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电子交叉配血研究现状

    作者:马鸿娟

    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电子交叉配血研究现状的相关文献,分析电子交叉配血的新研究进展及现状,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拟从"交叉配血的发展历史"、"电子交叉配血的研究现状"、"交叉配血的未来展望"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综述报道,为进一步研究和掌握电子交叉配血技术提供参考价值及指导意义,并为其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保障.

  • 模拟电子交叉配血的临床分析

    作者:佟静;王忠利;宫爱华;王卫东;庞春松;苏颖;陈曦

    通过红细胞输注的回顾性分析,探讨电子交叉配血的影响因素.采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IH-1000检测我院受血者与供血者的ABO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在对红细胞进行电子交叉配血发现,14 762例受血者中有3例两次血型结果不一致,占0.02%,有101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占0.68%,有26例交叉配血不合,占0.17%;29 608单位RBC供血者中有26单位RBC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占0.09%,出现交叉配血不合.结论为具备ABO血型鉴定准确性、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直接抗人球蛋白阴性的结果适合电子交叉配血.

  • 电子配血技术在围术期输血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程聪;吕翠;杨元铭;邵长峰;李营

    目的:探讨电子交叉配血技术在围术期输血管理中的安全性及应用.方法:利用实验室血型分析系统,对献血员红细胞标本进行ABO血型鉴定、Rh 5种血型抗原D、C、c、E和e检测、直接抗人球试验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在血型结果准确无误且直接抗人球试验和抗体筛查结果均阴性的前提下,将检测结果上传至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献血者血型信息数据库;利用计算机识别技术为符合条件的围术期患者自动匹配ABO血型和Rh 5种血型抗原一致的血袋,实施电子交叉配血,同时采用血清学抗人球蛋白微柱法配血试验进行平行检测;对围术期输血管理各个环节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确保临床输血安全.结果:对符合电子交叉配血条件的5 000例围术期患者实施电子配血,同时采用血清学抗人球蛋白微柱法配血试验进行平行检测,未发现交叉配血不相合病例.2 183单位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被手术室取走并输注,未发现输血不良反应.结论:对符合条件的围术期患者实施电子配血技术是安全、可靠的,不仅可以缩短血液出库时间,保障输血安全;还可以提高输血工作效率和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 电子交叉配血在某院模拟应用分析

    作者:张少丰;何子毅;陈楚填;李文忠;尹艳丹;叶长钦

    目的:探讨电子交叉配血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厚街医院模拟应用中的价值,阐明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利用东莞市中心血站设计开发的电子交叉配血系统对广东医学院附属厚街医院临床用血患者进行模拟使用,与血清学相容性试验结果作对比试验。结果广东医学院附属厚街医院同时使用电子配血及血清学配血2203例,其中常规输血1985例,先使用电子配血再与血清学交叉配血结果对比;紧急输血218例,先进行血清学交叉配血后再进行电子配血结果对比,结果完全一致。经过两种方法配血后的血液在临床用血治疗后均未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结论电子交叉配血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厚街医院临床试行顺利,与血清学配血结果完全一致,可以省略血清学配血试验,极大简化了输血科工作流程,节省了工作量,提高了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更好更快地为病患服务。

  • 电子交叉配血安全性分析

    作者:舒学军;周金安

    目的:对电子交叉配血相合的标本,利用血清学法复核血型和交叉配合,分析确定电子交叉配血的安全性和适用性。方法电子交叉配合相合的血液,发血前用微柱凝胶卡法复核患者和献血员血型,以及交叉配合结果。结果5000例电子交叉配血相合的标本,血型符合率100%,主侧1例不相合(0.02%);次侧19例不相合(0.38%)。次侧20例标本均因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对血液输注无影响。结论电子交叉配血是一种有效、快速、节约的交叉配血方式、但需要进行献血员的不规则抗体筛查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 70156例住院输血患者红细胞抗体筛查分析

    作者:戚超;杨民;肖瑞卿;赵树铭;陆华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本院住院输血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分析不规则抗体产生的几率及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检测卡对本院2008年1月-2012年8月共70 156例住院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 抗筛阳性总数为448例,阳性率为0.64%,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特异性抗体有抗-E 29.91%,抗-E+c 7.59%,抗-Lea 5.36%,抗-D 5.13%,自身抗体占28.80%,不确定抗体占15.63%.女性患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x2 =32.666,P=1.09×10-8).另外,有妊娠史和有输血史的患者不规则抗体检出率高于无妊娠史和无输血史患者,且不规则抗体分布存在显著的差异(P值分别为0.002和4.95×10-8).结论 性别、妊娠和输血史与不规则抗体的产生有显著相关性.而Rh血型系统产生的不规则抗体比例高,其中抗-E的比例比抗-D高应引起足够重视.

