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and Disability Medicine 중국상잔의학
- 主管单位: 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45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1-5516/R
- 国内刊号: 李凤鸣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老年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探讨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保守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护理要点,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74例作为此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针对所有老年患者临床均选择保守治疗的方法,在此过程中配合对患者给予护理干预,终对干预效果进行观察,以分析护理干预配合保守治疗的临床价值。结果:所有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完成保守治疗以及护理干预后,终全部成功出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24.9±3.1天;在对患者实施治疗过程中,未表现出感染、深静脉血栓以及出现褥疮等系列的并发症。结论: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实施保守治疗过程中,采用有效的综合护理方法加以干预,在提高老年患者临床疗效方面可以发挥显著价值,可以将住院时间成功缩短,将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成功降低。
-
双柏散蜜外敷治疗早期足踝骨折肿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双柏散蜜外敷治疗早期足踝骨折肿胀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早期足、踝部闭合骨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石膏托外固定制动,抬高患肢,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消肿等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外敷双柏散蜜,每天2次,每次4小时,共7天。结果: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肿胀消除程度及天数进行疗效评定。治疗7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柏散蜜有活血化瘀,消肿通络的作用,外敷治疗早期的足踝骨折,能够显著消除肿胀且有效缓解疼痛。
-
肱骨外科颈骨折保守与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总结肱骨外科颈骨折保守与手术治疗经验体会以及后期疗效分析。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共收治41例肱骨外科颈骨折病例,根据骨折类型分别应用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进行治疗。其中手术组18例,非手术组23例。41例均为闭合性新鲜骨折。损伤原因:摔伤:18例,高处坠落:6例,交通事故:17例。按Neer分型:II型15例,III型16例,IV型10例。结果:41例患者获得4~23个月随访,按Neer评分系统进行肩关节评分,41例全部骨性愈合,其中手术组优10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为94.4%,非手术组优12例,良9例,差2例,优良率为9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正确判断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合理选择早期康复治疗,2种方法均可得到较高的满意率。
-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近远期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81例,随机分为A、B2组,A组47例进行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B组34例进行钢板内固定治疗,2组术后均进行6个月随访。参考Dienst腕关节功能评估比较2组临床疗效,采用Cooney腕关节评分评估2组术后6个月内不同时期腕关节功能,并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优良率为85.11%,略高于B组70.59%,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Cooney腕关节评分分别为63.22±8.13分、72.65±11.43分、86.70±13.45分,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1%,显著低于B组26.47%(P<0.05)。结论:2种内固定方法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均较为满意,但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更有利于患者腕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明显较少,故推荐有限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
军事训练中胫骨疲劳性骨膜炎诊治体会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军事训练中胫骨疲劳性骨膜炎的有效诊治方法和疗效研究。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运用舒筋活血法、体外冲击波、针刀治疗等综合疗法根据病情及损伤程度进行分期治疗。对照组运用舒筋活血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92.65%,总有效率97.06%;对照组愈显率53.33%,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根据病情及损伤程度,运用舒筋活血法、体外冲击波、针刀治疗等综合疗法分期治疗胫骨疲劳性骨膜炎疗效明显,且复发率低,无不良反应,安全实用,可操作性强,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的训练。
-
超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传统皮瓣的比较研究
目的:应用超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7月~2015年12月开始开展超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目前共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手术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手部软组织缺损5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7例。术后密切观察皮瓣血运,肤色,肿胀及外观状况。11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且外形满意,其中2例感觉神经吻合,股前外侧皮神经与胫神经感觉支吻合。结果:术后皮瓣除1例失败外全部成活,随访3~18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色泽好,耐磨,无臃肿,外观良好。结论:应用超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足软组织缺损,皮瓣具有血管解剖位置恒定,创伤小,质地柔软色泽好,不臃肿,不影响穿鞋,外观良好,治疗效果满意。
-
手法复位经皮接骨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微创锁定接骨板治疗闭合胫骨远端骨折,观察并总结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闭合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内侧锁定接骨板经皮内固定治疗。结果: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达到骨性愈合标准,骨折愈合时间平均4.74个月,1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1例出现浅表感染,1例出现皮肤激惹。结论:手法复位经皮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针对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应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中药熏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于我院就诊收治的双侧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患80例,随机分为2组,包括对照组40例,在常规康复锻炼的基础上单纯给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步骤的基础上再辅以中药熏洗治疗。对比观察不同组病患治疗后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治疗有效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规律周期治疗后,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优的20例,良的14例,尚可的6例,差的0例,优良率为85.00%;对照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优的10例,良的14例,尚可的16例,差的0例,优良率为65.00%。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较之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观察组治愈的34例,好转6例,无限0例;对照组治愈的23例,好转17例,无效0例。观察组治愈情况较对照组明显要优,其疼痛改善和功能改善方面较之对照组更佳,P<0.05。结论: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中药熏洗在应对原发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上效果颇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
