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药物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作者:徐韶怡;林江海;杨洁虹;戚茜茜;张克;柯建韩

    原发性痛经是临床常见病,临床上一般给予镇痛、活血药物改善症状。近年研究[1]表明,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可引起多种中枢神经介质的释放,产生镇静、镇痛效应,联合药物控制疼痛性疾病疗效更佳,但未见应用于痛经患者。笔者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药物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 骨科下肢手术中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腰硬联合麻醉镇静镇痛作用观察

    作者:张芳芳;胡弘毅;王凯

    针药复合麻醉是中国传统针刺麻醉和现代麻醉技术结合的产物,两者取长补短,成为一种新型的麻醉方法。有研究表明[1],针刺有促进内源性阿片肽释放、调节丘脑-边缘系统等多种镇痛机制。近年来的研究大部分着重于针药复合麻醉相对于单纯全麻明显减少了全麻药用量以及对术后恢复的变化。本研究观察在腰硬联合麻醉骨科下肢手术中,针麻与传统的镇静药物相比对术中镇静及术后早期的镇痛是否具有其优越性。现报道如下。

  • 经皮穴位电刺激辅治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疗效观察

    作者:龚黎燕;周琴飞;鲍关爱;孔祥鸣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辅治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疗效.方法 选择确诊为阿片药物导致便秘的患者共146例,随机分为TEAS组75例和对照组71例.两组患者均口服苁蓉通便口服液10mL,1天2次,TEAS组加经皮穴位电刺激辨证论治,疗程2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所有患者肠功能指数、便秘症状积分、评价便秘疗效;生活质量评价采用便秘患者生存质量自评量表(PAC-QOL).结果 TEAS组治疗后肠功能指数总分[(57.4±17.7)分比(60.7±20.7)分,P>0.05],便秘症状积分[(5.10±0.51)分比(7.00±1.11)分,P<0.05]、临床疗效(93.06%比85.07%,P>0.05)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TEAS组生活质量评分中躯体不适积分[(8.52±0.71)分比(14.50±0.37)分,P<0.05]、心理和社会不适积分[(2.03±0.32)分比(3.58±0.55)分,P<0.05]、满意度积分[(1.14±0.29)分比(2.91±0.76)分,P<0.05]以及总分[(2.35±0.47)分比(2.89±0.71)分,P<0.05)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改善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患者的症状及生活质量.

  • 黄芪建中汤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脾肺虚寒证慢性阻塞性肺病行机械通气87例

    作者:郦岳;王益斐;张赟华;周杨;张航曼;李国法

    本研究采用黄芪建中汤及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脾肺虚寒证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行机械通气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6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180例脾肺虚寒证COPD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90例.观察组男54例,女36例;年龄49~70岁,平均61.51±5.03岁;病程5~11年,平均7.22±2.07年;Ⅰ型呼衰23例,Ⅱ型67例.对照组男49例,女41例;年龄50~70岁,平均61.03 ± 5.00岁;病程5~11年,平均7.28±2.11年;Ⅰ型呼衰25例,Ⅱ型65例.两组性别、年龄、呼衰类型、入院时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经皮穴位电刺激改善PPH术中疼痛和牵拉反应的研究

    作者:施若霖;陈成宇;张民远;潘媛媛;徐小群;王均炉

    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是一种经皮神经电刺激与针灸穴位疗法结合的新型针灸治疗方法,目前已证实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多种介质释放和内源性镇痛物质的增加,本研究旨在验证TAES是否能达到改善庤上粘膜环切(PPH)术中疼痛和牵拉反应的效果.报道如下.

  • 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中药足浴辅助治疗跟腱断裂32例观察

    作者:邵敏

    笔者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结合中药足浴疗法辅助治疗跟腱断裂32例,收效良好.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共64例跟腱断裂患者,均为闭合性完全断裂,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9例;年龄18~49岁,平均年龄31.74岁;受伤到手术时间2~9日,平均5.3日.观察组中男26例,女6例;年龄21~53岁,平均年龄32.13岁;受伤到手术时间1~11日,平均5.6日.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等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不同部位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作者:张艳艳;张筱英

    脑卒中急性期吞咽障碍的发病率达到30%~55%[1],患者因此而引起脱水、吸入性肺炎、严重营养不良等,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本研究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不同部位脑梗死引起的吞咽障碍,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 电针与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疗效比较

    作者:周尔园;曾超

    神经源性膀胱是指控制排尿的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系统受到损害后引起膀胱储尿或排尿功能障碍,以尿失禁或者尿潴留为主要临床表现.神经源性膀胱可以引起泌尿系感染,终引起肾积水、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危及生命.前期的研究提示我们电针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比单纯的康复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1].

