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中国心血管杂志

中国心血管

中国心血管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중국심혈관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北京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9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0-928
  • 国内刊号: 1007-5410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北京市东城区大佛寺东街6号109室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心血管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谭潇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拜新同与科素亚或海捷亚合用的降压疗效观察

    作者:田小园

    目的研究和评价拜新同与科素亚或海捷亚合用降压疗效及对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中、重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15例.拜新同组:单用拜新同30 mg,每日1次;拜新同与科素亚合用组:拜新同30mg,每日1次,加科素亚50mg,每日1次;拜新同与海捷亚合用组:拜新同30mg,每日1次,加海捷亚50mg,每日1次.3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3组治疗前后的随测血压(CBP)和24h动态血压(ABPM)及生化指标.结果拜新同加海捷亚组降压总有效率及CBP、ABPM的变化均明显优于拜新同单用组和拜新同与科素亚合用组.治疗前后心率和生化指标则无明显改变.结论拜新同与海捷亚联合应用降低中、重度高血压效果较单用拜新同组以及拜新同和科素亚合用组更有效,且对代谢无影响.

  • 电话传输远程心电监测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作者:付德明;肖传实;柴颖儒;王红宇

    目的评价12导联电话传输远程心电监测(TTM)对冠心病(CHD)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0例疑诊CHD患者,将其普通心电图(ECG)、12导联TTM和冠状动脉造影(C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CA为金标准计算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研究ST段压低佳幅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病变支数的相关关系.结果TTM诊断心肌缺血ST段压低的佳幅度为0.10mV.ST段下移的程度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程度有一定相关性.结论12导联TTM检出ST段压低对诊断心肌缺血可提供有益线索,从而为进一步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C反应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转归的预测价值

    作者:王艳霞;张迎春;梁波;张红岩

    目的研究人体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转归预测的可靠性、敏感性及作为临床疗效判定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56例,按临床分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48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44例,选择正常人50例为对照组.测定各组血清CRP含量,并动态观察ACS患者CRP的变化,按治疗效果分为稳定组和恶化组,对比分析各组CRP含量的差异.结果SAP组的患者血清中CRP含量有所增高,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SAP组与UAP及AMI组比较在CRP含量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即UAP组和AMI组的患者血清中CRP含量明显增高,高于对照组和SAP组.而UAP组与AMI组比较在CRP含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AMI组患者血清中CRP含量明显高于UAP组.ACS组患者在入选的第1d和第2d血清中CRP含量无明显差异,从第5d起稳定组患者血清中CRP含量逐渐下降,而恶化组患者血清中CRP含量逐渐升高,两组间比较从显著性(P<0.05)到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ACS患者随着病情的稳定血清CRP的含量逐渐下降,而随着病情的恶化血清CRP含量逐渐增加,可作为ACS患者预后判断的早期指标.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CD40L升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永旺;李传伟;曲鹏

    目的观察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中可溶性CD40L(sCD40L)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临床识别和预测的炎症指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可溶性CD40L浓度,采用放免方法测定IL-6和IL-1β浓度.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sCD40L水平[(4.923±3.41)ng/ml]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sCD40L水平[(5.387±3.04)ng/ml]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2.856±2.34)ng/ml,P<0.05]和对照组患者[(2.221±2.42)ng/ml,P<0.01].ACS患者sCD40水平与IL-6呈正相关(r=0.49,P=0.008),与IL-1β无相关性(r=0.258,P=0.183),而SAP和对照组患者sCD40L与IL-6、IL-1β无相关性.同时ACS患者sCD40L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有显著相关性(r=0.471,P=0.011).结论ACS患者血清sCD40L与IL-6、IL-1β水平升高,提示其可能与ACS发生有关,是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 房室联合顺应性对压力降半时间法测定二尖瓣口面积准确性的影响

