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ology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중국중서의결합피부성병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皮肤病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0709
- 国内刊号: 12-1380/R
- 论文标题 期刊级别 审稿状态
-
基于不同剂量的紫草合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观察不同剂量的紫草合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型)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对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进一步阐明紫草合剂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方法 以复方青黛胶囊口服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为对照组.设低剂量紫草合剂为低剂量组,高剂量紫草合剂为高剂量组,共治疗8周,以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为疗效评价.采用酶联免疫黏附试验(ELISA)法检测3组治疗前后的血中白细胞介素(IL)-17与IL-22的含量.结果 高剂量组PASI评分及治疗前后细胞因子下降水平相对于低剂量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高剂量的紫草合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著高于低剂量紫草合剂及复方青黛胶囊,可能与明显降低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17及IL-22的水平有关.
-
他扎罗丁乳膏联合润肤霜治疗寻常型银屑病127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局部外用他扎罗丁乳膏联合我院自制润肤霜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收集我院皮肤科门诊2016年3月~9月收治的127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局部外用他扎罗丁乳膏联合我院自制润肤霜于患处,早晚各1次,对照组仅局部外用他扎罗丁乳膏,早晚各1次.均治疗8周后,根据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下降率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4.6%)与对照组有效率(69.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不良反应.结论 他扎罗丁乳膏联合我院自制润肤霜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美诺平颗粒、润肌皮肤膏联合胶原蛋白贴敷料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影响
目的 探讨美诺平颗粒、润肌皮肤膏联合胶原蛋白贴敷料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将入选标准的260例玫瑰痤疮患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在治疗过程中因各种原因不能坚持治疗者,治疗组8例退出,对照组13例退出,后完成试验的病例数为239例(治疗组122例,对照组117例,脱落率为8.08%);治疗组给予口服美诺平颗粒、外用润肌皮肤膏联合胶原蛋白贴敷料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复合维生素B、外用甲硝唑乳膏,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对2组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3个疗程后皮损变化、生活质量量表(Acne-QOL)及皮损疗效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皮损积分、Acne-QOL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3个疗程后皮损积分、Acne-QOL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 <0.05;治疗组皮损积分治疗1疗程后[(9.02±3.13)分比(12.52±3.22)分,t=2.356]、治疗2个疗程后[(4.18±0.98)分比(7.52±1.37)分,t=3.875]、治疗3个疗程后[(1.58±0.34)分比(4.04±0.75)分,t=4.132]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Acne-QOL评分治疗1个疗程后[(81.60±8.47)分比(73.61±9.58)分,t=3.554]、治疗2个疗程后[(96.44±7.42)分比(83.17±8.04)分,t=4.225]、治疗3个疗程后[(1叭.78±5.81)分比(92.67±6.68)分,t=4.367]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9.34%(109/122)、92.62%(113/122)、96.72%(118/122),对照组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6.07%(89/117)、81.20%(95/117)、87.18%(102/117),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美诺平颗粒、润肌皮肤膏联合胶原蛋白贴敷料能够明显减轻玫瑰痤疮患者的临床证候,提高生活质量,其可能机制在于促进患者皮肤细胞生长和再分化的生物学特性相关.
-
曲安奈德注射液局部注射联合5%米诺地尔酊外用治疗斑秃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曲安奈德注射液局部注射联合5%米诺地尔酊外用治疗斑秃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60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接受曲安奈德注射液局部注射联合5%米诺地尔酊脱发处外用,对照组仅5%米诺地尔酊脱发处外用,4周为1个疗程,共1~3个疗程.分别比较2组患者治疗第4,8和12周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第4、8和12周时治疗组有效率为56.67%,73.33%和90.00%;对照组为26.67%,46.67%和6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曲安奈德注射液局部注射联合5%米诺地尔酊外用治疗斑秃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
308nm准分子激光联合梅花针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梅花针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85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42例)和准分子激光组(43例),准分子激光组单纯采用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仪治疗,2次/周,8周为1个疗程.联合治疗组在准分子激光组的治疗基础上予梅花针治疗,2次/周,8周为1个疗程.2组均在治疗第2,4,6,8周时各随访1次,观察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在治疗2,4,6和8周时联合治疗组的PASI评分(10.12±4.10,7.98±4.08,4.66±3.57,3.01±2.54)和准分子激光组的PASI评分(10.33±4.21,8.95±4.11,7.32±3.69,6.13±2.63)均逐渐下降,但联合治疗组评分低于准分子激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8周后,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87.5%)高于准分子激光组的有效率(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4.322,均P=0.038<0.05).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均少于准分子激光组.结论 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梅花针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
疏肝活血汤合泛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疏肝活血汤合泛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方法 将带状疱疹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用疏肝活血汤合泛昔洛韦片口服,对照组只口服泛昔洛韦片.结果 观察疏肝活血汤合泛昔洛韦片试验组较只用泛昔洛韦片试验组的疗效明显提高(P<0.05).结论 观察疏肝活血汤可用于治疗带状疱疹.
