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중국림상약리학여치료학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药理学会
- 影响因子: 0.9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2501
- 国内刊号: 34-1206/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地塞米松对顺铂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及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顺铂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并观察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方法:HepG2细胞与顺铂及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共培养,RT-PCR检测Bcl-2、Caspase-3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cl-2、Caspase-3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各组HepG2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随着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HepG2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量升高,Caspase-3蛋白表达量下降.同时细胞凋亡率降低.结论:地塞米松部分通过Bcl-2途径抑制肝癌细胞的凋亡,而Caspase-3又在调控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
罗格列酮对实验性大鼠结肠癌的化学预防作用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实验性结肠癌的化学预防作用及其与环氧化酶-2 (COX-2)表达的关系.方法:以二甲肼( 1-2 dimethylhydrazine,DMH) 40 mg/kg皮下注射+1%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水溶液饮用诱导形成大鼠结肠癌模型,观察罗格列酮(0.75 mg· kg-1·d-1,1周5d)和美洛昔康(1.35 mg· kg-1·d-1,1周5 d)灌服、连续16周对大鼠体重、异常隐窝灶(ACF)和结肠癌发生率的影响.采用四甲基谷氮蓝法(MTT)研究罗格列酮和美洛昔康抑制培养的人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的量-效和时-效关系;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罗格列酮组细胞COX-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罗格列酮明显改善DMH+DSS诱癌过程中大鼠的恶液质状态并阻遏体重减轻,显著减少实验第10周大鼠结肠ACF数和明显降低结肠癌的发生率;其作用与美洛昔康组相似.罗格列酮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明显抑制Lovo细胞增殖,其作用6h、12h和24 h的IC50均显著小于美洛昔康.罗格列酮呈浓度依赖性降低Lovo细胞中COX-2蛋白表达.结论:罗格列酮能抑制DMH和DSS联合使用诱导大鼠早期ACF的形成和结肠癌发生,其作用途径可能与抑制COX-2表达有关.
-
石杉碱甲增强大鼠海马脑片CA1锥体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传递
目的:观察石杉碱甲(Hup-A)对海马CA1锥体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影响,以探讨其增强学习记忆功能的神经细胞电生理机制.方法:应用大鼠海马脑片CA1锥体神经元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Hup-A对大鼠海马CA1锥体神经元膜电性质和刺激Schaffer侧支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PSP)的影响.结果:(1) Hup-A(1 μmol/L)灌流15 min对CA1锥体神经元的膜电性质没有显著性影响.(2) Hup-A (0.3~3.0 μmol/L)浓度依赖性使EPSP幅度升高、时程延长、曲线下面积增大,该作用可被阿托品(10μmol/L)预处理取消.(3)Hup-A对外源性谷氨酸诱导的去极化反应无明显影响.结论:Hup-A可增强CA1锥体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传递,其增强突触传递作用与M型乙酰胆碱受体激动有关.
