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清IL-6检测与胎膜早破相关性研究

    作者:

    目的探讨孕妇血清IL-6与胎膜早破及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方法 2004年1~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对46例胎膜早破孕妇和50例正常孕妇,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质量浓度,分娩时胎盘胎膜送病理检查.结果胎膜早破孕妇血清IL-6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破膜时间的延长其含量升高(P<0.05),而且有绒毛膜羊膜炎者血清IL-6高于无绒毛膜羊膜炎者及对照组(P<0.01);38例自然临产的胎膜早破孕妇中,血清IL-6≥30ng/L者,其取样距临产时间短于血清<30ng/L者(P<0.05).结论血清IL-6含量升高对早期诊断胎膜早破合并绒毛膜羊膜炎及预测分娩具有重要意义.

  • 显色培养基在妊娠期阴道假丝酵母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祁文瑾;石一复;杨建华

    妊娠合并假丝酵母菌感染可导致一系列妊娠合并症的发生,包括早产、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鹅口疮、皮肤真菌感染等等.

  • 内蒙地区妊娠妇女阴道分泌物解脲支原体生物群和血清型的检测

    作者:王晓彦;王涛;刘玉秀;苏光;孔繁荣

    UU为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常见致病菌,在人泌尿生殖道中常可以见到.文献报道[1,2]UU在孕妇泌尿生殖道有较高的检出率,并可导致流产、早产、羊膜炎或绒毛膜羊膜炎、胎膜早破、低体重新生儿、新生儿肺部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因此对就诊的孕妇应进行产前UU检测,以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我们采用PCR法对100例内蒙地区晚期妊娠妇女阴道分泌物标本进行了UU的检测,报道如下.

  • 晚期妊娠宫内感染253例临床分析

    作者:林穗青;程蔚蔚

    目的 探讨晚期妊娠宫内感染的病因、主要致病菌、对母儿的影响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2006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诊断为晚期妊娠宫内感染的253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分娩孕周分成早产组(82例)及足月组(171例),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结果及母儿预后等.结果 6年来宫内感染的病例数占同期分娩总数的0.41%,其中早产宫内感染占早产总数的2.36%.早产组胎膜早破率、产褥感染率、新生儿感染率及围产儿病死率均高于足月组(P<0.05).宫内感染主要致病菌群依次为B族链球菌(20.6%)、大肠埃希菌(19.4%)、粪肠球菌(18.9%).宫内感染病例剖宫产率76.7%、产褥感染率14.2%、新生儿感染率20.9%、围产儿病死率3.2%.结论 宫内感染尤其是早产宫内感染对母儿预后造成严重威胁.应加强孕期保健及期待治疗、产程过程中的管理,积极预防与及时诊治宫内感染以改善母儿预后.

  • 血清一氧化氮测定在胎膜早破并绒毛膜羊膜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汪学佳;兰玉;陈燕辉;陈茜

    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5%~15%,病因较复杂,与感染关系密切,互为因果,许多研究发现,细胞因子与胎膜早破并绒毛膜羊膜炎的发生相关[1].

  • 早产儿脑损伤与围生期感染的相关指标测定及意义

    作者:高英;谷香珍;周卫卫;白桦;李文杰;张青梅;郭春艳;张允络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损伤与围生期感染的关系.方法 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沈阳市妇婴医院对49例早产儿行头颅超声检查,根据超声结果,分为脑损伤组(23例)和无脑损伤组(26例).分别取孕母胎盘做病理学检查并对出生早产儿测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作为感染的标志物,观察两组孕母绒毛膜羊膜炎和早产儿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孕母患绒毛膜羊膜炎和有感染的早产儿在脑损伤组分别高达60.86%和78.26%显著高于无脑损伤组的发生率(P<0.01和P<0.05).结论围生期发生感染的早产儿易发生脑损伤,应加强围生期相关感染指标的监测.

  • 绒毛膜羊膜炎与胎儿及新生儿疾病

    作者:韩彤妍;杨孜;朴梅花

    绒毛膜羊膜炎是产科炎症反应,但与新生儿预后关系密切.母体的宫内炎症反应可以直接导致胎儿和婴儿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FIRS)也不可忽视.早期识别和快速诊断有助于减少母儿的近期合并症,改善新生儿的远期预后.产科和儿科共同关注,整合信息,是早期发现、实施有效干预的临床重点之一.

