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两种皮肤消毒方法效果对比探讨
目的:探讨传统常规"两次顺时针"皮肤消毒法与"顺时针+逆时针"皮肤消毒法效果,为医疗护理操作前选择有效的皮肤消毒方法提供依据,把好穿刺(手术)部位感染第一关.方法:以受试者的左、右手背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消毒区域,使用同一皮肤消毒液进行传统常规"两次顺时针"皮肤消毒和"顺时针+逆时针"皮肤消毒(注射点和距注射点中心直径5*5cm),作用1min,分别进行增菌培养48小时,观察消毒效果.结果:传统常规"两次顺时针"皮肤消毒和"顺时针+逆时针"各一遍,皮肤消毒合格率均为100%(符合WS/T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手消毒"细菌菌落总数值≤10cfu/cm2"的监测标准).但"顺时针+逆时针"消毒方法细菌菌落数小于传统常规"两次顺时针"皮肤消毒方法,长菌率分别为16.00%、6.00%.培养消毒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时针+逆时针"皮肤消毒法效果略有优于传统常规"两次顺时针"消毒法,对于阻断因穿刺因素致皮肤微生物侵入,有效控制医源性感染有临床实际意义.
-
聚维酮碘联合维生素C注射液用于皮试消毒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聚维酮碘联合维生素 C 注射液消毒对提高皮试判断准确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0例在使用青霉素和头孢类抗生素前须行皮试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采用0.5%聚维酮碘消毒皮肤两遍,干后行正规皮试操作,然后行维生素 C 注射液褪色;对照组采用75%乙醇消毒皮肤,干后行皮试操作。结果观察组8例皮试阳性,对照组16例皮试阳性。皮试阳性患者均在对侧手再次行对照实验,假阳性数分别为0例和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维酮碘联合维生素C 注射液用于皮肤消毒与褪色,明显提高了皮试结果的准确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应用3M爱护佳免洗外科手消毒液快速去除安尔碘痕迹
临床在配制液体或给患者进行皮肤消毒时,难免会在操作台、治疗盘、地面、墙面留下安尔碘的痕迹.用清水用力擦拭还会留下淡淡的黄色痕迹,难以清除.我科采用3M爱护佳免洗外科手消毒液去除安尔碘痕迹,效果非常理想,介绍如下.1使用方法取3M爱护佳TM9200免洗外科手消毒液适量,滴于安尔碘痕迹上,再用布轻轻擦拭,仅用30 s,安尔碘残迹就会完全清除干净.
-
不同皮肤消毒剂与不同消毒方式消毒效果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皮肤消毒剂与不同消毒方式的消毒效果,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用临床常用的酒精、碘伏、复合碘和部分洗手消毒液,在受试者手背涂擦,通过消毒区采样,细菌培养,分别对消毒次数、棉签蘸取消毒液的量和皮肤干预措施后消毒效果等比较.结果:3种皮肤消毒剂消毒次数和干预措施后消毒次数污染情况无差异(P>0.05),用棉签蘸取棉签头1/2以上的消毒液量,其消毒效果为理想(P<0.05).手部清洁处理时,选择湿巾法远远不如洗手和消毒凝胶液的清洁(P<0.05).结论:临床上常用的消毒液在进行皮肤消毒时棉签蘸取消毒液的量至少要达到棉签头1/2以上方能达到消毒效果;局部皮肤清洁应选用洗手和消毒凝胶涂擦法,清洁后再消毒可增强消毒效果.且消毒1次即能达到2次的效果.
-
碘伏与复合碘皮肤消毒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5%碘伏原液与复合碘消毒皮肤效果。方法:碘伏组用无菌棉签蘸取5%碘伏原液,复合碘组用复合碘消毒棉签常规消毒,比较两组的消毒效果。结果:对消毒部位采样,碘伏组细菌培养阳性率1.96%,复合碘组细菌培养阳性率6.67%。结论:碘伏组的消毒效果优于复合碘组。
-
聚维酮碘在基层医院白内障手术的应用
2008年起,与国际防盲机构"国际奥比斯"合作,在广西南宁市六个乡镇中心卫生院建立眼保健中心,为广大的农村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使其得以重见光明.结合基层医院手术室条件比较简陋的情况,术前选用聚维酮碘(povidone iodine,碘附、碘伏)碘伏消毒液进行术眼周嗣皮肤消毒及结膜囊冲洗[1],2009年在基层医院完成白内障手术964例,无1例出现术后感染,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
静脉穿刺前皮肤消毒方法的探讨
目的:比较静脉穿刺前两种皮肤消毒方法的优劣.方法:把6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两组的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A组采用螺旋向外顺时针消毒1次,逆时针消毒1次,B组采用螺旋向外顺时针消毒两遍,先用棉拭子采样消毒好的皮肤,再培养棉拭子的细菌生长,比较两组培养结果.结果:A组中30份均无细菌生长,阳性率0;B组中29份无细菌生长,1份菌株超标,阳性率3.4%.结论:采用改进的消毒方法对皮肤进行消毒可有效提高消毒效果,防止感染的发生.