目的:探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对其进行护理及康复指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30例行全髋关节术的患者,术后对其进行个性化护理及康复指导,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有些患者能够独立行走,部分拄拐行走,所有患者都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相应的护理及康复训练,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荐。
-
探讨物理疗法与运动康复治疗用于髌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障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对髌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障碍治疗实行运动康复与物理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3月髌骨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名患者。对照组采用单纯物理疗法,观察组采用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髌骨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且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值得进行临床推广使用。
-
研究多源治疗仪照射联合中药外敷对肋软骨炎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的效果
目的:研究多源治疗仪照射联合中药外敷对肋软骨炎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来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肋软骨炎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61例,对照组71例,实验组患者接受多源治疗仪照射联合中药外敷,而对照组则采用指导患者减少上肢及胸部活动结合局部热敷,并采用VAS评分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疼痛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的VAS均低于治疗前,这表明治疗后患者的疼痛情况同治疗前相比均有所减轻,对照组组间VAS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VAS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症状同对照组相比较轻。经干预后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其中有效20例,显效41例,无效0例;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28%,其中有效30例,显效27例,无效14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多源治疗仪照射联合中药外敷对肋软骨炎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在治疗过程中要加强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治疗后还需对患者进行再评估,若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并及时处理,做好护理措施的调整,以确保患者疾病症状尽快好转,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护理与康复训练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应用观察
目的:研究护理与康复训练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应用。方法:选2013年7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对60例患者给予护理及康复训练,比较患者护理治疗前后胸腰椎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及康复训练后,患者生活质量优良状态情况要明显优于治疗前,前后数据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前后患者的胸腰椎功能评分比较,治疗后的患者胸腰椎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前后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与康复训练对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胸腰椎功能状态,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
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运动想象疗法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3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依照不同治疗措施进行分组,A组实施常规康复+运动想象治疗方式(150例),B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方式(150例)。结果:2组治疗前后比较,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都有一定改善。但A组康复效果较B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常规康复治疗方式相比,运动想象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成效更为明显,值得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
治疗性沟通在小儿骨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在小儿骨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作为临床护理干预的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治疗性沟通护理模式。对2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比照分析。结果:从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96.25%)明显高于对照组(86.25%),组间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06.73±12.36天,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的120.45±11.52天,且其积极配合度为91.2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76.25%,组间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 P<0.05)。结论:治疗性沟通能够有效提高小儿患儿的护理配合度和护理满意度,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
临床护理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44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22例患者采用临床护理方法,对照组22例患者则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院总费用、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为9.56±2.74天,住院费用为8645. ;47±345.78元,对照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为13.76±3.48天,住院费用为11274.54元。实验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1%,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2%。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8.2%,2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相比较常规护理,采用临床护理具有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少,且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大大减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多发骨与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分析在对多发骨和关节损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方法,并分析在对多发骨与关节损伤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过程中的有效方法。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11月~2015年11月间收治的多发骨与关节损伤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的数量均为100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并不显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结果:(1)2组患者均有着一定的护理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愈合时间17.65±5.45天,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愈合时间36.87±7.54天,差异为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2)2组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均出现了并发症的情况,并发症的类型为创口感染、骨折移位以及创口出血。