139.4、138.3、22.6、146.7 mg/kg,白藜蒿叶部的含量分别为3487、1338、23.3、25.0、7.65、51.7 me/kg,红藜蒿茎部的含量分别为8230、2068、103.7、140.0、36.2、102.8 mg/kg,红藜蒿叶部的含量分别为5460、2010、55.1、36.0、24.5、90.1 mg/kg.结论:藜蒿中6种元素含量丰富,红、白藜蒿中茎部6种元素含量均大于叶部,红藜蒿与白藜蒿茎、叶中6种元素含量有较大差异.

  • 对叶百部茎叶的生药鉴定

    作者:朱华;王孝勋;赵旭;梁晓乐;唐念云

    目的 时对叶百部茎、叶进行生药鉴定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结果 时叶百部茎的维管束为周木型,叶肉内舍有草酸钙柱晶等特征.结论 以上特征可作为对叶百部茎、叶鉴定的参考依据.

  • 刺五加不同药用部位及不同组织有效成分含量比较研究

    作者:孟祥才;颜丙鹏;孙晖;王喜军

    目的 为刺五加合理利用及质量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根、根茎、茎刺五加不同药用部位及木质部、韧皮部不同药用组织刺五加苷B、绿原酸及刺五加苷E和异嗪皮啶含量,并测定韧皮部所占成分的比例.结果 刺五加药材中根、根茎和茎中各种成分含量相近,且主要分布在韧皮部.结论 不同用药部位根、根茎和茎及不同组织韧皮部和木质部可共同入药具合理性.

  • 薏苡非种仁部位及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茎中多糖的含量测定

    作者:李厚聪;刘圆;李莹

    目的 对薏苡非种仁部位(根、茎和叶)及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茎的多糖进行含量测定,并进行品质评价,寻找薏苡新的药用部位.方法 采用苯酚-硫酸法.结果 非种仁部位中多糖含量分别为:根54.374 mg·g-1,茎56.932 2 mg·g-1和叶52.754 9 mg·g-1;不同产地茎中多糖含量分别为:陕西汉中汉台区82.775 9 mg·g-1,广西恭城79.766 1 mg·g-1,云南大度岗74.305 2 mg·g-1,四川峨眉山69.89 mg·g-1,四川成都中医药大学植物园63.378 4 mg·g-1,四川新津59.698 6 mg·g-1,云南景洪55.782 9 mg·g-1,湖北恩施52.754 9 mg·g-1,四川大学华西植物园38.585 1 mg·g-1;不同采收期(6~11月)茎中多糖含量呈递增趋势.结论 非种仁部位多糖含量中,根、茎和叶的含量差异不大,并稳定在比较高的水平上,从资源的综合和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考虑,建议薏苡的非种仁部位可作为薏苡多糖的稳定来源,可以入药;不同产地中薏苡茎的多糖含量差异较大,说明产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对薏苡多糖含量有明显影响;不同采收期(6~11月)中薏苡茎的多糖含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表明薏苡花期(7~9月)、果期(8~10月)间多糖积累增多.

    关键词: 薏苡 多糖 含量
  • 何首乌茎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大黄素、大黄酸含量的检测

    作者:范洪琼

    目的 研究何首乌茎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大黄素、大黄酸的检测.方法 以何首乌茎为外植体,在26℃和暗培养条件下,在含有1 mg·L-12,4-二氯苯氧乙酸(2,4-D)和0.4 mg·L-萘乙酸(NAA)的MS诱导培养基中进行诱导,15d后把诱导出的愈伤组织转接到相同培养基中培养15 d,共转接3次,通过HPLC测定大黄素和大黄酸的含量.结果 茎愈伤组织的大黄素和大黄酸含量分别为0.036 mg·g1和().019 mg·g-1.结论 何首乌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含有1mg·[-12,4-二氯苯氧乙酸(2,4-D)和0.4 mg·L-1萘乙酸(NAA)的MS培养基,茎愈伤组织中存在大黄素和大黄酸.

  • 小蓟的组织结构研究

    作者:张维瑞;闫兴民;赵静;袁王俊

    目的 揭示小蓟叶、茎的组织结构及粉末特征,为完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石蜡切片法获得小蓟茎和叶的横切片,同时将小蓟药材晒干、粉碎获得粉末,然后显微镜观察组织结构.结果 小蓟为异面叶,栅栏组织细胞形状不规则;主脉处有1~3个维管束,表皮细胞下无厚角组织.茎皮层面积较大.无限外韧维管束呈环状排列不整齐,只有束内形成层;髓部不甚发达,多中空.小蓟粉末冠毛众多;花粉粒较多,3个萌发孔特别突出,外壁有短刺及疣状雕纹;气孔不等式或不定式,表皮上有多细胞或单细胞非腺毛;团块状草酸钙簇晶也较多,这些特征可以作为鉴定小蓟的依据.结论 小蓟组织结构特征明显,本研究结果可以用于质量标准的制定.