-
UVA1和窄波UVB光疗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及对比UVA1及窄波UVB光疗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为银屑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将收集的20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UVA1和窄波UVB光疗治疗,治疗频次均为隔日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并采集静脉血及皮损,分析对比外周血及组织中Th17、Treg及STAT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UVA1组治疗前外周血及皮损中Th17细胞的比例、皮损中STAT3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及皮损中Treg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VB组治疗前外周血及皮损中Th17细胞的比例、皮损中STAT3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及皮损中Treg细胞的比例显著低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VA1组治疗后外周血及皮损中Th17细胞的比例、皮损中STAT3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UV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VA1组治疗后外周血及皮损中Treg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UV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h17、Treg细胞可能对银屑病的发病至关重要,UVA1治疗较传统UVB治疗更能调节患者外周血及皮损处Th17、Treg细胞的比例,以及皮损中STAT3蛋白的表达,从而达到更有效治疗银屑病的目的.
-
四物消风饮化裁联合他扎罗汀乳膏外擦对血热风燥证银屑病患者皮损改善、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用四物消风饮化裁联合他扎罗汀乳膏外擦治疗血热风燥证银屑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就诊于我院的136例血热风燥证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他扎罗汀乳膏外擦;观察组患者则加用四物消风饮化裁而成的汤剂治之,连续用药1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中医证候积分,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评分(PAS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量表分别评价皮损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效果高达9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x2=8.44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皮损明显减轻,PASI、DLQ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患者(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6%(x2=7.963,P=-0.009<0.05).结论 四物消风饮化裁联合他扎罗汀乳膏外擦协同作用突出,利于缩小患者的皮损面积,减轻患处瘙瘁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免疫调节、抑制表皮细胞增殖、抗炎等作用有关,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雷公藤多苷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湿疹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湿疹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118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2片,3次/d;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雷公藤多苷片20 mg口服,3次/d.疗程均为3周,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白细胞介素(IL)-2、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IL-2、IL-6、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试验组各指标下降更明显(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雷公藤多苷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湿疹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复方甘草酸苷,且安全性较好.
-
利用基因芯片筛选与银屑病发病相关的GPCR家族基因
目的 从基因水平上探讨G蛋白耦联受体(GPCRs)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讨论通过抑制GPCRs的方法治疗银屑病的可能性,为后期寻找银屑病的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和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找出3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受累皮肤组织和非受累皮肤组织与GPCRs相关的大于2倍差异基因.结果 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和实时定量PCR验证得出6个上调基因(CXCR6,GPR 110,GPR171,CXCR2,PTARF,LPHN2)和11个下调基因(GPR12,CHRM1,ADRB2,CHAM3,NPY1R,ADRA1B,GPR182,ADAR2A,LGR6,GPRC5C,F2R).其中,CXCR6已被证实与银屑病的发病相关.结论 银屑病患者受累皮肤组织和非受累皮肤组织与GPCRs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
蛇床子素抑制佛波酯诱导RBL-2H3大鼠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
目的 探讨中药活性成分蛇床子素对大鼠RBL-2H3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方法 用含10%胎牛血清(FBS)的细胞培养基(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DMEM)传代培养RBL-2H3大鼠嗜碱性白血病细胞,并给予不同浓度的蛇床子素和佛波酯(PMA)处理;用CCK-8法测定药物处理与未处理细胞的存活率;油镜结合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细胞形态与脱颗粒变化;测定-氨基己糖苷酶活性估测细胞脱颗粒率;用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相比,0.5 μmol/L PMA导致细胞明显变圆,胞质内嗜碱性染色(蓝色)的颗粒物减少,-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存在显著增加(P<0.01);透射电镜也观察到PMA处理细胞内存在较多的空泡,电子致密的粗大颗粒减少,提示PMA能有效刺激RBL-2H3细胞脱颗粒.3个浓度(1,10,50 μmol/L)蛇床子素联合0.5 μmol/L PMA处理细胞,结果显示蛇床子素能剂量依赖地抑制脱颗粒.结论 蛇床子素能明显抑制RBL-2H3细胞非IgE介导脱颗粒反应,可能与其抗过敏活性有关.