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5%,差异为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26.54±6.54天,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47.98±11.45天,观察组患者满意程度评分8.65±1.0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程度评分5.54±0.85分,差异均为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多发骨与关节损伤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的过程中,通过在治疗的过程中实施系统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升治疗效果以及治疗的安全性,患者的满意程度也可以得到显著的提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手段,有着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康复训练护理在促进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功能恢复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护理在促进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2例尺桡骨双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训练。护理结束后比较2组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6%,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外固定拆除第1天前臂旋转功能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固定拆除第90天,2组患者前臂旋转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外固定拆除第90天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臂旋转功能比较,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2.2%和5.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尺桡骨双骨折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患肢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外科手术患者恢复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外科手术患者恢复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本院实施外科手术治疗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的恢复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7.22%(35/36),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83.33%(30/36),2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外科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有助于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建议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
小组模式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手功能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接受小组模式康复训练后,其上肢功能、手功能受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各26例,对所有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与对症处理及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对照组患者上肢增加常规功能康复训练,对康复组患者上肢增加小组模式功能康复训练。观察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FMA-UE评分、UEFT评分、MBI评分、SAS评分、SDS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MA-UE评分、UEFT评分、MBI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2组患者以上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 P<0.05),且康复组患者UEFT评分、MBI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改善更显著,与对照组相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而FMA-UE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UEFT评分、MBI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分别为67.9±12.8分、73.6±9.9分、42.3±6.9分、46.4±9.2分、75.6±10.9分、81.1±11.7分、32.9±6.5分、40.3±7.7分。结论: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小组模式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其上肢功能恢复,利于提升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其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是一种较为合理安全的辅助治疗手段。
-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康复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康复护理。方法:选2013年7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2组之间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系统的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现象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2例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72例患者平均分成常规组和康复组,为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为康复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对2组患者手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进行对比,P>0.05,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对2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以及手术后3个月进行比较,康复组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2组患者手术前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P>0.05。康复组患者手术后1个月和3个月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为腰椎椎间融合术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身体和心理整体功能早日恢复。因此,应在临床中不断推广和使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
护理辅助CPM锻炼对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手术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持续性被动运动( CPM)锻炼结合护理康复对膝关节镜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疗效。方法:以2012年7月~2015年7月我院创伤科收治的80例患者做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常规护理组)和B组( CPM锻炼组),每组各40例,患者在膝关节镜下行半月板手术,术后3周,根据HSS膝关节评分标准得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A组膝关节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A组中28例患者完全恢复膝关节能力,B组仅18例;从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来看,A组恢复时间较B组短,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PM锻炼结合护理康复可降低膝关节镜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
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康复训练护理方法研究
目的:本文就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康复训练护理方法进行观察与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8例,按照手术时间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3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康复训练护理,对比2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护理后较比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前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后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后者,组间比较后差异明显。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实施康复训练护理,其护理效果较为理想,不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我院的护理满意度也得到明显提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5年9月来我院就诊的15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2组,所有患者实施坚强内固定治疗法,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以此为基础,观察组行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治疗后,对比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并发症发生情况,Lysholm 评分和胫骨平台后倾角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总优良率为84.81%,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总优良率为97.46%,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优良情况明显较好,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33%,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99%。从组内比较情况来看,在进行完手术3个月,所有患者的屈曲能力,肿胀情况,行走能力和疼痛情况明显比术后第1天高,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胫骨平台后倾角和Lysholm评分方面,观察组明显较好。结论: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病患者,实施多元化护理,可全面改善其膝关节功能,改善疾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影响
