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地龙的鲜品和干品可溶性蛋白及纤溶酶活性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丽艳;张迎;綦菲;宋芳婷;王伟明

    目的:对比研究地龙的鲜品和干品的可溶性蛋白及纤溶酶活性.方法:采用Bradfold方法测定蛋白含量,SDS-PAGE进行蛋白谱带的分析,并采用琼脂糖-纤维蛋白平板法进行纤溶酶活性的测定.结果:以干燥品计,鲜品的蛋白提取率为( 13.89±0.86)%,蛋白含量为(63.14±0.38)%,体外纤溶酶活性为(8 743 ±17) IU·g-1;干品蛋白提取率为(9.82±0.75)%,蛋白含量为(45.16 ±0.12)%,体外纤溶酶活性为(206±14) IU·g-1;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显示,鲜品共显示12条蛋白谱带,干品的谱带较少,且不清晰.结论:鲜地龙的可溶性蛋白提取率、含量及体外纤溶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干品,且蛋白组分有较大的差异.

  • 不同寄主的管花肉苁蓉可溶性蛋白的电泳分析

    作者:陈培;郭玉海;王保民;翟志席

    目的:对5个管花肉苁蓉材料进行鉴别,探索可溶性蛋白电泳指纹图谱与鉴定之间的关系,同时为建立中药材电泳图谱库提供材料.方法:研究了不同寄主的5个管花肉苁蓉材料的可溶性蛋白在SDS-PAGE条件下的电泳特性.结果:不同寄主的管花肉苁蓉可溶性蛋白的SDS-PAGE图谱分辨率高,重现性强,其多态性条带为55.56%.结论:各个材料的电泳图谱可以相互区别.不同寄主管花肉苁蓉可溶性蛋白的SDS-PAGE图谱可作为种间鉴定的依据.

  • 干旱胁迫下苍术幼苗生理特性变化研究

    作者:周洁;黄璐琦;郭兰萍;张永清

    目的:探讨干旱胁迫下苍术幼苗的生理适应性变化.方法: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幼苗,检测幼苗体内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15%和25%PEG胁迫下,苍术幼苗体内MDA含量随胁迫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且高浓度胁迫下增加幅度较大;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于胁迫后3 d和1 d显著提高;SOD,POD,CAT,APX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高浓度变化幅度较大.POD,APX均于胁迫后3 d达到峰值,SOD,CAT活性高峰期根据浓度大小而不一致.结论:干旱胁迫下苍术幼苗可通过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来降低水势以适应干旱胁迫;增强抗氧化酶活性,使之相互协调以提高抗氧化能力从而减轻干旱胁迫伤害.

  • 不同地区雷公藤活性氧代谢研究

    作者:林光美;柯玉琴;郭莺;侯长红;孙丹

    目的:为我国雷公藤品种抗性鉴定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地区雷公藤为研究对象;按Bradford方法、Giannoplitis的NBT光化还原法、硫代巴比妥酸(TBA)法等测定,探讨几项与活性氧代谢有关指标的差异.结果:西南地区种源之间在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MDA含量3个指标上差别明显大于东南地区;个别地区种源的雷公藤几项指标表现出明显的极端性;一些地区的指标检出值都呈现均衡水平.结论:18个地区雷公藤种源的活性氧代谢指标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

  • 旋毛虫病人血清Western blot对成虫可溶性蛋白中早期诊断抗原的鉴定

    作者:文慧;王李昂;刘春颖;胡晨曦;宋艳艳;殷向阳;姜鹏;刘若丹;崔晶;王中全

    目的 鉴定旋毛虫成虫早期特异性诊断抗原.方法 应用感染19 d和35 d的旋毛虫病患者血清,通过Western blot对旋毛虫成虫可溶性蛋白的抗原组分进行筛选和鉴定.结果 SDS-PAGE显示,旋毛虫成虫可溶性蛋白有27条蛋白带,分子质量单位分别为95、81.3、73.4、63.6、61.4、55、50.6、47、45.1、43.7、41.9、40.6、39、37.4、35.1、33.3、31、30.4、27.8、26.6、25.4、24、21、19.2、17.9、15.4和14.4 ku.Western blot显示,成虫可溶性蛋白中的41.9 ku和50.6 ku蛋白与感染19d和35 d的旋毛虫病患者血清反应率均为100%(15/15),与囊尾蚴病、裂头蚴病、并殖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及健康人血清均无交叉反应,与棘球蚴病和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23.8%和44.44%.结论 旋毛虫成虫可溶性蛋白中的41.9 ku和50.6 ku蛋白用于人体旋毛虫病早期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良好的特异性.