    作者:李明洲;张玉梅;Jean G.Dumesnil;Philippe Pibarot

    目的研究在二尖瓣狭窄患者中非创伤性方法测定的房室联合顺应性(Cn)对压力降半时间(PHT)法,估测二尖瓣口面积的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对26例不伴有中、重度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二尖瓣狭窄患者在同日进行全面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心导管血流动力学检查.用连续方程法测定的二尖瓣有效瓣口面积与E峰下降坡度之比计算Cn.结果在多因素分析中,Cn是PHT法与连续方程法测定的二尖瓣有效瓣口面积相比差异的唯一独立决定因素.当Cn正常时(>4 ml/mmHg),PHT法与连续方程法测定的二尖瓣口面积无显著区别.当Cn轻、中度降低时(2~4 ml/mmHg),PHT法高估二尖瓣口面积0.30cm2和35%.而当Cn严重降低时(<2 ml/mmHg),PHT法高估二尖瓣口面积约0.98~1.0 cm2和115%.结论在二尖瓣狭窄患者中,Cn对PHT法估测二尖瓣口面积的准确性有重要影响.在Cn严重降低的患者中,PHT法可高估二尖瓣口面积100%.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茹;张承宗;周丽娟;倪燕萍;刘洪梅;杨万松;李立丰;周馨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l)咪达普利、苯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交叉对照法.将3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咪达普利-苯那普利或苯那普利-咪达普利顺序治疗.于治疗前后行血压、心率及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测定.结果经咪达普利和苯那普利治疗10周后动脉血压明显降低,血浆NO有增加的趋势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237),血浆ET-1水平明显降低,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长效ACEI咪达普利和苯那普利在降低血压的同时降低循环ET-1水平,使内皮依赖的血管收缩功能减弱,使血管内皮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

  • 廊坊地区高血压住院患者25年患病率分析

    作者:张蓉;李广平;郭乐凌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近25年廊坊地区高血压(EH)患病情况,以探讨积极降压治疗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方法设计统计表,将每份病历的详细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血压、心率、既往史、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归纳到一张统计表上,进行分析论证.结果三个时间段相比,EHⅢ级的患者所占比例逐年减少(P<0.001,P<0.05),收缩期高血压或临界性高血压患者在2000年~2004年比例增多(P<0.001),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水平降低.危险因素中有EH、心脑血管病家族史者在2000年~2004年减少(P<0.001).EH患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P<0.001).结论廊坊地区近25年EH患病率在逐年上升,可见进一步强化EH防治是重要而艰巨的课题.

  • 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性别差异及年龄影响

    作者:曾朝荣;卢华;柯华;魏晓莉;兰永乔

    目的探讨性别和年龄对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Holter)评价300例高血压患者HRV的时域和频域指标,并将患者分为男性组(163例)和女性组(137例),再根据年龄分为≤65岁组(130例)和>65岁组(170例),分别比较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间HRV的差别,并对性别和年龄与HRV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男性组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高频功率(LF/HF)明显大于女性组(分别P=0.017和P=0.000 2),标化HF(HFnorm)则明显低于女性组(P<0.000 1),但是这种性别的差异仅发生在≤65岁组中.单变量回归分析显示男性与VLF、LF/HF相关较密切(分别r=-0.132,P=0.02和r=-0.176,P=0.002),女性与HFnorm相关较密切(r=0.215,P<0.000 1),这种相关性也只出现在≤65岁组中,多变量回归分析只HFnorm与性别独立相关(r=0.215,P<0.000 1).≤65岁组总功率(TP)(P=0.011)、VLF(P=0.001)、低频功率(LF)(P=0.005)、标化低频功率(LFnorm)(P=0.000 1)和LF/HF(P=0.001)明显大于>65岁组,而rMSSD(P=0.002)、PNN50(P=0.007)、HFnorm(P=0.031)则明显低于>65岁组,单变量回归分析除PNN5o外,年龄与HRV各指标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多变量回归分析年龄与LFnrom、LF、rMSSD独立相关(r=0.432,P<0.000 1).结论以上结果提示中年期女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调节紊乱可能比男性更明显;老年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调节损害比中年患者更显著.