目的:对骨外伤的急诊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本院进行骨外伤急诊救治的16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且均匀的分成2个组别,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的干预方法,然后对照2组患者在临床治疗上的住院时间、医治时的情绪、治疗前后的疼痛等级以及临床的治疗效果等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患者,无论是住院的时间、医治的情绪、治疗的疼痛等级,还是临床的治疗效果,均要差于观察组的患者。结论:对骨外伤急诊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干预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感,并且降低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等级,减少住院时间以及提高治疗效果,故而,可以将心理护理的干预方式广泛的应用于类似的治疗当中。
-
经皮后凸成形术后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风险因素
目的:探讨经皮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s)患者后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OVCFs而施行椎体PKP治疗的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骨密度、骨折压缩率、骨折类型(是否裂隙骨折)、手术强化椎体个数、骨水泥类型、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麻醉方式、骨水泥注射前期血压变化、骨水泥注射后期血压变化、椎体高度恢复率、是否相邻椎体骨折、是否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等情况,分析PKP后导致非手术椎体再骨折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189例患者,其中22例出现非手术椎体再骨折,再骨折率11.6%。单因素统计分析发现再骨折组及未骨折组年龄、性别、骨折压缩率、骨水泥注入量、椎体高度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骨折类型(是否裂隙骨折)、骨水泥类型、骨水泥渗漏、麻醉方式、是否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骨密度、手术强化椎体个数与术后发生椎体再骨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裂隙样骨折、未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局部麻醉、骨密度降低是引起术后非手术椎体新发骨折的高危因素。
-
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体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本科收治的50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对象,在患者及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平均分成2个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人。2组实行不同的诊治办法,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手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运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术和保守固定技术(如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结果:根据统计学方法测算,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且差异(P<0.05)有意义。但2组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跟骨骨折手术方法的选择问题,一直颇有争议。本研究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诊治,根据结果差异分析,通过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诊治后疗效良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容易让广大患者及其家属所接受,也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
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的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及其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的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采用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病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行常规检查后依据检查结果置入个体化椎弓根,分析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评估结果。结果:对60例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随访过程中无死亡病例,供置入螺钉286枚,其中25枚存在偏差,261枚位置正确,60例患者ASIA分级神经功能恢复结果为:术前A级6例中,有2例患者恢复至D级,4例患者恢复至B级;3例B级患者均恢复至C级,7例C级患者,3例患者恢复至D级,4例患者恢复至E级;9例D级患者均恢复至E级,35例E级患者均有所恢复,仍为E级。所有患者恢复效果良好,无手术并发症和损伤加重现象的发生。结论:临床上治疗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时,在传统检查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具有安全性,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推广应用价值。
-
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3月21日~2014年3月21日,这100例患者均使用数字抽取法进行分组,分成各有50例患者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实验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并在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2组Ⅱ型、Ⅲ型、Ⅳ型骨折患者的Creighton.Nebraska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完全负重行走时间、愈合时间及术后VAS疼痛评分。结果:实验组Ⅱ型、Ⅲ型、Ⅳ型骨折患者的Creighton.Nebrask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P<0.05);实验组的完全负重行走时间、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术后VAS疼痛评分为42.63±10.57分,低于对照组的66.72±10.27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具有较好的预后效果,故认为该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大力应用和推广。
-
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应用在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探析
目的:探讨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应用在治疗踝关节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的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切口复位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其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踝关节骨折治疗中应用经皮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有效率,且手术创口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失败行髋关节置换术的体会
目的:讨论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失败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对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病人采用髋关节置换。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38~87岁,平均年龄63岁。其按照改良Evans[1]分类:Ⅲ型11例,Ⅳ型9,V型10例,Ⅵ型6例。结果:本组32例中术后1例发生关节脱位,应用闭合复位且用支具固定后功能恢复。另有3例发生滑膜炎及内固定疼痛。但根据术后Harris评分本组36例病人术后Harris评分如下:术前36~66分,平均54分;术后84~96分,平均89分,随诊观察均达到优良标准。结论:此方法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康复时间短,临床效果满意,是治疗粗隆间内固定术后失败的有效再手术方式。
