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T波电交替现象:一项强有力的评估心脏病患者预后的无创指标

    作者:张兆国;张海澄;郭继鸿

    T波电交替(TWA) 是指在规整的心律时,体表心电图上T 波形态、极性和振幅在相邻心搏出现交替变化的现象,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心源性猝死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TWA的检测方法有频域分析和时域分析方法.其发生机制尚不太清楚,可能与离子通道、跨壁复极离散度、神经调节等有关,影响因素有心率异位节律、噪声和干扰等.临床试验证实,TWA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的预测价值与有创的电生理检测价值相似.

  • 肥厚型心肌病的分子遗传学诊断与危险分层

    作者:刘文玲;胡大一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常见的遗传性心血管病,是一种原发于心肌的疾病,有猝死的危险性,猝死原因主要是心室颤动.目前发现引起HCM 的致病基因有β-肌球蛋白重链、肌球蛋白连接蛋白C和肌钙蛋白T等10个致病基因,分子遗传学检查对HCM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45%的HCM患者存在猝死危险因素,发现高危患者和预防猝死是HCM临床工作的重要任务.

  • 研究完善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生物标志:诊断、预后和治疗的一种挑战

    作者:余国膺

    评估生物标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危险分层为重要.心肌特异的肌钙蛋白(Tns)对心肌损伤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均高.多项研究均说明它在这些方面优于CK-ⅡB.因此,ESC/ACC委员会共识修订了2000年心肌梗死(MI)的定义,将Tn列为诊断MI的必备条件.指南的这一改动提高了急性MI的诊断率,增加了冠心病事件高危人数.

  • 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分层与处理

    作者:朱俊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经常碰到的情况.由于过去对其危险分层认识不充分,处理中存在一定的偏差,既有"过度"处理,又有处理"不足".经过一些临床试验,目前对这一综合征的处理程序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思路.

  • 《无创技术对心脏性猝死危险分层的专家共识》解读

    作者:郭继鸿

    2008年美国AHA/ACC/HRS三大学会制定的"无创技术对心脏性猝死(SCD)危险分层的专家共识"(简称专家共识)已在9月Circulation和10月的Heart Rhythm两个杂志正式发表.笔者对其进行解读,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帮助.1 专家共识出台的背景资料弗拉明翰(Framinghan)一项长达26年的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75%的猝死系SCD.

  • 先天性长QT综合征的新进展

    作者:胡丹;阮磊;张存泰;白融;Hector M.Barajas-Martinez;Charles Antzelevitch

    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是发病率在1/2 500左右的恶性遗传性心脏疾病.LQTS的典型心脏表现包括可导致心脏骤停和心脏猝死的晕厥发作,以及包括QT间期延长和T波异常在内的心电图异常.90年代中期,LQTS的治病基因被首次发现,至今已有13型被确认.致病基因主要是离子通道和转运相关蛋白.对于具有典型特征的患者,医生并无诊断困难.对于模棱两可的病例,需要参照特殊诊断标准,比如心电图,病史和家族史等等.此外,基因扫描正日益成为诊断过程的一部分.除非有明确的禁忌证,治疗上还是要首选β受体阻滞剂.若在接受足量β受体阻滞剂期间,还有1次以上的晕厥,需立即采取左侧交感神经切除术,并根据病人特征(年龄、性别、临床病史、24 h Holter在内的心电图特征、基因表型等)考虑安装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病人接受适当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但是LQTS8(Timothy综合征)病人,携带KCNQ1突变的Jervel Lange-Nielsen综合征患者,以及伴有2:1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或Brugada综合征的LQT3病患的预后极其不容乐观.

  •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术前预后因子研究进展

    作者:梁成才;张林;叶敏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是一罕见的、起源于肾盂或输尿管尿路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其侵袭性较强,预后异质性显著,高分期患者根治术的预后不尽如人意.因此,探索UTUC的术前预后因子,不仅有助于评估预后,而且有利于评估疾病危险分层和优化治疗方案.本文针对近年来UTUC的术前预后因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CT血栓栓塞指数评价APE危险分层及短期不良事件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蒲艳军;孙凯;李文玲;田兴仓;朱力

    目的 分析半定量CT血栓栓塞指数评价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危险分层的临床应用,探讨CT血栓栓塞指数与APE患者临床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642例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临床疑诊APE患者的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及临床资料,选择临床资料完整并经CTPA确诊的APE患者171例,根据临床分组标准,将患者分为高危组(55例)、中危组(57例)及低危组(59例),计算Qanadli CT血栓栓塞指数,以有创机械通气、休克、心肺复苏及院内死亡为APE相关不良临床事件,分析各组间栓塞指数及不良临床事件的差异,评价各组栓塞指数与临床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患者间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血栓栓塞指数及不良临床事件发生率在高、中、低危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危组、中危组栓塞指数与不良临床事件呈中度到轻度正相关(r =0.472 ~0.547),低危组栓塞指数与不良临床事件无相关性.结论 CT血栓栓塞指数可准确判断APE危险分层,高、中危组APE的血栓栓塞指数较低危组患者高,与临床不良事件具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对临床医师预测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 肌钙蛋白Ⅰ及心电图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与近期预后的价值探讨