  • 电子交叉配血技术中供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家瑞;王远杰;陈亮;李红梅;冯俊程

    目的 探讨供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在电子交叉配血技术安全性方面的重要作用.方法 对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遂宁市中心血站提供的14746袋红细胞成分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阳性者作抗体特异性鉴定,阴性者按电子交叉配血规则与受血者进行电子交叉配血,同时采用凝聚胺法对供受血者进行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平行试验,分析供血者不规则抗体漏检情况.结果 14746份血液筛查出不规则抗体阳性12例,阳性率0.08%;电子交叉配血均未发现不相容情况;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平行试验未发现次侧不相容者.13215袋供血者红细胞成分发出,无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未发现供血者不规则抗体漏检.结论 虽然供血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低,但临床常用抗体筛查试剂红细胞涵盖抗原谱不广泛,可能造成某些低频率抗体漏检,及时制定不规则抗体筛查试剂红细胞标准方可确保电子交叉配血技术的安全应用.

  • 红细胞血型抗体筛查在电子交叉配血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家瑞;王远杰;冯宁;李红梅;冯俊程

    目的 探讨抗体筛查在电子交叉配血技术临床应用中的安全作用.方法 分别对供受血者(含手术备血)进行ABO/RhD血型检测以及抗体筛查.患者2次血型鉴定结果一致,抗体筛查结果阴性,按电子交叉配血规则进行电子配血,同时采用凝聚胺法对供受血者进行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平行试验,分析不规则抗体漏检情况.结果 20 750份患者血样,抗体筛查阳性151例,阳性率0.73%.14 270份供血者血样,抗体筛查阳性11例,阳性率0.08%.剔除新生儿血样72份,抗体筛查阳性151份,余20 527份血样符合电子交叉配血规则,由计算机实施电子交叉配血未发现ABO/RhD血型不相容.用凝聚胺法对20 527份患者血样进行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平行试验,其中20521份患者血样配血相容,6份患者血样凝聚胺法交叉配血主侧不相容,未发现次侧不相容者.12 708份供血者红细胞成分发出,无同种免疫反应发生.进一步检测,6份不相容血样均存在不规则抗体.结论 国内临床常用抗体筛查试剂红细胞抗原谱不完整,尚无相关技术标准,不规则抗体漏检率高,不能确保电子交叉配血技术在临床的安全应用.

  • 香港红十字输血服务中心管理及电子配血业务介绍

    作者:李翠莹

    香港红十字会输血服务中心(Hong Kong Red Cross Blood Transfusion Service,HTBTS),隶属于医院管理局,为全港39家公、私立医院供血,在业务流程管理、临床血液供应与发放、血液成分制备流程与质量控制、采血部门的管理、献血者的招募策略、采血模式、团体献血的运行及维护等多方面的管理上理念先进、作风严谨务实,全港医院血库均施行电子配血业务,具有丰富的经验.本人作为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安排,2013年9月赴HTBTS及伊利沙伯医院进修学习并交流,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 电子交叉配血在东莞市三级医院的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作者:何子毅;车嘉琳;祁妙华;陈寿云;李志平;谭少华;章小东;吴远军;邹文涛;李伟其;张伟军

    目的 了解电子交叉配血在东莞市医院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 课题研究组制定《电子交叉配血试运行调查表》(简称《调查表》)对东莞市试运行电子交叉配血的6家三级医院应用情况和效果做调查分析,被调查医院输血科填写对2015年7月1日-2016年4月30日期间使用电子交叉配血的模式、受血者及献血者ABO/RhD血型鉴定、电子发血量、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开展电子交叉配血前后多因素的影响情况,要求《调查表》填写不缺项不清项;对收回的《调查表》汇总分析.结果 发放的6份《调查表》均有效收回,6家试运行电子交叉配血的医院中,有4家采取同步模式(血型血清学交叉配血+电子交叉配血),2家采取单作模式(只作电子交叉配血);6家医院在9个月内共完成31 941(人)次电子交叉配血,其中同步模式占94.06%(30045/31 941),其2种交叉配血结果一致,单作模式占5.94%(1 896/31 941);2种模式的电子交叉配血完成后,红细胞(成分)制品被直接发放到临床输注,未收到临床用血科室发生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的报告.输血前医院对献血者ABO/RhD血型复核结果与血袋标签血型一致率为100%(36 952/36 952).6家医院开展电子交叉配血后,输血科发血时间、工作强度、工作人员紧张情绪等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电子交叉配血确保了安全有效输血,具有缩短输血科发血时间、减轻输血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

  • 模拟电子交叉配血的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周晔;林艳;刘业;蒋天舒;陈波;唐晓峰