-
养血祛风汤对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血清IgE、IL-4和IFN-γ的影响
目的 观察养血祛风汤对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血清IgE、白细胞介素(IL)-4、干扰素(IFN)-γ的影响.方法 选取30只小鼠,经2、4-二硝基氟苯造模成功后,将小鼠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15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IgE、IL-4、IFN-γ水平.结果 对照组小鼠皮损处改变病理符合特应性皮炎改变,血清IgE、IL-4水平升高,IFN-γ水平下降,经养血祛风汤治疗后,实验组血清IgE、IL-4水平显著下降(P<0.01),IFN-γ水平升高(P<0.05).结论 养血祛风汤有调节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血清IgE、IL-4、IFN-γ水平的作用,同时对皮损处红斑、渗出、苔藓化有明显改善.
-
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1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及皮损周围组织、8例非银屑病患者的正常皮肤组织中SAA在mRNA和蛋白不同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银屑病皮损区SAA mRNA水平明显高于皮损周围组、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3组皮损组织均有SAA蛋白表达,且寻常型银屑病组表达明显高于皮损周围组、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SAA在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均升高,提示SAA可能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联.
-
中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90例确诊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皮肤瘙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足浴)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皮肤瘙痒情况、血钙(Ca)、血磷(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 ①治疗组总有效率(80.0%)优于对照组(57.8%),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均能改善皮肤瘙痒评分,但治疗组效果更明显,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对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影响均有改善,其中对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④对安全性指标的影响,2组自身前后对照及治疗后2组安全性指标改变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瘁,能改善患者瘙瘁症状,清除大分子毒素,改善微炎症状态.
-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儿童湿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治疗儿童湿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共入组80例轻中度湿疹患儿,均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外用治疗,使用2次/d,连续使用21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d、14d、21d进行湿疹面积及严重度评分.结果 经治疗后,患儿皮损改良EASI评分总分值TSS与未使用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纳入评估的77例患儿中,21d后痊愈67例(87.01%),显效5例(6.49%),好转3例(3.90%),总有效率97.40%,治疗过程中患儿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对于儿童湿疹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
-
新疆地区965例过敏性疾病患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分析
目的 分析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新疆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相关性,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965例患者及对照组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 965例中阳性率达70.57%;湿疹皮炎、荨麻疹阳性率较高,分别为75.81%和70.42%;鸡蛋和牛奶阳性率高(58.88%和45.81%),且患者数均3级>2级>1级.男性多于女性(P<0.01);汉族多于少数民族(P<0.05);0~6岁儿童的阳性率高(95.19%),66岁以上老年患者低(48.48%),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春季>夏季>冬季>秋季(P<0.01);与食物特异性IgE介导的速发型变态反应无相关性.结论 食物不耐受的发病与患病种类、性别、民族、年龄和季节分布有关.
-
52例孢子丝菌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分析
目的 通过检测孢子丝菌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探讨孢子丝菌病的感染患者的免疫状态.方法 采用四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对52例孢子丝菌病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 孢子丝菌病患者组外周CD8+T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CD4+T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CD4+T细胞/CD8+T细胞的比值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孢子丝菌病患者的T细胞亚群存在异常,细胞免疫水平低下.
-
头发诱导真菌产生蛋白的初步研究
目的 比较真菌体外降解头发角蛋白能力,以初步探讨头癣与蛋白酶的相关性.方法 用含头发为氮源的液体培养基,将7种不同真菌培养20周,诱导后的培养液采用BCA法检测可溶性蛋白量,以释放的蛋白量初步判定蛋白酶活性.结果 ①头癣致病菌组与非致病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诱导后石膏样小孢子菌、红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生长多,而絮状表皮癣菌、短帚霉、许兰毛癣菌生长少;③头发破坏严重程度与菌丝增量结果一致.结论 真菌蛋白酶是真菌的毒力因子之一,但仅用蛋白酶尚不能完全解释头癣的发病机制;许兰黄癣菌不能从毛小皮侵入,可能是经皮肤或毛囊处感染.