-
仙灵骨葆配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外科颈骨折65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仙灵骨葆配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7月间接收的骨质疏松性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配合仙灵骨葆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4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6.16%,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愈合时间,2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仙灵骨葆配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肱骨外科颈骨折,能够较好地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缩短患者的愈合时间,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
优质护理在儿童股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在儿童股骨髁上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髁上骨折患儿7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2组,每组35例,对观察组患儿予以优质护理,对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未出现1例医患纠纷,对照组医患纠纷发生率8.6%,2组对比,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躯体功能、日常生活、精神状态、睡眠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观察组患儿家长对此次护理满意度为97.1%,高于对照组患儿家长对此次护理满意度8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减轻股骨髁上骨折患儿疼痛程度,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
改良术式治疗陈旧性孟氏骨折手术操作方法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改良术式治疗陈旧性孟氏骨折手术操作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陈旧性孟氏骨折患儿12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60例,试验组采用改良术式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治疗。记录2组患儿手术时间及术后尺骨愈合时间、旋前弧度和屈伸弧度,对手术前和手术后7个月患儿肘关节功能采用moyo肘关节评分,对比标准是(MEPI),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儿手术时间和尺骨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术后旋前弧度和屈伸弧度均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的肘关节功能评分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3例发生再脱位,试验组2例,对照组1例。结论:改良术式治疗陈旧性孟氏骨折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含去甲万古霉素磷酸钙骨水泥填充治疗慢性骨髓炎疗效观察及评估
目的:研究含去甲万古霉素磷酸钙骨水泥填充治疗慢性骨髓炎疗效。方法:试验对象:我院近2年收治的30例慢性骨髓炎患者。患者分组方法:掷硬币法。30例患者分为抗菌素1组和抗菌素2组2个组别。抗菌素1组采用庆大霉素磷酸钙骨水泥填充治疗;抗菌素2组采用含去甲万古霉素磷酸钙骨水泥填充治疗。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切口1期愈合率;(2)切口不良反应率;(3)患者中性粒细胞比、血沉、C反应蛋白、白细胞的差异。结果:(1)抗菌素2组相比于抗菌素1组临床疗效、切口1期愈合率更高,其中,抗菌素1组治愈、好转、无效分别为3例、7例和5例,总效率为66.67%;切口1期愈合率为53.33%;而抗菌素2组治愈、好转、无效分别为8例、6例和1例,总效率为93.33%;切口1期愈合率为80.00%,x2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2)抗菌素2组相比于抗菌素1组切口不良反应率更低,其中,抗菌素1组有1例感染,占6.67%,有2例渗液,占6.67%,有1例红肿,占6.67%,发生率为20.00%;抗菌素2组有1例感染,占6.67%,发生率为6.67%,x2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3)抗菌素2组相比于抗菌素1组中性粒细胞比、血沉、C反应蛋白、白细胞改善更显著,t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含去甲万古霉素磷酸钙骨水泥填充治疗慢性骨髓炎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促进切口愈合,提升临床疗效,减少切口感染和渗液等的发生,值得推广。
-
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游离植皮修复创伤性小腿截肢残端皮肤缺损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游离植皮修复术治疗创伤性小腿截肢患者残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创伤性小腿截肢残端皮肤缺损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手术意愿不同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患者均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游离植皮修复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实施传统游离组织瓣修复手术治疗,评估2组患者手术效果,对比2组患者手术指标差异。结果:2组患者术后随访,检查结果显示其小腿截肢残端移植皮片全部存活成功。同时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23.5±2.8天、对照组患者愈合时间38.2±3.6天,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1年后小腿残端感觉恢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联合游离植皮修复术治疗创伤性小腿截肢残端皮肤缺损患者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缩短患者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单双侧开颅手术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开颅手术治疗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方法:选取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在2006年2月~2015年9月手术治疗的51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开颅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侧组(25例)和双侧组(26例)。单侧组行单侧开颅术,双侧组行双侧开颅术。比较2组患者伤后不同时期的血清NSE、S100β蛋白浓度,评估手术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术后第14天单侧组患者的血清NSE、S100β蛋白浓度明显低于双侧组(P<0.05);单侧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嗅神经损伤和精神障碍的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低于双侧组(P<0.05);单侧组GOS评分判定为重残的明显低于双侧组(P<0.05)。结论: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患者进行一侧开颅手术可以使手术时间减少,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提高安全系数,颅内血肿清除率高,并可以有效降低颅内高压,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输血与临床预后相关性及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输血与临床预后相关性,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随机选取该院骨科诊室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血色素均<100 g /L,按照输血指标将其分为开放性输血组(血色素<100 g /L,n=40)与限制性输血组(血色素<70 g /L,n=40),记录并比较2组输血前后的血色素值、输血量、感染情况以及住院时间,对输血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2组输血前的血色素值并无显著性的差异,但输血后的血色素值限制性输血组显著性地比开放性输血组低(P<0.05);开放性输血组的输血量为(5±1)U,显著性地多于限制性输血组的输血量(2±0.3)U(P<0.05)。开放性输血组感染的发生率为30%,死亡率为22.5%,限制性输血组,感染的发生率为10%,死亡率为7.5%,限制性输血组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显著性地比开放性输血组低( P<0.05)。开放性输血组患者ICU住院时间为12±1天,总住院时间为27±7天;限制性输血组患者ICU住院时间为9±1天,总住院时间为21±7天;限制性输血组的住院时间显著性地比开放性输血组短(P<0.05)。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对其进行限制性输血,能够显著性地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改善患者的预后,同时需加强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