    目的 探讨电子交叉配血技术在我国临床输血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型仪和试管法对患者和献血者进行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查.患者和献血者2次血型鉴定结果一致及抗筛试验结果阴性,与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法相符,模拟进行红细胞悬液出库.结果 电子交叉配血法与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法结果相符的4435 U红细胞悬液模拟出库给2 330名患者输注,未观察到ABO/RhD血型不合的输血不良反应.电子交叉配血法与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法结果不相符,未模拟出库红细胞悬液65 U.主要原因为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漏检抗-Mur;患者直接抗球蛋白C3试验阳性需输注洗涤红细胞,患者直接抗球蛋白IgG试验阳性;献血者直接抗球蛋白IgG试验阳性.结论 在完善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试剂抗原谱和增加患者、献血者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的基础上,电子交叉配血技术在我国临床输血中具有可行性与安全性.为了临床输血安全,对不符合电子交叉配血条件的应采用血清学交叉配血作为补充.

  • 涵盖Rh全套血型抗原的电子交叉配血系统的应用初探

    作者:曾杰;戚超;杨民;肖瑞卿;赵树铭;陆华

    目的 探讨电子交叉配血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及推广价值.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健康献血者进行抗体筛查,采用微孔板(96孔)进行血型鉴定(包括ABO血型、Rh血型全套),并分类建立献血者数据库.根据受血者ABO和Rh血型鉴定以及特异性抗体鉴定结果,按照电子交叉配血的原理选用ABO和Rh血型完全相同的库存悬浮红细胞备用,并以血型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验证.结果 抗筛阴性的、抗筛特异性阳性(仅限Rh血型系统抗体)的临床配血标本可根据患者血型信息(包括ABO血型、Rh血型全套)查找与猷血者血型信息相符的血拟发放;电子交叉配血与血清学交叉配血相比,两者结果相合率为100%,且电子交叉配血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电子交叉配血的建立和实施是可行的,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与血型血清学相同的准确性.

  • 电子交叉配血法在攀枝花地区临床输血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严达刚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安全的适合临床输血治疗的交叉配血方法.方法 对攀枝花中心血站提供的2010~2012年21 535袋RBC悬液分别进行正反血型复查、抗体筛查和直、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检查后,不符合要求的退回血站,符合要求的电脑入库;对共30 198例手术备血和输血患者的血样做同样的检查并入库.然后由计算机系统为患者选择ABO/RhD血型相容的血液进行输血,并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进行交叉配血比较验证.结果 在21 535袋RBC悬液中,正反血型鉴定发现ABO血型错误2例(0.009%),抗体筛查阳性和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各1例(各占0.005%);在30 198例备血和输血患者中,血型鉴定发现ABO血型错误3例(0.010%),抗体筛查阳性35例(0.116%),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17例(0.056%),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9例(0.030%);21 531袋合格RBC悬液的电子交叉配血法与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卡交叉配血法符合率为100%.结论 输血科必须对每一袋血站提供的血液和患者血液均进行血型复查、抗体筛查和直、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检查后,方可实施电子交叉配血法.该法在攀枝花地区临床输血治疗中的实施是可行的.它安全快速,更适合于急诊手术和大量用血患者.

  • 模拟红细胞电子交叉配血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忠利;宫爱华;王卫东;庞春松;苏颖

    目的 通过红细胞输注的回顾性分析,探讨电子交叉配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IH-1000检测我院受血者与供血者的ABO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以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以下简称直抗试验),交叉配血同时采用电子交叉配血和微柱凝胶法配血.结果 在对红细胞进行电子交叉配血发现,14 762例受血者中有3例2次血型结果不一致,占0.02%,有101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占0.68%,有26例交叉配血不合,占0.17%;29 608 U RBC供血者中有26单位RBC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占0.09%,出现次侧交叉配血不合.结论 供血者直抗试验阳性不能进行电子交叉配血.只有具备ABO/RhD2次血型鉴定准确、不规则抗体筛查阴性、供者直接抗人球蛋白阴性的结果适合电子交叉配血.

  • 个体化输血治疗与电子交叉配血

    作者:赵树铭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1个重要手段;临床输血关注的是安全、及时和有效.现有的输血相关病原体检测技术已发展到第4代酶联免疫技术与核酸技术,使得病原体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较此前大为提高,血液安全性从控制病原体感染的角度而言已达到极高水平,而输血安全在红细胞血型相容方面,像目前临床仅仅要求ABO和Rh(D)相容性输血,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如果相容性输血能扩充到其他血型抗原系统,则势必减少输血产生同种抗体的几率和进一步提高输血治疗的效果,真正达到个体化输血治疗的目的.临床输血治疗的效果还与是否及时输血密切相关,而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精确的血型鉴定与抗体筛查为基础的电子交叉配血(electronic cross matching)更能快速实现临床的紧急输血[1-3].