-
规律间歇维持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对儿童特应性皮炎临床症状的改善及对病情复发的预防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规律间歇维持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对儿童特应性皮炎疗效及对病情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特应性皮炎患儿68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4例.2组均连续使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6周为第一阶段治疗.B组在第一阶段治疗后停药,如果病情复发,则再次使用第一阶段治疗方案.A组在第一阶段治疗后,持续使用小剂量他克莫司软膏.对比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病情复发情况;对比2组患儿第一阶段治疗后的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研究者整体评分(IGA)以及瘙痒程度视觉模拟尺评分(VAS)评估结果.结果 A组的首次复发时间为(104.38±65.91)d,显著长于B组(P<0.05);A组第一阶段治疗后2周和2个月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B组,而复发率则显著低于B组(均P<0.05);A组第一阶段治疗后2周和2个月的EASI评分、IGA评分以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B组(均P<0.05);2组第一阶段治疗后4个月、第一阶段治疗后6个月的EASI评分、IGA评分以及VAS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规律间歇维持使用他克莫司软膏可提高儿童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效果,延长病情的稳定期,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
温州地区402例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过敏原检测与分析
目的 分析温州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的主要过敏原类型和分布特征,为临床过敏性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德国Mediwiss Analytic GmbH生产的AllergyScreen过敏原定量检测系统检测402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18种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sIgE)含量,采用Roche E601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中总IgE含量.结果 温州地区402例过敏性疾病患者总IgE阳性率为57.46%,sIgE阳性率为78.86%;吸入性过敏原以户尘螨为主,阳性率45.02%,食入性过敏原以牛奶为主,阳性率26.12%;吸入性组过敏原阳性率64.18%高于食入性组53.23%,2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33,P=0.010);不同性别间过敏原检出率为男165例(83.33%),明显高于女152例(74.51%),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92,P=0.030);402例患者以多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为主,其中21.39%的患者仅对单一过敏原有阳性反应,17.91%的患者对2种过敏原有阳性反应,而3种及以上过敏原呈阳性反应的占39.56%.结论 温州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吸入性过敏原以户尘螨为主,食入性过敏原以牛奶为主,大多数患者易被多种过敏原致敏.通过对其过敏原进行筛查可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
白癜风的药物及外科治疗进展
白癜风(Vitiligo)是一种常见的色素脱失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出现局限性或泛发性色素脱失斑.本病损害外观容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研究白癜风的治疗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近些年随着对白癜风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治疗上也出现了许多新药物及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为白癜风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本文对于近些年白癜风的药物及外科治疗进行综述.
-
玉屏风散现代药理学研究及皮肤科研究进展
玉屏风散为一经典用方,其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组成.玉屏风散具有免疫调节、调节激素水平及抗老化等药理作用.玉屏风散在皮肤科应用广泛,在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等慢性炎症性、免疫性皮肤病中有突出作用.玉屏风散单味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为了更好的发掘玉屏风散的药理机制及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今做一综述.
-
重症银屑病的治疗
重症银屑病病情较重,需采用系统治疗,治疗难度较大,临床有很多方案可供选择.临床常用的方法有:生物制剂、免疫抑制剂、维甲酸类、免疫调节剂、以及联合治疗等.现将重症银屑病的治疗概况综述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1例及家系调查
1病例资料患者女,23岁,于2017年6月15日来我院就诊,主因双手双足雀斑样色素沉着斑20余年来诊,患者自诉出生后不久,双手,见图1、双足部,见图2、3.出现色素沉着,无痛、瘙痒,无自觉症状,皮损面积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增多.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家族中无近亲结婚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未出现异常.皮肤科检查:双手、双足背多发针尖到米粒大小的雀斑样淡褐色色素沉着斑,相互不融合,呈网状外观.双侧对称分布,胸腹部未见明显皮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坏疽性脓皮病1例
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PG)是一种少见的非感染性嗜中性皮病,皮肤有复发性疼痛性坏死性溃疡,常伴有潜在的系统疾病.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坏疽性脓皮病1例,取得了良好效果.
-
线状银屑病误诊为线状表皮痣1例
报道1例线状银屑病误诊病例.患儿男,12岁,上下肢条索状红色斑块伴有鳞屑2年.曾于当地医院行病理活检诊断为“炎性线状表皮痣”,外用治疗效果不佳.于我院行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线状银屑病”,抗银屑病治疗有效.同时分析误诊原因.
-
植物-日光性皮炎1例
植物-日光性皮炎是植物中所含的光敏物通过空气媒介、直接接触或口服吸收后到达皮肤,经日光照射后引起的以光毒性反应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病变,皮疹好发于面部和手背等暴露部位[1].现将本科诊治的1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农民.面部、双手肿胀、红斑伴痒、痛1d入院.入院前1d患者突然出现面部、双耳廓、口唇、双手等弥漫性肿胀,伴有肿痛、瘙痒,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血管性水肿过敏性皮炎”,予复方甘草酸苷、地塞米松20 mg抗炎、抗过敏治疗,经治疗效欠佳,于2017年4月11就诊于本院门诊并收住院治疗.既往2型糖尿病病史10余年,平素口服盐酸二甲双胍控制,否认其他慢性病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发病前1d食用野菜史,否认发病前抗生素及其他药物服用史.