  • 中华按蚊成蚊体内可溶性蛋白分析

    作者:熊美华;徐莉娜;唐丽娜;王世海

      中华按蚊是主要的嗜人血蚊种,也是贵州省寄生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因此,在控制蚊媒寄生虫病的总体防制措施中,蚊媒的防制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份。但由于许多地区长期不规范的使用杀虫剂,蚊媒抗药性问题愈加严重,直接影响防制效果。本研究主要对抗溴氰菊酯的中华按蚊成蚊与正常中华按蚊体内可溶性蛋白组分变化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蚊虫体内蛋白组分变化与蚊虫产生抗药性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1 蚊虫标本1.1 选择使用溴氰菊酯5年以上的赤水县官渡村,随机抽取3个牛房作为捕蚊点,于19:00~21:00用全捕法捕捉中华按蚊,带回实验室鉴定蚊种,置-30℃备用。1.2 选择一次性使用溴氰菊酯的赤水县旺隆村, 随机抽取3个牛房作为捕蚊点,方法同上。1.3 正常中华按蚊取自遵义医学院实验室传代饲养的未吸血雌蚊。

  • 磷酸化的β-catenin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林东;王恩华;张志坤;徐洪涛;李庆昌;邱雪杉

    β-catenin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约92 000的可溶性蛋白,它作为上皮钙黏素-链接素系统(E-cad/Cat)和Wnt信号传导通路中的关键分子,具有双重功能[1,2] .结合型的β-catenin与E-cad的胞质区结合,介导同型细胞间的黏附;游离型的β-catenin与Wnt蛋白,GSK-3β,APC,Axin等共同构成Wnt信号传导通路调节细胞的增殖.我们应用抗phospho-β-catenin抗体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phospho-β-catenin表达情况,并初步探讨其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的意义.

  • 艰难梭菌A毒素致细胞圆缩化和致死活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马雪瑛;郑荣梁;孟筱琦

    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是人假膜性结肠炎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其产生A、B两种与疾病有关蛋白毒素,其中由于A毒素具有肠道毒性而被认为是引起疾病的主要致病因子[1].A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Mr)很大,在未变性的状态下为(520~540)×103,在变性状态下降解为(220~240)×103左右,没有亚基分离.A毒素有肠道毒性、细胞毒性、小鼠致死活性、血球凝集活性、血管通透亢进等生物学活性.A毒素是一种可溶性蛋白,它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细胞,诱导许多种哺乳动物组织和细胞发生细胞病变效应[1,2].A毒素对细胞的影响非常复杂,对A毒素的细胞毒性研究一般都是以细胞骨架变化引起的细胞形态变化即细胞圆缩化为敏感指标的,但是有报道认为细胞圆缩化后并不一定死亡[3].而国内虽然对艰难梭菌的分离、毒素精制、诊断方法及试剂方面有所研究,但还未对A毒素的细胞毒性展开工作.为此,我们采用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人甲状腺乳头癌细胞TPC-1、人喉癌细胞HEP2、人肺癌细胞A549、人结肠癌细胞SW1116、人肝癌细胞SMMC7721等6种细胞系,探讨了在A毒素致细胞圆缩化和细胞致死活性之间的关系.

  • 空肠弯曲菌粘附蛋白PEB1的克隆表达及免疫保护性初步探索

    作者:冯永嘉;蔡方成;刘杞;邓兵

    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 Cj)已成为近年引起腹泻常见病原,而其某些菌株更被证实是诱发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主要前驱感染因子.Cj的可溶性蛋白(PEB1)是该菌侵袭肠道的重要致病因子,其抗原性在各个菌株间相对保守[1],使它可望成为Cj疫苗候选抗原成分.