  • 电针治疗瘀滞型肩周炎56例--附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60例对照

    作者:张奕

    肩周炎以瘀滞型为多见,且有粘连前期和粘连期之分.笔者应用电针治疗本病56例,与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60例作对照,今介绍如下.

  • TEAS足三里预处理对NSAIDs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石君杰;李新伟;王海云;王方圆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足三里穴对NSAIDs胃黏膜损伤大鼠胃黏膜血流量(GMBF)、脑肠肽(CGRP、ET)的影响,探讨TEAS足三里对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EAS组,采用阿司匹林灌胃建立NSAIDs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检测胃黏膜损伤程度、GMBF、胃黏膜CGRP、ET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胃黏膜损伤,GMBF明显减少;胃黏膜CGRP含量降低,ET含量升高(P<0.01).TEAS组与模型组比较,胃黏膜损伤程度减轻,GMBF增加(P<0.05);胃黏膜CGRP含量增高,ET含量降低(P<0.05,P<0.01).结论:TEAS足三里穴对NSAIDs胃黏膜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胃黏膜脑肠肽(CGRP、ET)含量,增加胃黏膜血流量,从而起到减轻胃黏膜损伤的作用.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原发性痛经大鼠PGF2α和NO影响的研究

    作者:宁维翾;叶君儿;顾江红;胥银宇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原发性痛经大鼠的镇痛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苯甲酸雌二醇+缩宫素致大鼠子宫收缩为痛经模型,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进行治疗,观察缩宫素引起的痉挛收缩,并测量子宫前列腺素F2α(PGF2α)和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显著抑制缩宫素引起的痉挛收缩,明显降低子宫PGF2α含量,明显升高子宫NO含量.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能通过影响PGF2α和NO等途径,起到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作用.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羊丽丽;莫云长;王璐璐;王均炉

    目的: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防治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并发症的效果以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择期LC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TEA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全身麻醉,TEAS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术前选取双侧合谷加内关穴和足三里加三阴交穴行穴位刺激,刺激频率为2/100Hz,刺激时间为术前30min,术中自麻醉诱导开始至手术结束.TEAS组于电刺激前、术后24h两个时点抽取静脉血,对照组于麻醉前以及术后24h两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检测患者血浆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等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h肩背痛的发生率和程度,和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止痛药使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EAS组患者VAS评分,术后恶心、呕吐和术后止痛药使用量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术后肩背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与术前比较,术后24h IL-6明显增加,IL-10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TEAS组术后24h IL-6明显降低,IL-10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在LC手术中具有降低术后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作用.

  • 经皮穴位电刺激合谷足三里对开胸术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任秋生;王均炉;倪剑武;蒋柳明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合谷足三里对开胸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择期开胸者42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E组)和对照组(C组).E组在麻醉诱导前30min开始经皮电刺激两侧合谷、足三里.分别观察术后并发症肺不张、肺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呼吸衰竭需要机械通气等发生率、ICU留观时间、住院时间、出院时仍需氧疗病例数、30天死亡率等预后情况.结果:E组患者术后肺不张、肺炎及术后并发症总例数较C组有下降趋势,预后情况中ICUl留观时间、住院时间也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电刺激合谷足三里穴位有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改善预后的趋势,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全麻行控制性降压期间胃粘膜PHi、PgCO2的影响

