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Basic Orthopaedic Research 중국골과림상여기초구잡지
- 主管单位: 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影响因子: 0.62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4-666X
- 国内刊号: 44-1654/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椎间孔镜与椎板间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TED)与椎板间开窗椎间盘切除术(F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ED组和FD组,其中TED组36例、FD组33例.对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随访时间6~2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8±12.5)个月.两组末次随访JOA评分、VAS评分、围手术期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TED组短于FD组(P<0.05).结论 TED和F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取得满意的短期疗效,但与FD比较,TED创伤更小,手术时间更短,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
经皮后路全内窥镜在骨性压迫致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中的初步应用(附2例报告)
目的 探讨经皮后路全内窥镜颈椎间盘切除术(PFECD)在合并骨性压迫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例骨性压迫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经皮PFECD微创治疗,仅处理单个节段.评估患者手术前后颈椎前凸Cobb角、颈椎活动度、椎间隙高度、上肢与颈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颈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颈椎障碍指数(NDI)等疗效指标.结果 患者术后VAS评分、JOA评分和N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4个月均重返工作岗位;术后1年改良MacNab标准优1例、良1例,颈椎活动度、椎间隙高度相较术前无明显变化,前凸曲度显著改善,1例患者仍残留轴性疼痛.结论 作为脊柱微创术式,经皮后路全内窥镜技术治疗骨性压迫致神经根型颈椎病短期疗效满意,技术安全可靠.
-
胸椎椎体前移固定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性重度胸椎管狭窄2例技术报告
目的 介绍胸椎椎体前移固定手术技术,探讨其治疗2例后纵韧带骨化性重度胸椎管狭窄患者的手术体会.方法 术前行CT、MRI检查,评估患者后纵韧带骨化及胸椎管狭窄程度,采用新术式"胸椎椎体前移固定术"治疗,即通过后入路切除相应骨化节段的胸椎椎板、摘除头侧和尾侧正常/骨化节段之间的椎间盘、切断骨化节段双侧所有肋骨、利用钉棒系统将连续多个胸椎椎体连同骨化的后纵韧带向前推移的方法进行脊髓减压.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未出现动静脉、脊髓损伤或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后患者下肢症状明显改善,CT和MRI扫描显示胸椎椎体前移位置及距离满意,椎管明显增宽.结论 利用"胸椎椎体前移固定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性重度胸椎管狭窄安全有效,但目前临床开展例数极少,有待进一步研究.
-
脊髓损伤后康复期膀胱功能预后的相关因素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后康复期膀胱功能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06年4月至2016年6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09例不完全脊髓损伤康复期患者,均行包括膀胱收缩练习在内的系统康复治疗,记录膀胱管理方式(包括留置导尿、耻骨上膀胱造瘘、清洁间歇性导尿及自主排尿),评估膀胱排尿功能.观察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排尿感觉、膀胱内压等指标,对影响膀胱功能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9例患者中单纯留置导尿率由45.0%下降至13.9%,自主排尿率由45.0%上升至53.1%;ASIA分级B、C、D级患者的自主排尿率分别为5.6%、25.7%和77.8%,随着脊髓损伤程度的减轻,自主排尿率逐渐增高(P<0.05).94例入院时采用留置导尿的患者中,17例出院时恢复自主排尿,77例仍需导尿,前者排尿感觉恢复比例明显高于后者(P<0.05);91例愿意接受膀胱内压检测,其中出院时自主排尿患者其膀胱内压异常比率低于导尿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IA分级和排尿感觉与脊髓损伤后康复期膀胱功能预后密切相关,对于大多数ASIA分级D级或有明确排尿感觉的患者无需进行尿道干预,可自主排尿;膀胱内压检查对于评估排尿功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对于膀胱管理方式的选择并无决定性作用.
-
THESSYS技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髂嵴高度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HESSYS技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髂嵴高度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采用THESSYS手术治疗L5/S1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腰椎X线侧位片髂嵴高点与L4、L5椎弓根的位置关系将患者分为3组,髂嵴高度在L5椎弓根上缘水平线以下为Ⅰ组(n=42),L4椎弓根下缘水平线及L5椎弓根上缘水平线之间为Ⅱ组(n=29),L4椎弓根下缘水平线以上为Ⅲ组(n=5).观察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比较3组患者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86.5±13.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3.0±1.4)mL.1例患者术中硬膜轻度撕裂致脑脊液漏,对症治疗后好转,1例术后椎间盘突出复发再次行同一术式.随访时间12~1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2.4±2.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1周,1、6、12个月VAS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与Ⅰ组、Ⅱ组相比,Ⅲ组患者(L5/S1突出伴高髂嵴)术后VAS评分和ODI较差(P<0.05).结论 TH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良好;髂嵴是否高于L4椎弓根下缘水平线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之一.
-
症状性C1椎管狭窄与寰椎大小的相关性研究
颈椎管狭窄是脊髓型颈椎病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早期研究显示,正常成年人C1处椎管直径大,从C2向下至C4或C5逐渐变窄,然后在C6和C7处稍微变宽,因此认为C4水平椎管易出现狭窄.从临床上看,症状性颈椎管狭窄多见于C1节段以下,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也会出现C1水平的颈椎管狭窄.目前有诸多文献报道颈椎管狭窄的发病机制,但极少研究探讨寰椎大小与C1节段颈椎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观察C1椎管狭窄(C1 stenosis,C1S)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影像学参数,并对其与下颈椎管狭窄(subaxial stenosis,SAS)患者、无症状对照者之间的结果进行比较.
关键词: -
颈髓兴奋性神经元在维持脊髓损伤小鼠呼吸功能中的作用
呼吸功能障碍是创伤性颈脊髓损伤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各种脊柱退变、感染、肿瘤或血管疾病均可引起非创伤性颈脊髓损伤,进而导致严重的颈髓损伤、运动神经元损害和神经功能缺损,但呼吸功能障碍并不显著.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非创伤性颈脊髓损伤赖以维持呼吸功能的颈脊髓微循环的变化,旨在寻找创伤性脊髓损伤后恢复呼吸功能的潜在方法.
关键词: -
外泌体在骨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外泌体与骨性关节炎(OA)关系密切,参与OA多种生理及病理学过程.本文阐述外泌体在OA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综述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软骨细胞等各类细胞所分泌的外泌体在OA发病进程尤其是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外泌体在OA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
距骨全脱位治疗的研究进展
距骨全脱位是创伤骨科较为罕见的损伤.距骨解剖结构特殊,无单独血管供应,全脱位后易发生缺血性坏死,其处理方法一直以来未能达成一致,治疗后并发症较多,效果欠佳.本文对距骨全脱位的损伤机制、治疗策略及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创伤骨科医师的治疗选择提供参考.
-
椎间孔镜手术并发症——"类脊髓高压综合征"的表现及转归:4例报告
随着微创脊柱外科的发展,椎间孔镜手术在临床上获得了广泛应用.该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的特点,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尤其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1-2].但椎间孔镜技术学习曲线相对陡峭,手术相关并发症如异物进入椎管、手术器械断裂卡塞、硬膜囊或神经根损伤、血肿、感染等也见诸报道[3-4].我们发现一组并发"类脊髓高压综合征"的椎间孔镜手术病例,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