后路椎间盘镜下多节段有限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观察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下多节段有限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把全部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2组,对照组实施全椎板减压手术治疗,治疗组实施后路椎间盘镜下多节段有限减压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予以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除手术时间外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ODI以及VAS评分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36例患者治疗优良率是77.78%,对照组36例患者治疗优良率是66.67%,组间临床疗效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腰椎管狭窄症实施后路椎间盘镜下多节段有限减压术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少、术中出血少以及术后恢复快等特点,但是理想的疗效离不开护理的作用,辅以有效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骨科患者术后疼痛预见性、人性化护理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预见性、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骨科术后患者依照实施护理措施进行分组,A组(80例)实施疼痛预见性、人性化护理模式,B组(80例)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结果:A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B组,患者满意度90.00%,明显高于B组78.75%( P<0.05)。结论:对骨科患者采取术后疼痛预见性、人性化护理,有着相对较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相对较高的患者满意度,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钛板内固定疗法在老年桡骨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探究
目的:探讨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钛板内固定疗法在老年桡骨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66例老年桡骨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将66例患者按照病情分为A组(MasonⅡ型,n=34)、B组(MasonⅢ型,n=32),2组患者均实施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钛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骨折愈合时间为2.9±0.2个月,B组骨折愈合时间为2.9±0.3个月,2组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为100.0%(34/34),B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为68.8%(22/32),2组对比,结果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钛板内固定疗法在老年桡骨头骨折患者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但Ma-sonⅡ型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MasonⅢ型患者,需引起临床医师高度关注。
-
脊椎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方法比较及效果探析
目的:研究脊椎骨折的临床治疗及效果。方法:病例资料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脊椎骨折患者100例,在患者自主自愿原则下,根据具体手术适应证分为2组,手术治疗组和非手术治疗组。手术治疗组予以手术疗法,非手术治疗组予以非手术疗法。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腰疼评分和脊椎恢复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腰疼评分接近,经t检验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手术治疗组患者腰疼评分2.02±0.53分,低于非手术治疗组4.98±1.72分,经T检验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t=8.876,P<0.05);手术治疗组脊椎恢复优良率80%(40/50),高于非手术治疗组64%(32/50),经x2检验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2=10.423,P<0.05)。结论:脊椎骨折后可根据患者机体情况选择合理治疗方法,手术方法可更快促进临床症状消退,促进患者脊椎功能的恢复,减轻其疼痛感,因而在符合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可优先考虑手术治疗。
-
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自2012年2月~2015年2月间采取动力型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35例病例进行总结,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定期随访,分析疗效。结果:35例均获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6~16周。所有病例疗效评定依据X线片骨折对位情况和腕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综合评估:优28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为91.43%。结论:治疗治疗老年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选取动力型外固定架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操作方便、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可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特别适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
探讨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与防范措施
目的:对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将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患者满意度。结果:在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针对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质量,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提高患者满意度。
-
关节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化脓性感染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化脓性感染患者分别接受关节镜与开放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3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化脓性感染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予以分组,A组与B组各39例, A组实施关节镜手术,B组实施开放手术,观察2组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与B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87%、82.05%,A组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同B组比较明显较短,术后3、6个月A组HSS评分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与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13%、15.38%,A组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治疗骨性关节炎化脓性感染,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
带骨肌皮瓣切口与传统外侧切口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分析带骨肌皮瓣切口治疗跟骨骨折与传统外侧切口,切口愈合及骨折复位固定的优缺点。方法:回顾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采取带骨肌皮瓣切口治疗跟骨骨折14例16足,并与同期传统外侧切口治疗跟骨骨折17例19足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1个月,平均20个月。改良组14例,除1例1足出现切口皮肤部分坏死,其余患者均14天拆线,Ⅰ期愈合。按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改良组优良率为85.71%,对照组优良率为64.71%,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Bohler/Gissane 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恢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6.2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32%,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带骨肌皮瓣切口,可有效地预防跟骨骨折切口坏死骨外露。切口显露骨折处充分,复位容易,固定可靠,术后未出现创伤性关节炎及行走功能障碍。未出现骨不连,腓肠神经损伤发症。近期及远期疗效满意。
-