    作者:温健文;伍军华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及心电图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危险分层与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序贯收集某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急诊UAP患者136例资料,均于入院0h采集血样测定cTnI,并在10 min内完成18导联心电图检查,记录各组患者30d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cTnI阳性51例,占37.50%;心电图改变102例,占75.0%,其中cTnT阳性组51例伴心电图改变48例,cTnI阴性组伴心电图改变54例.cTnI阳性组30d MACE发生率为19.61%,cTnI阴性组为3.53%(χ2=5.337,P=0.029).ST段升高组、ST段压低组MACE发生率分别为20.0%、14.28%,与心电图正常组的2.9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1,4.617;P=0.021;0.034);cTnI阳性组严重MACE构成比较高于cTnI阴性组(P<0.05);心电图各组MACE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nI阳性、ST段升高、ST段压低与UAP患者预后相关.结论:cTnI与心电图对UAP患者危险分层与近期预后均有一定的指导价值,cTnI的指导价值高于心电图.

  • 心脏标志物BNP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丽军

    近年来,随着对心血管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日益深入,很多检测技术已经日趋成熟,且开始临床广泛应用.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已经直接影响了心血管患者的临床诊断、危险分层、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判断.其中BNP是近年来关注的心血管生物学标志物之一.它的合理应用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血管疾病,有助于使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有助于提高心脏标志物临床应用的敏感和特异性.

  • 高血压危险因素分层的相关分析

    作者:赵桂林

    目的:为了了解社区高血压的发病因素以及高血压如何分层.方法:针对高血压患者有无并发症,相应靶器官损害的情况进行危险分层.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使我们有针对性合理的做好随访.结论:坚持规范治疗,合理运动,平衡饮食,三分治七分养是关.

  • 心绞痛与心肌梗塞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王丹;井海云;翟关群;卢迎宏;员小利;王梦超

    本文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对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相关危险因素和危险分层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不同危险等级,分析和探讨心绞痛与心肌梗塞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正确评价患者的预后,并选择恰当的治疗,以达到佳的风险/获益比和费用/获益比.

  • 快速床边测定B型钠尿肽对心力衰竭危险分层的意义

    作者:梁国红;韩燕;吴勇伟

    目的 评估床边快速测定B型钠尿肽(BNP)对心力衰竭患者危险分层判断预后的作用. 方法应用快速检测方法测定135例心衰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并由有经验的急诊科医师按照HYHA分级评估心力衰竭分级并对照分级结果. 结果 BNP在心力衰竭时升高,并与NYHA分级有明显相关性,BNP水平越高,心衰程度越重,预后越差.结论 BNP是判断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分级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 PAPP-A与MPO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作者:汤峻;谢清华

    目的 研究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regnancy 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PAPP-A)和髓过氧化酶(myeloperoxidase enzyme,MPO)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158例ACS患者,追踪随访观察12个月,记录各种临床事件心脏性猝死、再发性梗死、梗死后或新发生心绞痛等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析PAPP-A和MPO对ACS患者的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结果 至随访截止12个月,158例ACS患者中共有87例患者在12个月内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其发生率55.06%,其中心血管原因死亡14例(16.09%),接受血管重建者18例(11.39%),因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再次入院者26例(16.46%),心功能恶化者21例(13.29%),脑卒中患者8例(5.06%).研究发现ACS复发组PAPP-A、MPO血清水平显著高于无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PAPP-A和MPO组ACS患者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频率显著高于低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APP-A和MPO是预测ACS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有助于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 抑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夏大胜;王佩显;曹燕然;张菁;蔡林;汪丽;杨英

    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常合并焦虑、抑郁情绪障碍,抑郁被认为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2].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指窦性心率在一定时间内周期性改变的现象,是反映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张力及其平衡的重要指标.HRV减低是确定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危险分层,预测其预后的一个独立的敏感指标[3].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抑郁对AMI患者HRV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 ATP负荷99mTc-MIBI门控心肌SPECT显像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危险分层中的价值

    作者:李勇;张海山;胡文强;骆雅丽;辛越;王丽娟;孙英贤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ATP)负荷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门控心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在评价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危险分层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100例以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患者,行ATP负荷99mTc-MIBI门控心肌SPECT显像检查,将左心室心肌短轴和垂直长轴像划分为17个节段,采用视觉半定量评价法评价各心肌节段核素分布情况,计算左心室负荷总积分(SSS)、左心室静息总积分(SRS)、左心室总积分差(SDS),统计缺血节段数,根据SSS值和缺血节段数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分析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的危险分层及心肌缺血程度;探究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狭窄程度与心肌缺血及危险分层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其中单支病变患者62例,双支病变患者33例,三支病变患者5例.对临界病变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低危组45例(45.0%),中危组34例(34.0%),高危组21例(21.0%).多支病变组高危患者比例高于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SSS和SDS值也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而SRS值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共累及143支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其中左前降支84支,左回旋支29支,右冠状动脉30支,三组之间SSS值、SDS值、SRS值无明显差异(P>0.05).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中,轻度狭窄患者与中度狭窄患者间低、中、高危患者的分布无明显差异.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SSS、SRS及SDS间无相关关系.ATP负荷99mTc-MIBI门控心肌SPECT显像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心肌缺血检出率显著高于动态心电图检出率(76.0%比39.0%,P<0.05).结论 ATP负荷99mTc-MIBI门控心肌SPECT显像可以较准确地对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指导临床治疗.

