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生长分化因子GDF-15与心血管疾病

    作者:白帆;陆士娟

    生长分化因子(GDF-15)属于生长分化因子家族,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成员之一.它是一种有心脏保护性能的生物因子,能抑制心肌细胞的肥大、心肌重塑和细胞凋亡.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因子和压力过载的情况下GDF-15浓度迅速增大,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和肺栓塞提供短期或长期独立的预后信息.它是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分层和治疗决策的潜在新标志物.

  • 血清缺血修饰清蛋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分层中的价值探讨

    作者:陈莉农;刘成桂;黄文方;杨永长;郑伟

    目的 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危险分层中的价值.方法 用清蛋白-钴结合法检测171例ACS和175例非ACS(NACS)患者血清IMA水平,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IMA对ACS危险分层的价值,并建立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 IMA诊断AC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佳cut-off取75.40 U/mL时,其诊断ACS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1.8%、74.4%.逐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剔除三酰甘油(TG)、血糖(Glu)、同型半胱氨酸(Hcy)、性别、酗酒因素后,IMA是预测ACS的独立变量,其高三分位数与低三分位数相比,发生ACS的比值比(OR)为4.17.结论 在ACS患者发生阶段,检测IMA可弥补心肌损伤标志物因灵敏度较低的不足,有助于ACS的早期诊断和危险分层.

  • 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丹;王贺(综述);伦立民(审校)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完全堵塞或痉挛,心脏局部失去供血而导致的急性大面积心肌细胞坏死。该病病情凶险、变化快、佳治疗窗口期短,目前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和伤残的一个主要原因[1]。近年来,美国心脏病学会(ACC )/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等更新了心肌梗死的通用定义,建议将心肌肌钙蛋白(cTn)作为诊断A M I的首选生物标志物,并以第99百分位值及其动态变化作为主要判断指标。随着心肌标志物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高敏心肌肌钙蛋白I (hs‐cT nI)的检测方法已问世,其检测灵敏度较常规 cTn提高了近100倍[2]。这不仅有助于提高AMI的早期诊断率,缩短等待时间,还可以更好地进行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3‐4]。

  • 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中的应用

    作者:于洋;彭辉;马骏;乔荔;林雨薇;马俊杰;徐菲莉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危险分层中的应用.方法 病例组选取ACS患者71例,并按GRACE危险评分软件对其进行危险分层,另选取体检健康者89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Hcy和hs-CRP.结果 Hcy在各危险分层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各危险分层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在中危组、高危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与健康对照组、中危组与高危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与低危组、低危组与中危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和hs-CRP的检测在ACS的早期诊断中均具有一定参考意义,hs-CRP水平可以提示患者疾病的危险程度,但Hcy目前在此方面暂无显著的意义,仍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 IMA、HS-CTNT、CK-MB在ACS危险分层中的研究

    作者:葛庆辉;杨丽;彭辉;谢昆;乔荔;郭宇璇;项欣;沙代提古力·米吉提;徐菲莉

    目的 研究缺血修饰清蛋白(IMA)、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水平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危险分层中的意义.方法 测定190例对照组与601例ACS患者(其中包括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IMA、HS-CTNT、CK-MB的血清水平.结果 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间IMA水平随危险程度的升高而升高,低危组与高危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危组与高危组、低危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及对照组彼此之间HS-CTNT、CK-MB血清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危险程度的增加,HS-CTNT、CK-MB血清水平不断增高.结论 HS-CTNT、CK-MB、IMA在ACS危险分层及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NLR联合MLR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危险分层中的预测价值

    作者:郑薇;周骐;靳鹏;顾文竹;赖亚宇;武晓静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联合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率(MLR)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危险分层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于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行冠状动脉照影的患者288例,分为对照组(11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66例)和NSTEMI组(112例),对NSTEMI组患者计算GRACE评分,并根据GRACE评分分为低危组和中高危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血常规指标并计算NLR、MLR.结果 NSTEMI组的NLR、MLR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1).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NLR、MLR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r=0.342,P<0.01;r=0.398,P<0.01);中高危组比低危组的NLR(P<0.01)、MLR(P<0.01)高.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预测NSTEMI危险分层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NLR的AUC为0.747(95%CI:0.656~0.837,P<0.01);MLR的AUC为0.765(95%CI:0.677~0.852,P<0.01);NLR联合MLR的AUC为0.778(95%CI:0.693~0.863,P<0.01).结论 NLR、MLR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NLR联合MLR对NSTEMI患者的危险分层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对无症状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评估

