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ew Drugs and Clinical Remedies 중국신약여림상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药学会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技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7669
- 国内刊号: 31-1746/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指导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觉醒性缺血型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观察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MRI) 指导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觉醒性缺血型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166例觉醒性缺血型脑卒中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3例.对照组给予功能性MRI指导下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观察组给予功能性MRI指导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 评分、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量表 (MESSS) 评分、Barthel指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24 h、7 d、14 d的NIHS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P<0.05), 且组间无明显差异 (P>0.05);治疗后3个月, 两组患者MES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而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 (P<0.05), 且组间无明显差异 (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 尤其是出血风险小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功能性MRI指导下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觉醒性缺血型脑卒中的疗效显著, 与尿激酶相当, 且安全性较尿激酶好.
-
利拉鲁肽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及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利拉鲁肽对糖尿病肾病 (DN) 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对NOD样受体3 (NLRP3) 炎症小体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糖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大鼠DN模型, 26只DN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观察组, 每组13只, 同时取正常SD大鼠10只设为正常对照组.观察组予以利拉鲁肽400μg·kg-1皮下注射, 每日1次, 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 连续给药8周.检测各组空腹血糖 (FPG) 、血尿素氮 (BUN) 、血肌酐 (Scr) 、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IL-1β) 和白细胞介素18 (IL-18) 的水平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 (UTP) .比较各组肾组织中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 (ASC) 和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1 (caspase-1) 的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FPG、Scr、BUN、IL-1β、IL-18和UT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5), 观察组FPG、Scr、BUN、IL-1β、IL-18和UTP水平均低于模型组 (P<0.05) .模型组肾组织中NLRP3、ASC、caspase-1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5), 观察组肾组织中NLRP3、ASC、caspase-1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 (P<0.05) .结论 利拉鲁肽对DN大鼠具有肾保护作用, 该作用可能通过下调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而实现.
-
右美托咪定对肾功能衰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全麻手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肾功能衰竭 (肾衰)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SHPT) 患者手术麻醉的影响.方法 将76例肾衰SHP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38例.两组均行全麻下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手术, 观察组切皮前10 min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1, 再以0.4μg·kg-1·h-1维持, 对照组给予等容量氯化钠注射液代替右美托咪定.两组麻醉诱导和其他麻醉维持方法均相同, 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苏醒时间与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切皮前相比, 观察组切皮后1 min、5 min的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 (HR) 逐渐下降, 而对照组MAP、HR逐渐上升, 两组同时点MAP、HR差异显著 (P<0.05) .观察组拔管前、拔管后即刻、拔管后5 min的MAP、HR变化不明显, 而对照组MAP、HR逐渐上升, 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 .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唤醒时间和清醒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 .两组均未出现恶心、呕吐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结论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肾衰SHPT患者手术麻醉中, 能有效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 且较安全.
-
帕利哌酮和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事件相关电位N400的影响
目的 比较帕利哌酮和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 与事件相关脑电位N400的影响.方法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 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和利培酮组各45例, 给予帕利哌酮 (612 mg·d-1) 和利培酮 (36 mg·d-1) 治疗12周,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DNF水平、事件相关脑电位N400潜伏期及波幅, 并分析其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 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两组各有3例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脱落.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BDNF水平均有回升, 差异有显著意义 (P<0.01), 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治疗后, 两组患者匹配条件下的N400潜伏期缩短、波幅回升 (P<0.01);非匹配条件下帕利哌酮组N400潜伏期缩短 (P<0.05), 而利培酮组N400波幅增高 (P<0.01) .两组患者治疗后PANSS总分均明显下降 (P<0.01), 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相关分析显示, 帕利哌酮组PANSS减分率与血清BDNF升高值存在正相关 (r=0.417, P<0.05), 利培酮组未发现两者间存在相关 (r=0.103, P=0.516) .结论 帕利哌酮及利培酮均可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 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N400潜伏期与波幅) .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三味檀香散治疗冠心病的机制初探
目的 探讨蒙药三味檀香散治疗冠心病的分子作用机制和潜在活性成分.方法 通过文献挖掘、多个中药材成分数据库检索收集整理三味檀香散中化学成分, 并经口服生物利用度 (OB) 和类药性 (DL) 分析筛选.利用Pharm Mapper、SWISS、Superpred在线平台预测化合物潜在靶点, OMIM数据库收集冠心病的相关靶标.利用STRING做蛋白互作分析, 通过DAVID在线工具对关键靶标做通路富集.应用Cytoscape软件建立该方剂的"方剂-靶点-冠心病药物网络模型"和"方剂-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模型", 并对网络模型进行拓扑学分析.采用Schrodinger分子对接技术对网络模型分析部分结果进行验证.结果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 蒙药方剂三味檀香散与冠心病发病机制相关的生物学途径主要有应激反应、血管新生、免疫炎症反应、细胞损伤、凋亡及坏死、内分泌调节、细胞分裂增殖、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TP53、ADORA1、AKT1、MDM2等靶点可能是三味檀香散治疗冠心病的关键靶点.结论 三味檀香散可能通过其主要成分与多个靶点蛋白作用, 调控冠心病发展过程中的应激反应、血管生成、免疫炎症反应、能量代谢、内分泌调节等多条生物通路治疗冠心病.