  • 宫内感染与围产儿脑损伤

    作者:黄健;丁依玲

    宫内感染可引起围产儿以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为主的多脏器受累的临床症候群.风疹病毒感染可致脑炎,智力缺陷,白内障,耳蜗萎缩,青光眼及中枢听力缺失;巨细胞病毒感染可致小头畸形、视网膜炎、大脑钙化等神经系统症状,后遗症包括失明、耳聋、智能低下、癫痫等;弓形虫感染主要表现包括绒毛膜视网膜炎、颅内钙化、脑积水,后遗症有精神发育迟缓、惊厥、痉挛或瘫痪及耳聋等;B族溶血性链球菌的婴儿可发展为脑膜炎,绒毛膜羊膜炎增加新生儿脑瘫的风险.

  • 未足月胎膜早破宫内感染的监测和预防

    作者:王谢桐;刘宗花

    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s,PPROM)是指妊娠未满37周胎膜在临产前发生破裂.围产期发生母儿并发症的风险随胎膜破裂和分娩时的孕龄而变化,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研究和处理是以孕龄为基础的.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保守处理对于新生儿是有益处的,要求既延长孕周又防止围产期感染.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处理应采取个体化评估原则,通过估计母体、胎儿和新生儿并发症,采取保守治疗或者立即分娩.因此,在保守治疗过程中要求准确诊断PPROM、密切监测胎儿宫内状况、早期发现绒毛膜羊膜炎、促胎儿成熟、预防感染和抑制宫缩.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肿瘤坏死因子-α对胎膜早破患者绒毛膜羊膜炎预测的评价

    作者:黄金娜;李元成

    目的探讨检测孕妇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清及羊水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诊断胎膜早破孕妇绒毛膜羊膜炎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4-06-2004-12在汕头市潮南区人民医院和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患者42例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正常40例孕妇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高敏感的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的MMP-9和血清及羊水中的TNF-α水平,同时行产后胎膜病理检查.结果胎膜早破孕妇羊水中TNF-α和血清中MMP-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血清中的TNF-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中MMP-9水平在重度和轻中度绒毛膜羊膜炎组差异显著(P<0.05);而羊水中TNF-α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测定母体血清的MMP-9含量和羊水中TNF-α水平,可作为胎膜早破患者是否患有绒毛羊膜炎的辅助诊断指标,尤其是血清的MMP-9含量的高低,还可以判定绒毛膜羊膜炎的严重程度.

  • 宫内感染、细胞因子和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关系

    作者:袁天明;俞惠民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研究表明,宫内感染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有密切关系.宫内感染是早产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细胞因子参与宫内感染后早产的发生,并通过激活脑白质组织中的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以及影响它们的免疫学功能,引起脑白质组织的病理生理改变,导致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发生.

  • 胎膜早破孕妇血清中IL-8水平与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

    作者:于桂枝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孕妇血清中IL-8的含量与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45例胎膜早破和30例正常足月孕妇血清中IL-8浓度进行测定,同时胎膜行病理检查.[结果]胎膜早破孕妇血清中IL-8的水平随破膜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胎膜早破组血清中IL-8的水平为(824.04±341.28) pg/mL,其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中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血清中IL-8的水平为(985.50±422.15) pg/mL,其水平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重度绒毛膜羊膜炎组孕妇血清中IL-8的水平分别为(912. 35 ±321.00)、(1568.46±789.68)、2612.67 pg/mL,与非绒膜羊膜炎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母血中IL-8水平可作为足月胎膜早破组织绒毛膜羊膜炎的一个预测指标.