-
唐古特大黄多糖组分1对电离辐射损伤小鼠造血系统的影响
目的:探讨唐古特大黄多糖组分1 (RTP1)对电离辐射损伤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雄性6周龄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辐射对照组(Irradiation Control,IC)以及RTP1 低剂量组(200mg/kg)、中剂量组(400mg/kg)和高剂量组(800 mg/kg),采用灌胃给药方式,连续14d,NC 组和IC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第14 d除NC 组外,各组小鼠均接受6.5 Gy/只60Coγ射线照射1次,照射后继续灌胃给药,观察照射后30 d小鼠生存情况,并对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bone marrow cell,BMC)、骨髓DNA含量、内源性脾集落形成单位(spleen colony forming unit,CFU-S)及外周血中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进行检测.结果:与IC组比较,RTP1 可提高小鼠30 d存活率,并剂量依赖性地升高外周血中WBC计数、骨髓有核细胞数、DNA含量以及脾结节数.结论:RTP1对辐射小鼠的造血系统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
淫羊藿苷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10脑组织单胺类及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ICA)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10脑组织单胺类及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取8月龄快速老化小鼠SAMP10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模型SAMP10组、阳性药多奈哌齐组(1mg/kg)、ICA 3个剂量(50、100、200 mg/kg)组,每组12只,以12只同月龄抗快速老化小鼠SAMR1为正常对照.灌胃给药30 d,一天一次,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检测快速老化小鼠SAMP10大脑皮层的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3,4-二羟苯乙酸( DOPAC)和高香草酸(HVA)的含量来探讨ICA对SAMP10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通过检测谷氨酸(Glu)、谷氨酰胺(Gln)、天冬氨酸(Asp)、γ-氨基丁酸(GA-BA)、牛磺酸(Tau)、甘氨酸(Gly)的含量来探讨ICA对SAMP10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结果:ICA可显著降低SAMP10大脑皮层内Glu、Gln、GABA含量(P<0.01),升高NE、DA、DOPAC、5-HT、HVA、Asp以及Tau的含量(P<0.01或P<0.05),但对SAMP10大脑皮层内Gly的含量并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ICA可能通过升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调节兴奋性氨基酸类递质的代谢平衡以及调节抑制性氨基酸的代谢平衡达到改善SAMP10的学习记忆的作用.
-
荔枝核皂苷对老年痴呆大鼠的干预作用研究
目的:建立老年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模型,探讨荔枝核皂苷对AD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荔枝核皂苷治疗组,共5组,每组10只;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时间和平台跨越次数;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脑组织活性氧(ROS)表达的改变.结果:AD大鼠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逃避潜伏时间出现显著性地延长(P<0.01),平台跨越次数显著性地减少(P<0.01).荔枝核皂苷治疗后AD大鼠的逃避潜伏时间和平台跨越次数得到显著性地改善(P<0.05).AD大鼠脑组织Aβ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高、中、低剂量荔枝核皂苷治疗组可以剂量依赖性地降低模型鼠脑组织中Aβ的表达水平.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荔枝核皂苷治疗组、中剂量荔枝核皂苷治疗组、高剂量荔枝核皂苷治疗组ROS表达水平的相对值分别为6.12±0.61、9.54±1.42、8.33±1.26、7.68±1.14、7.23±0.73,模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荔枝核皂苷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模型组脑组织中ROS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荔枝核皂苷具有抗AD大鼠痴呆的活性,减少AD大鼠脑组织Aβ和ROS的生成是其主要的作用机制.
-
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抑制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和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碘化N-正丁基氟哌啶醇(F2)对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及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F2高剂量给药组(2 mg/kg)、F2中剂量给药组(1 mg/kg)、F2低剂量给药组(0.5 mg/kg).模型组及F2各给药组行左侧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各组分别于术后7d取颈总动脉段,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法测定α-actin、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术后7d血管内膜厚度、内膜面积、内膜厚度/中膜厚度、内膜面积/中膜面积、血管壁细胞PCNA表达显著增加(P<0.01),F2剂量依赖地降低上述指标.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管壁α-actin阳性染色减少,F2各给药组可增加血管壁平滑肌细胞中α-actin阳性染色率.结论:F2能抑制兔颈总动脉机械损伤后血管内膜和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
不同种类石斛多糖成分对小鼠脾脏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种属石斛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培养小鼠脾淋巴细胞,观察不同浓度铁皮石斛、齿瓣石斛、兜唇石斛、晶帽石斛中多糖成分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研究口服给药不同剂量石斛多糖,对小鼠碳粒廓清能力、脾脏指数的影响.结果:齿瓣石斛多糖可以刺激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增加小鼠碳粒廓清能力和脾脏指数,与铁皮石斛具有类似的作用,而其他种类石斛中的多糖成分的增强免疫活性较差.结论:齿瓣石斛多糖具有增强脾脏免疫的作用.