  • 单面针茎中苯丙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何桂霞;梁晓岚;刘赫男;姚颖;裴刚;袁园;邹茜

    目的 对单面针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成分分离,并利用1H-NMR、13C-NMR、2D-NMR等波谱学技术和理化性质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单面针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1)、香兰醛(vanillin,2)、表芝麻脂素(episesamin,3)、柄果脂素Ⅱ[(-)pluviatilol-γ,y-dimethyallyl ether,4]、辛夷脂素(fargesin,5)、[(-)eudesmin 6].结论 化合物2-6均为首次从单面针茎中分离得到.

  • 刺五加不同部位微量元素含量的分析测定

    作者:谢红兵;常新耀;魏刚才;王永强

    用硝酸、高氯酸混合酸消解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刺五加根、茎、叶中Ca、Cu、Mg、Fe、zn、K、Mn、Na等8种矿物质元素的含量,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此研究了这几种金属元素在刺五加体内的分布.结果显示,各元素在实验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标回收率在99%~109.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0.2%~1.8%;刺五加中不同部位的这8种元素间存在显著差异,根中各元素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Ca,Mg,K,Fe,Na,Mn,Zn,Cu,其叶中的含量以K为高,而且各部位其它元素含量均较高.从微量元素的角度分析,刺五加的根、茎、叶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毛冬青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邢贤冬;张倩;冯锋;柳文媛

    目的:对毛冬青(Ilex pubescens Hook.et Arn.)茎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采用硅藻土、硅胶、ODS、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层析方法,通过理化常数和MS、NMR波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毛冬青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木犀草素(1)、槲皮素(2)、金丝桃苷(3)、芦丁(4)、1,5-二羟基-3-甲基蒽醌(5)、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1-O-β-D-葡萄糖苷(6)、棕榈酸(7)、硬脂酸(8)、正三十四醇(9).结论: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5、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野生与栽培太白贝母茎、叶显微结构的比较研究

    作者:周浓;丁博;郭冬琴;张德全;李双霜

    目的:比较太白贝母不同生长年限栽培品及野生品茎叶显微组织特征的异同,为其人工栽培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采用徒手切片结合石蜡切片法研究太白贝母茎和叶的组织特征.结果:栽培品与野生品的茎横切面特征、叶表皮特征均无显著差异,但组织结构的大小及发达程度等特征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从研究结果上看,重庆巫溪适合太白贝母的人工栽培,但在种植管理中应充分利用其各生长阶段的特点,以达到提高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 赶黄草茎与叶HPLC特征指纹图谱的比较

    作者:韩炜;张红;张志杰;李慧

    目的:建立并比较赶黄草茎、叶HPLC特征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和依据.方法:用HPLC法建立赶黄草茎、叶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A版”对赶黄草茎、叶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并分别生成2种部位的对照图谱;采用SPSS 16.0对赶黄草茎、叶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赶黄草的茎与叶2个入药部位的指纹图谱相似度较低,仅为0.340~0.735;聚类分析将8个产地赶黄草茎聚为一类,将7个产地赶黄草叶(四川万玉叶除外)聚为另一类.结论:赶黄草的茎与叶2个入药部位的指纹图谱差异显著;8个产地的赶黄草叶的指纹图谱相似度较高,可用于质量控制;建议结合赶黄草不同部位的药效及临床需求,合理选择入药部位.

  • 三叶木通茎生长特性的初步观察

    作者:李子辉;万海清;龚勋

    三叶木通藤茎,从生长习性分,有匍匐性和缠绕性两种,从萌生部位,有发自根颈部、主茎基部和成年枝条腋芽等三种,并各具不同的生长特性.此外,三叶木通茎对缠绕物高度依赖.据此,笔者提出了以药用为目标的茎藤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建议.

  • 多序岩黄芪生长期不同器官中无机元素相应特征分析

    作者:强正泽;王燕;肖文;王明伟;李硕;李成义

    目的:以不同生长期多序岩黄芪根、茎、叶、花、果实样品为研究对象,研究生长期多序岩黄芪不同器官中无机元素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时期多序岩黄芪各器官中13种无机元素含量,并分析各元素含量在不同时期多序岩黄芪器官中的相应变化特征.结果:多序岩黄芪根、茎、叶、花、果实中均含有丰富的无机元素,各器官中无机元素含量的特征变化与季节有关.多序岩黄芪药用部位根与非药用部位茎、叶、花、果实中Fe、Cu、Ca、Mn、Zn、Mg、Cr、Co、Na、Li、Ni、K含量随月份的改变呈现规律性变化,且在不同生长期存在极大值与极小值,Cd元素未检出;6~10月份Cu、Ca含量叶>根>茎,而叶中Mn元素含量均高于多序岩黄芪其他器官.结论:研究结果为多序岩黄芪采收时间的选择及非药用部位价值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 三桠苦茎、叶成分的比较研究