  • 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治疗达标分析

    作者:李彦;贾友宏

    目的 了解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临床干预的达标情况.方法 利用电子病例管理系统回顾性检索2010年4月、5月首次住院的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15例,比较首次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指标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随访期间不良事件.结果 高危患者首次住院期间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分别为22.1%、50%、35.3%;随访期间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分别为57.4%、70.6%、70.6%.随访期间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均较住院期间有升高(P=0.024,P<0.001).极高危患者首次住院期间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分别为2.1%、19.1%、8.5%.随访期间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分别为10.6%、46.8%、44.7%.高危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率均高于极高危患者(均P<0.001).肌痛发生率低,未见明显肝肾功能损害和横纹肌溶解,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脂干预与达标仍有距离,临床要重视高危和极高危患者的强化血脂治疗和达标.

  • 脉搏波速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作者:曲娜;刘晓方;王淑霞

    目的 为探讨脉搏波速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本文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患者104例,进行脉搏速度测量、血液生化检查、病史采集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年龄、脉搏速度、脉压是显著性影响冠脉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年龄、脉搏速度、高血压病史、收缩压、脉压、吸烟、胆固醇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年龄、脉搏速度、脉压、总胆固醇、吸烟在多支病变组与正常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按照冠状动脉病变大狭窄程度分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间脉搏速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狭窄1级、2级、3级、4级与0级,狭窄1级与2级脉搏速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按脉搏速度值≤14 m/s和>14 m/s分组,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脉搏速度>14 m/s组的患者既往多数有高血压病史,3支血管病变在脉搏速度>14 m/s组中显著增高;冠状动脉无病变者在脉搏速度≤14 m/s组中显著性增多.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与未合并高血压组患者的脉搏速度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年龄与体重指数无明显差异的条件下,冠心病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组脉搏速度值逐渐升高(P<0.05);冠心病组患者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多,脉搏速度值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 提示脉搏速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性,脉搏速度可综合反映高血压、高血糖等危险因素对血管的损伤,更能精确地对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它可作为对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的评估和冠状动脉严重程度识别的独立因素.

  • 2010~2011年开滦社区人群血脂水平及调脂药物治疗

    作者:金成;郑晓明;吴云涛;杨新春;张静;阮春雨;林黎明;赵晓红;吴寿岭

    目的 调查开滦社区人群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及血脂分层、危险评估、治疗建议、应用调脂药物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血脂异常的防治以及进一步预防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至2011年对开滦社区92967例进行了普查,检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段的血脂分层、危险评估、处理建议以及应用调脂药物情况.结果 终对69488例男性和19228例女性血脂进行统计分析,开滦社区人群血脂水平:总胆固醇男4.93 mmol/L,女5.00 mmol/L;甘油三酯男1.32 mmol/L,女1.1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男2.58 mmol/L,女2.55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1.51 mmol/L,女1.64 mmol/L;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3.42 mmol/L,女3.36 mmol/L.50~59岁后女性血脂水平高于男性.经年龄、性别标化后,开滦社区人群高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患病率男性分别为7.48%、20.67%、2.59%,女性分别为9.04%、9.97%、2.88%,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患病率男性11.52%,女性5.80%.11.56%的男性及11.98%的女性建议调脂药物治疗,55 ~59岁后女性推荐药物治疗的比例超过男性.仅2.28%的男性和2.60%的女性根据指南推荐服用降脂药物.结论 当前开滦社区人群血脂水平较高;根据指南推荐服用调脂药物的比例低;50~59岁后的女性是人群血脂防治的重点.

  •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与疾病危险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渠乐;周云;朱小莉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生长分化因子(GDF-15)、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及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变化及其与ACS危险分层的相关性.方法:将68例老年ACS患者作为疾病组,采用GRACE评分法进行危险分层,根据评分结果将疾病组患者分为低危组(23例)、中危组(25例)及高危组(20例);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清hs-CRP、GDF-15、H-FABP及IMA水平差异及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疾病组患者血清hs-CRP、GDF-15、H-FABP及IMA水平均明显较高.不同危险分层组间:中、高危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低危组,而中、高危组间比较,hs-CRP水平无明显差异;血清GDF-15、H-FABP及IMA水平变化趋势均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老年ACS患者血清GDF-15、H-FABP及IMA水平均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清中心肌损伤指标GDF-15、H-FABP及IMA水平均与老年ACS患者疾病危险程度呈正相关,对老年ACS的危险分层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632 条记录 26/32 页 « 12...23242526272829...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