  • Aβ42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及诱导BALB/c小鼠的抗体产生

    作者:牟玲燕;沈蒋君;孙爱群;舒建洪;李司

    目的:研究纯化大肠杆菌中 Aβ4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索该蛋白接种小鼠后抗体的产生情况。方法构建表达载体pGEX-4T-1-Aβ42,设置不同的诱导温度来进行Aβ42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用SDS-PAGE、GST柱及Western blot来鉴定纯化目的蛋白。动物实验中,用福氏佐剂采用背部多点注射的方式免疫BALB/c小鼠3次。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和脑组织匀浆上清液中特异性抗体的滴度。结果在25℃下,经1.0 mmol/L的IPTG诱导后该蛋白表达量多,实现可溶性表达。小鼠实验中,第2次免疫后,Aβ42蛋白组小鼠的免疫血清有抗Aβ42抗体产生,且第三次免疫后,抗体数量增高。同时,在脑组织匀浆上清液中也可检测出低滴度的抗Aβ42抗体。结论在大肠杆菌中可获得了高纯度的可溶性Aβ42蛋白。该蛋白结合福氏佐剂免疫BALB/c小鼠后,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的抗Aβ42抗体。

  • 表达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60克隆的构建

    作者:白杨;黄文;林焕健;王继德;陈烨;张兆山;周殿元;张亚历

    目的:构建含Hp热休克蛋白60(Hsp60)基因的重组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Hsp60的佐剂功能和免疫原性奠定基础.方法:提取Hp染色体基因,用PCR方法扩增Hsp60基因,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2b(+),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并通过免疫印迹实验研究其免疫原性.结果:分离得到了1.6kb的Hsp60基因片段,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该基因的高效表达,在37℃诱导表达3 h后,表达产物占细菌总蛋白的27.2%.表达以可溶性蛋白和包涵体两种形式存在,其中主要是包涵体的形式,目的蛋白占不溶性蛋白的76.6%.经免疫印迹证实该重组蛋白可以被Hp感染患者血清所识别.结论:成功地克隆并表达Hp Hsp60基因,为Hp疫苗的研制打下了基础.

  • 补体C3d作为分子佐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尹迪;徐凤花;戚中田

    补体系统由30余种可溶性蛋白分子组成,是天然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补体C3分子的裂解片段C3b、iC3b和C3d是连接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重要蛋白质分子[1].

  • 应重视HBeAg 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贵强

    HBeAg是由HBV核心基因(前C区)编码的可溶性蛋白,尽管HBeAg在病毒复制和急性感染中不是必需成分,但其是病毒复制、传染性、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对治疗应答评价的重要指标.既往认为HBeAg阳性提示HBV复制活跃,传染性强,HBV DNA水平高,当HBeAg阴转同时伴有抗-HBe阳转时,则HBV DNA水平下降或消失,传染性小,同时伴肝脏炎症减轻或消失,表现为转氨酶正常,是病情趋于稳定的状态.但临床观察发现有些患者在HBeAg阴转、出现抗-HBe后仍然有转氨酶升高和肝脏的炎症坏死;随着HBV DNA检测广泛应用,发现这些患者存在明确的病毒复制,因此将慢性乙型肝炎(CHB)分为HBeAg阳性CHB和HBeAg阴性CHB两种[1].

  • 脱细胞真皮基质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付晋凤;陈斌

    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 ADM)作为一种永久性真皮支架已成功用于皮肤创面修复、组织充填、重建及美容整形领域.由于ADM去除了皮肤组织中的细胞成分和部分可溶性蛋白,使其免疫原性显著降低,并且提高了组织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烧创伤所致的皮肤缺损以及口腔黏膜修复、腹壁缺损修补、硬脑膜修补、软硬组织充填及乳房重建等领域,此外,作为人工真皮的支架材料还被应用于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

  •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皮肤光老化

    作者:郑锦芬;陆春;赖维

    紫外线(ultraviolet,UV)是导致皮肤老化重要的外源性因素,由UV引起的皮肤老化称之为皮肤光老化.UV照射可诱导有活性的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过度表达,继而降解胶原蛋白等真皮细胞外基质成分,导致皮肤光老化.本文综述了MMPs在皮肤光老化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一、MMPs的生物学特性MMPs是一组含锌蛋白酶家族,由25名成员组成,根据其底物特异性以及其分泌后是可溶性蛋白还是细胞膜结合蛋白将其分为胶原酶类、明胶酶类、基质溶素和膜型MMPs.