  • 虚拟血库在香港的应用

    作者:黄杰辉;关美仪;黄立己;林俊杰;叶世聪

    1 虚拟血库的概念、可行性及安全性虚拟血库是1个远程电子控制和自助血液发放系统,它能有效并准确地提供电子交叉配血相合的血液.可用于术中输血包括急诊手术未配对的血液输注等.如今虚拟血库已被香港3家大型急诊医院(包括器官移植术和创伤治疗)采用,并证实是安全的,可在远程但有网络覆盖的站点使用,而无需血库现场技术支持.经过应用实践,我们提倡在具有医院网络平台的公立医院推广虚拟血库系统;也鼓励私营医院开发和应用电子交叉配血系统,以便未来发展虚拟血库.

  • 献血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测在电子交叉配血技术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邹文涛;何子毅;王庆;陈庆恺;邹姣丽;陆家海

    目的 调查东莞市及文献报道无偿献血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发生频率、类型,为电子交叉配血的开展提供基础.方法 2013年7月21日-2014年4月16对在本市无偿献血的献血者血标本进行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测,并对其结果及文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9 677人份无偿献血者血样中共检出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129例,其中男81例,女48例,总阳性率0.216%,国内文献报道了572 959例无偿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结果,检出193例阳性,阳性率0.034%,远低于国外报道的0.43% (P <0.01).IgM型不规则抗体95例,远高于IgG型34例(P<0.01),不规则抗体与效应细胞的凝集强度<“2+”的达到88.37%(114/129).女性不规则抗体阳性率0.286%,显著高于男性0.189% (P <0.01).结论 本市无偿献血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0.216%,以IgM型抗体为主.考虑存在安全隐患,建议开展电子交叉配时进行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选.

  • 电子交叉配血国内外应用进展

    作者:何子毅;车嘉琳;陈金凤;邹文涛;王德文;刘仁强;吴远军;叶长钦

    电子交叉配血是目前国内外新的输血技术,本文就电子交叉配血的概念、国内外临床应用发展史及应用现状、开展电子交叉配血对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检测的要求、软件的设计要求和国内开展电子交叉配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简要的综述.旨在通过介绍电子交叉配血技术,加速该技术在国内的开发研究和应用.

  • 血型血清学与电子交叉配血试验的比较研究

    作者:曾杰;黄朴;肖瑞卿;戚超;杨民;陆华;赵树铭

    目的 初步探讨电子交叉配血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微孔板法检测4 126名献血者的ABO和Rh系统血型;用徽柱凝胶法筛查意外抗体及鉴定抗体特异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献血者数据库.采用微柱凝胶法对10 685名住院患者作常规ABO和Rh(D)血型以及意外抗体筛查和鉴定,配血以血型血清学和电子交叉配血2种方式进行;对9 996名住院患者以ABO和Rh(D)血型相容作血清学交叉配血,并对其中2 920人作电子交叉配血;同时对689名住院患者作ABO和Rh系统血型鉴定和意外抗体筛查,对意外抗体筛选结果为阴性的患者作电子和血清学交叉配血.结果 初步建立了可应用于电子交叉配血的献血者数据库,对2 920名经ABO和Rh(D)血型检测及无意外抗体的住院患者和657名经ABO和Rh血型检测及无意外抗体的住院患者,与4 113名献血者分别作了6 109次和1 227次电子交叉配血与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2种方法结果完全一致;电子交叉配血与血清学交叉试验配血时间分别为15和45 min.结论 电子交叉配血的建立和临床应用是可行的,除了同样准确外,其大的优势是比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时间明显缩短.

  • 电子交叉配血技术在手术备血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刘家瑞;陈亮;王远杰;李红梅;冯宁;冯俊程

    目的 探讨电子交叉配血技术在手术备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2年1月-12月分别对供血者和申请手术备血患者进行ABO/RhD血型检测以及抗体筛查.供血者血型正确,抗体筛查阴性,患者二次血型鉴定一致,抗体筛查阴性,按电子交叉配血规则进行配血,完成备血程序.同时用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方法为患者备血,确保血液的相容性并比较两种备血方法的优缺点.结果 7 721份患者血样中7 647份符合电子交叉配血规则,由计算机系统实施电子交叉配血未发现ABO/RhD血型不相容.平均用时3 min,占用血液为手术备血数的50%.用传统血清学方法对7 647份患者血样与供血者血样进行交叉配血,未发现血液不相容.平均用时10 min,占用血液为手术备血数的100%.结论 电子交叉配血技术用于手术备血,能节约人力、物力,优化操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与输血安全性,临床应用意义重大.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