  • 胎膜早破与新生儿宫内感染外周血Toll样受体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颜思璐;高颖博;冯海嫦

    目的 研究胎膜早破孕母及新生儿外周血Toll样受体水平与宫内感染的相关性,探讨胎膜早破并有绒毛膜羊膜炎的孕母的阳性指标用于指导新生儿宫内感染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120例胎膜早破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均于临产前行外周血TLR-2和TLR-4mRNA定量检测,生产后胎盘胎膜常规送病理检查,按结果有无绒毛膜羊膜炎将孕母及其新生儿分为感染组(68例)和非感染组(52例).新生儿分别于第1、7天行外周血TLR-2和TLR-4mRNA定量检测,PCT、CRP浓度检测,血培养,并临床观察呼吸道、 消化道、 泌尿道等有无感染表现.分析母亲与患儿之间Toll样受体水平及新生儿出生后感染的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感染组新生儿的白细胞水平、CRP、PCT水平、 血培养阳性率及新生儿存在感染表现的阳性率均较非感染组新生儿明显升高(P<0.05);感染组新生儿的TLR-2mRNA及TLR-4mRNA水平在第1天及第7天时均较非感染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孕母的Toll样受体水平较非感染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膜早破孕母的外周血Toll样受体和新生儿的Toll样受体水平与新生儿宫内感染密切相关,可通过孕母的阳性指标用于指导新生儿宫内感染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

  • 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外周血中分泌型磷脂酶A2的表达与羊膜腔感染的相关性

    作者:周洋;周佳任;徐漫飞;张怡舜;赵岩

    目的:研究外周血中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在未足月胎膜早破及羊膜腔感染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0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实验组)分娩发动前后、30例未发生胎膜早破的未足月正常妊娠患者(正常对照组)及30例足月胎膜早破患者(足月对照组)分娩发动后外周血中sPLA2 mRNA的表达水平。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结束妊娠后取胎膜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有无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结果未分娩发动时sPLA2 mRNA的表达水平实验组为1.079±0.746,正常对照组为0.651±0.481,实验组与同孕周正常对照组相比sPLA2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分娩发动时外周血中sPLA2 mRNA的表达水平实验组为2.439±0.086,足月对照组为2.575±0.036,实验组与足月对照组相比sPLA2 mRNA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787)。实验组中分娩发动时sPLA2的含量与是否患绒毛膜羊膜炎有关(P=0.008)。结论 sPLA2升高可能参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病,并与羊膜腔的感染有关。

  • 走出胎膜早破病因学研究的误区

    作者:李婵娟;丁依玲

    1 胎膜早破的概况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为产科的一个常见并发症,是指在临产前胎膜破裂.其发生率国内报道为2.7~17%[1],且发病率正逐年升高.其中约30%~40%的胎膜早破并发早产,为新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发生胎膜早破后,90%的孕妇将在24小时内分娩;如果是早产并发胎膜早破,则90%的孕妇将在1周内分娩.若处理不当,并发绒毛膜羊膜炎、子宫内膜炎、剖宫产率、产后出血、新生儿感染及围产儿病死率均较无胎膜早破者明显增高.因目前对胎膜早破的治疗方法有限,如应用抗生素、地塞米松、羊膜腔灌注法等,且效果不一,故对这一危害母婴健康的妊娠并发症应予以重视.

  • 羊水粪染的胎盘病检意义探讨

    作者:廖华

    目的:探讨羊水粪染与胎盘病检结果的关系。方法:对我科2015年2月到8月分娩时因羊水Ⅰ~Ⅲ度粪染行胎盘病理检查的284例临床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284例羊水粪染病例中,胎盘病理检查有绒毛膜羊膜炎病例约59.51%。结论:羊水粪染与绒毛膜羊膜炎密切相关,绒毛膜羊膜炎引起绒毛及血管病变是导致羊水粪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原因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对羊水粪染病例应常规行胎盘病理检查,有利于诊断及指导产妇和新生儿的治疗,也可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 足月胎膜早破与临床时间干预的关系