-
取消皮肤消毒直接进行青霉素过敏试验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做皮试时,取消皮肤消毒直接进行青霉素过敏试验的效果研究.方法:选择在门诊就诊需行青霉素药物治疗的60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试验.试验组取消皮肤消毒程序,直接进行皮试,对照组在同一患者另一侧手臂用传统方法75%乙醇消毒后进行皮试.结果:试验组青霉素皮试阳性率8.4%,对照组阳性率16.7%,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取消皮肤消毒可减少青霉素过敏试验假阳性,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与经济负担,减少了医疗废弃物的产生,主要是提高了患者的用药疗效.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点皮肤消毒规范率中的运用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点皮肤消毒规范率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开展以提高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点皮肤消毒规范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在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圈能力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圈改进目标,确定并落实质量改进措施对比运用效果.结果 护士对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点皮肤消毒规范率得到有效提高,对安全注射及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视度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点皮肤消毒规范率有重要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棉签不同旋转方向消毒皮肤效果差异的研究
目的 比较棉签正﹑反方向和同一方向消毒皮肤的效果,为临床护理选择更理想﹑更实用的皮肤消毒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对受试者在手背相同部位,分别采取正﹑反方向(实验组)和同一方向(对照组)的方法消毒后,进行消毒区域采样,分析:①两种消毒方法所需时间﹑消毒后皮肤待干时间;②经两种消毒方法皮肤可采集菌落情况﹑菌落数,进行消毒中心与消毒区域周围(距中心1 cm处﹑距中心2.5 cm处)的对比. 结果 ①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种消毒方法的消毒时间﹑待干时间无差异(P>0.05);②两种消毒方法菌落可检测概率和细菌菌落数无差异(P>0.05),实验组中心位置与消毒区域周围比较有差异(vs距中心1 cm处,P<0.05;vs 距中心2.5 cm处,P<0.01). 结论 ①临床护理工作中不必采用一反一正消毒方法,正反消毒法和常规消毒法的消毒时间和消毒效果一致;②临床注射时不能随意改变进针点,如消毒中心位置血管状况不佳时,可选择以穿刺点为中心小于半径1 cm的范围内进针.
-
皮肤消毒范围对预防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的影响
目的 研究皮肤消毒范围对预防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细菌培养法和临床观察,对扩大中心静脉置管穿刺部位皮肤消毒范围及其置管期间护理消毒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将中心静脉置管部位皮肤消毒范围由5cm×5cm扩大到10cm×12cm,试验组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穿刺口及其周围皮肤和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0.6%、24.7%和16.9%.消毒范围仍为5cm×5cm的对照组患者相同部位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8.8%、32.5%和26.9%.试验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为1.56%,对照组患者为4.38%.结论 中心静脉置管部位皮肤扩大消毒范围对于有效防控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的发生具有明显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一种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液相关性能试验观察
目的 研制一种复方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液,并观察相关性能.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现场消毒试验和动物实验方法,对葡糖糖酸氯己定乙醇消毒液性能进行试验观察.结果 复方消毒液原液含葡萄糖酸氯己定20 g/L与体积分数70%乙醇.以该葡萄糖酸氯己定消毒液原液作用l min,对悬液内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平均杀灭对数值>6.00,对白色念珠菌平均杀灭对数值>5.00.用该葡萄糖酸氯己定醇作擦拭消毒,对临床护士皮肤上自然菌杀灭对数值平均为1.56.该复方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液对小鼠急性经口毒性LD50值>5 000 mg/kg(体重),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其原液对皮肤无刺激性.结论 该复方葡萄糖酸氯己定醇消毒液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及皮肤上自然菌具有快速杀灭作用,属无毒级物质,无致突变作用,无皮肤刺激性.
-
皮肤消毒纳米乳液杀菌规律的研究
为观察皮肤消毒纳米乳液各组分杀灭微生物效果及影响杀菌效果的因素,采用载体定量试验法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该纳米乳液各成分间具有协同增效杀菌作用.在19~21℃条件下,乳液原液每杀灭90%微生物个体所需时间(即D值)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需0.84 min,大肠杆菌需0.80 min,白色念珠菌需1.49 min,其浓度系数(n)为0.8890;在20~35℃试验条件下,该纳米乳液原液对白色念珠菌的杀灭率随温度升高而上升,温度系数Q10值为1.9161;菌悬液含50%小牛血清,对杀菌效果无明显影响.