  • 急性心肌梗死后近期病情稳定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

    作者:高迎春;李明洲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探讨是否应对急性心肌梗死后近期病情稳定的患者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病情稳定的患者,在1周至2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并与61例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对照.结果病情稳定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检出≥70%冠状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比率为90%,病情不稳定患者的检出率为93.4%.差异无显著性(P=0.75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近期病情稳定的患者,大多数冠状动脉有严重狭窄,应考虑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 非洛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作者:李刚;张志鸿;瞿泽祥;黄维义;彭永权;李家富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含量的变化及非洛地平对其的影响.方法观察72例EH患者(EH组)非洛地平治疗前后血浆NO和ET水平的变化,并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非洛地平治疗前EH组血浆NO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浆E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非洛地平治疗6周后,EH组血压和血浆ET水平明显降低,NO水平明显增高(P<0.01).结论非洛地平在有效降血压的同时,能使EH患者血浆NO水平升高,ET水平降低,因此对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 快速检测B型利钠肽用于早期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

    作者:王劲;闫卫利;王静;郑刚

    目的探讨快速检测B型利钠肽(BNP)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128例以呼吸困难为主诉,疑似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快速测定BNP,并与随后进行超声心动描记术、胸部X线等常规检查作比较.结果BNP浓度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BNP≥100ng/L诊断心力衰竭的灵敏度为93.9%,特异性为91.7%,阳性预测值为92.5%,阴性预测值为93.2%.而超声心动描记术、胸部X线诊断心力衰竭的阳性率分别为71%和64%,与BNP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快速测定BNP有助于早期诊断或排除心力衰竭,BNP值是好的诊断心力衰竭的指标.

  • MMP-9和TIMP-1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

    作者:邓根群;李永旺;曲鹏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AMI后近期左心室重构(LVRM)和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首次发病AMI患者71例,其中31例(A组)于发病12h之内(5.7±1.8)h入院给予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余40例于发病12h之后入院,待病情稳定后随机分为两组,B组20例于发病后(5.6±2.8)d行延迟PCI,C组20例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另设正常对照组(D组).ELISA法测血清MMP-9、TIMP-1浓度.二维超声心动图计算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射血分数(EF)和室壁运动指数(WNSI).结果EDVI、ESVI、EFA组显著优于B、C组(P<0.05);B组显著优于C组(P<0.05).WNSIA、B组明显改善,C组恶化.A、B、C组30d时MMP-9浓度与EDVI、呈正相关(分别为r=0.48、0.54、0.63,P<0.05),与EF呈负相关(分别为r=-0.46、-0.53、-0.62,P<0.05).结论AMI后早期血清MMP-9浓度即升高,LVRM过程中MMP-9浓度与EDVI、呈正相关,与EF呈负相关.

  • 老年高血压治疗进展

    作者:李娟;孙宁玲

    老年人高血压有其特有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如血压波动大,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对神经反射的敏感性降低、体液成分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等,在老年人群中收缩期高血压占很大的比例,降压治疗效果差,因此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应考虑其特点,本文综述了抗高血压药物在老年人群中的治疗进展,提出对于老年人高血压降压治疗应该多方面综合考虑,不仅要考虑血压的降低,而且要考虑老年人同时合并的疾病及各器官功能状态,降压药物从小剂量开始,联合用药才能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

    关键词: 高血压 老年人 治疗
  • 消心痛对犬右心室梗死心源性休克血浆心钠肽水平的影响

    作者:富路;谢荣盛

    目的观察犬右心室心肌梗死(RVMI)心源性休克时的血浆心钠肽(ANP)水平变化及单纯补液、消心痛治疗对其影响.方法结扎犬心冠状动脉,造成RVMI并发心源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补液组、消心痛组.放免法测定各组正常时、模型成功后即刻及治疗后即刻、1h、3d、1周的血浆ANP水平变化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模型成功后,血浆ANP水平明显升高;快速补液后即刻,ANP升高,但不如消心痛组明显,而后逐渐继续升高,并于治疗后3d达高峰.消心痛组治疗后即刻ANP即明显升高并达高峰,此后逐渐下降,于治疗后3d时各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RVMI并发心源性休克时,消心痛可促进ANP的释放,降低右心后负荷,对纠正心源性休克有益.