-
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炎症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眼部炎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 Med、Medline、OVID、EMBase、Cochrane图书馆、Springer Link、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关于溴芬酸钠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眼部炎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s), 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10月.采用Rev Man 5.3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篇RCTs, 3 514例单眼接受白内障手术患者.分析结果显示溴芬酸钠滴眼液组在白内障手术15 d后实现眼部炎症完全清除的受试者比率和在白内障手术后第1日眼部疼痛得到缓解的受试者比率高于安慰剂组[分别为RR=1.94, 95%CI (1.72, 2.19), P<0.000 01;RR=1.35, 95%CI (1.21, 1.50), P<0.000 01];溴芬酸钠滴眼液组因缺乏疗效或不良反应而终止临床试验的受试者数量显著低于安慰剂组[分别为RR=0.14, 95%CI (0.11, 0.18), P<0.000 01;RR=0.32, 95%CI (0.24, 0.42), P<0.000 01].溴芬酸钠滴眼液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眼痛和畏光的发生率低于对安慰剂组 (P<0.000 01), 其他不良反应 (眼压升高、头疼、异物感、结膜充血、严重不良反应) 的发生率两组间均无显著差异 (P>0.05) .结论 溴芬酸钠滴眼液用于白内障术后能有效改善眼部炎症、眼部疼痛, 其不良反应少且耐受.
-
三叶因子3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三叶因子3 (TFF3) 是三叶因子家族中的一员, 作为胃肠道黏膜损伤修复的重要因子, 其在细胞增殖与凋亡、血管新生、免疫应答等方面发挥作用.TFF3在多种消化系统疾病中的表达异常, 与消化系统炎症性疾病、肝脏疾病、消化道肿瘤等的发生、发展及预后都密切相关, 对临床诊疗有重要意义, 然而TFF3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本文综述TFF3的主要功能及其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表达和作用研究, 以期为开发以TFF3为靶点的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新药提供启示.
-
临床研究助理/研究护士工作考核、晋升、成本核算管理的相关问题
根据临床研究助理/研究护士的行业发展趋势, 对其工作考核、晋升、成本核算等深层次问题进行探讨.工作考核分别从日常工作考核、晋升考核进行讨论;成本核算分别从时间成本估算、人力成本核算以及管理成本考量展开分析;对于绩效考核目前尚无比较成熟的考量指标和体系, 笔者结合自身管理经验对此进行分析及讨论.
-
一种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新药:nusinersen
脊髓性肌萎缩症 (SMA) 是一种罕见的源于脊髓前角变性引起肌无力和肌萎缩的神经系统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主要是由于位于5q13染色体上的运动神经元存活 (SMN) 基因缺失或变异, 引起SMN蛋白水平下降所致.2016年12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nusinersen用于治疗儿童及成人SMA, 该药由Ionis公司生产.临床试验表明, nusinersen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呼吸道感染及便秘等.
-
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新药:enasidenib
异柠檬酸脱氢酶 (IDH) 2是三羧酸循环中的重要酶, 催化异柠檬酸氧化脱羧成α-酮戊二酸 (α-KG), 突变后的IDH2能催化α-KG转化为R-2-羟基戊二酸 (R-2-HG), R-2-HG会阻止造血干细胞的分化, 引发白血病.enasidenib是一种选择性IDH2抑制剂, 通过减低R-2-HG水平, 诱导髓系祖细胞的正常分化和成熟, 从而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2017年8月1日enasidenib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携带IDH2基因突变的成人复发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胆红素升高、食欲减低、恶心、呕吐、腹泻和IDH抑制剂相关的分化综合征.
-
基于药品审评视角的我国药品安全责任缺失及应对措施
药品审评是药品上市前的关键环节, 药品审评责任属于药品安全事前责任.当前我国基于药品审评视角的药品安全责任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药品审评责任缺失的主要方面, 力图全面提高药品审评过程中政府监管责任落实, 同时促进制药生产企业对药品安全的责任践履, 完善申请人与药品审评人员的多渠道有效沟通, 建立健全的争议解决办法, 终保证新药的安全上市.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08 09 10 11 12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8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7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6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5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4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3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2 |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
2001 | 01 02 03 04 05 06 |
2000 | 01 02 03 04 05 06 |
1999 | 01 02 03 04 05 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