-
两种皮肤消毒法消毒效果的观察
目的 比较往返平行擦拭法(习惯法)与环形螺旋式擦拭法(常规法)两种局部皮肤消毒法的消毒效果.方法 采用棉拭采样和细菌检测法进行了实际消毒效果比较.结果 习惯法擦拭1遍所需时间比常规法明显缩短.两种消毒法所使用棉签及其棉签头长度和棉签头蘸消毒液的长度基本相同.两种消毒法细菌检测的刚性率无明显差异,而1遍消毒污染指数与2遍消毒污染指数差异非常显著.2遍消毒后,习惯法的阳性率则明显高于常规法.在阳性标本中,检出粘质沙雷菌,肺炎克雷伯菌,弗劳地构橼酸菌.结论 习惯法比常规法节省时间,但其消毒效果可靠性则不如常规法;擦拭消毒2遍比消毒1遍消毒效果更好.
-
山楂核提取物杀菌效果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为了解以山楂核提取物为主要杀菌成分的皮肤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及其他相关性能.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 含体积分数50%的该消毒剂作用1 min,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均>5.00;含体积分数70%的该消毒剂作用1 min,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对数值>5.00,对白色念珠菌的杀灭对数值>4.00.影响因素试验证明,该皮肤消毒剂杀菌作用随着药液浓度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强;随pH值升高而减弱;有机物对其杀菌作用有一定影响.现场消毒试验结果证明,用该消毒液原液擦拭作用1 min,对皮肤表面和手上自然菌的杀灭对数值均>1.00.结论 该皮肤消毒剂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杀灭效果较好,其杀菌效果受诸多因素影响.
-
一种复方消毒剂对皮肤消毒效果观察
一种复方消毒液主要有效成分为醋酸氯己定和乙醇, 为观察其对皮肤喷雾消毒效果进行了现场消毒试验.结果,以含醋酸氯己定5 g/L和体积分数75%乙醇的该消毒液原液对受试者前臂均匀喷雾消毒作用1 min,对皮肤表面自然菌平均杀灭对数值为1.41(对数值范围在0.37~2.47).结论,该复方消毒液对皮肤上自然菌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
-
两种消毒方法对健康体检采血皮肤消毒效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消毒方法对静脉采血皮肤消毒的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体检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消毒法,对照组采用消毒后无菌棉签擦干法,观察两组体检者的消毒效果.结果 对照组在消毒时间上明显快于常规组,但消毒效果远不如常规组,常规组的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4.44%,而对照组为32.22%.结论 健康体检静脉采血皮肤消毒应严格执行常规消毒法.
-
一种皮肤消毒液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一种皮肤消毒液在检验科静脉采血皮肤消毒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棉拭涂抹采样法和细菌培养菌落计数检验方法对该皮肤消毒液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结果 使用一种皮肤消毒液消毒的患者经擦拭1遍1 min后,手上自然菌平均存活菌数<2 cfu/cm2;用常规碘伏消毒液消毒的患者皮肤擦拭1遍1 min后,消毒后手上局部自然菌平均存活菌数<3 cfu/cm2.两组消毒方法消毒后手上存活菌数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两组皮肤消毒方法对患者手消毒效果无明显差别,但此种皮肤消毒液消毒流程简便,节省时间,消毒效果好,无刺激性,不会留下色素,减少过敏反应,并且便于观察血管,使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
-
葡萄糖酸氯己定与聚维酮碘用于术前皮肤准备的效果比较
目的 研究对比2%葡萄糖酸氯己定消毒液与聚维酮碘消毒液在骨科术前皮肤准备中的消毒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月接受手术的骨科患者142例.根据皮肤消毒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1例,观察组采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消毒液联合手术薄膜、对照组采用聚维酮碘消毒液联合手术薄膜,对比2组的消毒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切口部位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为1.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86%;术后观察组皮肤菌落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抑菌效果持续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2%葡萄糖酸氯己定消毒液在骨科术前皮肤准备中的消毒效果显著且持续时间较长,可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
-
葡萄糖酸氯已定用于PICC维护时的皮肤消毒
目的 比较两种消毒液用于PICC维护时的皮肤消毒效果.方法 将208例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葡萄糖酸氯已定消毒液和聚维酮碘进行消毒,观察2组导管感染、维护成本、维护时间等的差异.结果 经过临床实践,2组在导管感染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试验组在维护成本、维护时间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葡萄糖酸氯已定消毒液与聚维酮碘相比,既能起到预防导管并发症的发生,且能明显降低维护成本,提高临床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