  • NF-κB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引起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CD40中的作用

    作者:闫立敏;郑杨

    目的研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分化抗原CD40中核因子κB(NF-κB)的作用,进一步探讨卡托普利可能的抗动脉硬化作用.方法在ox-LDL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前预先用卡托普利、NF-κB阻断剂(PDTC)、卡托普利+一氧化氮合酶阻断剂(L-NAME)、卡托普利+PDTC作用后,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CD40的表达.结果预先加入卡托普利、PDTC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CD40的表达低于ox-LDL组(P<0.05),卡托普利组内皮细胞CD40的表达值低于卡托普利+PDTC组和卡托普利+NAME组,组间相比差异显著(P<0.001).结论ox-LDL通过NF-κB途径激活了CD40的表达,卡托普利通过一氧化氮(NO)途径及NF-κB的转录使ox-LDL引起的内皮细胞CD40的表达下降,从而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

  •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U937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作者:齐艳红;郑杨;王凌云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培养的单核巨噬系细胞株U937细胞凋亡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凋亡产生的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Caspase-3、8、9的测定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ox-LDL组细胞调亡率增加,并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凋亡呈递增后递减变化,U937细胞在用ox-LDL培养后LOX-1和Caspase3、8、9表达都增加.结论ox-LDL可诱导U937细胞凋亡,ox-LDL诱导U937细胞凋亡既有线粒体通路,又包含了死亡受体.

  • 全身炎症反应对髂动脉损伤后狭窄的影响

    作者:曹晶茗;方杰;杨源;刘中梅;刘蓉

    目的用脂多糖(LPS)诱导加重猪全身炎症反应,观察其对髂动脉损伤后狭窄的影响.方法12头小型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6)给予静脉注射LPS,对照组(n=6)给予生理盐水.所有动物都行右髂动脉内膜剥脱术,并于术前、术后4h和术后24h抽取静脉血,行酶联免疫吸附反应检查(ELISA)测定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浆浓度.术后28d处死动物,取术侧血管和对侧髂动脉作为对照行病理切片观察管腔变化情况.结果(1)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中,术后4hTNF-α的血浆浓度均比术前明显升高(P<0.05),并且实验组的升高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病理切片发现,4周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有新生内膜形成,导致血管管腔狭窄.(3)在实验组观察到比对照组更大的新生内膜面积和严重的狭窄程度.结论血管损伤后早期的全身炎症反应对后期的新生内膜形成起重要作用.

  • 球囊血管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凋亡对内膜增殖的影响

    作者:任澎;李喆;何淑芳;马东;马业新

    目的检测球囊损伤动脉血管后,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对其影响,探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机制.方法40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1组(对照组):假手术组;2组:手术后7d组;3组:手术后14d组;4组(氯沙坦组):手术+氯沙坦14d组,行球囊血管损伤术.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及组织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检测各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和内膜增生情况.结果TUNEL阳性细胞率,氯沙坦组(41.5±9.7)%明显高于2组(28.3±5.8)%和3组(21.1±8.6)%,差异有显著性(P<0.01).氯沙坦组内膜增生(38.8±10.1)μm明显轻于3组(93.4±22.2)μm,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不足,可能是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殖的机制之一.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AT1)阻断剂氯沙坦能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 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俊岭;沐贤友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2002年10月~2004年4月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12例,按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分为两组,对比观察其X线照射时间、手术操作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统计学处理,X线照射时间分别为(6.12±3.54)min和(5.80±3.64)min(P>0.05),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20.10±10.36)min和(19.82±10.44)min(P>0.05),成功率分别为98.07%和100%(P>0.05),血管并发症分别为3.84%和17.3%(P<0.01).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不需卧床,患者损伤小,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途径.

  • 绞股兰草、洋葱干红葡萄酒制剂对血脂的影响

    作者:林忠寿

    目的了解绞股兰草、洋葱及干红葡萄酒制剂对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32例高脂血症患者,测定服药前后的血脂变化.结果服药8周降总胆固醇(TC)总有效率81.2%(P<0.01);降三酰甘油(TG)总有效率87.5%(P<0.01);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有效率56.2%(P<0.05).结论适用各类高血脂症治疗和预防,并具有预防心血管病作用,有推广应用价值.

  • 静脉滴注胺碘酮转复急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玉子;金基永;李香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胺碘酮转复急性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3例发生于48h以内的急性心房颤动患者,每8h1次30 min内静脉滴注胺碘酮300mg,转复窦性心律后停用,如未转复,24h内共静脉滴注3次胺碘酮.结果21例患者均在静脉滴注胺碘酮后24h内转复为窦性心律,转复率为91.3%.2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停药后恢复正常心率.结论静脉滴注胺碘酮可安全有效地转复新近发生的快速心房颤动.