    作者:黄陆平;罗亮;梁冬冬;王均炉;方剑乔;吴群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AES)对控制性降压麻醉中胃粘膜Phi、二氧化碳分压(PgCO2)等的影响,探讨TAES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脑膜瘤病人42例,年龄20~65岁,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S组)和TAES复合药物全麻组(C组)各21例.S组在脑膜打开后输注硝酸甘油复合艾司洛尔行控制性降压,使平均动脉压(MAP)平稳降至目标MAP水平(55~65mmHg).C组麻醉前30min行TAES,并于术中间断行TAES至手术结束.分别监测降压开始前(T0)、降压至目标MAP后30min (T1)、60min (T2)、停止降压后30min (T3)、60min (T4)各个时间点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情况以及测定各个时间点动脉过程危险分析(Pha)、PgCO2等,同时通过输入动脉血压、PgCO2等数值,利用Tonocap胃粘膜二氧化碳张力测定仪测定胃粘膜Phi、PgCO2等.结果:S组:与T0比较,T1胃粘膜Phi值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PgCO2值无显著性改变(P>0.05);C组:T1、T2、T3、T4胃粘膜Phi值和PgCO2值与T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在T1时间点,C组和S组比较,胃粘膜Phi值显著性升高(P<0.05),PgCO2值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全麻控制性降压期间可出现胃粘膜灌注一过性降低,而经皮穴位电刺激通过维持胃粘膜Phi的稳定,达到保护胃粘膜作用.

  • 经皮穴位电刺激足三里抗运动性疲劳的临床研究

    作者:董晓敏;吴立红;孙清华;李爱萍;林建强;余芳;龚艳菲;吴玉玲;叶宏

    笔者通过对运动性疲劳者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观察其疲劳症状的改善情况、血红蛋白(HGB)、乳酸(LA)含量、血清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活性的变化,探讨其在抗运动性疲劳方面的作用.

  •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作者:邱静雅;邹密沂;刘婉;孙晶;方剑乔

    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早在20世纪60年代便作为一种镇痛手段而备受重视.有研究发现其镇痛效应与电针类似,并具有更长的后效应,临床疗效显著[1].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则是一种将TENS与传统针灸结合的新型疗法,完美综合二者优点,且具无创、简便、经济等特点.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运用TEAS缓解慢性疼痛的相关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 经皮穴位电刺激在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效果观察

    作者:徐红燕;邵亚敏;杨春萍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效果.方法 将6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分成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诉疼痛不适给予吲哚美辛栓1粒塞肛,观察组手术当日使用经皮穴位电刺激三阴交穴和涌泉穴至停留置导尿后1d,患者诉疼痛不适时亦给予吲哚美辛栓1粒塞肛.观察两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48 h膀胱痉挛次数、膀胱痉挛持续时间及膀胱冲洗转清时间,吲哚美辛栓使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术后48 h膀胱痉挛次数、膀胱痉挛持续时间及膀胱冲洗转清时间、使用吲哚美辛栓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在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效果显著.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活动度改善的研究

    作者:武中庆;许侃娜;谢晶军;宋浚扬;杨国峰;闵继康

    目的 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其疼痛、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经TKA治疗KO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60例行康复治疗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整体功能、患膝关节活动范围(ROM)、疼痛程度变化及焦虑、血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HSS评分、ROM屈、伸测评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栓发生率3.33%,焦虑发生率23.33%,对照组血栓发生率18.33%,焦虑发生率4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TKA治疗KOA术后行经皮穴位电刺激,方法安全,操作简单,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关节活动度,同时提高整体功能,且还可实现对焦虑、血栓的有效控制,故值得推广.

  • 术中经皮穴位电刺激预防瑞芬太尼导致的痛觉过敏

    作者:王奎荣;张雄信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全麻)术中经皮电刺激内关穴预防瑞芬太尼导致的痛觉过敏。方法90例全麻下择期行结直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穴位刺激组在术中持续刺激右侧内关穴,非穴位刺激组采用相同电流刺激,对照组不给予电刺激。术中主要镇痛药为瑞芬太尼,术后以舒芬太尼镇痛。观察术后镇痛效果以及测定机械痛阈值。结果穴位刺激组术后24h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其他两组,术后6h、24h痛阈下降例数显著低于其他两组。结论术中经皮电刺激内关穴能够预防瑞芬太尼导致的痛觉过敏,改善术后镇痛效果。

  • 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人流术中的应用

    作者:黄修鸿;金瑛

    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药选择以镇静药加镇痛药为主,但呼吸循环抑制及术后宫缩痛常难避免.

342 条记录 12/18 页 « 12...9101112131415...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