    作者:段同庆;吴永健;郑慧娟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检测左房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AS),探讨其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危险分层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85例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重度AS患者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2D-STI检查,获得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和GLAS;所有患者随访1年观察其是否到达临床随访终点(出现胸痛、晕厥和呼吸困难或发生心血管事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AS患者临床资料、常规超声心动图指标及GLAS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探讨影响预后的主因指标.结果 随访1年后,到达临床随访终点者34例,未到达者51例.其中34例到达临床随访终点者的LVEF、主动脉瓣面积和GLAS均显著低于未到达者(均P<0.05),糖尿病和心力衰竭发生率、E峰峰值速度与二尖瓣对应室间隔和左室侧壁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的比值、左房大容量指数均显著高于未到达者(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LAS是预测重度AS患者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指标(0R值:0.79;95%可信区间:0.61~0.93,P=0.001).结论 2D-STI能准确反映无症状重度AS患者左房功能的改变;GLAS是评估其危险分层及预后的重要指标,GLAS降低提示AS患者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高,及时干预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冠心病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水平与GRACE评分及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杨军;王苏燕;文格波;邓彪;邝孛;江振涛;张勇;王光辉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vWF-cp)的水平变化以及联合全球急性冠脉注册事件(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观察对冠心病危险分层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9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组(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4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49例;同时选取同期无血管病变的非冠心病患者4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GRACE系统进行评分及分层,同时利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外周血vWF-cp的浓度.结果:对照组的vWF-CP水平明显高于ACS组(P=0.000),亦明显高于SAP组(P=0.000),ACS组与SA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ACS组GRAC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SAP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m0.008),ACS组与SAP组相比,ACS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不同Gensini积分的冠心病患者的vWF-c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等级与vWF-c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060,P=0.616)(采用Spearman's rho法).GRACE评分等级与vWF-cp水平呈负相关(r=-0.672,P=0.000)(采用Spearman's rho法).结论:GRACE评分联合vWF-cp可以在临床上更准确、有效的预测冠心病患者的风险及预后.

  • B型利钠肽联合TIMI危险积分对STEMI患者远期死亡风险预警价值的研究

    作者:赵睿;杨蕊;杜建霖;邓松柏;王喜春;夏爽;佘强

    目的:评价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联合心肌梗塞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危险积分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远期死亡率预警价值.方法:345例STEMI患者在首发胸痛24 h内采血测定血浆BNP水平,并进行TIMI风险积分评定.对纳入病例进行长期随访,随访终点为全因性死亡,包括心血管病死亡和非心血管病死亡.结果:平均随访(314±208)d,死亡率为(69人)20.0%.远期死亡率与高TIMI积分密切相关(P<0.001).血浆BNP水平升高与远期死亡率增加相关(中位数[全距]ng/L,存活者447.5[8~2 854]vs死亡者986.0[31~4 986],P<0.001).多因素Cox分析表明,发病24 h内血浆BNP水平升高和TIMI危险积分均为预测远期死亡风险升高的独立可靠指标(BNP,2.608[95%CI,1.840~3.696],P<0.001;TIMI危险积分,1.227[95%CI,1.138~1.323],P<0.001).Kapi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为BNP低于中位数者较高于中位数者远期预后明显较佳(P<0.001).远期生存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a cunre,AUC)BNP为0.797(P<0.001),而TIMI危险积分0.780(P<0.001),TIMI积分联合BNP可以提高预测死亡率的价值(AUC,0.853,P<0.001).结论:发病24 h内测定BNP水平和TIMI危险积分评定能可靠的预测STEMI患者远期死亡风险,BNP水平与TIMI危险积分两者联合能提高其预测远期死亡风险的价值.

  • 血清瘦素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分层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杨军;王光辉;丁赛良;王苏燕;邝孛;邓彪;褚春;江振涛;格波

    目的:观察不同危险分层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leptin )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清 leptin浓度与冠脉病变程度和冠脉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及其在冠心病危险分层中的价值。方法120例研究对象分为4组,分别为非冠心病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及心肌梗死(AMI)组,检测并分析各组leptin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危险评估生化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血清leptin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和SAP组,leptin水平随着冠脉病变程度及Gensini积分的增加有逐步上升趋势,并与常用冠心病危险分层指标心肌肌钙蛋白、吸烟指数呈线性正相关,与血尿酸呈负相关。结论 leptin水平可作为评估急性冠脉事件发生有价值的标志物,并与常用冠心病危险分层生化标志物及冠脉病变程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 aVR导联ST段抬高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肖霖;赵丽萍;张国辉

    目的:分析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aVR(+)]与临床变量和心肌梗死溶栓(TIMI)危险度评分组合在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UA/NSTEMI)的价值与意义.方法:在205例患有UA/NSTEMI的病人中,选择入院心电图aVR(+)超过0.5 mm的进行回顾性评估.结果:入院aVR(+)是30天死亡率有力而独立的预测因素.死亡率随aVR(+)的严重性而增加.对于临床因素低危组病人(肌钙蛋白阴性,心率≤110次/分,收缩压>90 mmHg,入院符合心功能Killip Ⅰ级,年龄≤70岁),aVR(+)的病人比无aVR(+)有更高的死亡率.在TIMI危险度评分的低危组和中危组里,aVR(+)的病人比没有aVR(+)的病人有更高的死亡率.结论:aVR(+)对UA/NSTEMI病人有重要价值,而且能够为临床危险因素及TIMI危险度评分对ACS病人危险分层及预后提供重要的价值,尤其对于低危组和中危组的病人.