-
蝎毒结肠靶向小球对幼鼠慢性内脏痛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蝎毒结肠靶向小球对幼鼠慢性内脏痛的抑制作用.方法:选用新生SD大鼠,出生后8~14d内,每天固定时间给予一次60 mm Hg结直肠扩张刺激,建立慢性内脏痛模型,对照大鼠除了不行结直肠扩张外,其他情况同模型大鼠.实验分组:对照组、对照空白小球组、对照蝎毒小球组、模型组、模型空白小球组、模型蝎毒小球低剂量组、模型蝎毒小球中剂量组、模型蝎毒小球高剂量组.大鼠第28天开始胃肠给药,连续给予蝎毒靶向制剂14 d后,采用腹外斜肌放电来评估肠道痛觉的敏感性;进而采用离体脑片场电位的记录方法,观察慢性内脏痛幼鼠海马CAl区场电位LTP的变化.结果:模型幼鼠腹外斜肌放电明显增强,服用蝎毒靶向小球后,腹外斜肌放电幅值显著减少(P<0.05);记录离体海马场电位LTP显示,模型幼鼠场电位LTP较对照幼鼠的幅值显著增加(P<0.05),同时蝎毒结肠靶向小球可显著降低模型幼鼠海马场电位LTP的幅值(P<0.05),而对对照幼鼠的作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蝎毒结肠靶向小球可抑制幼鼠慢性内脏痛觉敏感性.
-
雷莫司琼降低幼鼠内脏痛觉敏感性
目的:采用行为学和电生理学评价方法,探讨应用5-羟色胺3 (5-HT3)受体拮抗剂雷莫司琼对幼鼠内脏痛觉敏感性影响.方法:新生期反复结直肠刺激(colorectal irritation,CI)建立幼鼠内脏痛觉高敏感性模型.32只SD新生大鼠按2×2析因设计分成4组,每组8只,A1B1组:新生期反复CI,15~21 d腹腔注射雷莫司琼;A1B2组:新生期反复CI,15~21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A2B1组:新生期未接受CI,15~21 d腹腔注射雷莫司琼;A2B2组:新生期未接受CI,15~21 d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常规饲养到幼鼠期(6周龄),通过观察幼鼠在不同压力结直肠扩张(colorectal distension,CRD)刺激后的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内脏痛阈和腹外斜肌放电测量进行内脏痛觉敏感性评价.结果:幼鼠痛阈受建立内脏痛敏化模型和早期雷莫司琼干预两因素影响.建立内脏痛敏化模型可使幼鼠痛阈降低11.56 mm Hg,早期雷莫司琼干预则使幼鼠痛阈提高9.06 mm Hg,两者存在交互作用.应用雷莫司琼使AWR评分及腹外斜肌放电幅值降低,对于AWR评分的主效应在各个CRD压力下有统计学意义;对腹外斜肌放电幅值的主效应在各不同CRD压力下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5-HT3受体拮抗剂雷莫司琼能够降低幼鼠内脏痛觉的高敏感性.
-
帕罗西汀抗抑郁作用涉及改善氧化应激状态、HPA轴功能和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
目的:研究帕罗西汀抗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刺激(CUMS)致大鼠抑郁症作用与调节氧化应激平衡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功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关系.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G)、模型组 (MG)、帕罗西汀(1.8 mg· kg-1·d-1)灌胃处理模型组及对照组.采用孤养结合CUMS方式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以开场实验及糖水消耗试验评价大鼠抑郁行为,试剂盒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放射免疫法分析血清皮质酮(CORT)浓度,RT-PCR法测定大鼠海马BDNF及下丘脑CRFmRNA表达.结果:与NG组相比,MG组大鼠在开场实验中水平得分、垂直得分和理毛次数以及糖水消耗均明显降低,血清MDA含量明显升高,SOD和CAT活性降低,血清COTR含量及下丘脑CRF表达明显升高,海马BDNF表达降低.给予帕罗西汀能够显著阻遏CUMS诱导的上述变化,但对正常组大鼠无明显影响.结论:帕罗西汀抗抑郁作用可能与减轻CUMS所致氧化应激损伤和改善HPA轴功能及阻遏神经细胞BDNF表达降低有关.