  • 尼索地平治疗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金跃;张玉英;王英丽

    目的观察尼索地平对变异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变异型心绞痛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尼索地平)和对照组(地尔硫革)分别给予尼索地平(早、晚各1次,每次5mg)和地尔硫革(早、中、晚各1次,每次30mg)治疗,连服10d,观察两种药物对ST段抬高时间和临床缺血相关事件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在减少ST段抬高时间和临床缺血相关事件发生率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尼索地平治疗变异型心绞痛临床疗效优于地尔硫革.

  • 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冠状动脉分布优势的特点

    作者:徐自理;徐耿美

    目的探讨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冠状动脉分布特点.方法对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脏神经官能症组女性显著多于冠心病组,心脏神经官能症组及合并冠心病组在优势型冠状动脉分布明显高于冠心病组.结论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在冠状动脉分布上有左优势型冠状动脉发生率较高的特点.

  • 小剂量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经静脉溶栓再通后心绞痛患者的疗效

    作者:谭志强;魏星;薛梅

    目的探讨不同疗程小剂量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经静脉溶栓再通后心绞痛患者心肌再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11例梗死后心绞痛患者随机将观察组分为3组,3d组27例,5d组26例,7d组28例,常规强化治疗加尿激酶0.5万U·kg-1·d-1静脉滴注3,5,7d.对照组30例常规强化治疗.观察心绞痛缓解程度,计算心肌梗死面积,左心室射血分数(LEVF)及心室壁运动记分(WMSI).结果观察组7d组心绞痛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2周心肌梗死面积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少(P<0.05),观察组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LVEF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LVEF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间LVEF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WMSI观察组较对照组减少(P<0.05),观察组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梗死后心绞痛,心绞痛缓解程度和心肌梗死面积减小明显,LVEF有增加趋势,但WMSI改善明显.在未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地区,长疗程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梗死后心绞痛可能为一种有效改善心肌再灌注及心功能的好方法.

  • 抗血小板制剂联合应用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作者:孟永霞;浦奎;黄星

    目的观察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应用联合抗血小板制剂口服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276例经股动脉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未用药组和术前3d口服抗血小板制剂两组,观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未用药组发生率为3.6%,用药组未见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单纯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术前常规口服联合抗血小板制剂,至少3d,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 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钙延迟溶栓治疗合并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旭丰;张文宝;辛凤志;刘冰;于忠文;朱海英;崔向军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UK)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对照、完全随机方法UK剂量为0.5万IU·Kg-1于1h内静脉滴人,连续治疗3d,第1天静脉滴入UK前1h静脉推注低分子肝素钙5 000IU,然后低分子肝素钙100IU·kg-1皮下注射Q12h,6d.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疼痛程度,UA危险分层积分(UAl)、心电图心肌缺血总负荷(TIB),住院时间(HT)、观察出院后半年时间严重心血管事件:再发UA(RUA)、急性心肌梗死(AMl)、猝死(SCD)、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再住院(RH)发生率.结果小剂量UK治疗,高危、中危UA减少,显效、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UAI、TIB减少(P<0.05),HT缩短(P<0.01),小剂量UA治疗出院后随访半年时间里严重心血管事件:RUA、AMI、PCI减少(P<0.01,<0.05),RH减少(P<0.01).结论小剂量UK与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UA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严重心脏血管事件和再住院发生率.

  • 以右颈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不稳定型心绞痛1例

    作者:贺仙光;许万兵

    目的对1例症状不典型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通过对1例老年患者的症状、体征、心肌酶及心电图进行分析并作出诊断.结果通过综合分析,该例患者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以表现为右颈部疼痛.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 互联网与心血管病学

    作者:郭皓

    介绍Internet在心血管病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对心血管病学的影响.分类介绍Internet在心血管病学中的应用、检索信息的途径、Internet中的心血管病学资源等.Internet为心血管病学的医疗、教学、科研等各方面提供了广泛的信息资源和先进手段.

中国心血管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