    作者:薛瑞娟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的佳临床干预时机.方法:选取2010年1月~ 2013年12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分娩的足月胎膜早破产妇246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自然临产和缩宫素引产时间不同分为4组,破膜后0~12h自然临产者(A组,82例);破膜12~ 24 h自然临产者(B组,65例);破膜12 ~24 h未临产行缩宫素引产者(C组,56例);破膜>24 h未临产行缩宫素引产者(D组,43例).分析各组孕妇的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与临床干预时间的关系.结果:246例产妇,A组+B组剖宫产共38例,剖宫产率25.9%,明显低于C组的剖宫产率(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79,P<0.05).D组剖宫产率高,达69.8%,明显高于C组及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17、27.921,P均<0.05).4组产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产妇绒毛膜羊膜炎、产褥病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00、0.056、0.006,P均>0.05).C组绒毛膜羊膜炎、产褥病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B组及A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毛膜羊膜炎、产褥病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52、5.645、7.421,P<0.05).结论: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在破膜24 h内自然临产者,剖宫产率和母婴并发症低,结局良好,不必过早干预.破膜24 h未临产而再行引产者,剖宫产率、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产褥病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

  • 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并发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意义

    作者:陆竹梅;孟晓红

    目的:探讨检测并比较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降钙素原(PCT)浓度水平对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作用.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PPROM患者60例,正常健康孕妇30例,分别检测所有病例的血清ICAM-1及PCT含量,产后进行胎膜病理检查.结果:PPROM组孕妇的血清ICAM-1和PCT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PROM组发生绒毛膜羊膜炎的几率为48.3%,明显高于对照组3.3%(P<0.01);PPROM组中并发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血清ICAM-1和PCT浓度明显高于未并发绒毛膜羊膜炎者(P<0.05);ICAM-1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优于PCT(96.6%、93.5%、93.3%、96.0% vs 65.5%、74.1%、70.3%、69.7%).结论:血清ICAM-1是早期诊断未足月胎膜早破并发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指标.

  • 绒毛膜羊膜炎与围生儿脑损伤的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作者:吴丽群;高洁;姚锐;许群;蔡平生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并发绒毛膜羊膜炎及围生儿脑损伤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该院产科确诊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73例.所有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和脐血中的IL-6、IL-4、IL-10、IFN、TNF-α含量;结合临床症状和胎盘脐带病理学检查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绒毛膜羊膜炎,30例)和对照组(非绒毛膜羊膜炎,43例).检测IL-6、IL-4、IL-10、干扰素(IFN)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血清、脐血中的含量.结果 该院同期妊娠妇女中,未足月胎膜早破发生率为9.6‰,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为3.9‰,而在未足月胎膜早破中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为41.1%;观察组及围生儿脑损伤组血清、脐血中IL-6、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及无脑损伤组(P<0.05);观察组及围生儿脑损伤组血清及脐血中IL-4、IL-10含量均较对照组与无脑损伤组低(P<0.05);IFN水平在4组血清及脐血中的含量均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发生围生儿脑损伤9例;对照组发生围生儿脑损伤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妇女血清、脐血中IL-6、IL-4、IL-10、TNF-α水平变化与未足月胎膜早破并发绒毛膜羊膜炎有关,围生儿脑损伤组细胞因子变化与绒毛膜羊膜炎一致,绒毛膜羊膜炎患者中围生儿脑损伤发生率增加,早诊断、早治疗可改善围生预后.

  • 联合检测PCT、IL-6和CRP水平在预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并发绒毛膜羊膜炎及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黄丽娇;庄晖;刘丽明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PPROM孕妇PCT、IL-6、CRP水平的变化在早期诊断宫内感染、发现绒毛膜羊膜炎以及新生儿败血症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PPROM孕妇10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同孕周的正常孕妇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孕妇外周血、分娩时脐血PCT、IL-6、CRP水平;PPROM孕妇分娩后对胎盘胎膜行病理学检查,追踪新生儿感染情况.结果 研究组孕妇外周血中PCT、IL-6、CRP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中有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63例,无绒毛膜羊膜炎37例,两组孕妇外周血PCT、IL-6及CRP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非绒毛膜羊膜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IL-6、CRP各自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性一般,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较低,但三者同时阳性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5.08%、94.59%、95.35%.脐血PCT、IL-6、CRP水平在败血症新生儿中显著升高,与新生儿肺炎组、非感染组及对照组新生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PROM孕妇外周血中PCT、IL-6、CRP浓度升高,三者同时阳性预测绒毛膜羊膜炎的价值高,脐血中PCT、IL-6、CRP水平有利于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情况.

334 条记录 7/17 页 « 12...45678910...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