-
μ阿片受体的内吞抑制吗啡耐受的形成
阿片类药物是至今有效的镇痛药,但是长期应用会产生药物耐受,大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μ阿片受体和特定的激动剂结合后会出现内吞.研究发现,μ阿片受体是否内吞与耐受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加强μ阿片受体的内吞能够抑制受体耐受.不同的激动剂导致μ阿片受体内吞的能力是不同的;其导致耐受的能力和导致内吞的能力呈负相关.激动剂越容易引起μ受体内吞,就越不容易产生吗啡耐受.内吞的作用在于能抑制过度刺激μ受体而导致的环腺苷酸( 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等兴奋性信号通路的激活,而内吞的μ受体也会很快回到细胞膜上,恢复和阿片类药物结合后激活抑制性GTP 结合蛋白的能力.因此,对受体的内吞和其后迁移过程展开研究,可能为慢性疼痛的治疗找到新的路径.
-
核受体对细胞色素P450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核受体是一组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超家族,与药物代谢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调控密切相关,在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以及许多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体内主要由组成型雄甾烷复体(CAR)、PXR、GR、AhR和PPAR几种核受体调控细胞色素P450基因表达介导药物代谢.本文综述了这几种核受体对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调控作用,为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提供分子学机制.
-
银屑病局部治疗和遗传药理学的关系
银屑病是一种炎症过度增生性皮肤病,有强烈的遗传易感性,主要受到遗传、免疫和环境的影响.由于大部分患者病情处于轻中度,所以相比全身治疗,局部治疗具有费用低、用药方便且安全性高的特点,因此具有更大的临床意义.然而,目前涉及银屑病局部治疗的遗传药理学研究却很少.本文主要对近几年银屑病局部治疗反应和遗传因素的关系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综述,以期为银屑病患者的个体化医学提供理论指导.
-
以淀粉样蛋白Aβ为靶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及行动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为基本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手段.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淀粉样蛋白聚集型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可能是AD发生的原发性病理因素之一,并提出Aβ是目前AD治疗药物研发中主要的靶点之一.本文综述了以Aβ为靶点治疗AD的新研究概况,旨在为AD的新药研发提供一些参考.
-
中药新药治疗小儿厌食临床研究设计技术要点
本文立足国内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对中药新药治疗小儿厌食临床研究方案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从试验目的与总体设计、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受试者的选择、对照药的选择、导入期、疗程及随访、有效性评价、安全性评价、合并用药、质量控制等各个方面,阐述了作者的认识,为中药新药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研究设计提出了具体的思路,也为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设计与评价方法提供了借鉴.
-
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在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在清醒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腭咽成形术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芬太尼复合氟哌利多组(FD组,n=25),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组(MR组,n=25)和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组(DR组,n=25).FD组:芬太尼2μg/kg、氟哌利多0.08 mg/kg静注;MR组:咪达唑仑0.05 mg/kg、瑞芬太尼1.0 μg/kg(1 min 内注完)静注后,瑞芬太尼以0.06 μg·kg-1·min-1维持至插管成功;DR组:10 min内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6 μg/kg后静注瑞芬太尼1.0 μg/kg(1 min内注完),继以瑞芬太尼以0.06μg·kg-1·min-1维持至插管成功.3组插管前Ramsay评分均≥4分.记录入室时(T0)、置入喉镜前(T1)和气管插管即刻(T2)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插管时间、插管过程中呼吸抑制、病人耐受及术后遗忘情况.结果:与FD组比较,MR组和DR组T0时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2时MAP降低,HR减慢(P<0.05),其中DR组比MR组HR降低更加明显(P<0.05).MR组和DR组插管舒适度优于FD组(P<0.05),插管过程的遗忘情况优于FD组(P<0.05).MR组插管过程的遗忘情况优于DR组(P<0.05),插管过程中DR组呼吸抑制少于FD组和MR组.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可很好地抑制清醒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插管过程舒适,有一定的遗忘效应,无明显的呼吸抑制.