综合性护理干预减轻肱骨髁上骨折儿童术后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减轻肱骨髁上骨折儿童术后疼痛的效果,并探究其临床护理满意度。方法:选择从2013年9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综合性干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2组患者不同时间段VAS评分及FLACC评分的比较情况,并比较2组患者肘功能优良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情况。结果:术前0~3小时,2组患者的VAS评分及FLACC评分均基本相符,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1.1%,对照组为68.9%,2组比较,差异明显(x2=6.9444,P<0.05);术后10小时及25~48小时,2组患者的VAS评分及FLACC评分均得到下降,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24小时,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及FLACC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伏克曼缺血性挛缩、肘外翻、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率(13.3%)明显低于对照组(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地减轻肱骨髁上骨折儿童术后疼痛感,有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护理满意度高,并发症低,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
全方位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颈椎病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对颈椎病患者应用全方位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3月在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接受治疗的颈椎病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干预组实施全方位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比较2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采用 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x ±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掌握正确的功能锻炼方式率90%,健康教育达标率95%)、医疗费用4128.23±843.22元、住院时间23.11±3.41天,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100%)均优于对照组的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掌握功能锻炼率50%,健康教育达标率60%)、医疗费用5812.33±946.24元、住院时间28.51±2.64天,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70%),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全方位优质护理服务对颈椎病治疗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功能锻炼掌握率、健康教育达标率,减少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可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临床优质护理服务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
中医手法整复结合夹板外固定对巴尔通骨折治疗护理的成效
目的:研究采用中医手法整复结合夹板外固定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对桡骨下端至桡骨关节面部位所发生的骨折(巴尔通骨折( Barton))进行治疗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桡骨下端至桡骨关节面部位所发生的骨折(巴尔通骨折( Barto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参与研究的60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骨科手法复位并石膏外固定进行治疗护理。观察组进行中医手法整复结合夹板外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护理。固定4周后进行2组间对照,比较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利用Fernandez评分体系对2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采用SPSS 17.0中文版录入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其中,8例患者显效,9例患者有效,8例患者一般,5例患者无效;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其中,16例患者显效,7例患者有效,6例患者一般,1例患者无效。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手法整复结合夹板外固定对巴尔通骨折( Barton)治疗护理的成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股骨下端骨折治疗中交锁髓内钉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股骨下端骨折治疗中交锁髓内钉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下端骨折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5例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对照组15例采用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股骨下端骨折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概率,缩短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以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住院前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前,2组焦虑、抑郁、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2组焦虑、抑郁、疼痛评分均明显缓解,但研究组优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股骨干粉碎性骨折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能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缓解疼痛,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失效模式预防颈椎前后入路手术中体位变换风险的效果
目的:根据失效模式制定适用于颈椎前后路手术患者的安置流程及实施方案,评价手术体位失效模式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114例拟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2013年8月~2014年2月)与对照组(2013年2月~7月)各57例,观察组按照自制的手术体位失效模式进行手术处理,对照组按照常规体位进行护理,观察2组术后舒适度、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的改变。结果:观察组47例(82.46%)的患者表示舒适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例(40.35%),差异明显(x2=8.992、11.365,P<0.05);观察组手术体位并发症发生12例(21.05%),对照组发生26例(45.6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730,P<0.05);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达100%,平均得分4.58±0.9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07±1.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颈椎手术体位失效模式,科学安置手术体位使手术过程更规范安全,减少患者被迫体位的不舒适,提高患者满意度。
-
关于断指再植病人的护理与功能康复研究
断指再植主要是借助显微外科技术清创完全离断的指并完成血管吻合、肌腱以及神经修复、骨骼固定,缝合指体到原本的位置,使得断指的活动功能恢复。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断指再植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断指再植过程中辅以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促进患者断指的功能恢复。本研究主要分析针对断指再植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及功能康复对策。
关键词: -
脑瘫患儿继发性髋关节发育异常的X线检测方法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一组由于发育中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引起的运动和姿势发育持续性障碍综合征,简称脑瘫。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它导致肢体活动受限。脑性瘫痪的运动障碍常伴有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及行为障碍,伴有癫痫及继发性肌肉骨骼问题[1-3]。在继发性肌肉骨骼功能障碍方面,继发髋关节发育异常,是脑瘫患儿继马蹄足后的第2大骨骼肌肉系统损害性疾病,包括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及全脱位。脑瘫患儿继发髋关节发育异常会导致髋部疼痛、下肢控制不稳、髋关节活动受限及早期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严重降低患儿生活活动能力[2-7]。本文就脑瘫患儿继发性髋关节发育异常的X线检测方法,综述如下。
关键词: -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投稿与征订须知
关键词:
年 | 期数 |
2019 | 01 02 04 05 06 07 08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02 03 04 |
2001 | 01 02 03 04 |
2000 | 01 02 03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