  • 高血压新知(二)

    作者:谢扬;饶邦复

    本节分题包括高血压的危害性、血压水平分类、高血压危险分层、血管事件链.

  • BNP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

    作者:党连生;徐燕;刘美玲;陈宁

    目的 探讨脑钠肽(BNP)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54例作为高血压组,同期来某院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室间隔厚度(left ventricular septum thickness,L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和血浆BNP浓度.结果 高血压组血浆中BN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血压分级升高而升高;BNP水平与LVST、LVPWT、LVEDD呈显著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1,P< 0.05;r=0.46,P<0.05;r=0.40,P< 0.01);同级高血压组中伴左室肥厚组血浆BNP水平较无左室肥厚组显著升高(P<0.05);在同级别高血压组中按照危险分层进行亚组分析得出随危险分层升高,BNP水平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浆BN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BNP水平与血压分级密切相关,与左室肥厚程度成正相关,并随危险分层的升高而升高.BNP有可能成为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分层的指标.

  • 特发性肺纤维化伴肺炎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分层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月薪;刘跃建;郭璐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伴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与危险分层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IPF伴肺炎患者110例,根据患者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将患者划分为高危组和非高危组,分析IPF伴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其危险分层的相关性.结果 年龄、性别、合并胸水、多叶段感染、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中性粒细胞比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PCT)及尿素氮与PSI呈正相关,钠离子及白蛋白水平与PSI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合并心力衰竭、降钙素原、尿素氮、钠离子水平以及合并胸水与危险分层相关.结论 在IPF伴肺部感染患者中,年龄、尿素氮水平、低钠血症及合并胸水患者的危险程度更高.

  • 急性心力衰竭的主要评价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边圆;王甲莉

    心力衰竭是心脏病后的战场,急性心力衰竭是65岁以上老年人急诊就诊的首位原因,欧洲心脏病学会近5年发布了三版关于急性心力衰竭的专家共识或指南.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团队对于急性心力衰竭的危险评分模型进行了大量且有意义的探索,各评分模型的针对人群、纳入指标和评价方法各不相同,侧重点也有较大差别.

  • 肺栓塞严重程度评估方法

    作者:刘秀叶

    急性肺栓塞是临床相对多见的心血管急症.肺栓塞诊疗指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肺栓塞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仍偏高,尤其是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右心功能不全时.因此,新指南建议依据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实验室指标进行危险分层指导治疗.在肺栓塞的诊疗中,评估其严重程度及预后是关键所在,有助于提高肺栓塞的诊疗效果,降低病死率.现对肺栓塞严重程度的主要评估方法做一综述,包括肺栓塞的危险分层、临床评分、超声和螺旋CT以及实验室参数等.

  •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及治疗策略

    作者:栾飒飒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病率高、生存率低,合理的治疗策略选择非常重要,早期的危险分层则是治疗策略选择的关键环节.现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价的现状进行回顾,并就其治疗策略的选择做一综述.

  • 碎裂QRS波在评价心血管病死亡风险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赵睿;佘强

    心脏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脏性猝死的早期预测对其防治十分重要.碎裂QRS波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其不仅是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指标之一,而且对心肌梗死的全因死亡率也有重要的预测价值.近研究表明碎裂QRS波是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Brugada 综合征、非缺血性心肌病的重要心电图指标,是心肌存在较严重病理生理异常的标志,将其用于心脏性猝死危险分层具有明显的优点,对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检出和预警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作者:杨长卫;李向荣;邓永盛;刘新玲;张锋;李庆和;马正凯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炎症性病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更与炎症密切相关.C反应蛋白是一种典型的炎症急性相反应蛋白,其血浆水平的高低可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状态及稳定程度.目前,把血浆C反应蛋白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和预后判定指标的临床价值已逐渐得到认同,但新研究发现,新蝶呤和脑利钠肽等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评估可能较C反应蛋白更为特异而敏感.

  • 心肌生化标志物在肺栓塞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马青变;郑亚安;高炜

    正确危险分层和恰当治疗措施与急性肺栓塞的预后密切相关,近研究表明心肌生化标志物可用于急性肺栓塞的危险分层,现就心肌生化标志物在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做综述.

632 条记录 29/32 页 « 12...24252627282930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