-
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4例符合《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ICD)第10版》(ICD-10)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艾司西酞普兰组(n=38)和文拉法辛缓释剂组(n=36),治疗持续8周,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患者焦虑症状及疗效,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 AMD)评定患者的抑郁症状,同时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和实验室检查评估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1周末两组HAMA评分开始明显下降(P<0.01),第1、2、4周末艾司西酞普兰组HAMA减分率明显高于文拉法辛缓释剂组(P<0.05),但是第8周末两组的减分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8周末两组的治愈率分别为60.5%和66.7%,有效率分别为78.9%和86.1%,文拉法辛缓释剂组显著高于艾司西酞普兰组(P<0.01).8周末两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也均有明显下降(P<0.01).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拉法辛缓释剂治疗广泛性焦虑总体疗效优于艾司西酞普兰,但是艾司西酞普兰起效快于文拉法辛缓释剂,两者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吲达帕胺浓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有效且灵敏的液质联用法(LC-MS/MS)检测人血浆中吲达帕胺浓度.方法:血浆样品经叔丁基甲基醚( tert-Butyl Methyl Ether,MTBE)萃取后,选安定作内标.色谱柱为Luna C18柱(150 mm×2.0 mm,5μm);流动相为10 mmol/L甲酸铵(含0.1%甲酸)∶甲醇=( 20 ∶ 80,V/V);流速为0.30 mL/min;采用ESI+ MRM方式监测;源电压:3.5 kV;源温度:100℃;吲达帕胺和安定的离子选择通道分别为:m/z 366.2→132.1,285.2→154.1.结果:吲达帕胺线性范围为0.536~45.733 ng/mL,低检测浓度为0.536 ng/mL,提取回收率在69%~81%,日内、日间RSD均<15%.由湖南协力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生产的吲达帕胺缓释片(1.5 mg/片)与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吲达帕胺缓释片(商品名:纳催离,1.5 mg/片)经单次及多次给药试验研究,具有生物等效性.结论:本方法简单、灵敏,可准确检测人体血浆中吲达帕胺的浓度.
-
固定剂量复合剂(FDC)治疗肺结核的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肺结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参考文献追溯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和整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的疗效或安全性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和临床对照试验(CCTs)的文献.结果:通过筛选纳入22个研究.疗效评价,固定剂量复合剂(FDC)与单药组合治疗初治肺结核在2月末痰菌阴转率、6月末痰菌阴转率比较RR值及其95%CI分别为1.02(1.01,1.03)、1.01(1.00,1.02),P<0.05;复发率比较RR值及其95%CI为1.72(0.98,3.02),P>0.05.安全性评价,两组在副反应总发生率、皮肤副反应发生率、胃肠道副反应发生率、肝胆副反应发生率及副反应停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敏感性分析,胃肠道副反应发生率和肝胆副反应发生率的结果不稳定.结论:固定剂量复合剂治疗肺结核疗效较单药组合好,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不稳定,需要更多可靠证据.
-
氨磷汀预防铂类神经毒性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氨磷汀预防铂类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ancerlit、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VIP)、临床对照试验库,按照纳入与排出标准选择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1978年1月至2012年4月.在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用RevMan5.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研究,合计949例患者,其中英文6篇,中文5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氨磷汀组能有效地减少神经毒性的发生[RR=0.57,95%CI(0.39,0.82),P=0.002],严重神经毒性的发生[RR=0.49,95%CI(0.29,0.84),P=0.009],加重呕吐的发生率[ RR=1.36,95% CI (1.02,1.81),P=0.04],易发生低血压[RR=2.33,95%CI(1.29,4.23),P=0.005].在恶心发生率[RR=1.20,95%CI(0.97,1.50),P=0.10]、头晕的发生率[RR=1.44,95%CI(0.50,4.12),P=0.50 ]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氨磷汀与铂类药物化疗时联合应用能有效地预防铂类神经毒性的发生,但会加重呕吐的发生,并容易产生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年 | 期数 |
2019 | 01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11 12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
1999 |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