  • 头发诱导真菌产生蛋白的初步研究

    作者:黎晓丽;赖维;刘丽;陈剑

    目的 比较真菌体外降解头发角蛋白能力,以初步探讨头癣与蛋白酶的相关性.方法 用含头发为氮源的液体培养基,将7种不同真菌培养20周,诱导后的培养液采用BCA法检测可溶性蛋白量,以释放的蛋白量初步判定蛋白酶活性.结果 ①头癣致病菌组与非致病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诱导后石膏样小孢子菌、红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生长多,而絮状表皮癣菌、短帚霉、许兰毛癣菌生长少;③头发破坏严重程度与菌丝增量结果一致.结论 真菌蛋白酶是真菌的毒力因子之一,但仅用蛋白酶尚不能完全解释头癣的发病机制;许兰黄癣菌不能从毛小皮侵入,可能是经皮肤或毛囊处感染.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巴豆中可溶性蛋白的含量

    作者:古炳明;曾宝;熊艺花;易智彪;蔡海群;肖祖平;袁捷

    目的 建立巴豆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UV-VIS)法,检测波长为593nm.结果 巴豆中可溶性蛋白在0.0103~0.1030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Y=8.0871X+0.1775,r =0.9991,n =6),平均回收率为98.37%,RSD为1.01%.结论 本方法简单、方便、专属性强,可为巴豆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武贵旭;杨明林;乔俊;陈平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aematoma , 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占颅内血肿的10%,占硬膜下血肿的25%,好发于老年人,大多数患者有外伤病史,从头部受伤到有临床症状时间一般为4周~3月,诊断明确后首选钻孔引流术[1]。神经元特异性稀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是一种特异的可溶性蛋白,它通常存在于神经细胞中,当神经细胞出现水肿、坏死、凋亡等损害时NSE 就会被释放出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血液,所以血清中NSE 的含量可以作为一种特异性的指标反映颅脑损伤的程度[2]。对2013~2014年我院神经外科收住入院的6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测定其术前及术后血清NSE的含量,观察术后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融雪剂对五种北方主要农作物种子萌发过程的干扰作用

    作者:李雪;赵淑华;蒋媛媛;王明霞

    目的 观察氯盐类融雪剂对五种北方主要农作物种子萌发过程的干扰作用.方法 玉米、大豆、水稻、黄瓜、白菜种子的半数发芽抑制浓度(LD50)分别为19.1、10.6、16.2、20.2、12.0 mg/ml.每种农作物的种子分别在对照(蒸馏水)组和低( 1/8 LD50)、中(1/4LD50)、高剂量(1/2 LD50)融雪剂溶液中培养,玉米、大豆、水稻、黄瓜每组20粒,白菜每组40粒,相同浓度实验重复5次.当对照组种子发芽率达到90%时,测定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 黄瓜种子在高剂量组脯氨酸含量明显下降(P<0.05);白菜种子在各剂量组均明显下降(P<0.05);大豆种子在高剂量组明显升高(P<0.05);水稻种子在中剂量组下降,而在高剂量组升高(P<0.05);玉米种子在中、低剂量组升高(P<0.05),而在高剂量组下降(P<0.05).黄瓜种子在中、高剂量组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下降(P<0.05);白菜和水稻种子在高剂量组明显增高(P<0.05);大豆种子在中、低剂量组明显下降,而在高剂量组明显增高(P<0.05);玉米种子在各剂量组均明显升高(P<0.05).水稻种子在中剂量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下降(P<0.05),在高剂量组升高(P<0.05);黄瓜和大豆种子在各剂量组均下降(P<0.05);白菜和玉米种子在中、低剂量组下降(P<0.05),在高剂量组升高(P<0.05).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氯盐类融雪剂对农作物种子的发育过程有干扰作用,并且大豆、水稻和玉米的抗干扰能力相对较强.

  • 光质对灵芝生长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作者:郝俊江;陈向东;兰进

    目的 以飞船搭载的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株为材料,研究不同光质对灵芝生长形态及抗氧化酶活性的效应,找出适于灵芝生长的佳光质,为光质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栽培灵芝时进行不同光质处理,在灵芝不同生长发育时期观测其形态变化,并测定抗氧化酶体系中主要酶活性.结果 不同光质处理的弹孢前期灵芝菌盖厚度与菌盖表面环纹数与对照差异显著.不同光质处理对灵芝子实体产量和灵芝孢子粉产量均有影响.红色、蓝色光质处理提高了过氧化物酶( 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蓝色光质处理提高了可溶性蛋白量,并且使丙二醛(MDA)在生长末期保持相对较低水平,从而延缓了灵芝子实体衰老.绿色、黄色光质抑制了抗氧化酶活性,导致灵芝子实体可溶性蛋白量下降及MDA量上升,加速了灵芝子实体的衰老过程.结论 蓝色光质可以使灵芝子实体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水平,促进可溶性蛋白合成,从而增强灵芝代谢,延缓灵芝衰老.

63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