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机理及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机理及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接受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抽取78名,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39例.对照组采用物理或药物方式进行降温处理,观察组采用亚低温进行降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d、3d、7d颅内压水平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d、3d、7d后颅内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亚低温降温治疗能够有效、持续改善患者颅内压水平,是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
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术中的脑保护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丙泊酚麻醉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术中的脑保护价值.方法:收治急性重型颅脑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平分两组.观察组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诱导与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术中和术毕,观察组的PbrO2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毕和术后1 h的Glu、MDA、SO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手术中,能降低患者颅内压,提高脑氧分压,保护神经组织.
-
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探讨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6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48例为接受传统减压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以及余下48例为接受阶梯式颅内减压术治疗的观察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以及并发症发病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病率分别为(64.23±16.34)min、(113.29±24.39)mL、25.00%,和接受传统颅内减压术的对照组的(79.92±21.49)min、(192.91±52.11)mL、47.92%相比均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患治疗的良好率为62.50%(30/48),和对照组29.17%(14/48)的良好率相比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04;P=0.000<0.05).结论 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阶梯式颅内减压技术治疗可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且治疗良好率较高,临床治疗效果较高,具有临床广泛推广价值.
-
颅内压监测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颅内压监测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意义.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13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监护组与对照组.结果 监护组治愈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显著性(P<0.05).ICP预后的关系表明,ICP值越高,预后越差,死亡率越高.结论 颅内压监护可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伤情判断、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
通顶合剂雾化吸入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障碍的疗效及对IL-6、NSE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药通顶合剂雾化吸入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致意识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 将32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伴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通顶合剂雾化吸入治疗.于入院时、治疗后第3、7、14天进行Glasgow昏迷指数评分(GCS)、检测血清IL-6、NSE含量.结果 两组治疗后GCS评分均有所改善,IL-6、NSE数值均有下降,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院内制剂通顶合剂雾化吸入,能有效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障碍,并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IL-6、NSE 含量,促进脑损伤修复,改善预后.
关键词: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 中药雾化吸入 白细胞介素6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
纳络酮联合尼莫通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
目的:对纳络酮联合尼莫通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除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外,辅助以纳络酮联合尼莫通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结果:存活病例中,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1.73%.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络酮联合尼莫通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较单纯采用常规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时内皮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变化及其对动脉压的影响
内皮素(endothelin, ET)是一种具有极强生物活性的血管收缩因子,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则是一种具有极强活性的血管舒张因子,二者是极具代表性的血管活性多肽.我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急性重型颅脑损伤(ASBI)患者血浆中ET及CGRP的含量变化,同时监测其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MABP ),并对三者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
-
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术中抢救配合
因工伤、交通事故以及各种意外造成的颅脑损伤,病情急重,尤其是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稍有延误即可造成病员的迅速死亡.因此,对急性重型脑损伤病员施行成功的手术,除要求术者有熟练的技术操作外,手术室护士迅速、熟练有条不紊的密切配合也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对132例急性重型脑损伤患者施行开颅手术,现将有关术中抢救及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
亚低温治疗老年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我科1995年10月至2001年11月共收治老年人急性重型颅脑外伤52例,其中28例采用了亚低温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甲状腺激素与细胞免疫变化的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本组男20例,女8例,平均年龄40.5岁.伤后24h内入院.都为单一急性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3~7分.硬膜外血肿8例,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及脑干损伤20例.正常对照组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39.2岁.分别于伤后第2,7,14,21天晨取外周不抗凝静脉血,分离血清,-20℃保存;肝素抗凝血,立即制备白细胞介素-2(IL-2)待测样品.
-
高氧液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氧分压、氧饱和度的影响
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男31例,女9例,年龄16~83岁,平均(50.5±12.3)岁.车祸伤36例,坠落伤2例,打击伤2例.
-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一、资料与方法对符合入选条件的36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SHI)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用脑循环动力学检测仪(CVA-LH450,上海)检测每例病人伤后0、1、3、7、10、14、21天的脑循环动力学指标(CVDI),并于0、1、3、7、14、21天各行CT检查一次,分析比较两组CVDI变化规律、伤灶脑水肿大小和预后.筛选24名本地正常人做CVDI正常值参照组.亚低温组入院后立即行气管插管,用冰帽、冰毯和冰袋同时全身降温,应用冬眠一号辅助降温,4~8小时内将病人肛温降至33℃左右,维持3~5天.
-
硫酸镁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SE和MBP含量的影响
动物实验表明,Mg2+能减轻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损害,改善神经功能障碍[1-3].临床研究亦证实镁离子对颅脑损伤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这样的研究报道极少.
-
通窍活血汤化裁合安宫牛黄丸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通窍活血汤化裁合安宫牛黄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序号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行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安宫牛黄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通窍活血汤化裁合安宫牛黄丸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和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窍活血汤化裁合安宫牛黄丸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情况,同时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借鉴.
-
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收治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脑水肿程度、格拉斯昏迷评分(GCS)以及格拉斯结果(GOS)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脑水肿轻度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度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组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患者的GOS等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脑神经功能的恢复。
-
生长抑素八肽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疗效分析
为评价生长抑素八肽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对3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观察组),除常规的神经外科治疗外,同时给予生长抑素八肽制剂0.1 mg快速静脉滴注,每8 h 1次,连续治疗1周,观察3周.对照组为86例同期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给予常规抑酸治疗.结果:观察组仅4例(13.3%)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均在24 h内停止出血;对照组16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占18.6%.结果提示:生长抑素八肽能有效地预防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而对于已经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有满意的止血效果.
-
泮托拉唑预防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2例,随机分为西咪替丁组和泮托拉唑组,各8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营养脑细胞、防治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支持治疗,需要留置胃管患者,予持续胃肠减压.西咪替丁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西咪替丁预防应激性溃疡,泮托拉唑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泮托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比较两组治疗后胃酸pH值的变化和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结果 用药后西咪替丁组和泮托拉唑组胃液pH值均较人院时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泮托拉唑组胃液pH值在进食前后较西咪替丁组更为稳定,泮托拉唑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较西咪替丁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泮托拉唑能够持久抑制胃酸分泌,升高胃酸PH值,保护胃黏膜,可以预防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
-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院前急救要点.方法:对本中心2009年1月~2011年1月抢救并转送的89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出车速度,主要症状、生命体征变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以下简称GCS)、合并伤、院前急救措施、救治效果输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为小于44岁的年轻人,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致伤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院前通过气道维护、降颅压、控制出血、骨折固定,妥善搬运和抗休克等,将患者转送至有条件的医院接受治疗,病情平稳31.5%、病情好转50.6%、病情恶化15.7%、途中死亡2.2%.结论: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对早期稳定病情、缓解症状、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
-
院前与院内气管插管在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院前与院内气管插管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8分)患者1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院前气管插管组(94例)和院内气管插管组(10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呼吸生理指标变化,预后及患者机械通气及ICU入住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组插管后的各项呼吸生理指标优于插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组插管后的各项呼吸生理指标优于插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组插管后的各项呼吸生理指标优于院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院前组气管插管预后良好率高于院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组气管插管预后不良率低于院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组并发症情况的比较均低于院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ICU人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低于院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早期气管插管可以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氧合,减轻低氧血症的发生,减少误吸的发生,降低吸人性肺炎发生率,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良好率.
-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
目的 研究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12年12月人住本院的42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57.14%)高于对照组(23.81%),死亡率(19.05%)低于对照组(47.62%),并发症发生率(28.57%)低于对照组(6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少,可以作为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首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