-
来氟米特治疗IgA肾病后白癜风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40岁,主因“感冒后出现反复发作的肉眼血尿伴腹痛”于2009年8月在杭州市某医院住院治疗.患者述3个月前因感冒后出现肉眼血尿,伴轻度腹痛.系统体格检查无明显异常.辅助检查结果为血常规:白细胞8 G/L,单核细胞百分比13.2%,嗜酸性粒细胞比值5.1%;尿常规:尿常规蛋白+++,红细胞满视野/HP,尿红细胞位相示60%~65%为变形红细胞;24 h尿蛋白定量0.54~1.02 9;血生化,出凝血功能,免疫球蛋白,补体,ds-DNA,ANA+ENA等均未见异常;2009年9月行肾穿刺活检,免疫荧光示:肾小球系膜区及基底膜区IgA呈颗粒状沉积+++,IgG颗粒沉积+,IgM颗粒沉积4++,系膜区颗粒沉积C3++;光镜示:肾小球系膜细胞轻度弥漫性增生,局灶节段中度加重,肾小管上皮颗粒变性,灶状萎缩,肾间质单核细胞浸润,小动脉壁增厚.
-
伴有皮肤表现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例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是一种以克隆性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可伴有皮肤表现,临床少见,于皮肤科就诊时易误诊.本文报道了2例伴有皮肤表现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希望可以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1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71岁,手指、双下肢红斑、丘疹、水疱、坏死伴下肢疼痛3年余,于2016年10月就诊.患者3年前开始于左手手指、双下肢出现红斑、丘疹、水疱,水疱破溃后局部出现溃疡、坏死,伴有明显的下肢肌肉、关节痛,期间曾口服强的松30 mg/d治疗,上述皮损及伴随症状明显好转.既往PV病史13年,长期交替应用羟基脲、干扰素治疗.
-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诊断疱疹性湿疹1例
疱疹性湿疹由Kaposi首先描述,以湿疹、特应性皮炎或其它皮肤病基础上出现脐窝状水疱性皮疹为特点,常由疱疹病毒Ⅰ型(HSV-1)感染引起.儿童多发,本文报道1例成人Kaposi水痘样疹及其皮肤CT表现.1病例摘要患者女,42岁,于2017年1月12日就诊于我院皮肤门诊.因面部红斑丘疹伴痒反复发作半年,颜面部丘疱疹2d就诊.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面部出现红斑丘疹伴痒,于“社区门诊(具体不详)”以“皮炎”予“开瑞坦、扑尔敏”口服抗过敏,局部生理盐水湿敷治疗后好转.
-
乳头乳晕角化过度伴黑棘皮病1例
患儿男,14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侧乳头、乳晕呈棕色色素加深伴皮肤肥厚.皮肤科检查:双侧乳头乳晕对称性皮肤色素加深呈暗褐色,同时颈部、腋部、外生殖器、腹股沟皮肤呈灰褐色,增厚、粗糙呈疣状和小乳头状,触之似天鹅绒状.组织病理诊断:乳头乳晕角化过度症.
-
湿疹(湿疮)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16年)
本共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组织相关专家讨论起草制定.参加讨论起草的专家有杨志波、段逸群、刘巧、李元文、李斌、李祥林、周小勇、刁庆春、范瑞强、周冬梅、闫小宁、欧阳晓勇、黄宁、贾敏、张理涛、张虹亚、周萌、刘红霞、于希军、刘爱民、刘毅、唐海燕.执笔者:刁庆春.湿疹(湿疮)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所引起的具有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疾病.以多形性皮损、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自觉瘙痒、反复发作、易成慢性为临床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性别和季节,而以先天禀赋不耐者为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常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3期.
年 | 期数 |
2018 | 01 02 03 04 05 06 |
2017 | 01 02 03 04 05 06 |
2016 | 01 02 03 04 05 06 |
2015 | 01 02 03 04 05 06 |
2014 | 01 02 03 04 05 06 |
2013 | 01 02 03 04 05 06 |
2012 | 01 02 03 04 05 06 |
2011 | 01 02 03 04 05 06 |
2010 | 01 02 03 04 05 06 |
2009 | 01 02 03 04 05 06 |
2008 | 01 02 03 04 |
2007 | 01 02 03 04 |
2006 | 01 02 03 04 |
2005 | 01 02 03 04 |
2004 | 01 02 03 04 |
2003 | 01 02 03 04 |
2002 | 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