    作者:朱盛华;罗屹;高幼衡;卢起

    目的 比较三桠苦茎、叶成分的差异.方法 从定性和定量2个方面对三桠苦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定性方面,比较了三桠苦茎、叶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了总成分预试;定量方面则比较了山柰酚-3-O-芸香糖苷以及总黄酮的质量分数.结果 三桠苦茎、叶所含成分类别无明显差异,主要含黄酮、生物碱、苷类等成分.三桠苦叶主要含黄酮,茎中黄酮种类较少.叶中山奈酚-3-O-芸香糖苷以及总黄酮的质量分数均远高于茎中的相应值,分别为其6倍和4倍.结论 三桠苦茎、叶成分有较大差异.

    关键词: 三桠苦 成分 比较
  • 白背叶不同部位的体外抑菌效果比较

    作者:王志萍;黄燕;夏星;梁健钦;冯桥;黄卓坚;林吴;雷晓翠

    目的:比较白背叶的根、茎、叶及果实四个部位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二倍连续稀释法,分别考察白背叶的根、茎、叶及果实的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枯草杆菌、绿脓杆菌等6种病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白背叶根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耐药株及变形杆菌的小抑菌浓度(MIC)均为15.625 mg/ml,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枯草杆菌的MIC均为62.500 mg/ml;其茎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耐药株及变形杆菌的MIC均为31.250 mg/ml,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枯草杆菌的MIC均为125.000 mg/ml;其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耐药株及枯草杆菌的MIC均为3.906 mg/ml,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及绿脓杆菌的MIC均为125.000 mg/ml;其果实提取物对枯草杆菌的MIC为3.906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耐药株及变形杆菌的MIC均为7.813 mg/ml,对绿脓杆菌的MIC为31.250 mg/ml,对大肠杆菌的MIC为125.000 mg/ml.结论: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株、耐药株,白背叶各部位提取物体外抑菌强度的顺序是:叶>果实>根>茎;对于大肠杆菌,白背叶各部位提取物体外抑菌强度的顺序是:根>茎/叶/果实;对于变形杆菌,白背叶各部位提取物体外抑菌强度的顺序是:果实>根>茎>叶;对于绿脓杆菌,白背叶各部位提取物体外抑菌强度的顺序是:果实>根>茎/叶;对于枯草杆菌,白背叶各部位提取物体外抑菌强度的顺序是:叶/果实>根>茎.白背叶的根、茎、叶及果实提取物对6种供试菌有很强的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为全株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 苦玄参茎鉴别研究

    作者:甄汉深;韦建华;陈君

    苦玄参Picria fel-terrae Lour.又名地胆草、抗筋斗、项斗、落地小金钱,是广西特产药材,来源于玄参科植物苦玄参属苦玄参的干燥全草,在广西民间传统应用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收载于广西中药材标准中.

    关键词: 苦玄参 显微鉴别
  • 匙羹藤茎与叶鉴别的实验研究

    作者:甄汉深;莫新华;吴怀恩;马利飞;唐伯灵

    [目的]探讨匙羹藤茎与叶鉴别的方法.[方法]采用显微横切面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匙羹藤茎与叶进行鉴别.[结果]其横切面可以作为鉴别特征的较多;而紫外-可见光谱的鉴别特点不多、专属性不强.[结论]匙羹藤茎与叶的鉴别可以用横切面显微进行鉴别.

    关键词: @匙羹藤 鉴别
  • 中越猕猴桃地上部分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韦金育;韦涛;李延;吕琳;曾振东

    目的了解中越猕猴桃地上部分的抗肿瘤作用.方法用MTT法及动物移植性肿瘤实验方法研究其抑制肿瘤作用.结果中越猕猴桃茎、叶、果多种提取物稀释100倍对肝癌细胞仍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31.3%~54.5%.体内抑瘤试验表明,茎乙醇、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肝癌H22的抑制率分别为30.3%、33.1%、34.5%;叶乙醇提取物对S180抑制率为31.7%;茎乙醇、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对S180的抑制率分别为35.9%、34.8%、32.2%.结论中越猕猴桃果、叶及茎的多种提取物具有抗肿瘤作用.

  • 大罗伞鲜品根、茎、叶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作者:秦庆芳;许蓉蓉;李勇文;杨新平;李丽;杨成芳;谷立勍

    目的:研究大罗伞鲜品根、茎、叶中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摘12h内的大罗伞,用挥发油测定器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采用NIST标准谱库结合保留指数解谱法对各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质量分数.结果:从大罗伞根、茎、叶的挥发油中确定出7、12、5个成分,分别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91.7%、83.6%、85.4%;其中,棕榈酸为大罗伞根、茎、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分别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66.0%、60.4%、71.8%.结论:该方法可快速、准确地鉴别大罗伞鲜品根、茎、叶中的挥发油成分,可为大罗伞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86 条记录 3/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